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与超越:三峡坝区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

转型与超越:三峡坝区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9-10
版次: 1
ISBN: 9787112113545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40页
字数: 300千字
分类: 工程技术
  •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集防洪,发电,航运和供水四大效益为一体的一项巨大系统工程,对促进中国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一项水利系统工程,而且是一项社会工程和文化工程,涉及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和技术方法。
    本书基于可持续发展观念,针对施工完成后的三峡坝区将由施工期过渡到管理运营期的现实情况,面对新的转变和调整,对构建后建坝时代的坝区规划体系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能对国内外大型水利枢纽区在运营期间的规划建设和实施管理有所裨益。本书可供广大建设管理者、规划师、建筑师、水利工程师等学习参考。 吴之凌,1972年生于湖北武汉,1995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系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正高职高级规划师、国家注册规划师。现为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兼任国际规划大会(ISOCARP)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团体会员的会员代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城市规划协会常务副会长、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常务理事和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城市规划专业委员会主任、武汉市工程咨询协会副会长、武汉市勘察设计协会监事等职。2003年、2004年分别被评为第5批学术带头人和享受市政府专项津贴的专家。主持完成近百余项各类重大城市规划设计和研究项目,获得部级奖项7项、省市级奖44项、发表论文10余篇。 序
    引言
    1概述
    2概念诠释及研究角度
    2.1概念诠释
    2.1.1后建坝时期
    2.1.2三峡库区、三峡坝区及三峡工程
    2.2研究角度
    2.2.1水利规划
    2.2.2城市规划
    2.2.3三峡坝区规划
    3研究的目的和框架
    3.1研究的目的
    3.1.1调整三峡水利枢纽区的规划,应对大坝发展趋势及中国公共政策调整
    3.1.2探讨水利枢纽区规划的范式,拓展全球化下规划学科的研究领域
    3.2研究框架
    上篇总论
    4光荣与梦想
    4.1伟人首倡,初露曙光:中山先生指点江山
    4.2历经风雨,憾未成形:中美合作无功而返
    4.3曙光重现,百废待兴:积极筹备真抓实干
    4.4民主决策,奠定方向:科学攻关奋进克难
    4.5高峡平湖,梦圆今朝:三峡工程任重道远
    5成效与挑战
    5.1世界大坝的得失谈
    5.1.1世界知名水坝概览
    5.1.2促进发展功不可没
    5.1.3弊端丛生引以为憾
    5.1.4兴利除弊和谐发展
    5.2三峡工程的成效
    5.2.1促进长江流域经济发展
    5.2.2保障区域防洪安全
    5.2.3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5.2.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5.3后建坝时期三峡坝区面临的挑战
    5.3.1与周边城镇协调发展的挑战
    5.3.2自身功能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挑战
    5.3.3坝区环境品质提升的问题
    6过程与启示
    6.1规划历程
    6.2征集方案简介
    6.2.1“两岸——两岛”(海南雅克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6.2.2“三岛共生”(上海古瀚浦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和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联合体)
    6.2.3“五线四圈,和音谐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6.2.4“展大江风范,筑和谐发展”(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6.3征集方案评审综述
    7策略与应对
    7.1总体定位与目标
    7.1.1定位
    7.1.2目标
    7.2转型与重构——顺应后建坝时期的功能需求
    7.2.1产业转型
    7.2.2空间功能转型
    7.3超越与升华——大坝、峡江、人的和谐共生
    7.3.1生态建坝的根本任务
    7.3.2特色提升的迫切需求
    7.3.3基于文化生态学的规划策略
    ……
    下篇转型与超越
    结语与展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集防洪,发电,航运和供水四大效益为一体的一项巨大系统工程,对促进中国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一项水利系统工程,而且是一项社会工程和文化工程,涉及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和技术方法。
    本书基于可持续发展观念,针对施工完成后的三峡坝区将由施工期过渡到管理运营期的现实情况,面对新的转变和调整,对构建后建坝时代的坝区规划体系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能对国内外大型水利枢纽区在运营期间的规划建设和实施管理有所裨益。本书可供广大建设管理者、规划师、建筑师、水利工程师等学习参考。
  • 作者简介:
    吴之凌,1972年生于湖北武汉,1995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系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正高职高级规划师、国家注册规划师。现为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兼任国际规划大会(ISOCARP)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团体会员的会员代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城市规划协会常务副会长、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常务理事和武汉市城市规划协会城市规划专业委员会主任、武汉市工程咨询协会副会长、武汉市勘察设计协会监事等职。2003年、2004年分别被评为第5批学术带头人和享受市政府专项津贴的专家。主持完成近百余项各类重大城市规划设计和研究项目,获得部级奖项7项、省市级奖44项、发表论文10余篇。
  • 目录:

    引言
    1概述
    2概念诠释及研究角度
    2.1概念诠释
    2.1.1后建坝时期
    2.1.2三峡库区、三峡坝区及三峡工程
    2.2研究角度
    2.2.1水利规划
    2.2.2城市规划
    2.2.3三峡坝区规划
    3研究的目的和框架
    3.1研究的目的
    3.1.1调整三峡水利枢纽区的规划,应对大坝发展趋势及中国公共政策调整
    3.1.2探讨水利枢纽区规划的范式,拓展全球化下规划学科的研究领域
    3.2研究框架
    上篇总论
    4光荣与梦想
    4.1伟人首倡,初露曙光:中山先生指点江山
    4.2历经风雨,憾未成形:中美合作无功而返
    4.3曙光重现,百废待兴:积极筹备真抓实干
    4.4民主决策,奠定方向:科学攻关奋进克难
    4.5高峡平湖,梦圆今朝:三峡工程任重道远
    5成效与挑战
    5.1世界大坝的得失谈
    5.1.1世界知名水坝概览
    5.1.2促进发展功不可没
    5.1.3弊端丛生引以为憾
    5.1.4兴利除弊和谐发展
    5.2三峡工程的成效
    5.2.1促进长江流域经济发展
    5.2.2保障区域防洪安全
    5.2.3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5.2.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5.3后建坝时期三峡坝区面临的挑战
    5.3.1与周边城镇协调发展的挑战
    5.3.2自身功能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挑战
    5.3.3坝区环境品质提升的问题
    6过程与启示
    6.1规划历程
    6.2征集方案简介
    6.2.1“两岸——两岛”(海南雅克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6.2.2“三岛共生”(上海古瀚浦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和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联合体)
    6.2.3“五线四圈,和音谐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6.2.4“展大江风范,筑和谐发展”(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6.3征集方案评审综述
    7策略与应对
    7.1总体定位与目标
    7.1.1定位
    7.1.2目标
    7.2转型与重构——顺应后建坝时期的功能需求
    7.2.1产业转型
    7.2.2空间功能转型
    7.3超越与升华——大坝、峡江、人的和谐共生
    7.3.1生态建坝的根本任务
    7.3.2特色提升的迫切需求
    7.3.3基于文化生态学的规划策略
    ……
    下篇转型与超越
    结语与展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