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研究(总第10辑)

跨文化研究(总第10辑)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1-10
版次: 1
ISBN: 9787520191302
定价: 9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纯质纸
页数: 296页
分类: 社会文化
1人买过
  • 《跨文化研究》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跨文化研究院组织编撰的综合性学术集刊,其主旨是瞩望人文,学宗博雅,拆解古今中西樊篱,汇通人文,“六艺”兼容;立足语言文学,却无学科本位,尝试将文学、历史、宗教、哲学、语言融于一体。书中以跨文化的方法和视野审视人类古今精神问题,通过对话与交流,致力于推进以中化西、中学西传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为拓展中国文化世界化的渠道,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做不懈的努力。 

    胡继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所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比较文学研究,当代西方美学。出版专著《文化幽怀与审美象征》、《后现代语境下的伦理转向》等,出版译著《为承认而斗争》、《友爱的政治学及其他》等,在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要科研项目包括:“宗白华与中国比较诗学”、   “解构诗学新论”等 

    ·学术焦点: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批评研究· 

         浪漫主义的自然观及其诗学呈现 施耐德(Helmut J.Schneider)/文 林振华/译 

         修辞转化与浪漫的诗学 韦尔贝利(David E.Wellbery)/文 林振华/译/ 

         批评的使命与文学共和国的危机 乔恩·克兰彻(Jon Klancher)/文 胡继华/译 

         ·文论前沿:深文隐蔚,万虑一交· 

         拉莫主义、修辞和暴力:论马洛《巴黎大屠杀》中的拉莫殉道场景 姚云帆 

         彼得·拉莫和循道宗的命名:拉莫式布道术以降的中世纪科学 瓦尔特·昂格(Walter J.Ong)/文 叶仁杰/译 

         谢默斯·希尼与爱尔兰民间文学 戴从容 

         非理性的空间――《魔山》中的“瓦尔普吉斯之夜” 黄兰花 

         科学和哲学如何源于生活?――海德格尔论实际生活及其两种表达形态 刘明峰 

         ·文化间性研究:无曰纷杂,皎然可品· 

         血与土的政治:汉娜·阿伦特、乔治·艾略特与现代欧洲的犹太问题 莫尼卡·殴不里恩(Monica O\'Brien)/文 张锦/译 

         思念永恒的孤独旅者:女诗人郑敏 秋吉久纪夫(Akiyoshi Kukio)/文 蒋笑宇 刘燕/译 

         亚洲、老子与普鲁拉贝尔:透过乔伊斯的“裂镜”反观中国和日本 伊东荣志郎(Eishiro Ito)/文 冯莹莹/译 刘燕/校 

         ·经典译述:经籍深富,辞理遐亘· 

         实在性概念与小说的可能性 汉斯·布鲁门伯格(Hans Blumenberg)/文 胡继华/译 

         修辞当代意义的人类学研究 汉斯·布鲁门伯格(Hans Blumenberg)/文 胡继华/译 

         修辞叙事学和言语行为理论(下) 迈克尔·卡恩斯 (Michael Kearns)/文 罗怀宇/译 

         ·新著揽英· 

         追溯诗哲对话 柳燕 等 

         Abstract 

         《跨文化研究》稿约 

  • 内容简介:
    《跨文化研究》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跨文化研究院组织编撰的综合性学术集刊,其主旨是瞩望人文,学宗博雅,拆解古今中西樊篱,汇通人文,“六艺”兼容;立足语言文学,却无学科本位,尝试将文学、历史、宗教、哲学、语言融于一体。书中以跨文化的方法和视野审视人类古今精神问题,通过对话与交流,致力于推进以中化西、中学西传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为拓展中国文化世界化的渠道,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做不懈的努力。 

  • 作者简介:
    胡继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所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比较文学研究,当代西方美学。出版专著《文化幽怀与审美象征》、《后现代语境下的伦理转向》等,出版译著《为承认而斗争》、《友爱的政治学及其他》等,在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要科研项目包括:“宗白华与中国比较诗学”、   “解构诗学新论”等 

  • 目录:
    ·学术焦点: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批评研究· 

         浪漫主义的自然观及其诗学呈现 施耐德(Helmut J.Schneider)/文 林振华/译 

         修辞转化与浪漫的诗学 韦尔贝利(David E.Wellbery)/文 林振华/译/ 

         批评的使命与文学共和国的危机 乔恩·克兰彻(Jon Klancher)/文 胡继华/译 

         ·文论前沿:深文隐蔚,万虑一交· 

         拉莫主义、修辞和暴力:论马洛《巴黎大屠杀》中的拉莫殉道场景 姚云帆 

         彼得·拉莫和循道宗的命名:拉莫式布道术以降的中世纪科学 瓦尔特·昂格(Walter J.Ong)/文 叶仁杰/译 

         谢默斯·希尼与爱尔兰民间文学 戴从容 

         非理性的空间――《魔山》中的“瓦尔普吉斯之夜” 黄兰花 

         科学和哲学如何源于生活?――海德格尔论实际生活及其两种表达形态 刘明峰 

         ·文化间性研究:无曰纷杂,皎然可品· 

         血与土的政治:汉娜·阿伦特、乔治·艾略特与现代欧洲的犹太问题 莫尼卡·殴不里恩(Monica O\'Brien)/文 张锦/译 

         思念永恒的孤独旅者:女诗人郑敏 秋吉久纪夫(Akiyoshi Kukio)/文 蒋笑宇 刘燕/译 

         亚洲、老子与普鲁拉贝尔:透过乔伊斯的“裂镜”反观中国和日本 伊东荣志郎(Eishiro Ito)/文 冯莹莹/译 刘燕/校 

         ·经典译述:经籍深富,辞理遐亘· 

         实在性概念与小说的可能性 汉斯·布鲁门伯格(Hans Blumenberg)/文 胡继华/译 

         修辞当代意义的人类学研究 汉斯·布鲁门伯格(Hans Blumenberg)/文 胡继华/译 

         修辞叙事学和言语行为理论(下) 迈克尔·卡恩斯 (Michael Kearns)/文 罗怀宇/译 

         ·新著揽英· 

         追溯诗哲对话 柳燕 等 

         Abstract 

         《跨文化研究》稿约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跨文化研究(总第10辑)
跨文化沟通与商务礼仪综合教程
郑春萍、王霞、陶晶、郝劲梅
跨文化研究(总第10辑)
跨文化管理(第3版)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互联网+创新规划教材 晏雄
晏雄 主编
跨文化研究(总第10辑)
跨文化英语翻译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
刘惠玲、赵山、赵翊华 著
跨文化研究(总第10辑)
跨文化传播研究(第五辑)
单波
跨文化研究(总第10辑)
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
刘丹 严明
跨文化研究(总第10辑)
跨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研究
王双,熊潇潇,李俊
跨文化研究(总第10辑)
跨文化交际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体系的构建
黄小琴
跨文化研究(总第10辑)
跨文化学导论系列--跨文化的芬兰学派
傅罗格(美)
跨文化研究(总第10辑)
跨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育研究
高瑞洁 著
跨文化研究(总第10辑)
跨文化交际精要
翁立平
跨文化研究(总第10辑)
跨文化外语教育新发展研究
张红玲
跨文化研究(总第10辑)
跨文化沟通与客户服务
蒲宏,董蓉,李美清,马伟,刘莉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