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诗歌精神考察

新世纪诗歌精神考察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4-05
版次: 1
ISBN: 9787566605894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60页
字数: 240千字
分类: 文学
25人买过
  •   《“冷板凳”学术书系:新世纪诗歌精神考察》是一部系统而全面论述新世纪以来各种诗歌现象与问题的诗学研究专著。著者以田野作业的方式以及微观阅读和现象学整体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新世纪以来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感关联的诸多诗歌问题,予以别开生面又深具发现里、情怀性和启发意义的辨析、阐释与省思。 序言送诗歌漂流瓶远行

    导论

    一、骑着木马赶追“现实”

    二、让诗歌记得住乡愁

    第一章 诗档案:诗人在自己的时代

    第一节 关上灯,看看这个时代的后果

    一、“成人之诗”

    二、“平墩湖”的父性与母性

    第二节 谁能命令我沉默

    一、“下半身”、“口语”、运动与策略

    二、“文楼村纪事”的现实性与历史感

    三、长诗《蝴蝶》与沈浩波的“突变”

    第三节 无望的“祷辞”与“咒语”

    一、没有“故地”的时代诗人何为

    二、在祷辞与咒语之间

    第四节 “中年智齿”与“第十一个指头”

    一、智性的“中年”

    二、“真实”的修辞与身体感知

    第五节 夤夜的拨火者与“乡愁”地理学

    一、迎风打开的“药罐”与时代卫生学

    一、“乡愁”的游动悬崖和搁置的“北方浪漫”

    第二章 诗歌“现实”境遇的几个面孔

    第一节 一份青年诗人写作状况的考察报告

    一、调研范围、重点以及诗人的基本状况

    一、青年诗人的写作现象与新世纪诗歌生态

    二、青年诗人存在的问题、困境与建议

    第二节 诗歌不只是为了“疼痛”和“苦难”

    一、沧桑而吊诡的词:散落在机台上的诗

    一、另一个“郑小琼”

    第三节 “重新做一个浪漫主义者”

    一、“浪漫主义”的黄昏或一种命运

    一、中国化的“浪漫主义诗学”误读

    二、“抒情的放逐”

    第四节 诗歌伦理与深入当代

    一、一场美学和社会学的再次争吵

    一、如何能够深入“当代”

    第五节 新世纪诗歌的六个关键词

    一、“寓言国”与“现实感”

    一、“仿真性”与“同质化”

    三、“跨界”与“微阅读”

    第三章 以“广场”、咖啡馆到“地方”

    第一节 广场诗学与“饥饿”之歌

    一、“70后”一代与广场

    一、政治遗留和城市化语境下的广场抒写

    二、日常性、去诗意的广场空间

    第二节 在咖啡馆写作

    一、从“左岸”到中国咖啡馆

    二、咖啡馆与诗人的几个侧影

    第三节 城市和城镇化时代与“地方”诗学

    一、城市化对“地方性”的挑战

    二、“城市过敏史”

    三、城市里凌晨三点的歌谣

    第四节 “少数者”的精神词源

    一、“少数族类”的写作如何成为可能

    二、“一个彝人的梦想”与母语之舟

    第四章 “她们正在写作”

    第一节 一个“现代”女性的“心经”

    一、“隐秘的莲花”与想象的母体

    二、“我写诗是为了记录一个寓言”

    三、“如梦令”:重建情感和生命的空间

    第二节 “重新认识的震惊”

    一、破坏仪式的女性

    二、巫气、白日梦、中年孔洞或其他

    三、那团跃动的火焰与月光

    第三节 “她们”写怎样的诗

    一、博客时代

    二、日常诗学

    三、家族叙事

    第四节 隔海的女性想象与精神图景

    一、海峡两岸女性的差异性境遇

    二、“美丽岛”的“一千个花园”

    三、显豁的“身体”与时间碎片

    第五章 选本文化与诗歌生态

    第一节 “年选”的可能性与可靠性

    一、2011年《诗刊》年选

    二、古老的敌意与新鲜的荆棘

    三、“必须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第二节 “没有诗歌,就没有未来”

    一、城市和城镇化视域的诗歌态势

    二、诗歌的跨界传播与“第一朗读者”

    三、现实介入与“长诗”的难度

    第三节 《新世纪诗典》与《朱零编诗》

    一、伊沙在长安编诗、评诗

    二、京城东三环的朱零与编诗手记

    第四节 《滇池》与《广西文学》的诗歌年展

    一、高原上滚动如雷的盐

    二、是否“我们都不去看前方”

    第五节 一代人,更是一个人

    一、一代人的“来路”和精神出处

    二、修辞的力量与时代的窄门

    后记 我的漂流瓶
  • 内容简介:
      《“冷板凳”学术书系:新世纪诗歌精神考察》是一部系统而全面论述新世纪以来各种诗歌现象与问题的诗学研究专著。著者以田野作业的方式以及微观阅读和现象学整体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新世纪以来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感关联的诸多诗歌问题,予以别开生面又深具发现里、情怀性和启发意义的辨析、阐释与省思。
  • 目录:
    序言送诗歌漂流瓶远行

    导论

    一、骑着木马赶追“现实”

    二、让诗歌记得住乡愁

    第一章 诗档案:诗人在自己的时代

    第一节 关上灯,看看这个时代的后果

    一、“成人之诗”

    二、“平墩湖”的父性与母性

    第二节 谁能命令我沉默

    一、“下半身”、“口语”、运动与策略

    二、“文楼村纪事”的现实性与历史感

    三、长诗《蝴蝶》与沈浩波的“突变”

    第三节 无望的“祷辞”与“咒语”

    一、没有“故地”的时代诗人何为

    二、在祷辞与咒语之间

    第四节 “中年智齿”与“第十一个指头”

    一、智性的“中年”

    二、“真实”的修辞与身体感知

    第五节 夤夜的拨火者与“乡愁”地理学

    一、迎风打开的“药罐”与时代卫生学

    一、“乡愁”的游动悬崖和搁置的“北方浪漫”

    第二章 诗歌“现实”境遇的几个面孔

    第一节 一份青年诗人写作状况的考察报告

    一、调研范围、重点以及诗人的基本状况

    一、青年诗人的写作现象与新世纪诗歌生态

    二、青年诗人存在的问题、困境与建议

    第二节 诗歌不只是为了“疼痛”和“苦难”

    一、沧桑而吊诡的词:散落在机台上的诗

    一、另一个“郑小琼”

    第三节 “重新做一个浪漫主义者”

    一、“浪漫主义”的黄昏或一种命运

    一、中国化的“浪漫主义诗学”误读

    二、“抒情的放逐”

    第四节 诗歌伦理与深入当代

    一、一场美学和社会学的再次争吵

    一、如何能够深入“当代”

    第五节 新世纪诗歌的六个关键词

    一、“寓言国”与“现实感”

    一、“仿真性”与“同质化”

    三、“跨界”与“微阅读”

    第三章 以“广场”、咖啡馆到“地方”

    第一节 广场诗学与“饥饿”之歌

    一、“70后”一代与广场

    一、政治遗留和城市化语境下的广场抒写

    二、日常性、去诗意的广场空间

    第二节 在咖啡馆写作

    一、从“左岸”到中国咖啡馆

    二、咖啡馆与诗人的几个侧影

    第三节 城市和城镇化时代与“地方”诗学

    一、城市化对“地方性”的挑战

    二、“城市过敏史”

    三、城市里凌晨三点的歌谣

    第四节 “少数者”的精神词源

    一、“少数族类”的写作如何成为可能

    二、“一个彝人的梦想”与母语之舟

    第四章 “她们正在写作”

    第一节 一个“现代”女性的“心经”

    一、“隐秘的莲花”与想象的母体

    二、“我写诗是为了记录一个寓言”

    三、“如梦令”:重建情感和生命的空间

    第二节 “重新认识的震惊”

    一、破坏仪式的女性

    二、巫气、白日梦、中年孔洞或其他

    三、那团跃动的火焰与月光

    第三节 “她们”写怎样的诗

    一、博客时代

    二、日常诗学

    三、家族叙事

    第四节 隔海的女性想象与精神图景

    一、海峡两岸女性的差异性境遇

    二、“美丽岛”的“一千个花园”

    三、显豁的“身体”与时间碎片

    第五章 选本文化与诗歌生态

    第一节 “年选”的可能性与可靠性

    一、2011年《诗刊》年选

    二、古老的敌意与新鲜的荆棘

    三、“必须赞美这残缺的世界”

    第二节 “没有诗歌,就没有未来”

    一、城市和城镇化视域的诗歌态势

    二、诗歌的跨界传播与“第一朗读者”

    三、现实介入与“长诗”的难度

    第三节 《新世纪诗典》与《朱零编诗》

    一、伊沙在长安编诗、评诗

    二、京城东三环的朱零与编诗手记

    第四节 《滇池》与《广西文学》的诗歌年展

    一、高原上滚动如雷的盐

    二、是否“我们都不去看前方”

    第五节 一代人,更是一个人

    一、一代人的“来路”和精神出处

    二、修辞的力量与时代的窄门

    后记 我的漂流瓶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新世纪诗歌精神考察
显微镜下的孟浩然
霍俊明 著;捧读文化 出品
新世纪诗歌精神考察
雷平阳词典
霍俊明
新世纪诗歌精神考察
诗日子:日常诗意之美(2022天天诗历)
霍俊明
新世纪诗歌精神考察
先锋:百年工人诗歌
霍俊明 编
新世纪诗歌精神考察
诗人散文丛书:诗人生活
霍俊明
新世纪诗歌精神考察
于坚论
霍俊明 著
新世纪诗歌精神考察
陌生人的悬崖
霍俊明 著
新世纪诗歌精神考察
转世的桃花:陈超评传
霍俊明
新世纪诗歌精神考察
身份共同体·70后作家大系:先锋诗歌与地方性知识(文学批评卷)
霍俊明
新世纪诗歌精神考察
截句诗丛 怀雪
霍俊明 著
新世纪诗歌精神考察
无能的右手
霍俊明 著
新世纪诗歌精神考察
诗坛的引渡者:吴思敬诗学研究论集
霍俊明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