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资助课题成果文库·四肢结构论:关系主义何以可能

后期资助课题成果文库·四肢结构论:关系主义何以可能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01
版次: 1
ISBN: 9787516154922
定价: 57.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97页
字数: 317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哲学心理学
15人买过
  •   《存在与意义》是日本著名哲学家广松涉的原创性著作,“四肢结构论”是该书乃至整个广松哲学的理论内核,《后期资助课题成果文库·四肢结构论:关系主义何以可能》从哲学、社会学、语言学、逻辑学等多个维度,对这一理论进行全景式的文本学解读。读者将亲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诸多思想大家格式塔式的精神交流与思想碰撞,进而从当代哲学发展趋势的自觉意识,批判反思广松关于认识世界和实践世界的四肢结构图景及其从实体主义到关系主义的新推进何以可能。   邓习议,男,江西永丰人。2009年6月获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州师范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日本广松哲学。在《世界哲学》、《河北学刊》、《江西社会科学》、《学习与探索》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译著有广松涉:《唯物史观的原像》、广松涉:《资本论的哲学》、莫泽斯·赫斯:《赫斯精粹》(编译,方向红校)、尼寺义弘:《黑格尔推理论与马克思价值形式论》(与张小金合译)。 导论
    一广松涉其人其著
    二从“脱亚入欧”到“脱欧入亚”
    三从“异化论”到“物象化论”
    四研究状况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实体主义批判
    第一节古典实体论的主客二分及其图式
    一什么是实体
    二如何认识实体
    三“三体图式”与“三项图式”
    第二节近代实体论的预设与困境
    一康德哲学把物与主体的关系归结为物
    二马赫哲学缺漏了要素之外的“某物”
    三现象学对意向内容的预设性
    四存在哲学将存在与存在者二元分立
    第三节四肢结构论的理论背景
    一“四肢结构”的语源
    二芝诺悖论、关系者与关系算子
    三缘起性空论
    四似动现象与心理同型
    五四肢结构论的秘密结构
    第四节四肢结构论的形成路径
    一四肢结构论的雏形
    二世界的共同主观性的存在结构
    三商品世界的四肢结构
    四《资本论》的双向解读

    第二章认识世界的四肢结构(一)
    第一节现象的所知的二肢性
    一现象何以负载“意义”
    二现象与意义的关系
    三现象之外的某物
    第二节所知的第一肢:现象的所与
    一何谓现象
    二驳“最简单的感性现象”
    三最简单的感性现象是现象一意义关系中的项
    第三节所知的第二肢:意义的所识
    一何谓现象负载的意义
    二纯蓝的确立在于与其他颜色的反照关系
    三意义的所识的存在性格
    第四节所知的二肢性的机制
    一“作为”是比“是”更深层的逻辑规定
    二指示是能指一所指的象征性结合
    三“作为”是异与同的等值化的统

    第三章认识世界的四肢结构(二)
    第一节能知的二重性
    一身体的自我放大
    二能知一所知与理论反打
    第二节能知的第一重:能知的个人
    一人称的分极化(Ⅰ)
    二语言的归属性
    第三节能知的第二重:能识的人类
    一普遍的人类
    二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
    三反思与自身指涉
    四能知项的存在机制
    第四节能知的二重性的形成
    一现象的所与一意义的所识与质料一形式
    二能知一能识与被表的意义
    第五节现象世界四肢结构的相互中介性

    第四章实践世界的四肢结构(一)
    第一节用在性财态的二肢性
    一现象世界的表情性
    二要求特性与诱发特性
    三用在性与财态
    第二节财态的第一肢:实在的所与
    一财态与实在
    二价值即情绪说
    三经济学的价值论
    第三节财态的第二肢:意义的价值
    一价值对象性
    二意义的价值的存在性格
    第四节财态的二肢性的机制
    一激发性的等值化的统
    二条件反射机制与伴随说
    三意义的所识与价值的所识的区别

    第五章实践世界的四肢结构(二)
    第一节能为的二重性
    一能为的主体的分化
    二能期待者一所期待者
    三镜像理论
    第二节能为的第一重:能为的个人
    一人称的分极化(Ⅱ)
    二角色的行动及意义
    第三节能为的第二重:职位的人类
    一职位的行为
    二职位的脱人化
    三实践的关心态势
    第四节能为的二重性的形成
    一我与他者的反照关系
    二人格特征及其形成
    第五节实践世界四肢结构的相互中介性

    结语
    一关系主义何以可能
    二四肢结构论视域中的生态文明
    三价值的哲学上升之路
    后记
  • 内容简介:
      《存在与意义》是日本著名哲学家广松涉的原创性著作,“四肢结构论”是该书乃至整个广松哲学的理论内核,《后期资助课题成果文库·四肢结构论:关系主义何以可能》从哲学、社会学、语言学、逻辑学等多个维度,对这一理论进行全景式的文本学解读。读者将亲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诸多思想大家格式塔式的精神交流与思想碰撞,进而从当代哲学发展趋势的自觉意识,批判反思广松关于认识世界和实践世界的四肢结构图景及其从实体主义到关系主义的新推进何以可能。
  • 作者简介:
      邓习议,男,江西永丰人。2009年6月获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州师范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日本广松哲学。在《世界哲学》、《河北学刊》、《江西社会科学》、《学习与探索》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译著有广松涉:《唯物史观的原像》、广松涉:《资本论的哲学》、莫泽斯·赫斯:《赫斯精粹》(编译,方向红校)、尼寺义弘:《黑格尔推理论与马克思价值形式论》(与张小金合译)。
  • 目录:
    导论
    一广松涉其人其著
    二从“脱亚入欧”到“脱欧入亚”
    三从“异化论”到“物象化论”
    四研究状况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实体主义批判
    第一节古典实体论的主客二分及其图式
    一什么是实体
    二如何认识实体
    三“三体图式”与“三项图式”
    第二节近代实体论的预设与困境
    一康德哲学把物与主体的关系归结为物
    二马赫哲学缺漏了要素之外的“某物”
    三现象学对意向内容的预设性
    四存在哲学将存在与存在者二元分立
    第三节四肢结构论的理论背景
    一“四肢结构”的语源
    二芝诺悖论、关系者与关系算子
    三缘起性空论
    四似动现象与心理同型
    五四肢结构论的秘密结构
    第四节四肢结构论的形成路径
    一四肢结构论的雏形
    二世界的共同主观性的存在结构
    三商品世界的四肢结构
    四《资本论》的双向解读

    第二章认识世界的四肢结构(一)
    第一节现象的所知的二肢性
    一现象何以负载“意义”
    二现象与意义的关系
    三现象之外的某物
    第二节所知的第一肢:现象的所与
    一何谓现象
    二驳“最简单的感性现象”
    三最简单的感性现象是现象一意义关系中的项
    第三节所知的第二肢:意义的所识
    一何谓现象负载的意义
    二纯蓝的确立在于与其他颜色的反照关系
    三意义的所识的存在性格
    第四节所知的二肢性的机制
    一“作为”是比“是”更深层的逻辑规定
    二指示是能指一所指的象征性结合
    三“作为”是异与同的等值化的统

    第三章认识世界的四肢结构(二)
    第一节能知的二重性
    一身体的自我放大
    二能知一所知与理论反打
    第二节能知的第一重:能知的个人
    一人称的分极化(Ⅰ)
    二语言的归属性
    第三节能知的第二重:能识的人类
    一普遍的人类
    二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
    三反思与自身指涉
    四能知项的存在机制
    第四节能知的二重性的形成
    一现象的所与一意义的所识与质料一形式
    二能知一能识与被表的意义
    第五节现象世界四肢结构的相互中介性

    第四章实践世界的四肢结构(一)
    第一节用在性财态的二肢性
    一现象世界的表情性
    二要求特性与诱发特性
    三用在性与财态
    第二节财态的第一肢:实在的所与
    一财态与实在
    二价值即情绪说
    三经济学的价值论
    第三节财态的第二肢:意义的价值
    一价值对象性
    二意义的价值的存在性格
    第四节财态的二肢性的机制
    一激发性的等值化的统
    二条件反射机制与伴随说
    三意义的所识与价值的所识的区别

    第五章实践世界的四肢结构(二)
    第一节能为的二重性
    一能为的主体的分化
    二能期待者一所期待者
    三镜像理论
    第二节能为的第一重:能为的个人
    一人称的分极化(Ⅱ)
    二角色的行动及意义
    第三节能为的第二重:职位的人类
    一职位的行为
    二职位的脱人化
    三实践的关心态势
    第四节能为的二重性的形成
    一我与他者的反照关系
    二人格特征及其形成
    第五节实践世界四肢结构的相互中介性

    结语
    一关系主义何以可能
    二四肢结构论视域中的生态文明
    三价值的哲学上升之路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