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

中药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2002-06
版次: 1
ISBN: 9787507719857
定价: 24.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77页
字数: 433千字
分类: 医药卫生
77人买过
  •   《中药学》是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组织制订的教学计划和规定而编写的。《中药学》是阐述、研究中药理论和临床应用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0年审定颁发的全国中等中医药学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和2001年7月青岛教材编写会议通过的中药学教学大纲,力求编出既具有科学的系统性,更具有临床的实用性,供中医药类专业用的教材。

      本教材分为总论、各论及附录三部分。总论分为五章,较系统地介绍了中药学的发展概况,中药的种植、采收、性能、炮制和应用等基本理论知识。各论分为十九章,共收编430味中药(其中重点药72味,常用药178味,一般药145味,附药35味)。每章先列概说,介绍该章药物的概念、药性特点、功效、适应范围、分类、配伍原则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每味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及有关省区现行《中药材标准》和本草学沿用已久的名称为正名,并注明出处,将药物的来源、鉴定、产地、采收加工等合为概述,以药典及本草文献、临床实践为准,介绍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和应用。药物的应用以描述主治病证为主,淡化病因病机及一般症状,减少重复,力求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文字精练。用法用量为煎服使用方法及成人一日的内服剂量,从证候、配伍、妊娠及饮食等方面介绍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近述概要地介绍该药近年来在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供临床用药参考。另外,对部分药物因药用部位不同或经不同炮制,功用有变化者,增设“处方用名”一项。附录包括引用方剂索引和中药化学成分的有关常识两部分。 总论

    第一章 中药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 中药的种植和采收

    第一节 中药的种植

    第二节 中药的采收和加工

    第三章 中药的性能

    第一节 四气、五味

    第二节 升降浮沉

    第三节 归经

    第四节 药物的毒性

    第四章 中药的炮制

    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

    第二节 炮制常用的辅料

    第三节 炮制的方法

    第五章 中药的应用

    第一节 配伍

    第二节 用药禁忌

    第三节 剂量

    第四节 煎服法

    各论

    第一章 解表药

    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

    麻黄

    桂枝

    细-辛

    紫苏

    荆芥

    防风

    羌活

    藁本

    白芷

    生姜

    香薷

    苍耳子(附:苍耳草、苍耳虫)

    辛夷

    葱白

    西河柳

    第二节 辛凉解表药

    葛根(附:葛花)

    柴胡

    升麻

    菊花

    桑叶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蔓荆子

    淡豆豉

    浮萍

    木贼

    第二章 清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石膏

    知母

    栀子

    夏枯草

    芦根

    天花粉

    决明子

    竹叶

    谷精草

    青葙子

    密蒙花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

    第三章 泻下药

    第四章 祛风湿药

    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第七章 温里药

    第八章 行气药

    第九章 消食药

    第十章 驱虫药

    第十一章 止血药

    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药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四章 安神药

    第十五章 平肝药

    第十六章 开窍药

    第十七章 补虚药

    第十八章 收涩药

    第十九章 其他药

    附录一 引用方剂索引

    附录二 中药化学成分的有关常识
  • 内容简介:
      《中药学》是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组织制订的教学计划和规定而编写的。《中药学》是阐述、研究中药理论和临床应用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0年审定颁发的全国中等中医药学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和2001年7月青岛教材编写会议通过的中药学教学大纲,力求编出既具有科学的系统性,更具有临床的实用性,供中医药类专业用的教材。

      本教材分为总论、各论及附录三部分。总论分为五章,较系统地介绍了中药学的发展概况,中药的种植、采收、性能、炮制和应用等基本理论知识。各论分为十九章,共收编430味中药(其中重点药72味,常用药178味,一般药145味,附药35味)。每章先列概说,介绍该章药物的概念、药性特点、功效、适应范围、分类、配伍原则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每味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及有关省区现行《中药材标准》和本草学沿用已久的名称为正名,并注明出处,将药物的来源、鉴定、产地、采收加工等合为概述,以药典及本草文献、临床实践为准,介绍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和应用。药物的应用以描述主治病证为主,淡化病因病机及一般症状,减少重复,力求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文字精练。用法用量为煎服使用方法及成人一日的内服剂量,从证候、配伍、妊娠及饮食等方面介绍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近述概要地介绍该药近年来在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供临床用药参考。另外,对部分药物因药用部位不同或经不同炮制,功用有变化者,增设“处方用名”一项。附录包括引用方剂索引和中药化学成分的有关常识两部分。
  • 目录:
    总论

    第一章 中药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 中药的种植和采收

    第一节 中药的种植

    第二节 中药的采收和加工

    第三章 中药的性能

    第一节 四气、五味

    第二节 升降浮沉

    第三节 归经

    第四节 药物的毒性

    第四章 中药的炮制

    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

    第二节 炮制常用的辅料

    第三节 炮制的方法

    第五章 中药的应用

    第一节 配伍

    第二节 用药禁忌

    第三节 剂量

    第四节 煎服法

    各论

    第一章 解表药

    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

    麻黄

    桂枝

    细-辛

    紫苏

    荆芥

    防风

    羌活

    藁本

    白芷

    生姜

    香薷

    苍耳子(附:苍耳草、苍耳虫)

    辛夷

    葱白

    西河柳

    第二节 辛凉解表药

    葛根(附:葛花)

    柴胡

    升麻

    菊花

    桑叶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蔓荆子

    淡豆豉

    浮萍

    木贼

    第二章 清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石膏

    知母

    栀子

    夏枯草

    芦根

    天花粉

    决明子

    竹叶

    谷精草

    青葙子

    密蒙花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

    第三章 泻下药

    第四章 祛风湿药

    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第七章 温里药

    第八章 行气药

    第九章 消食药

    第十章 驱虫药

    第十一章 止血药

    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药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四章 安神药

    第十五章 平肝药

    第十六章 开窍药

    第十七章 补虚药

    第十八章 收涩药

    第十九章 其他药

    附录一 引用方剂索引

    附录二 中药化学成分的有关常识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