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模式与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研究

认同模式与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3-04
版次: 1
ISBN: 9787522714943
定价: 139.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文学
1人买过
  • 本书以1895-1917年的中国小说创作为考察对象,不仅逻辑严谨地构建认同模式的理论模型,从“立人”命题的三个层面把握认同维度、认同向度与认同强度之间的相互关联,而且深入系统地分析近代小说认同模式的特征,力图准确把握其在中国小说现代转型中的关键作用。本书将理论建构与方法演练融为一体,为叙事理论研究、近代小说研究以及小说批评等领域提供了参考。 黄晓华,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叙事理论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后。著有《现代人建构的身体维度》《20世纪中国小说修辞史略》《“立人”的叩问——黄晓华自选集》等,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五项。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

        四  研究意义

    章  “立人”命题与小说认同模式的建构

      节  “立人”命题的展开与认同模式的理论架构

        一  认同维度:“立什么人”

        二  认同向度:“如何立人”

        三  认同强度:“能否立人”

      第二节  “立人”命题的嬗变与认同模式的历史演化

        一  传统—阐释型认同模式

        二  现代一协商型认同模式

        三  后现代一错位型认同模式

    第二章  近代社会认同分化与传统小说认同模式的解体

      节  情境裂变与近代小说认同困境的发生

        一  时局变化与认同取向的分裂

        二  观念冲突与话语权威的解体

      第二节  作者增加与近代小说认同维度的分化

        一  近代小说作者的代际嬗递与时代聚焦的嬗变

        二  近代小说作者的价值分化与修辞目的的深化

      第三节  读者扩容与近代小说认同向度的翻转

        一  流通区域扩大与语言载体的选择

        二  读者素质提升与修辞策略的调整

    第三章  认同维度的质变与近代小说修辞目的的深化

      节  中外小说与近代小说认同维度的确立

        一  传统小说的反面对照

        二  翻译小说的正面示范

      第二节  鼓民力与近代经济主体的理性彰显

        一  强身体

        二  崇实学

        三  兴实业

        四  明阶级

      第三节  新民德与近代政治主体的伦理重构

        一  从忠君到爱国

        二  从利已到利群

        三  从专制到自由

      第四节  正民趣与近代文化主体的审美重塑

        一  目的的问题化

        二  原型的生活化

        三  事件的新闻化

    第四章  认同向度的翻转与近代小说修辞策略的展开

      节  近代小说传播机制与认同向度的翻转

        一  报刊发行与读者阅读需求的彰显

        二  稿酬制度与作者市场意识的强化

      第二节  有新益:理性协商与近代逻辑思维模式的建构

        一  凸显知识的有效性

        二  强化逻辑的严密性

        三  提升读者的参与度

      第三节  有新情:情感协商与近代政治体验方式的生成

     
  • 内容简介:
    本书以1895-1917年的中国小说创作为考察对象,不仅逻辑严谨地构建认同模式的理论模型,从“立人”命题的三个层面把握认同维度、认同向度与认同强度之间的相互关联,而且深入系统地分析近代小说认同模式的特征,力图准确把握其在中国小说现代转型中的关键作用。本书将理论建构与方法演练融为一体,为叙事理论研究、近代小说研究以及小说批评等领域提供了参考。
  • 作者简介:
    黄晓华,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叙事理论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后。著有《现代人建构的身体维度》《20世纪中国小说修辞史略》《“立人”的叩问——黄晓华自选集》等,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五项。
  •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

        四  研究意义

    章  “立人”命题与小说认同模式的建构

      节  “立人”命题的展开与认同模式的理论架构

        一  认同维度:“立什么人”

        二  认同向度:“如何立人”

        三  认同强度:“能否立人”

      第二节  “立人”命题的嬗变与认同模式的历史演化

        一  传统—阐释型认同模式

        二  现代一协商型认同模式

        三  后现代一错位型认同模式

    第二章  近代社会认同分化与传统小说认同模式的解体

      节  情境裂变与近代小说认同困境的发生

        一  时局变化与认同取向的分裂

        二  观念冲突与话语权威的解体

      第二节  作者增加与近代小说认同维度的分化

        一  近代小说作者的代际嬗递与时代聚焦的嬗变

        二  近代小说作者的价值分化与修辞目的的深化

      第三节  读者扩容与近代小说认同向度的翻转

        一  流通区域扩大与语言载体的选择

        二  读者素质提升与修辞策略的调整

    第三章  认同维度的质变与近代小说修辞目的的深化

      节  中外小说与近代小说认同维度的确立

        一  传统小说的反面对照

        二  翻译小说的正面示范

      第二节  鼓民力与近代经济主体的理性彰显

        一  强身体

        二  崇实学

        三  兴实业

        四  明阶级

      第三节  新民德与近代政治主体的伦理重构

        一  从忠君到爱国

        二  从利已到利群

        三  从专制到自由

      第四节  正民趣与近代文化主体的审美重塑

        一  目的的问题化

        二  原型的生活化

        三  事件的新闻化

    第四章  认同向度的翻转与近代小说修辞策略的展开

      节  近代小说传播机制与认同向度的翻转

        一  报刊发行与读者阅读需求的彰显

        二  稿酬制度与作者市场意识的强化

      第二节  有新益:理性协商与近代逻辑思维模式的建构

        一  凸显知识的有效性

        二  强化逻辑的严密性

        三  提升读者的参与度

      第三节  有新情:情感协商与近代政治体验方式的生成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认同模式与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研究
曹禺研究资料长篇:《原野》研究资料
黄晓华 张义明 编
认同模式与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研究
春天远去(精)
黄晓华 著
认同模式与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研究
“立人”的叩问——黄晓华自选集
黄晓华
认同模式与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研究
Creo 3.0机械设计与制造
黄晓华 主编
认同模式与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研究
黄晓华画集
黄晓华 绘
认同模式与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研究
20世纪中国小说修辞史略
黄晓华 著
认同模式与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研究
Pro/ENGINEER机械设计与制造
黄晓华、徐建成 著
认同模式与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研究
现代人建构的身体维度:中国现代文学身体意识论
黄晓华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