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坚论

于坚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2019-07
版次: 1
ISBN: 9787521204018
定价: 5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文学
41人买过
  •  于坚,“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人物。这本关于于坚的专论,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诗人论”“文本细读”和“文学批评”甚至“文化研究”,而更像是随笔、对话(潜对话)、印象记、读后感、杂谈、传记、索隐和评注。作者用诗人批评家的方式细读和还原于坚,在随意、散漫的氛围中寻找于坚诗歌、散文内部的秘密和多样性。  

    霍俊明:诗人、批评家。著有诗集《有些事物替我们说话》《怀雪》,专著《尴尬的一代》《无能的右手》《悬崖上的陌生人》《远方有大事发生》《先锋诗歌与地方性知识》《从“广场”到“地方”》《变动、修辞与想象》《新世纪诗歌精神考察》等。曾获“诗探索”评论奖、年度青年批评家表现奖、大昆仑杰出诗歌批评奖、《诗刊》《南方文坛》《扬子江》《山花》《滇池》《星星》《诗选刊》年度评论奖、第四届“后天”双年批评奖等。 

    楔子 /1 
    第一章 
      精神肖像:于坚是谁?/8 
      批评家、传记作者如何面对诗人 /19 
    第二章 
      一份传记资料:出生的那一刻,童年经验 /34 
      出生地、空间构造与精神哺乳期 /52 
    第三章 
      萨米兹达特:最初的时刻,第一行诗 /75 
      尚义街六号的黄房子 /90 
    第四章 
      两个重要的年份:1983,1984 /106 
      1986年:多事之秋 /129 
    第五章 
      词语的拯救与“元诗” /151 
      “拒绝隐喻”:“朝向语言风暴的危险旅行” /171 
      中心与外省:语言区隔与重置发声 /192 
    第六章 
      “日常生活”:诗与真、词与物 /200 
      城郊、厂区:“罗家生”与日常“史诗” /250 
    第七章 
      站在餐桌旁的一代:谁造谁的反?谁革谁的命? /272 
      “断裂”或影响的剖析:“卡夫卡和他的前辈们” /281 
    第八章 
      “0档案”:案例与效果史 /296 
      “盘峰诗会”:难解的冲突或一场“误会” /318 
    第九章 
      “原在”的诗人、“故乡”的诗人 /334 
      庞然大物与“断崖”时代的到来 /352 
      火车与钟楼:另一种时间观的诞生 /369 
      “忽然在高速公路中间出现” /384 
      “飞行”的能见度 /392 
    第十章 
      诗人散文:“我的散文是我诗歌的黑暗” /406 
      暗盒、银盐:摁下快门的一刻,或挽歌猝临 /416 
    尾 声 
      一代人的怕和爱 /432 
      
    附录1:于坚诗文集目录 /446 
    附录2:于坚创作年表 /448 

  • 内容简介:
     于坚,“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人物。这本关于于坚的专论,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诗人论”“文本细读”和“文学批评”甚至“文化研究”,而更像是随笔、对话(潜对话)、印象记、读后感、杂谈、传记、索隐和评注。作者用诗人批评家的方式细读和还原于坚,在随意、散漫的氛围中寻找于坚诗歌、散文内部的秘密和多样性。  

  • 作者简介:
    霍俊明:诗人、批评家。著有诗集《有些事物替我们说话》《怀雪》,专著《尴尬的一代》《无能的右手》《悬崖上的陌生人》《远方有大事发生》《先锋诗歌与地方性知识》《从“广场”到“地方”》《变动、修辞与想象》《新世纪诗歌精神考察》等。曾获“诗探索”评论奖、年度青年批评家表现奖、大昆仑杰出诗歌批评奖、《诗刊》《南方文坛》《扬子江》《山花》《滇池》《星星》《诗选刊》年度评论奖、第四届“后天”双年批评奖等。 

  • 目录:
    楔子 /1 
    第一章 
      精神肖像:于坚是谁?/8 
      批评家、传记作者如何面对诗人 /19 
    第二章 
      一份传记资料:出生的那一刻,童年经验 /34 
      出生地、空间构造与精神哺乳期 /52 
    第三章 
      萨米兹达特:最初的时刻,第一行诗 /75 
      尚义街六号的黄房子 /90 
    第四章 
      两个重要的年份:1983,1984 /106 
      1986年:多事之秋 /129 
    第五章 
      词语的拯救与“元诗” /151 
      “拒绝隐喻”:“朝向语言风暴的危险旅行” /171 
      中心与外省:语言区隔与重置发声 /192 
    第六章 
      “日常生活”:诗与真、词与物 /200 
      城郊、厂区:“罗家生”与日常“史诗” /250 
    第七章 
      站在餐桌旁的一代:谁造谁的反?谁革谁的命? /272 
      “断裂”或影响的剖析:“卡夫卡和他的前辈们” /281 
    第八章 
      “0档案”:案例与效果史 /296 
      “盘峰诗会”:难解的冲突或一场“误会” /318 
    第九章 
      “原在”的诗人、“故乡”的诗人 /334 
      庞然大物与“断崖”时代的到来 /352 
      火车与钟楼:另一种时间观的诞生 /369 
      “忽然在高速公路中间出现” /384 
      “飞行”的能见度 /392 
    第十章 
      诗人散文:“我的散文是我诗歌的黑暗” /406 
      暗盒、银盐:摁下快门的一刻,或挽歌猝临 /416 
    尾 声 
      一代人的怕和爱 /432 
      
    附录1:于坚诗文集目录 /446 
    附录2:于坚创作年表 /448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于坚论
于坚的诗
于坚
于坚论
于坚大地随笔
于坚
于坚论
于坚思想随笔
于竖 著
于坚论
于坚谢有顺对话录
谢有顺;于坚
于坚论
于坚诗歌·便条集:1996-1999
于坚
于坚论
于坚诗集
于坚 著
于坚论
于坚的诗(蓝星诗库典藏版)
于坚
于坚论
于坚说
于坚 著
于坚论
于坚诗学随笔
于坚
于坚论
于坚人间随笔
于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于坚论
显微镜下的孟浩然
霍俊明 著;捧读文化 出品
于坚论
雷平阳词典
霍俊明
于坚论
诗日子:日常诗意之美(2022天天诗历)
霍俊明
于坚论
先锋:百年工人诗歌
霍俊明 编
于坚论
诗人散文丛书:诗人生活
霍俊明
于坚论
陌生人的悬崖
霍俊明 著
于坚论
转世的桃花:陈超评传
霍俊明
于坚论
身份共同体·70后作家大系:先锋诗歌与地方性知识(文学批评卷)
霍俊明
于坚论
截句诗丛 怀雪
霍俊明 著
于坚论
新世纪诗歌精神考察
霍俊明 著
于坚论
无能的右手
霍俊明 著
于坚论
诗坛的引渡者:吴思敬诗学研究论集
霍俊明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