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

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4-03
版次: 1
ISBN: 9787509751282
定价: 6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69页
字数: 217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哲学心理学
7人买过
  •   中国传统社会中仁人志士所追求的小康与大同理想,是关于传统的、和谐的、理想的社会秩序蓝图。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须注重从古代社会汲取营养,汲取传统文化资源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服务。因之,该成果的问世,有助于丰富与发展船山学、丰富与发展宋明理学,拓宽宋明理学研究领域,有助于对传统礼学进行价值转换视角的研究。同时,该成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序良俗。
      明末清初王船山所处的时代为“海徙山移”(船山语)、“天崩地解”(黄宗羲言)的时代,“海徙山移”与“天崩地解”说明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不和谐系明清之际的显著特征。船山先生作为明末清初的思想巨擘,他有着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堪称明末清初的有识之士。为挽救民族危机、社会危机,船山以“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担当,力图实现其心中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   陈力祥,(1974~),男,湖南邵阳人,中共党员。中央民族大学哲学学士(1998)、哲学硕士(2004),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2007)。中南大学哲学系博士后(2010-2012)。现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2009)、船山学社常务理事、船山基地特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哲学与传统文化、湖湘哲学等。出版专著《民本论》(华夏出版社,2013)、《王船山礼学思想研究》(巴蜀书社,2008),点校《韩国编四书部·论语六》(华夏出版社,2010),主编各类著作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参与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在《道德与文明》、《湖南社会科学》、《西南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题录或转载。 导论和谐问题的缘起
    一动荡的社会现实激起了王船山对和谐社会的渴求
    二学术界关于王船山和谐思想的研究现状
    三王船山和谐思想研究之意义
    四基本思路

    第一章船山和谐思想之理论诉求
    第一节“和”之原初含义
    一古代“和”之释义
    二和谐乃人类不懈的共同追求
    第二节船山“和谐”理念之形而上学审视
    一太和:船山和谐理念之形而上学基础
    二太和流行中的宇宙万物及和谐理念
    三“和”乃性情之德
    第三节人欲失其和与履以和行
    一天人本合其害在人欲
    二和者于物不逆
    三履(礼)以和行

    第二章礼之调适何以可能与和谐社会的价值指向
    第一节礼之调适何以可能
    一船山人性为善的形而上学批判
    二习成:气质之偏人性为善何以可能
    三善者“人之独”
    四人性善为礼之调适并建构和谐社会提供可能
    第二节船山和谐社会的价值旨归
    一船山和谐社会的价值旨归:“以人为依”
    二船山和谐社会价值旨归的人本主义形而上学批判

    第三章礼以养心顺情和性
    第一节礼之有节以养人心之和
    一心性、性情、心情关系之辨
    二人心、道心与澄心、正心
    三行礼者以求遂其心之所安
    第二节礼以顺情而利己心、人己之和
    一“情”有所辨与情之特色
    二礼“承天道以治人情
    三节情去私为礼之本
    四礼与情相为出入而各惬
    第三节性乃人受之于天以全中和之德
    一性乃人得之于天之理
    二性中本有中和之德
    三礼以矫情复性以贵中和

    第四章礼以和立以利身心、人际和谐
    第一节以礼立身则动有矩度以利和谐
    ……
    第五章仁爱与合宜:礼以和处以立和
    第六章政通人和:大经礼正则自得其和
  •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社会中仁人志士所追求的小康与大同理想,是关于传统的、和谐的、理想的社会秩序蓝图。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须注重从古代社会汲取营养,汲取传统文化资源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服务。因之,该成果的问世,有助于丰富与发展船山学、丰富与发展宋明理学,拓宽宋明理学研究领域,有助于对传统礼学进行价值转换视角的研究。同时,该成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序良俗。
      明末清初王船山所处的时代为“海徙山移”(船山语)、“天崩地解”(黄宗羲言)的时代,“海徙山移”与“天崩地解”说明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不和谐系明清之际的显著特征。船山先生作为明末清初的思想巨擘,他有着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堪称明末清初的有识之士。为挽救民族危机、社会危机,船山以“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担当,力图实现其心中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
  • 作者简介:
      陈力祥,(1974~),男,湖南邵阳人,中共党员。中央民族大学哲学学士(1998)、哲学硕士(2004),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2007)。中南大学哲学系博士后(2010-2012)。现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2009)、船山学社常务理事、船山基地特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哲学与传统文化、湖湘哲学等。出版专著《民本论》(华夏出版社,2013)、《王船山礼学思想研究》(巴蜀书社,2008),点校《韩国编四书部·论语六》(华夏出版社,2010),主编各类著作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参与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在《道德与文明》、《湖南社会科学》、《西南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题录或转载。
  • 目录:
    导论和谐问题的缘起
    一动荡的社会现实激起了王船山对和谐社会的渴求
    二学术界关于王船山和谐思想的研究现状
    三王船山和谐思想研究之意义
    四基本思路

    第一章船山和谐思想之理论诉求
    第一节“和”之原初含义
    一古代“和”之释义
    二和谐乃人类不懈的共同追求
    第二节船山“和谐”理念之形而上学审视
    一太和:船山和谐理念之形而上学基础
    二太和流行中的宇宙万物及和谐理念
    三“和”乃性情之德
    第三节人欲失其和与履以和行
    一天人本合其害在人欲
    二和者于物不逆
    三履(礼)以和行

    第二章礼之调适何以可能与和谐社会的价值指向
    第一节礼之调适何以可能
    一船山人性为善的形而上学批判
    二习成:气质之偏人性为善何以可能
    三善者“人之独”
    四人性善为礼之调适并建构和谐社会提供可能
    第二节船山和谐社会的价值旨归
    一船山和谐社会的价值旨归:“以人为依”
    二船山和谐社会价值旨归的人本主义形而上学批判

    第三章礼以养心顺情和性
    第一节礼之有节以养人心之和
    一心性、性情、心情关系之辨
    二人心、道心与澄心、正心
    三行礼者以求遂其心之所安
    第二节礼以顺情而利己心、人己之和
    一“情”有所辨与情之特色
    二礼“承天道以治人情
    三节情去私为礼之本
    四礼与情相为出入而各惬
    第三节性乃人受之于天以全中和之德
    一性乃人得之于天之理
    二性中本有中和之德
    三礼以矫情复性以贵中和

    第四章礼以和立以利身心、人际和谐
    第一节以礼立身则动有矩度以利和谐
    ……
    第五章仁爱与合宜:礼以和处以立和
    第六章政通人和:大经礼正则自得其和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
王船山遵礼之道研究
陈力祥、王志华 著
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
王船山的船和山
胡哲、聂茂 著
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
王船山经济思想研究
李守庸 著
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
王船山“情几”诗学发微
杨宁宁 著
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
王船山示子侄家训
王宏 编
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
王船山语言文字学思想研究
彭巧燕 著
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
王船山思想体系
蔡尚思 著
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
王船山体用思想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田丰
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
王船山《尚书引义》之德性论与治道思想:以尚书引义为中心
陈明 著
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
王船山画传
肖培 著
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
王船山语要
王夫之 著;黄守愚 编
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
王船山诗学内在矛盾性研究/珞珈青年哲学研究文库
刘克稳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
王船山遵礼之道研究
陈力祥、王志华 著
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
民本论
陈力祥 著;李建国 主编;李建华
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
王船山礼学思想研究
陈力祥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