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定型:美国的1890-1900

帝国定型:美国的1890-1900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 ,
2015-06
版次: 1
ISBN: 9787549551309
定价: 211.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08页
字数: 15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政治
182人买过

  •  
    新民说 帝国定型:美国的1890—1900: 
    美国是如何成功的?本书回答的是这样一个问题。本书以1890-1900的美国为视角,回溯到历史的“原点”来看待其从一个地区性的大国向全球性大国转变的阶段。从世界性帝国崛起的角度来看,这一zui佳“原点”,即1890—1900年。这一阶段以美国西部边疆的“关闭”为开头,以“门户开放”照会为结尾,这一“关”一“开”之间正好是美国从大陆扩张向海外扩张的转型期,也是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帝国形态的新型帝国的定型期。 
    正是在这样的扩张思路下,美国作为一个超大国家,成功地在大国林立的世界上规避矛盾、厚积实力,特别是有效地避免了和英国之间的矛盾升级。全书最终落脚于“超大国家的扩张”这一主题,侧重从美国的这一案例中提出具有普遍性的启示。 

     
    新民说 《克劳备忘录》与英德对抗 
    本书是一本有关《克劳备忘录》的读本,包括《克劳备忘录》的全文翻译文本,以及欧美学界有关克劳、《克劳备忘录》、英德海军对抗的研究性文章。《克劳备忘录》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外交部高级职员艾尔·克劳向国会提供的一份战略报告,该报告极具说服力地分析了德国的崛起与野心勃勃的战略目标,英德冲突必不可免以及英国的应对策略。恰如美国国务家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所言,《克劳备忘录》对当下中国关系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启发意义。 

     
    《大观》第11辑 海权沉浮 
    没有哪个军事学名词像“海权”一样兼具神秘感与含混性,也没有哪种战略学概念像海权及其传道者马汉一样,被历史赋予过那么多内涵之外的臧否。《大观》是一份介于专业的学术刊物和通俗的大众出版物之间的思想性丛书。本辑为第11辑,主题即“海权”,聚焦19世纪英美德等国海权的潮起潮落,海权理论的源起、发展及其运用,关注海洋战略与世界强国的兴衰。这种认识对当下中国颇有借鉴意义。16—19世纪的近四百年里,来自葡萄牙、加利西亚等国的探险家扬帆起航,驶过非洲西海岸,朝美洲以及太平洋的“新世界”挺进,直至以欧洲为中心、以海上力量为载具的世界秩序初步得到确立。在此过程中,英国凭借对海运和殖民利益的攫取,建立起du一无二的具有海上统治力的强大舰队。到19世纪末,技术和生产开始取代贸易成为财富增长的主要因素,此时决定战争胜负的不再是海战,而是在堑壕中投入人力、物力的总量以及持久性,海权不再是唯一的神祇。尽管海权早已不像马汉所言一般在影响世界事务方面比陆权拥有永恒的优势,但海上统治权依然和全球影响力直接相连,并将继续影响和塑造历史。 

     
    大观系列 一个普通法的故事:英格兰政体的奥秘 
    《一个普通法的故事——英格兰政体的奥秘》隶属“大观文丛”系列,另有《帝国定型:美国的1890—1900》《克劳备忘录》两书已出。 
    本书讲述了一个普通法的故事,通过对普通法的形成与英国政体的嬗变之间的耦合关系的探寻,对普通法的成长轨迹与其结构化逻辑的思索,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如何理解英格兰的普通法与政体,关涉的恰恰就是如何理解现代世界的问题。 
    本书主要回答了以下问题:英国本区区欧陆之边陲岛国,何以在这种政制下兴起,席卷了欧洲封建诸国从而称霸世界?英国政制之于欧陆、之于世界具有何种特殊意义? 
    本书并非聚焦于对英格兰历史与民情的面面俱到的描述与介绍,而是力在探索英国普通法的形成与英国政体的嬗变之间的耦合关系,作者追寻着福蒂斯丘、孟德斯鸠、梅特兰、波考克、麦克法兰、黄仁宇等先辈们探索英格兰心智时留下的线索与足迹,动态而生动地描述了英国普通法的成长轨迹,从而探寻英格兰的某种结构化逻辑。 
    这不仅可以证明,英格兰的历史并不是偶然的,神圣的王权被推翻,国王被送上断头台并不是偶然的,此后英格兰战胜法国成为欧洲霸主,又通过工业革命和商业金融革命,把整个欧洲和世界搞得天翻地覆也不是偶然的。这也解释了为何英格兰在失去了世界霸权之后并未消失在世界的版图之外,而仅仅是一种体面的失败,极大地保留着它的尊严与利益。 

     
    《大观》第12辑 在非洲发现中国 
    “大观”是一份介于专业的学术刊物和通俗的大众出版物之间的思想性丛书。《在非洲发现中国》隶属“大观辑刊”系列,另有《海权沉浮》一书已出。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又岂能离开世界。认识他者,同构于自我认知过程,建立周边世界的常识性认识结构,也是完成自我定义无可取代的前提。只有在此项工作完成基础上,中国人才能重新构建基于我们自己视角的全球格局体系,从而探索我们的利益所在,为世界规模的和平治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本书收录了几篇有关非洲的学术论文。通过对非洲各个国家的经济现状、非洲的历史、非洲与中国的合作等各个方面来探讨非洲这块土地,致力让读者们意识到非洲对于中国的巨大价值,从而反观作为一个大国的中国之历史哲学,思考中国的世界责任与历史责任,以期“在非洲发现中国”。 

     
    大观系列 正眼看世界——历史、国家与文明新论 
    《正眼看世界:历史、国家与文明新论》隶属“大观文丛”系列,另有《帝国定型:美国的1890—1900》《克劳备忘录》《一个普通法的故事——英格兰政体的奥秘》三书已出。 
    作者从新世界主义的视角出发,基于这种对世界社会与我们生活自身关系的理解,通过对沟口雄三、福柯、大江健三郎、本尼迪克特、张鸣等人的相关出版物进行具体而微的分析与论述,将自己的学术积累、基于学术的社会与世界认知,通过书评的方式与读者分享,带领读者重新认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与这个世界。而这种分析涉及个体、国家、历史、文明,涉及我们所知的世界的多重面相。全书以独立篇章的形式和学术论文的标准,深入浅出地将共有的问题意识与观点以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带着对传统“世界秩序”和“文明史观”的批判眼光,找出我们对于自我与他者、对于世界自身的认识的症候所在。本书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诊断和处方,以及展开的实践多少有益于我们这个时代。 

     
    大观系列 重建大陆——反思五百年的世界秩序 
    两千年世界史,大陆文明、海洋文明谁主沉浮?重建大陆,中国该作何准备,担此天降大任? 
    第一章回顾近代以来海洋文明战胜大陆文明的历程,从中可以看出海洋文明的两张面孔:均质化,以资本的角度观察与思考万物;等级制,营造道德优越感。 
    第二章论述大陆文明的特征,拥挤的生存空间、惨烈的竞争及由此带来的难题,如何治理生存在底线上的敢于冒险的流民。为此,罗马帝国依赖法律共同体、中华文明依赖儒家士绅共同体、伊斯兰模式依靠宗教来整合流民。 
    第三章指出当前大陆文明面临的困境,重建之道在于:政治文明高度发达的欧洲、地大物博的俄罗斯、拥有强大制造业实力的中国、人力资源zui为丰富的印度和人口增长速度zui快的伊斯兰世界五大文明区中有行动力、负责任的政治体携起手来,在相互不逾越利益底线的基础上,作为世界秩序中的君子力量共同规训世界秩序中的流民力量,建立一种共同政治价值观。 

     

     

     

     

     

     

     

     

     

     

     

     

    徐弃郁,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国际政治学博士。国防部军队外事工作专家小组成员,北京大学国际安全与和平中心学术委员,中国军事科学院国防政策研究中心、中美防务政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2010年被选为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曾出版专著《脆弱的崛起:大战略与德意志帝国的命运》。 

     
    吴征宇,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关系思想与理论、战略研究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在英国杜伦大学政治学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东亚与太平洋研究中心、英国伦敦经济学院从事访学和博士后研究工作。已出版个人学术专著三部、译著两部(合译),并在各类核心期刊及海外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丛书主编:高全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法学院教授。198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师从贺麟先生攻读哲学博士。研究方向:法理学、空间法理论。主要著作有《理心之间——朱熹与陆象山的理学》《论相互承认的法权——〈精神现象学〉研究两篇》等。本辑主编:邱立波,山东高密人,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2003年7月至2006年10月,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工作;2006年10月至2008年9月,日本东京大学留学。2009年11月至今,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工作。 

     
    泮伟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法理学、理论法社会学、政治哲学。著作有《当代中国法治的分析与建构》,另有译著:《就事论事:美国zui高法院的司法zui低限度主义》(桑斯坦)、《司法的过程》(亚伯拉罕)、《魔阵•剥削•异化:托依布纳法律社会学论文集》(托依布纳)、《社会的社会(上)》(卢曼),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丛书主编:高全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法学院教授。198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师从贺麟先生攻读哲学博士。研究方向:法理学、空间法理论。主要著作有《理心之间——朱熹与陆象山的理学》《论相互承认的法权——〈精神现象学〉研究两篇》等。本辑主编:邱立波,山东高密人,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2003年7月至2006年10月,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工作;2006年10月至2008年9月,日本东京大学留学。2009年11月至今,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工作。 

     

     
    李永晶,社会学博士;先后毕业于吉林大学数学系(1997年)、东京大学文学部(2001年)、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2008年)。现供职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华东师范大学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研究领域为现代社会理论、古典政治思想、近代国际关系史等。 

     

     

     

     
    张笑宇,男,山东日照人。曾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现求学欧洲。生于海边,思考大陆,向往太空。 

     

     

     

     

     

    第一章“边疆关闭”:危机与出路

    001增长与危机

    007寻求出路:思想界

    022寻求出路:决策层

    第二章关税、海军与外交

    030改革关税之战

    038海军扩建

    051外交的延续与变化:拉美和太平洋

    第三章英美对抗与和解:委内瑞拉边界危机

    066英美关系格局与危机背景

    075美国介入争端

    083英美正面交锋

    094危机的解决

    第四章建立帝国的战争

    104古巴问题与美国

    111麦金莱政府

    120走向战争

    132胜利、扩张与扩张悖论

    第五章“门户开放”照会与美式帝国的定型

    143中国市场与美国的战略

    150瓜分中国带来的冲击

    161“门户开放”照会

    172美式帝国的定型

    结束语超大国家的崛起与扩张

    178扩张的内化

    183扩张的“成本敏感度”

    187战略取向

    191主要参考书目

    198后记
  • 内容简介:

     
    新民说 帝国定型:美国的1890—1900: 
    美国是如何成功的?本书回答的是这样一个问题。本书以1890-1900的美国为视角,回溯到历史的“原点”来看待其从一个地区性的大国向全球性大国转变的阶段。从世界性帝国崛起的角度来看,这一zui佳“原点”,即1890—1900年。这一阶段以美国西部边疆的“关闭”为开头,以“门户开放”照会为结尾,这一“关”一“开”之间正好是美国从大陆扩张向海外扩张的转型期,也是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帝国形态的新型帝国的定型期。 
    正是在这样的扩张思路下,美国作为一个超大国家,成功地在大国林立的世界上规避矛盾、厚积实力,特别是有效地避免了和英国之间的矛盾升级。全书最终落脚于“超大国家的扩张”这一主题,侧重从美国的这一案例中提出具有普遍性的启示。 

     
    新民说 《克劳备忘录》与英德对抗 
    本书是一本有关《克劳备忘录》的读本,包括《克劳备忘录》的全文翻译文本,以及欧美学界有关克劳、《克劳备忘录》、英德海军对抗的研究性文章。《克劳备忘录》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外交部高级职员艾尔·克劳向国会提供的一份战略报告,该报告极具说服力地分析了德国的崛起与野心勃勃的战略目标,英德冲突必不可免以及英国的应对策略。恰如美国国务家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所言,《克劳备忘录》对当下中国关系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启发意义。 

     
    《大观》第11辑 海权沉浮 
    没有哪个军事学名词像“海权”一样兼具神秘感与含混性,也没有哪种战略学概念像海权及其传道者马汉一样,被历史赋予过那么多内涵之外的臧否。《大观》是一份介于专业的学术刊物和通俗的大众出版物之间的思想性丛书。本辑为第11辑,主题即“海权”,聚焦19世纪英美德等国海权的潮起潮落,海权理论的源起、发展及其运用,关注海洋战略与世界强国的兴衰。这种认识对当下中国颇有借鉴意义。16—19世纪的近四百年里,来自葡萄牙、加利西亚等国的探险家扬帆起航,驶过非洲西海岸,朝美洲以及太平洋的“新世界”挺进,直至以欧洲为中心、以海上力量为载具的世界秩序初步得到确立。在此过程中,英国凭借对海运和殖民利益的攫取,建立起du一无二的具有海上统治力的强大舰队。到19世纪末,技术和生产开始取代贸易成为财富增长的主要因素,此时决定战争胜负的不再是海战,而是在堑壕中投入人力、物力的总量以及持久性,海权不再是唯一的神祇。尽管海权早已不像马汉所言一般在影响世界事务方面比陆权拥有永恒的优势,但海上统治权依然和全球影响力直接相连,并将继续影响和塑造历史。 

     
    大观系列 一个普通法的故事:英格兰政体的奥秘 
    《一个普通法的故事——英格兰政体的奥秘》隶属“大观文丛”系列,另有《帝国定型:美国的1890—1900》《克劳备忘录》两书已出。 
    本书讲述了一个普通法的故事,通过对普通法的形成与英国政体的嬗变之间的耦合关系的探寻,对普通法的成长轨迹与其结构化逻辑的思索,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如何理解英格兰的普通法与政体,关涉的恰恰就是如何理解现代世界的问题。 
    本书主要回答了以下问题:英国本区区欧陆之边陲岛国,何以在这种政制下兴起,席卷了欧洲封建诸国从而称霸世界?英国政制之于欧陆、之于世界具有何种特殊意义? 
    本书并非聚焦于对英格兰历史与民情的面面俱到的描述与介绍,而是力在探索英国普通法的形成与英国政体的嬗变之间的耦合关系,作者追寻着福蒂斯丘、孟德斯鸠、梅特兰、波考克、麦克法兰、黄仁宇等先辈们探索英格兰心智时留下的线索与足迹,动态而生动地描述了英国普通法的成长轨迹,从而探寻英格兰的某种结构化逻辑。 
    这不仅可以证明,英格兰的历史并不是偶然的,神圣的王权被推翻,国王被送上断头台并不是偶然的,此后英格兰战胜法国成为欧洲霸主,又通过工业革命和商业金融革命,把整个欧洲和世界搞得天翻地覆也不是偶然的。这也解释了为何英格兰在失去了世界霸权之后并未消失在世界的版图之外,而仅仅是一种体面的失败,极大地保留着它的尊严与利益。 

     
    《大观》第12辑 在非洲发现中国 
    “大观”是一份介于专业的学术刊物和通俗的大众出版物之间的思想性丛书。《在非洲发现中国》隶属“大观辑刊”系列,另有《海权沉浮》一书已出。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又岂能离开世界。认识他者,同构于自我认知过程,建立周边世界的常识性认识结构,也是完成自我定义无可取代的前提。只有在此项工作完成基础上,中国人才能重新构建基于我们自己视角的全球格局体系,从而探索我们的利益所在,为世界规模的和平治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本书收录了几篇有关非洲的学术论文。通过对非洲各个国家的经济现状、非洲的历史、非洲与中国的合作等各个方面来探讨非洲这块土地,致力让读者们意识到非洲对于中国的巨大价值,从而反观作为一个大国的中国之历史哲学,思考中国的世界责任与历史责任,以期“在非洲发现中国”。 

     
    大观系列 正眼看世界——历史、国家与文明新论 
    《正眼看世界:历史、国家与文明新论》隶属“大观文丛”系列,另有《帝国定型:美国的1890—1900》《克劳备忘录》《一个普通法的故事——英格兰政体的奥秘》三书已出。 
    作者从新世界主义的视角出发,基于这种对世界社会与我们生活自身关系的理解,通过对沟口雄三、福柯、大江健三郎、本尼迪克特、张鸣等人的相关出版物进行具体而微的分析与论述,将自己的学术积累、基于学术的社会与世界认知,通过书评的方式与读者分享,带领读者重新认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与这个世界。而这种分析涉及个体、国家、历史、文明,涉及我们所知的世界的多重面相。全书以独立篇章的形式和学术论文的标准,深入浅出地将共有的问题意识与观点以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带着对传统“世界秩序”和“文明史观”的批判眼光,找出我们对于自我与他者、对于世界自身的认识的症候所在。本书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诊断和处方,以及展开的实践多少有益于我们这个时代。 

     
    大观系列 重建大陆——反思五百年的世界秩序 
    两千年世界史,大陆文明、海洋文明谁主沉浮?重建大陆,中国该作何准备,担此天降大任? 
    第一章回顾近代以来海洋文明战胜大陆文明的历程,从中可以看出海洋文明的两张面孔:均质化,以资本的角度观察与思考万物;等级制,营造道德优越感。 
    第二章论述大陆文明的特征,拥挤的生存空间、惨烈的竞争及由此带来的难题,如何治理生存在底线上的敢于冒险的流民。为此,罗马帝国依赖法律共同体、中华文明依赖儒家士绅共同体、伊斯兰模式依靠宗教来整合流民。 
    第三章指出当前大陆文明面临的困境,重建之道在于:政治文明高度发达的欧洲、地大物博的俄罗斯、拥有强大制造业实力的中国、人力资源zui为丰富的印度和人口增长速度zui快的伊斯兰世界五大文明区中有行动力、负责任的政治体携起手来,在相互不逾越利益底线的基础上,作为世界秩序中的君子力量共同规训世界秩序中的流民力量,建立一种共同政治价值观。 

     

     

     

     

     

     

     

     

     

     

     

     

  • 作者简介:
    徐弃郁,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国际政治学博士。国防部军队外事工作专家小组成员,北京大学国际安全与和平中心学术委员,中国军事科学院国防政策研究中心、中美防务政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2010年被选为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曾出版专著《脆弱的崛起:大战略与德意志帝国的命运》。 

     
    吴征宇,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关系思想与理论、战略研究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在英国杜伦大学政治学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东亚与太平洋研究中心、英国伦敦经济学院从事访学和博士后研究工作。已出版个人学术专著三部、译著两部(合译),并在各类核心期刊及海外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丛书主编:高全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法学院教授。198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师从贺麟先生攻读哲学博士。研究方向:法理学、空间法理论。主要著作有《理心之间——朱熹与陆象山的理学》《论相互承认的法权——〈精神现象学〉研究两篇》等。本辑主编:邱立波,山东高密人,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2003年7月至2006年10月,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工作;2006年10月至2008年9月,日本东京大学留学。2009年11月至今,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工作。 

     
    泮伟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法理学、理论法社会学、政治哲学。著作有《当代中国法治的分析与建构》,另有译著:《就事论事:美国zui高法院的司法zui低限度主义》(桑斯坦)、《司法的过程》(亚伯拉罕)、《魔阵•剥削•异化:托依布纳法律社会学论文集》(托依布纳)、《社会的社会(上)》(卢曼),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丛书主编:高全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法学院教授。198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师从贺麟先生攻读哲学博士。研究方向:法理学、空间法理论。主要著作有《理心之间——朱熹与陆象山的理学》《论相互承认的法权——〈精神现象学〉研究两篇》等。本辑主编:邱立波,山东高密人,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2003年7月至2006年10月,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工作;2006年10月至2008年9月,日本东京大学留学。2009年11月至今,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工作。 

     

     
    李永晶,社会学博士;先后毕业于吉林大学数学系(1997年)、东京大学文学部(2001年)、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2008年)。现供职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华东师范大学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研究领域为现代社会理论、古典政治思想、近代国际关系史等。 

     

     

     

     
    张笑宇,男,山东日照人。曾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现求学欧洲。生于海边,思考大陆,向往太空。 

     

     

     

     

     

  • 目录:
    第一章“边疆关闭”:危机与出路

    001增长与危机

    007寻求出路:思想界

    022寻求出路:决策层

    第二章关税、海军与外交

    030改革关税之战

    038海军扩建

    051外交的延续与变化:拉美和太平洋

    第三章英美对抗与和解:委内瑞拉边界危机

    066英美关系格局与危机背景

    075美国介入争端

    083英美正面交锋

    094危机的解决

    第四章建立帝国的战争

    104古巴问题与美国

    111麦金莱政府

    120走向战争

    132胜利、扩张与扩张悖论

    第五章“门户开放”照会与美式帝国的定型

    143中国市场与美国的战略

    150瓜分中国带来的冲击

    161“门户开放”照会

    172美式帝国的定型

    结束语超大国家的崛起与扩张

    178扩张的内化

    183扩张的“成本敏感度”

    187战略取向

    191主要参考书目

    198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