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再开发与“三线”工业遗产再生

西部地区再开发与“三线”工业遗产再生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17-05
版次: 1
ISBN: 9787030516060
定价: 17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社会文化
15人买过
  •   青海省聚集了国家“三线”时期许多国防军工企业,如今大部分都废弃亟待转型利用。《西部地区再开发与“三线”工业遗产再生-青海大通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以青海光明化工厂(705厂)及其附属厂为主体对象,以2014年青海大通工业遗产再生设计营的成果整理为基础,以点带面深入剖析了西部“三线”地区工业遗产特别是青海“三线”军工遗产的历史意义和保护价值,通过学者和当地政府及民间力量的多方合作下的新“三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探索在西部开发新战略下青海“三线”工业遗产在当代城镇化建设中的命运和出路。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上篇 历史研究:“三线”建设及“三线”工业遗产

    第1章 “三线”建设的历史使命与“三线”遗产价值评析 1

    1.1 “三线”建设的时代背景 3

    1.2 “三线”建设的决策动因 6

    1.3 “三线”建设的实施机制 8

    1.4 “三线”建设的成果总结 11

    1.5 “三线”遗产的价值评析 14

    1.6 “三线”遗产的研究概况 22

    第2章 青海“三线”时期工业发展和大通“三线”工业遗产 27

    2.1 青海“三线”时期工业历史发展沿革 29

    2.2 青海化工工业沿革和“三线”时期国防化工企业 42

    2.3 大通“三线”时期工业发展概况 54

    下篇 青海模式:新“三线”建设

    第3章 国防军工遗产—青海705厂的保护与再生 65

    3.1 2014青海大通工业遗产再生设计营的缘起和背景介绍 67

    3.2 2014青海大通工业遗产再生设计营的概况和特色 71

    3.3 重水研发与青海705建厂历史 76

    3.4 705厂及其附属厂现状调研纪实 83

    第4章 **线建设:设计的价值 101

    4.1 第1组:代号705 103

    4.2 第2组:青海省大通县国防工业体验园概念设计 117

    4.3 第3组:光华1965 135

    4.4 第4组:705重水城核聚力 145

    4.5 第5组:新光明工坊 156

    4.6 嘉宾与指导老师点评 166

    第5章 第二线建设:学术的力量 175

    5.1 整合多校学术资源的主题论坛 176

    5.2 学界与政府对接的圆桌研讨会纪实 182

    第6章 第三线建设:记忆的回响 201

    6.1 705厂的口述历史 202

    6.2 705厂人物访谈 206

    第7章 西部开发新政下的“三线”遗产再生 227

    7.1 美国冷战遗产报告解读 228

    7.2 西部开发新契机带动“三线”遗产再生 229

    7.3 青海大通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34

    参考文献 238

    图片来源 241

    附录1 冷战中的军事遗产—美国国防部冷战遗产项目报告(节选) 242

    附录2 青海工业文化博览园策划建议书 264

    附录3 青海工业遗产调查和研究提案 273

    附录4 2014再生设计营指导教师访谈 276

    附录5 2014再生设计营工作花絮及部分学生参营心得 287

    附录6 705厂原厂办主任马应孝的信 298

    附录7 国家计委给705厂原40位职工来信的回复 300

    后记 302
  • 内容简介:
      青海省聚集了国家“三线”时期许多国防军工企业,如今大部分都废弃亟待转型利用。《西部地区再开发与“三线”工业遗产再生-青海大通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以青海光明化工厂(705厂)及其附属厂为主体对象,以2014年青海大通工业遗产再生设计营的成果整理为基础,以点带面深入剖析了西部“三线”地区工业遗产特别是青海“三线”军工遗产的历史意义和保护价值,通过学者和当地政府及民间力量的多方合作下的新“三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探索在西部开发新战略下青海“三线”工业遗产在当代城镇化建设中的命运和出路。
  • 目录: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上篇 历史研究:“三线”建设及“三线”工业遗产

    第1章 “三线”建设的历史使命与“三线”遗产价值评析 1

    1.1 “三线”建设的时代背景 3

    1.2 “三线”建设的决策动因 6

    1.3 “三线”建设的实施机制 8

    1.4 “三线”建设的成果总结 11

    1.5 “三线”遗产的价值评析 14

    1.6 “三线”遗产的研究概况 22

    第2章 青海“三线”时期工业发展和大通“三线”工业遗产 27

    2.1 青海“三线”时期工业历史发展沿革 29

    2.2 青海化工工业沿革和“三线”时期国防化工企业 42

    2.3 大通“三线”时期工业发展概况 54

    下篇 青海模式:新“三线”建设

    第3章 国防军工遗产—青海705厂的保护与再生 65

    3.1 2014青海大通工业遗产再生设计营的缘起和背景介绍 67

    3.2 2014青海大通工业遗产再生设计营的概况和特色 71

    3.3 重水研发与青海705建厂历史 76

    3.4 705厂及其附属厂现状调研纪实 83

    第4章 **线建设:设计的价值 101

    4.1 第1组:代号705 103

    4.2 第2组:青海省大通县国防工业体验园概念设计 117

    4.3 第3组:光华1965 135

    4.4 第4组:705重水城核聚力 145

    4.5 第5组:新光明工坊 156

    4.6 嘉宾与指导老师点评 166

    第5章 第二线建设:学术的力量 175

    5.1 整合多校学术资源的主题论坛 176

    5.2 学界与政府对接的圆桌研讨会纪实 182

    第6章 第三线建设:记忆的回响 201

    6.1 705厂的口述历史 202

    6.2 705厂人物访谈 206

    第7章 西部开发新政下的“三线”遗产再生 227

    7.1 美国冷战遗产报告解读 228

    7.2 西部开发新契机带动“三线”遗产再生 229

    7.3 青海大通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34

    参考文献 238

    图片来源 241

    附录1 冷战中的军事遗产—美国国防部冷战遗产项目报告(节选) 242

    附录2 青海工业文化博览园策划建议书 264

    附录3 青海工业遗产调查和研究提案 273

    附录4 2014再生设计营指导教师访谈 276

    附录5 2014再生设计营工作花絮及部分学生参营心得 287

    附录6 705厂原厂办主任马应孝的信 298

    附录7 国家计委给705厂原40位职工来信的回复 300

    后记 302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