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刘志国)

生物化学(刘志国)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0-05
版次: 1
ISBN: 9787122359551
定价: 6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30页
5人买过
  • 《生物化学》共十五章,包括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能量的代谢、遗传信息的传递及表达。本书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为重点,结合进展,力求充分反映当代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与发展状况,并针对生物类和相关学科的特点,增加了拓展内容。拓展内容包括:重要科学人物、重大科学事件、重要机理的解析、相关知识的应用、疑难习题的解答等。拓展内容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通过这种方式,努力打造满足“体系开放、获取灵活、形式新颖、个性学习”需求的新形态特色优质教材。 

     本教材适合作为各类理工科大学各专业的生物化学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学科专业参考书。 刘志国,武汉轻工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生物学负责人。中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会脂质与脂蛋白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审查专家,湖北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毒理学会理事。 

    1989年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承担过生物化学、基因工程、生化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等十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是省级精品课程生物化学(2011-)的课程负责人。2009年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获校教学成果特等奖。2013年获得全省第六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指导学生获得第六届湖北省“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和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铜奖(2010年)、第七届“挑战杯”银奖(2012年)。 

    近年来,发表论文5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承担科技部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各1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目,省教育厅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项,武汉市科技局科技项目2项。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1 

    第二节 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 

    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3 

    二、物质与能量的代谢及其调节 3 

    三、基因信息的传递及其调控 3 

    第三节 生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应用 4 

    一、生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4 

    二、生物化学在工业、农业、医药领域的应用 4 

    第二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7 

    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8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8 

    二、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 8 

    三、肽 16 

    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18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18 

    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19 

    三、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22 

    四、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22 

    第三节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4 

    一、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4 

    二、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5 

    第四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26 

    一、蛋白质的两性电离与等电点 27 

    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27 

    三、蛋白质的变性、复性及沉淀 28 

    第三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31 

    第一节 核酸的组成成分 32 

    一、核糖及脱氧核糖 32 

    二、碱基 33 

    三、核苷 34 

    四、核苷酸 34 

    第二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 37 

    一、核酸的一级结构 37 

    二、核酸的二级结构 39 

    三、DNA的三级结构 46 

    第三节 核酸的性质 49 

    一、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 49 

    二、DNA的变性、复性及杂交 54 

    第四节 核酸的研究方法 57 

    一、核酸的分离、纯化和定量测定 57 

    二、核酸的超速离心法 59 

    三、核酸的凝胶电泳法 59 

    四、核酸的核苷酸序列测定 59 

    五、DNA的化学合成 59 

    第四章 糖类的结构与功能    63 

    第一节 单糖 64 

    一、单糖的结构 64 

    二、单糖的性质 69 

    三、重要的单糖 74 

    第二节 寡糖 75 

    第三节 多糖 77 

    一、淀粉 77 

    二、糖原 81 

    三、纤维素与半纤维素 81 

    四、其他多糖 82 

    第四节 复合糖 85 

    一、概述 85 

    二、糖蛋白 86 

    三、蛋白聚糖 89 

    四、脂多糖 90 

    五、糖脂 92 

    第五章 脂类与生物膜    94 

    第一节 脂类 95 

    一、脂类的分类与生理意义 95 

    二、脂类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96 

    三、胆固醇和萜类 106 

    第二节 生物膜 107 

    一、生物膜的组成 108 

    二、生物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 111 

    三、生物膜的功能 113 

    第六章 酶    117 

    第一节 酶的概念 118 

    一、酶的定义 118 

    二、酶的催化特点 118 

    第二节 酶的命名与分类 121 

    一、习惯命名法 121 

    二、国际系统命名法 121 

    三、国际系统分类法及编号 121 

    第三节 酶的结构与功能 123 

    一、酶的分子组成和活性中心 123 

    二、酶的催化作用机理 125 

    第四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129 

    一、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129 

    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133 

    三、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134 

    四、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134 

    五、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135 

    六、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139 

    七、别构酶的协同效应 139 

    第五节 酶的调节 139 

    一、酶活性的调节 140 

    二、酶含量的调节 143 

    第六节 酶活力的测定与酶的分离纯化 144 

    一、酶活力的测定 144 

    二、酶的分离纯化 147 

    第七节 酶的应用及酶工程简介 149 

    一、酶的应用 149 

    二、酶工程简介 150 

    第八节 维生素与辅酶 152 

    一、水溶性维生素 152 

    二、脂溶性维生素 156 

    第七章 生物氧化    161 

    第一节 自由能与高能化合物 162 

    一、自由能的概念 162 

    二、氧化还原电位 164 

    三、氧化还原电位与自由能的关系 165 

    四、高能磷酸化合物 165 

    第二节 生物氧化中CO2和H2O的生成 168 

    一、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 168 

    二、生物氧化中H2O的生成 169 

    第三节 氧化磷酸化作用 173 

    一、氧化磷酸化作用的概念和类型 173 

    二、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174 

    三、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 175 

    四、线粒体穿梭系统 175 

    五、能荷 177 

    第四节 其他末端氧化酶 178 

    一、多酚氧化酶 178 

    二、抗坏血酸氧化酶 179 

    三、黄素蛋白氧化酶 179 

    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 179 

    五、抗氰氧化酶 180 

    第八章 糖代谢    182 

    第一节 糖的消化、吸收、转运及储存 182 

    一、糖的消化 183 

    二、糖的吸收、转运及储存 183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 184 

    一、糖的无氧酵解 184 

    二、糖的有氧氧化 189 

    三、乙醛酸循环 193 

    四、磷酸戊糖途径 194 

    第三节 糖的合成代谢 198 

    一、单糖的生物合成 198 

    二、二糖和多糖的生物合成 199 

    第九章 脂代谢    206 

    第一节 脂类的消化、吸收、转移及储存 207 

    一、脂肪的消化及酶促水解 207 

    二、人体和动物体的脂类吸收、转移和储存 208 

    第二节 脂肪的分解代谢 209 

    一、甘油的分解代谢 209 

    二、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210 

    三、酮体的代谢 215 

    第三节 脂肪的合成代谢 216 

    一、α-甘油磷酸的生物合成 217 

    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217 

    三、甘油与脂肪酸合成三酰甘油 220 

    第四节 磷脂的代谢 221 

    一、磷脂的分解代谢 221 

    二、磷脂的合成代谢 221 

    第五节 胆固醇的代谢 223 

    一、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223 

    二、胆固醇的去路 225 

    第十章 蛋白质酶促降解与氨基酸代谢    229 

    第一节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与营养作用 229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229 

    二、蛋白质的营养功能 230 

    三、氮平衡 231 

    四、必需氨基酸 232 

    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232 

    一、蛋白质的消化 232 

    二、蛋白质的吸收 233 

    第三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234 

    一、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主要代谢途径概述 234 

    二、氨基酸的共同分解反应 234 

    三、氨基氮的排泄 238 

    四、α-酮酸的代谢转变 242 

    第四节 氨基酸的合成代谢概况 243 

    一、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243 

    二、氨基酸衍生的其他重要物质 245 

    第十一章 核苷酸代谢    248 

    第一节 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249 

    一、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 249 

    二、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 252 

    三、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253 

    四、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 254 

    五、嘧啶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 255 

    第二节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256 

    一、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256 

    二、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257 

    第十二章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    260 

    第一节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260 

    一、糖、脂、蛋白质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 261 

    二、糖、脂、蛋白质及核酸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 261 

    第二节 物质代谢的调节 263 

    一、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 264 

    二、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 268 

    三、神经水平的调节 268 

    第十三章 DNA的生物合成    273 

    第一节 DNA半保留复制 274 

    一、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依据 274 

    二、DNA的复制特点 275 

    三、参与DNA复制的酶和蛋白质 276 

    第二节 DNA的复制过程 282 

    一、复制的起始 282 

    二、复制的延长 283 

    三、复制的终止 283 

    四、真核生物的端粒和端粒酶 285 

    五、滚环复制 286 

    第三节 DNA的损伤与修复 286 

    一、DNA损伤的类型 286 

    二、引起DNA损伤的因素 287 

    三、DNA损伤的修复机制 288 

    第四节 反转录和反转录病毒 292 

    第十四章 RNA的生物合成    296 

    第一节 DNA指导的RNA合成 297 

    一、RNA聚合酶 297 

    二、转录过程 298 

    三、转录后加工 302 

    四、RNA的催化功能 306 

    五、RNA的稳定性 308 

    第二节 RNA的复制合成 308 

    第十五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312 

    第一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 312 

    一、翻译模板mRNA与遗传密码 313 

    二、核糖体是肽链合成的场所 316 

    三、tRNA与氨基酸的活化转运 316 

    第二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 318 

    一、肽链合成起始 318 

    二、肽链的延伸 320 

    三、肽链合成的终止 322 

    四、多核糖体的结构 322 

    第三节 肽链合成后的加工和输送 323 

    一、一级结构的加工修饰 323 

    二、空间结构的修饰 324 

    参考文献 330
  • 内容简介:
    《生物化学》共十五章,包括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能量的代谢、遗传信息的传递及表达。本书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为重点,结合进展,力求充分反映当代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与发展状况,并针对生物类和相关学科的特点,增加了拓展内容。拓展内容包括:重要科学人物、重大科学事件、重要机理的解析、相关知识的应用、疑难习题的解答等。拓展内容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通过这种方式,努力打造满足“体系开放、获取灵活、形式新颖、个性学习”需求的新形态特色优质教材。 

     本教材适合作为各类理工科大学各专业的生物化学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学科专业参考书。
  • 作者简介:
    刘志国,武汉轻工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生物学负责人。中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会脂质与脂蛋白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审查专家,湖北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毒理学会理事。 

    1989年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承担过生物化学、基因工程、生化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等十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是省级精品课程生物化学(2011-)的课程负责人。2009年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获校教学成果特等奖。2013年获得全省第六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指导学生获得第六届湖北省“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和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铜奖(2010年)、第七届“挑战杯”银奖(2012年)。 

    近年来,发表论文5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承担科技部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各1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目,省教育厅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项,武汉市科技局科技项目2项。
  •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1 

    第二节 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 

    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3 

    二、物质与能量的代谢及其调节 3 

    三、基因信息的传递及其调控 3 

    第三节 生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应用 4 

    一、生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4 

    二、生物化学在工业、农业、医药领域的应用 4 

    第二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7 

    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8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8 

    二、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 8 

    三、肽 16 

    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18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18 

    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19 

    三、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22 

    四、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22 

    第三节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4 

    一、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4 

    二、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5 

    第四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26 

    一、蛋白质的两性电离与等电点 27 

    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27 

    三、蛋白质的变性、复性及沉淀 28 

    第三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31 

    第一节 核酸的组成成分 32 

    一、核糖及脱氧核糖 32 

    二、碱基 33 

    三、核苷 34 

    四、核苷酸 34 

    第二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 37 

    一、核酸的一级结构 37 

    二、核酸的二级结构 39 

    三、DNA的三级结构 46 

    第三节 核酸的性质 49 

    一、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 49 

    二、DNA的变性、复性及杂交 54 

    第四节 核酸的研究方法 57 

    一、核酸的分离、纯化和定量测定 57 

    二、核酸的超速离心法 59 

    三、核酸的凝胶电泳法 59 

    四、核酸的核苷酸序列测定 59 

    五、DNA的化学合成 59 

    第四章 糖类的结构与功能    63 

    第一节 单糖 64 

    一、单糖的结构 64 

    二、单糖的性质 69 

    三、重要的单糖 74 

    第二节 寡糖 75 

    第三节 多糖 77 

    一、淀粉 77 

    二、糖原 81 

    三、纤维素与半纤维素 81 

    四、其他多糖 82 

    第四节 复合糖 85 

    一、概述 85 

    二、糖蛋白 86 

    三、蛋白聚糖 89 

    四、脂多糖 90 

    五、糖脂 92 

    第五章 脂类与生物膜    94 

    第一节 脂类 95 

    一、脂类的分类与生理意义 95 

    二、脂类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96 

    三、胆固醇和萜类 106 

    第二节 生物膜 107 

    一、生物膜的组成 108 

    二、生物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 111 

    三、生物膜的功能 113 

    第六章 酶    117 

    第一节 酶的概念 118 

    一、酶的定义 118 

    二、酶的催化特点 118 

    第二节 酶的命名与分类 121 

    一、习惯命名法 121 

    二、国际系统命名法 121 

    三、国际系统分类法及编号 121 

    第三节 酶的结构与功能 123 

    一、酶的分子组成和活性中心 123 

    二、酶的催化作用机理 125 

    第四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129 

    一、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129 

    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133 

    三、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134 

    四、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134 

    五、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135 

    六、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139 

    七、别构酶的协同效应 139 

    第五节 酶的调节 139 

    一、酶活性的调节 140 

    二、酶含量的调节 143 

    第六节 酶活力的测定与酶的分离纯化 144 

    一、酶活力的测定 144 

    二、酶的分离纯化 147 

    第七节 酶的应用及酶工程简介 149 

    一、酶的应用 149 

    二、酶工程简介 150 

    第八节 维生素与辅酶 152 

    一、水溶性维生素 152 

    二、脂溶性维生素 156 

    第七章 生物氧化    161 

    第一节 自由能与高能化合物 162 

    一、自由能的概念 162 

    二、氧化还原电位 164 

    三、氧化还原电位与自由能的关系 165 

    四、高能磷酸化合物 165 

    第二节 生物氧化中CO2和H2O的生成 168 

    一、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 168 

    二、生物氧化中H2O的生成 169 

    第三节 氧化磷酸化作用 173 

    一、氧化磷酸化作用的概念和类型 173 

    二、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174 

    三、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 175 

    四、线粒体穿梭系统 175 

    五、能荷 177 

    第四节 其他末端氧化酶 178 

    一、多酚氧化酶 178 

    二、抗坏血酸氧化酶 179 

    三、黄素蛋白氧化酶 179 

    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 179 

    五、抗氰氧化酶 180 

    第八章 糖代谢    182 

    第一节 糖的消化、吸收、转运及储存 182 

    一、糖的消化 183 

    二、糖的吸收、转运及储存 183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 184 

    一、糖的无氧酵解 184 

    二、糖的有氧氧化 189 

    三、乙醛酸循环 193 

    四、磷酸戊糖途径 194 

    第三节 糖的合成代谢 198 

    一、单糖的生物合成 198 

    二、二糖和多糖的生物合成 199 

    第九章 脂代谢    206 

    第一节 脂类的消化、吸收、转移及储存 207 

    一、脂肪的消化及酶促水解 207 

    二、人体和动物体的脂类吸收、转移和储存 208 

    第二节 脂肪的分解代谢 209 

    一、甘油的分解代谢 209 

    二、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210 

    三、酮体的代谢 215 

    第三节 脂肪的合成代谢 216 

    一、α-甘油磷酸的生物合成 217 

    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217 

    三、甘油与脂肪酸合成三酰甘油 220 

    第四节 磷脂的代谢 221 

    一、磷脂的分解代谢 221 

    二、磷脂的合成代谢 221 

    第五节 胆固醇的代谢 223 

    一、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223 

    二、胆固醇的去路 225 

    第十章 蛋白质酶促降解与氨基酸代谢    229 

    第一节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与营养作用 229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229 

    二、蛋白质的营养功能 230 

    三、氮平衡 231 

    四、必需氨基酸 232 

    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232 

    一、蛋白质的消化 232 

    二、蛋白质的吸收 233 

    第三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234 

    一、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主要代谢途径概述 234 

    二、氨基酸的共同分解反应 234 

    三、氨基氮的排泄 238 

    四、α-酮酸的代谢转变 242 

    第四节 氨基酸的合成代谢概况 243 

    一、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243 

    二、氨基酸衍生的其他重要物质 245 

    第十一章 核苷酸代谢    248 

    第一节 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249 

    一、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 249 

    二、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 252 

    三、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253 

    四、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 254 

    五、嘧啶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 255 

    第二节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256 

    一、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256 

    二、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257 

    第十二章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    260 

    第一节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260 

    一、糖、脂、蛋白质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 261 

    二、糖、脂、蛋白质及核酸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 261 

    第二节 物质代谢的调节 263 

    一、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 264 

    二、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 268 

    三、神经水平的调节 268 

    第十三章 DNA的生物合成    273 

    第一节 DNA半保留复制 274 

    一、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依据 274 

    二、DNA的复制特点 275 

    三、参与DNA复制的酶和蛋白质 276 

    第二节 DNA的复制过程 282 

    一、复制的起始 282 

    二、复制的延长 283 

    三、复制的终止 283 

    四、真核生物的端粒和端粒酶 285 

    五、滚环复制 286 

    第三节 DNA的损伤与修复 286 

    一、DNA损伤的类型 286 

    二、引起DNA损伤的因素 287 

    三、DNA损伤的修复机制 288 

    第四节 反转录和反转录病毒 292 

    第十四章 RNA的生物合成    296 

    第一节 DNA指导的RNA合成 297 

    一、RNA聚合酶 297 

    二、转录过程 298 

    三、转录后加工 302 

    四、RNA的催化功能 306 

    五、RNA的稳定性 308 

    第二节 RNA的复制合成 308 

    第十五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312 

    第一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 312 

    一、翻译模板mRNA与遗传密码 313 

    二、核糖体是肽链合成的场所 316 

    三、tRNA与氨基酸的活化转运 316 

    第二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 318 

    一、肽链合成起始 318 

    二、肽链的延伸 320 

    三、肽链合成的终止 322 

    四、多核糖体的结构 322 

    第三节 肽链合成后的加工和输送 323 

    一、一级结构的加工修饰 323 

    二、空间结构的修饰 324 

    参考文献 330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生物化学(刘志国)
生物入侵十日谈
刘兵,刘全儒,赵亚辉
生物化学(刘志国)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第三版)
辛秀兰
生物化学(刘志国)
生物质材料
杨焕磊 主编
生物化学(刘志国)
生物地磁学--现象、机理及应用
潘永信,田兰香
生物化学(刘志国)
生物符号学的文化意涵
(英)保罗·柯布利
生物化学(刘志国)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4版)
方定志,焦炳华
生物化学(刘志国)
生物分离工程原理与应用
汪文俊,金文闻,向福
生物化学(刘志国)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第2版)
焦炳华,张晓伟
生物化学(刘志国)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及其在医疗器械上的应用
陈红
生物化学(刘志国)
生物统计学与统计软件应用()
郝继伟 主编
生物化学(刘志国)
生物学传奇
席德强
生物化学(刘志国)
生物医学工程导论
张建保,赵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