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7-12
版次: 1
ISBN: 9787533479084
定价: 33.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0页
字数: 287千字
分类: 教育
  • 本书作者结合案例院校——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组织场域环境,详细描述和分析案例院校在“建校—停办—复校—升格”过程中为了获取“合法性”和内外部各方的支持,如何调整办学目标、组织结构,发挥组织领导的作用,力图从个案中寻求中国高职院校,特别是文科类高职院校未来走向,以此为中国的高职院校转型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模型和理论支撑。 宋俊骥,博士,教授,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兼电子商务学院院长、创新创业办主任(院长)。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江西社会科学》《教育与职业》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主持省级课题九项,专著一本,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先进个人”。在全国电子商务行业指导委员会、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等近十个机构均有兼职。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对工作实践的困惑与反思

    (二)对高职院校发展历程的思考

    (三)高职院校面临服务面向转变的困难

    (四)发展环境的变化要求高职院校进行转型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职业院校转型研究现状

    (二)大学组织转型研究现状

    (三)组织转型定义及组织制度理论概述

    (四)高等教育分类及应用型大学(本科)的相关研究

    四、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探索与发现:W学院转型发展历程

    一、建校(1964-1966)

    (一)历史背景

    (二)建校历程

    (三)停办(1966-1968)

    二、复校(1982-2003)

    (一)复校缘由

    (二)复校过程及分析

    三、转型:升格为高职院校(2003-)

    (一)时代背景

    (二)升格转型过程

    (三)组织转型的驱动力——知识、政府和市场

    第二章应变与定位:环境变化及目标调适

    一、转型后环境的变化与应对

    (一)政府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带来机遇与挑战

    (二)管理体制给组织转型带来的危机与应对

    (三)文化-认知及市场之困与应对

    二、办学目标定位与调整

    (一)W学院组织目标变迁历程

    (二)目标定位的焦点:特色与生存的矛盾

    (三)有目的之无预料的后果:专业特色的重新确立及其影响

    第三章阵痛与超越:结构调整及配套管理制度改革

    一、分分合合为何求:组织管理机构调整

    (一)知识衍变中的系部和专业调整

    (二)仪式与效益:虚华与实用并存的机构调整

    二、开发与探索:迎评估、建示范、树品牌、促升级

    (一)全面接受评估检查: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对学院发展的影响

    (二)内涵提升:示范建设的动机与影响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校企合作到集团化办学

    (四)转型预演:升格为副厅级别和试办本科班

    三、应用至上:配套内涵建设

    (一)人才是关键:“两化一型”工程

    (二)“一体化”教学改革工程:国际商务系的故事

    (三)研究是基础:科研提升工程

    第四章经验与启示:对W学院成功转型的省思

    一、W学院发展与外部环境有效耦合是其成功转型的外因

    (一)政府重视高职教育是W学院发展的保障

    (二)经济转型呼唤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

    二、组织专有能力是组织成功转型的内因

    (一)组织发展欲望:W学院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领导力:W学院发展的引领者

    (三)组织文化:W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三、W学院转型模式分析

    (一)“行政主导”的治理模式

    (二)“效率优先”的资源配置方式

    第五章转型与走向:W学院向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转型

    一、新常态:发展高层次应用技术大学是时代的要求

    (一)职业院校不断升格转型是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

    (二)高职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高职院校转型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和学校自身发展需要

    (四)第三次工业革命为高职院校转型提供了契机

    二、进位转型:高职院校应成为转型的主体

    (一)高职院校成为转型主体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

    (二)高职院校的办学传统决定高职院校应成为转型的主体

    (三)高职院校成为转型主体有利于社会公平和稳定

    三、建立多维保障体系,促进高职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

    (一)发挥政府作用,制定相应法律

    (二)做好顶层设计,发挥各方面的作用

    (三)加强内功修炼,实现人才培养要素转型

    (四)转变组织领导,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五)建立共同愿景,实现组织文化转型

    (六)制定评价标准,转变评价机制

    四、高职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制度设计

    (一)边界与维度:建立完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三个15%和3-3-5”模式:高职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比例和步骤

    (三)恶与善:理性看待高职院校转型的动力

    结语

    附录

    附录一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二调查问卷(家长)

    附录三调查问卷(院长)

    附录四部分访谈提纲样稿

    附录五高职院校学生家庭状况调查表

    附录六学生及家长对高职院校的满意度

    附录七本研究主要受访者名单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结合案例院校——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组织场域环境,详细描述和分析案例院校在“建校—停办—复校—升格”过程中为了获取“合法性”和内外部各方的支持,如何调整办学目标、组织结构,发挥组织领导的作用,力图从个案中寻求中国高职院校,特别是文科类高职院校未来走向,以此为中国的高职院校转型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模型和理论支撑。
  • 作者简介:
    宋俊骥,博士,教授,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兼电子商务学院院长、创新创业办主任(院长)。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江西社会科学》《教育与职业》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主持省级课题九项,专著一本,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先进个人”。在全国电子商务行业指导委员会、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等近十个机构均有兼职。
  • 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对工作实践的困惑与反思

    (二)对高职院校发展历程的思考

    (三)高职院校面临服务面向转变的困难

    (四)发展环境的变化要求高职院校进行转型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职业院校转型研究现状

    (二)大学组织转型研究现状

    (三)组织转型定义及组织制度理论概述

    (四)高等教育分类及应用型大学(本科)的相关研究

    四、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探索与发现:W学院转型发展历程

    一、建校(1964-1966)

    (一)历史背景

    (二)建校历程

    (三)停办(1966-1968)

    二、复校(1982-2003)

    (一)复校缘由

    (二)复校过程及分析

    三、转型:升格为高职院校(2003-)

    (一)时代背景

    (二)升格转型过程

    (三)组织转型的驱动力——知识、政府和市场

    第二章应变与定位:环境变化及目标调适

    一、转型后环境的变化与应对

    (一)政府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带来机遇与挑战

    (二)管理体制给组织转型带来的危机与应对

    (三)文化-认知及市场之困与应对

    二、办学目标定位与调整

    (一)W学院组织目标变迁历程

    (二)目标定位的焦点:特色与生存的矛盾

    (三)有目的之无预料的后果:专业特色的重新确立及其影响

    第三章阵痛与超越:结构调整及配套管理制度改革

    一、分分合合为何求:组织管理机构调整

    (一)知识衍变中的系部和专业调整

    (二)仪式与效益:虚华与实用并存的机构调整

    二、开发与探索:迎评估、建示范、树品牌、促升级

    (一)全面接受评估检查: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对学院发展的影响

    (二)内涵提升:示范建设的动机与影响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校企合作到集团化办学

    (四)转型预演:升格为副厅级别和试办本科班

    三、应用至上:配套内涵建设

    (一)人才是关键:“两化一型”工程

    (二)“一体化”教学改革工程:国际商务系的故事

    (三)研究是基础:科研提升工程

    第四章经验与启示:对W学院成功转型的省思

    一、W学院发展与外部环境有效耦合是其成功转型的外因

    (一)政府重视高职教育是W学院发展的保障

    (二)经济转型呼唤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

    二、组织专有能力是组织成功转型的内因

    (一)组织发展欲望:W学院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领导力:W学院发展的引领者

    (三)组织文化:W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三、W学院转型模式分析

    (一)“行政主导”的治理模式

    (二)“效率优先”的资源配置方式

    第五章转型与走向:W学院向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转型

    一、新常态:发展高层次应用技术大学是时代的要求

    (一)职业院校不断升格转型是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

    (二)高职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高职院校转型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和学校自身发展需要

    (四)第三次工业革命为高职院校转型提供了契机

    二、进位转型:高职院校应成为转型的主体

    (一)高职院校成为转型主体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

    (二)高职院校的办学传统决定高职院校应成为转型的主体

    (三)高职院校成为转型主体有利于社会公平和稳定

    三、建立多维保障体系,促进高职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

    (一)发挥政府作用,制定相应法律

    (二)做好顶层设计,发挥各方面的作用

    (三)加强内功修炼,实现人才培养要素转型

    (四)转变组织领导,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五)建立共同愿景,实现组织文化转型

    (六)制定评价标准,转变评价机制

    四、高职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制度设计

    (一)边界与维度:建立完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三个15%和3-3-5”模式:高职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比例和步骤

    (三)恶与善:理性看待高职院校转型的动力

    结语

    附录

    附录一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二调查问卷(家长)

    附录三调查问卷(院长)

    附录四部分访谈提纲样稿

    附录五高职院校学生家庭状况调查表

    附录六学生及家长对高职院校的满意度

    附录七本研究主要受访者名单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上静不下来的哈利
[日]成泽真介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上听不到的系列
金小喜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上的提问逻辑:更深度、更系统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思考(一整套提问框架帮助你快速备课,有效教学)
朱莉娅·A.西姆斯 著;谢怀栋 译;中青文 出品;[美]罗伯特·J.马扎诺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管理的68个细节(小细节,大改变。掌握了方法,才能更好地管理课堂)
(美)迈克尔·林辛;中青文 出品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中的社会与情绪学习:促进心理健康和学业成就(学校心理干预实务系列)
肯尼思·W.梅里尔(Kenneth W. Merrell)芭芭拉·A.居尔德纳(Barbara A. Gueldner)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内外精华本40周年典藏版全四册 小学生作文写作技巧课堂内外作文素材
本书 编者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教学常用技能与训练
梁光明 著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高手是怎样炼成的:一位特级教师的教学观察与思考 大夏书系
李志欣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乐器基础教程
李洪才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教学能力训练
陈时见 李俐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笔记培优训练英语六年级上
天润世纪编辑部 编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笔记培优训练语文一年级上
天润世纪编辑部 编
系列丛书 / 更多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上静不下来的哈利
[日]成泽真介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上听不到的系列
金小喜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上的提问逻辑:更深度、更系统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思考(一整套提问框架帮助你快速备课,有效教学)
朱莉娅·A.西姆斯 著;谢怀栋 译;中青文 出品;[美]罗伯特·J.马扎诺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管理的68个细节(小细节,大改变。掌握了方法,才能更好地管理课堂)
(美)迈克尔·林辛;中青文 出品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中的社会与情绪学习:促进心理健康和学业成就(学校心理干预实务系列)
肯尼思·W.梅里尔(Kenneth W. Merrell)芭芭拉·A.居尔德纳(Barbara A. Gueldner)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内外精华本40周年典藏版全四册 小学生作文写作技巧课堂内外作文素材
本书 编者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教学常用技能与训练
梁光明 著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高手是怎样炼成的:一位特级教师的教学观察与思考 大夏书系
李志欣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乐器基础教程
李洪才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教学能力训练
陈时见 李俐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笔记培优训练英语六年级上
天润世纪编辑部 编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笔记培优训练语文一年级上
天润世纪编辑部 编
相关图书 / 更多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上静不下来的哈利
[日]成泽真介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上听不到的系列
金小喜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上的提问逻辑:更深度、更系统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思考(一整套提问框架帮助你快速备课,有效教学)
朱莉娅·A.西姆斯 著;谢怀栋 译;中青文 出品;[美]罗伯特·J.马扎诺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管理的68个细节(小细节,大改变。掌握了方法,才能更好地管理课堂)
(美)迈克尔·林辛;中青文 出品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中的社会与情绪学习:促进心理健康和学业成就(学校心理干预实务系列)
肯尼思·W.梅里尔(Kenneth W. Merrell)芭芭拉·A.居尔德纳(Barbara A. Gueldner)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内外精华本40周年典藏版全四册 小学生作文写作技巧课堂内外作文素材
本书 编者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教学常用技能与训练
梁光明 著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高手是怎样炼成的:一位特级教师的教学观察与思考 大夏书系
李志欣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乐器基础教程
李洪才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教学能力训练
陈时见 李俐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笔记培优训练英语六年级上
天润世纪编辑部 编
课堂教学“边缘人”现象研究(教学论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梦山书系>
课堂笔记培优训练语文一年级上
天润世纪编辑部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