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第2版)(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运动心理学(第2版)(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2021-01
版次: 2
ISBN: 9787300287881
定价: 45.00
装帧: 其他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字数: 399千字
42人买过
  • 《运动心理学》(第2版)在吸纳国内外同类教材长处的基础上,围绕如何增强运动表现以及与追求卓越表现相伴随的身心健康问题来组织内容,尝试建立更能反映*应用研究成果和更容易为大学生理解的运动心理学框架体系。
      全书包含四篇、13章内容:*篇运动心理学概论(*章),介绍运动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发展简史及与邻近学科的关系;第二篇(第二至六章)个体心理与运动表现,分别讨论运动动机、唤醒与焦虑、注意、自信心以及人格与运动表现的关系。第三篇(第七至十一章)心理调节与健康,分别阐释心理技能训练,比赛心理调节,运动心理疲劳,运动损伤心理,以及运动中的攻击、药物滥用及饮食失调等不良行为。第四篇运动团体动力(第十二至十三章),介绍团体的沟通及凝聚力、教练员的领导与管理问题等。
      本书在介绍基础知识和稳定的研究成果的同时,还通过专栏、文献导读的形式,促进读者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理解与思考。书末的名词解释可供读者进一步查阅与学习。本书既可作为国内普通高校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体育学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学生参考使用。 毛志雄,教育学博士,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心理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心理学科负责人。198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毕业后担任运动心理学教师至今,具有30多年运动心理学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经验。任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分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锻炼心理学,主要从事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身体活动的心理干预研究,并对体育运动中的社会心理问题具有浓厚兴趣。迄今已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参编各类教材、学术著作10余部,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并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国家体育总局雅典奥运会科技服务奖等多项奖励。

    迟立忠,教育学博士,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心理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心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1997年入职北京体育大学,开始从事运动心理学的教学、科研与运动队科技服务工作。现任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研究方向为竞技运动心理,主要从事运动员的判断与决策、情绪与认知、心理训练与调节方面的研究。迄今主持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5项,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学术著作10余部。2001年至2010年,主持国家射箭队心理科技服务工作,参加了3届夏季奥运会的赛前心理备工作,并获国家体育总局2004年雅典奥运会科技攻关二等奖,2008年北京奥运会科技攻关一等奖、三等奖。 第一篇 运动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运动心理学

    第二节 运动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三节 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

    第二篇 个体心理与运动表现

    第二章 运动动机

    第一节 运动动机概述

    第二节 动机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第三节 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第三章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第一节 唤醒和焦虑概述

    第二节 唤醒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第三节 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第四章 运动中的注意状态

    第一节 注意方式与比赛任务的关系

    第二节 运动员注意分配的特点

    第三节 警觉、警戒与心理不应期对运动注意的作用

    第五章 运动自信

    第一节 运动自信概述

    第二节 运动自信的培养

    第六章 运动员的人格

    第一节 人格概述

    第二节 人格的理论

    第三节 体育运动领域的人格测量

    第四节 人格与运动表现

    第三篇 心理调节与健康

    第七章 心理技能训练

    第一节 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第二节 放松训练

    第三节 表象训练

    第四节 注意训练

    第五节 其他几种心理技能训练

    第六节 心理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第八章 比赛心理调节

    第一节 比赛目标的设置与心理定向

    第二节 比赛方案的制订

    第三节 比赛心理调节方法

    第四节 几种常见比赛局势下的心理问题及其调节策略

    第九章 运动心理疲劳

    第一节 运动心理疲劳的特点

    第二节 运动心理疲劳的成因

    第三节 运动心理疲劳的监测

    第四节 运动心理疲劳的控制

    第十章 运动损伤心理

    第一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

    第二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

    第三节 运动心理学对运动损伤康复的作用

    第十一章 运动中的不良行为

    第一节 运动中的攻击行为

    第二节 运动中的兴奋剂使用

    第三节 运动员的饮食失调

    第四篇 运动团体动力

    第十二章 运动团体的凝聚力

    第一节 团体凝聚力概述

    第二节 运动团队的凝聚力营造及促进

    第十三章 教练员的领导与管理

    第一节 领导及其功能

    第二节 有效的领导方式

    第三节 基于交互作用说的领导行为研究

    第四节 影响教练员领导行为的因素

    名词解释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运动心理学》(第2版)在吸纳国内外同类教材长处的基础上,围绕如何增强运动表现以及与追求卓越表现相伴随的身心健康问题来组织内容,尝试建立更能反映*应用研究成果和更容易为大学生理解的运动心理学框架体系。
      全书包含四篇、13章内容:*篇运动心理学概论(*章),介绍运动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发展简史及与邻近学科的关系;第二篇(第二至六章)个体心理与运动表现,分别讨论运动动机、唤醒与焦虑、注意、自信心以及人格与运动表现的关系。第三篇(第七至十一章)心理调节与健康,分别阐释心理技能训练,比赛心理调节,运动心理疲劳,运动损伤心理,以及运动中的攻击、药物滥用及饮食失调等不良行为。第四篇运动团体动力(第十二至十三章),介绍团体的沟通及凝聚力、教练员的领导与管理问题等。
      本书在介绍基础知识和稳定的研究成果的同时,还通过专栏、文献导读的形式,促进读者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理解与思考。书末的名词解释可供读者进一步查阅与学习。本书既可作为国内普通高校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体育学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学生参考使用。
  • 作者简介:
    毛志雄,教育学博士,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心理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心理学科负责人。198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毕业后担任运动心理学教师至今,具有30多年运动心理学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经验。任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分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锻炼心理学,主要从事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身体活动的心理干预研究,并对体育运动中的社会心理问题具有浓厚兴趣。迄今已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编、参编各类教材、学术著作10余部,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并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国家体育总局雅典奥运会科技服务奖等多项奖励。

    迟立忠,教育学博士,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心理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心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1997年入职北京体育大学,开始从事运动心理学的教学、科研与运动队科技服务工作。现任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研究方向为竞技运动心理,主要从事运动员的判断与决策、情绪与认知、心理训练与调节方面的研究。迄今主持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5项,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学术著作10余部。2001年至2010年,主持国家射箭队心理科技服务工作,参加了3届夏季奥运会的赛前心理备工作,并获国家体育总局2004年雅典奥运会科技攻关二等奖,2008年北京奥运会科技攻关一等奖、三等奖。
  • 目录:
    第一篇 运动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运动心理学

    第二节 运动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三节 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

    第二篇 个体心理与运动表现

    第二章 运动动机

    第一节 运动动机概述

    第二节 动机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第三节 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第三章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第一节 唤醒和焦虑概述

    第二节 唤醒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第三节 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第四章 运动中的注意状态

    第一节 注意方式与比赛任务的关系

    第二节 运动员注意分配的特点

    第三节 警觉、警戒与心理不应期对运动注意的作用

    第五章 运动自信

    第一节 运动自信概述

    第二节 运动自信的培养

    第六章 运动员的人格

    第一节 人格概述

    第二节 人格的理论

    第三节 体育运动领域的人格测量

    第四节 人格与运动表现

    第三篇 心理调节与健康

    第七章 心理技能训练

    第一节 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第二节 放松训练

    第三节 表象训练

    第四节 注意训练

    第五节 其他几种心理技能训练

    第六节 心理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第八章 比赛心理调节

    第一节 比赛目标的设置与心理定向

    第二节 比赛方案的制订

    第三节 比赛心理调节方法

    第四节 几种常见比赛局势下的心理问题及其调节策略

    第九章 运动心理疲劳

    第一节 运动心理疲劳的特点

    第二节 运动心理疲劳的成因

    第三节 运动心理疲劳的监测

    第四节 运动心理疲劳的控制

    第十章 运动损伤心理

    第一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

    第二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

    第三节 运动心理学对运动损伤康复的作用

    第十一章 运动中的不良行为

    第一节 运动中的攻击行为

    第二节 运动中的兴奋剂使用

    第三节 运动员的饮食失调

    第四篇 运动团体动力

    第十二章 运动团体的凝聚力

    第一节 团体凝聚力概述

    第二节 运动团队的凝聚力营造及促进

    第十三章 教练员的领导与管理

    第一节 领导及其功能

    第二节 有效的领导方式

    第三节 基于交互作用说的领导行为研究

    第四节 影响教练员领导行为的因素

    名词解释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运动心理学(第2版)(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运动哲学的日常
乔凤杰 著
运动心理学(第2版)(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运动鞋款式结构与表现(普通高等教育鞋类设计专业系列教材)
杨志锋
运动心理学(第2版)(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运动整合:人类运动的系统分析
(英) 马丁·伦 德格伦 , (英) 莱纳斯·约翰逊, 敖学恒,杨磊,张艳明 译
运动心理学(第2版)(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运动治疗技术导论
薛晓菲|责编:薛晗 编者
运动心理学(第2版)(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运动表现测试与评估
[美]洛雷纳·马丁
运动心理学(第2版)(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运动解剖学(第6版)
袁琼嘉,白石 著
运动心理学(第2版)(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运动健康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王茹,熊静
运动心理学(第2版)(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运动心脏病学:从临床到赛场的医学管理(精装版)
(美)大卫·J.恩格尔,(David,J.Engel),(美)德莫特·费兰(Dermot,M.Phelan)
运动心理学(第2版)(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运动人体科学概论(第2版运动训练专业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贺刚 主编
运动心理学(第2版)(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运动康复训练动作全书 全面提升关节活动度 柔韧性与力量
(英)伊丽莎白·布赖恩(Elizabeth Bryan)
运动心理学(第2版)(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运动康复(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系列教材)
潘华山、冯毅翀、章荣 编
运动心理学(第2版)(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运动创伤与疼痛的局部注射治疗法(第2版)
田得祥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运动心理学(第2版)(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实用IT项目管理
毛志雄 著
运动心理学(第2版)(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运动心理学
毛志雄、迟立忠 编
运动心理学(第2版)(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全国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规划教材:IT项目管理(第2版)
毛志雄、谭武梁、曾鸿 著
运动心理学(第2版)(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特大城市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毛志雄、汪玉凯 主编
运动心理学(第2版)(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体育运动心理学简编
毛志雄 编
运动心理学(第2版)(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Java程序设计教程(高职)
毛志雄 主编
运动心理学(第2版)(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Photoshop基础与技能实训教程
毛志雄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