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空间的分形测度与优化:基于陕北黄土高原城镇案例的研究

城镇空间的分形测度与优化:基于陕北黄土高原城镇案例的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8-01
版次: 1
ISBN: 9787112211395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85页
字数: 25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工程技术
3人买过
  •   陕北深厚的黄土堆积和自然地貌具有世界层面的独特性,其错综复杂的河流水系与沟壑形态呈现出鲜明的分形自相似特征,这一典型地貌形态成为制约和引导陕北地区人居环境发展的关键生态因子之一。陕北黄土高原地域环境的复杂性、交通条件的封闭性、建设活动的艰巨性和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决定了陕北黄土高原人居环境建设的特殊性,尤其在空间层面与平原地区人居环境建设存在巨大差异。针对陕北黄土高原人居环境空间形态的特殊性及其所处地域环境的复杂性,《城镇空间的分形测度与优化:基于陕北黄土高原城镇案例的研究》提出借助分形理论从空间形态的维度对陕北地区城镇的特征、发展规律以及引导策略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城镇空间的分形测度与优化:基于陕北黄土高原城镇案例的研究》主要从城镇总体用地形态、道路路径形态和开敞空间肌理等层面人手,借助分形数理模型,通过对不同城镇空间构型或不同城镇空间案例进行对比研究,以及对城镇空间形态各要素分形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的分析,揭示城镇空间形态的分形规律。在此基础上,综合分形效率和生态效益,以较低的生态代价获取较高的空间建设效益为原则,探索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城镇用地发展形态、道路系统组织以及空间要素的布局原则,尝试构建引入分形理论后城乡空间规划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田达睿,陕西西安人,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学士、硕士,法国巴黎美丽城高等建筑学院(ENSAPB)建筑学硕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乡规划博士。现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乡规划系教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主要从事西北地区人居环境、城镇空间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2012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在城市规划等CSSCI、CSCD类期刊上发表文章十余篇;主持或参加多项重要的城市规划设计项目,获得2015年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一、二等奖,及2015年全国城乡规划设计表扬奖。 1 绪论
    1.1 背景与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城乡规划学结合分形理论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视角与内容
    1.5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2 研究对象与相关理论方法综述
    2.1 城市空间形态及其研究:分形与规划结合的趋势性
    2.2 陕北黄土高原地貌与人居形态:分形与规划结合的必要性
    2.3 分维测算方法与分形模型内涵:分形与规划结合的优势性

    3 “分形维数”导向下城乡用地发展的适宜路径
    3.1 陕北丘陵沟壑区城乡用地形态的发展路径问题
    3.2 理论前提与研究问题
    3.3 城乡用地发展路径的比选依据和方法
    3.4 研究对象的划定与现状概况
    3.5 米脂城乡总体用地形态发展路径的制订
    3.6 米脂城乡用地发展路径的分维测算及变化趋势
    3.7 米脂城乡用地发展路径的综合比选及对规划的指导
    3.8 米脂城乡空间分形特征的影响因素与空间优化
    3.9 本章小结

    4 “分形秩序”导向下城镇肌理的适宜形态
    4.1 陕北丘陵沟壑城镇肌理形态的现状问题
    4.2 理论前提与研究问题
    4.3 城镇空间要素“分形秩序”的测度方法
    4.4 研究对象及其现状特征
    4.5 城镇开敞空间分形秩序的测度与描述
    4.6 城镇开敞空间分形秩序比较与解析
    4.7 影响分形秩序的因素:传统分形模式V.S.现代反分形规划
    4.8 本章小结

    5 “分形网络”导向下城镇路网的适宜形式
    5.1 陕北丘陵沟壑城镇路网建设的现状问题
    5.2 理论前提与研究问题
    5.3 研究对象及现状概况
    5.4 米脂古城与榆林高新区路径分形特征对比
    5.5 城镇路径分形网络的影响因素与空间释义
    5.6 策略:陕北黄土高原现代分形路网的适宜形式
    5.7 本章小结

    6 现代分形城镇空间的特征总结
    6.1 城市要素分配的等级性——城市有序化
    6.2 城市层级的连续性——城市网络化
    6.3 城市建构的复杂性——城市多样化
    6.4 城市发展的自组织性——城市渐进化
    6.5 城市演化的适应性——城市有机化
    6.6 城市系统的开放性——城市生态化
    6.7 规划的变革——具有可持续性的分形规划

    7 城镇空间规划设计中的分形思想
    7.1 分形思想的哲学内涵
    7.2 空间规划设计引入分形思想的意义
    7.3 空间规划设计中的分形思想
    7.4 分形思维与方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7.5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可能的创新点
    8.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陕北深厚的黄土堆积和自然地貌具有世界层面的独特性,其错综复杂的河流水系与沟壑形态呈现出鲜明的分形自相似特征,这一典型地貌形态成为制约和引导陕北地区人居环境发展的关键生态因子之一。陕北黄土高原地域环境的复杂性、交通条件的封闭性、建设活动的艰巨性和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决定了陕北黄土高原人居环境建设的特殊性,尤其在空间层面与平原地区人居环境建设存在巨大差异。针对陕北黄土高原人居环境空间形态的特殊性及其所处地域环境的复杂性,《城镇空间的分形测度与优化:基于陕北黄土高原城镇案例的研究》提出借助分形理论从空间形态的维度对陕北地区城镇的特征、发展规律以及引导策略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城镇空间的分形测度与优化:基于陕北黄土高原城镇案例的研究》主要从城镇总体用地形态、道路路径形态和开敞空间肌理等层面人手,借助分形数理模型,通过对不同城镇空间构型或不同城镇空间案例进行对比研究,以及对城镇空间形态各要素分形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的分析,揭示城镇空间形态的分形规律。在此基础上,综合分形效率和生态效益,以较低的生态代价获取较高的空间建设效益为原则,探索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城镇用地发展形态、道路系统组织以及空间要素的布局原则,尝试构建引入分形理论后城乡空间规划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 作者简介:
      田达睿,陕西西安人,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学士、硕士,法国巴黎美丽城高等建筑学院(ENSAPB)建筑学硕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乡规划博士。现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乡规划系教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主要从事西北地区人居环境、城镇空间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2012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在城市规划等CSSCI、CSCD类期刊上发表文章十余篇;主持或参加多项重要的城市规划设计项目,获得2015年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一、二等奖,及2015年全国城乡规划设计表扬奖。
  • 目录:
    1 绪论
    1.1 背景与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城乡规划学结合分形理论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视角与内容
    1.5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2 研究对象与相关理论方法综述
    2.1 城市空间形态及其研究:分形与规划结合的趋势性
    2.2 陕北黄土高原地貌与人居形态:分形与规划结合的必要性
    2.3 分维测算方法与分形模型内涵:分形与规划结合的优势性

    3 “分形维数”导向下城乡用地发展的适宜路径
    3.1 陕北丘陵沟壑区城乡用地形态的发展路径问题
    3.2 理论前提与研究问题
    3.3 城乡用地发展路径的比选依据和方法
    3.4 研究对象的划定与现状概况
    3.5 米脂城乡总体用地形态发展路径的制订
    3.6 米脂城乡用地发展路径的分维测算及变化趋势
    3.7 米脂城乡用地发展路径的综合比选及对规划的指导
    3.8 米脂城乡空间分形特征的影响因素与空间优化
    3.9 本章小结

    4 “分形秩序”导向下城镇肌理的适宜形态
    4.1 陕北丘陵沟壑城镇肌理形态的现状问题
    4.2 理论前提与研究问题
    4.3 城镇空间要素“分形秩序”的测度方法
    4.4 研究对象及其现状特征
    4.5 城镇开敞空间分形秩序的测度与描述
    4.6 城镇开敞空间分形秩序比较与解析
    4.7 影响分形秩序的因素:传统分形模式V.S.现代反分形规划
    4.8 本章小结

    5 “分形网络”导向下城镇路网的适宜形式
    5.1 陕北丘陵沟壑城镇路网建设的现状问题
    5.2 理论前提与研究问题
    5.3 研究对象及现状概况
    5.4 米脂古城与榆林高新区路径分形特征对比
    5.5 城镇路径分形网络的影响因素与空间释义
    5.6 策略:陕北黄土高原现代分形路网的适宜形式
    5.7 本章小结

    6 现代分形城镇空间的特征总结
    6.1 城市要素分配的等级性——城市有序化
    6.2 城市层级的连续性——城市网络化
    6.3 城市建构的复杂性——城市多样化
    6.4 城市发展的自组织性——城市渐进化
    6.5 城市演化的适应性——城市有机化
    6.6 城市系统的开放性——城市生态化
    6.7 规划的变革——具有可持续性的分形规划

    7 城镇空间规划设计中的分形思想
    7.1 分形思想的哲学内涵
    7.2 空间规划设计引入分形思想的意义
    7.3 空间规划设计中的分形思想
    7.4 分形思维与方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7.5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可能的创新点
    8.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