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传播艺术学

电视传播艺术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4-07
版次: 1
ISBN: 9787301068625
定价: 1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59页
字数: 24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63人买过
  •   本书将电视传播与电视艺术相结合,开辟了电视传播艺术的研究视角,对于探索电视艺术规律,强化传播效果,提升电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对于“电视传播艺术”的概念探讨,对于电视传播艺术研究的三个阶段的划分及代表性成果的评价,尤其是作者对电视艺术的功能——“效率”与“品格”的分析,都有着很有理论意义的独创性见解。
      本书具有开拓性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富有建设性、开掘性的理论意义,将对中国影视论的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胡智锋,1965年生,198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现代戏剧史方向),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影视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广播学院教授,《现代传播》副主编。多年来致力于影视理论的研究,尤以电视美学、影视文化、电视传播艺术研究见长,他在这些领域的一系列学术成果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已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50余篇,主要著作有:《影视文化论稿》、《电视美学大纲》、《电视审美文化论》、《中国电视策划与设计))、主编了《当代电影理论文选))、《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影视文化前沿》(上、下)、《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特质、创作与开发》等。除理论研究外,参与了数十个电视栏目、节目的策划、编导、撰稿工作,还参与了许多著名电视媒体的频道设计工作,是国内著名的电视策划人之一。 总序
    上篇
    第一章电视传播艺术的界写与意义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电视传播艺术的界写与构成
    第三节电视传播艺术研究的分类
    第四节电视传播艺术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中国电视传播艺术研究概述
    第一节初创阶段(1958-1978年)
    第二节发展阶段(1978-1992年)
    第三节开拓阶段(1992年-至今)
    第三章中国电视传播艺术的道路选择
    第一节“全球化”与“本土化”问题辨析
    第二节中国电视传播艺术的“本土化”资源辨析
    第四章电视传播艺术的功能:“效率”的提高与“品格”的提升
    第一节关于“效率”与“品格”的界定构成及二者关系
    第二节关于“效率”与“品格”的意义与评价
    第五章中国电视传播艺术的功能追求:“效率”与“品格”的有机结合
    第一节中国电视的“市场——文化”生存环境特点及评析
    第二节提高“效率”:中国电视的现实选择
    第三节提升“品格”:中国电视的时代使命
    下篇
    第六章目标:中国电视节目生和“本土化”的战略与对策
    第一节命题提出的产业背景与媒介背景
    第二节“本土化”“中国电视节目生产的战略目标
    第三节对策:提高中国电视节目的品质与品格
    第七章系统:中国电视三大节目系统及其传播艺术特质
    第一节中国本土电视节目系统
    第二节中国对外电视节目系统
    第三节中国引进电视节目系统
    第八章载体:节目一栏目一频道
    第一节电视节目:精品化观念
    第二节电视栏目:个性化观念
    第三节电视频道:专业化观念
    第九章策划:电视策划与设计
    第一节电视策划刍议
    第二节电视栏目的策划与设计
    第十章品牌:电视品牌的特征及创建
    第一节电视品牌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电视品牌的特征
    第三节如何创建电视品牌
    参考文献
    附:答辩委员会评语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将电视传播与电视艺术相结合,开辟了电视传播艺术的研究视角,对于探索电视艺术规律,强化传播效果,提升电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对于“电视传播艺术”的概念探讨,对于电视传播艺术研究的三个阶段的划分及代表性成果的评价,尤其是作者对电视艺术的功能——“效率”与“品格”的分析,都有着很有理论意义的独创性见解。
      本书具有开拓性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富有建设性、开掘性的理论意义,将对中国影视论的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 作者简介:
      胡智锋,1965年生,198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现代戏剧史方向),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影视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广播学院教授,《现代传播》副主编。多年来致力于影视理论的研究,尤以电视美学、影视文化、电视传播艺术研究见长,他在这些领域的一系列学术成果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已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50余篇,主要著作有:《影视文化论稿》、《电视美学大纲》、《电视审美文化论》、《中国电视策划与设计))、主编了《当代电影理论文选))、《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影视文化前沿》(上、下)、《中国电视法制节目:特质、创作与开发》等。除理论研究外,参与了数十个电视栏目、节目的策划、编导、撰稿工作,还参与了许多著名电视媒体的频道设计工作,是国内著名的电视策划人之一。
  • 目录:
    总序
    上篇
    第一章电视传播艺术的界写与意义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电视传播艺术的界写与构成
    第三节电视传播艺术研究的分类
    第四节电视传播艺术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中国电视传播艺术研究概述
    第一节初创阶段(1958-1978年)
    第二节发展阶段(1978-1992年)
    第三节开拓阶段(1992年-至今)
    第三章中国电视传播艺术的道路选择
    第一节“全球化”与“本土化”问题辨析
    第二节中国电视传播艺术的“本土化”资源辨析
    第四章电视传播艺术的功能:“效率”的提高与“品格”的提升
    第一节关于“效率”与“品格”的界定构成及二者关系
    第二节关于“效率”与“品格”的意义与评价
    第五章中国电视传播艺术的功能追求:“效率”与“品格”的有机结合
    第一节中国电视的“市场——文化”生存环境特点及评析
    第二节提高“效率”:中国电视的现实选择
    第三节提升“品格”:中国电视的时代使命
    下篇
    第六章目标:中国电视节目生和“本土化”的战略与对策
    第一节命题提出的产业背景与媒介背景
    第二节“本土化”“中国电视节目生产的战略目标
    第三节对策:提高中国电视节目的品质与品格
    第七章系统:中国电视三大节目系统及其传播艺术特质
    第一节中国本土电视节目系统
    第二节中国对外电视节目系统
    第三节中国引进电视节目系统
    第八章载体:节目一栏目一频道
    第一节电视节目:精品化观念
    第二节电视栏目:个性化观念
    第三节电视频道:专业化观念
    第九章策划:电视策划与设计
    第一节电视策划刍议
    第二节电视栏目的策划与设计
    第十章品牌:电视品牌的特征及创建
    第一节电视品牌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电视品牌的特征
    第三节如何创建电视品牌
    参考文献
    附:答辩委员会评语
    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电视传播艺术学
影视批评学
李道新 著
电视传播艺术学
电影色彩学
梁明、李力 著
电视传播艺术学
电影讲稿
徐葆耕 著
电视传播艺术学
影视类型学
郝建 著
电视传播艺术学
电影艺术观念
游飞、蔡卫 著
电视传播艺术学
中国电影艺术史
周星 著
电视传播艺术学
现代电影美学体系
王志敏 著
电视传播艺术学
当代中国电视文化格局
隋岩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