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跨国公司社会责任与政府规制研究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跨国公司社会责任与政府规制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11
版次: 1
ISBN: 9787509636145
定价: 8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75页
字数: 144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经济
  •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与主要推动者,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世界经济在经历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遭受重创的跨国公司在缓慢复苏阶段的后金融危机时期中,还能否积极主动地为提升社会公众的福利水平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它们是否有足够的动力去主动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为了寻求答案,《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跨国公司社会责任与政府规制研究》展开了如下研究:《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跨国公司社会责任与政府规制研究》在现有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制度约束的角度对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建立了综合分析框架、博弈模型及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跨国公司社会责任与政府规制研究》认为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道国利益相关者对于社会责任的规制强度。因此要杜绝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差异性问题,东道国必须加大对跨国公司的约束强度。   张孝锋,1973年出生,籍贯湖南。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2006年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历任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正处级)等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企业社会责任。主讲课程为管理学前沿(博士生课程)、产业经济学(硕士生和本科生课程)、管理学原理(本科生课程)、市场营销(本科生课程)、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MBA和本科生课程)。近年来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本,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颢5项。 1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原因和意义
    1.2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现状
    1.2.1 外国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现状
    1.2.2 我国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现状
    1.3 本书研究的思路、结构和方法
    1.3.1 本书研究的思路
    1.3.2 本书的研究方法
    1.4 本书理论创新之处

    2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发展历程
    2.1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历史渊源
    2.1.1 古代伦理道德的孕育
    2.1.2 近代西方经济发展的推动
    2.1.3 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2.1.4 非政府组织的促进
    2.1.5 跨国公司生产体系的全球化
    2.2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产生
    2.2.1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提出
    2.2.2 企业社会责任之争——哈佛论战
    2.2.3 简要总结
    2.3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成熟阶段
    2.3.1 狭义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
    2.3.2 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
    2.3.3 企业社会回应
    2.3.4 企业社会问题
    2.4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多元化发展
    2.4.1 企业社会表现
    2.4.2 企业公民
    2.4.3 可持续发展
    2.4.4 国际相关机构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2.4.5 中国学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2.5 本章小结

    3 跨国公司及其社会责任理论的相关介绍
    3.1 全球经济中的跨国公司
    3.1.1 跨国公司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3.1.2 跨国公司的经济实力
    3.2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
    3.2.1 企业社会责任
    3.2.2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
    3.2.3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实施范围
    3.2.4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
    3.3 跨国公司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扩展
    3.3.1 推动作用
    3.3.2 跨文化经营
    3.4 本章小结

    4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动力系统分析
    4.1 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社会学分析
    4.1.1 经济学分析
    4.1.2 社会学分析
    4.2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內在动力
    4.2.1 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
    4.2.2 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2.3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3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外在动力
    4.3.1 国际组织的法律规制
    4.3.2 各国政府的引导与规制
    4.4 本章小结

    5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制度约束及博弈分析
    5.1 制度约東
    5.1.1 显性的制度约束
    5.1.2 隐性的制度约束
    5.2 制度约束的理论模型
    5.3 争国公司制度约束的博弈分析
    5.3.1 博弈论简介
    5.3.2 博弈的主体
    5.3.3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3.4 博弈的结论
    5.4 本章小结

    6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约束的国际之路
    6.1 背景
    6.1.1 经济背景
    6.1.2 文化背景
    6.1.3 法律背景
    6.2 各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约束
    6.2.1 德国
    6.2.2 英国
    6.2.3 瑞典
    6.2.4 欧盟
    6.2.5 东盟
    6.2.6 意大利
    6.3 本章小结

    7 对我国的启示及对策建议
    7.1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社会责任履行现状
    7.1.1 百事可乐公司沙漠种土豆
    7.1.2 微软大中华区构造IT生态系统
    7.2 我国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制现状
    7.2.1 规制者措施
    7.2.2 推进者措施
    7.2.3 监督者举措
    7.2.4 国家部委推进企业社会责任
    7.3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策略
    7.3.1 基本原则
    7.3.2 主要任务
    7.3.3 保障措施
    7.4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与主要推动者,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世界经济在经历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遭受重创的跨国公司在缓慢复苏阶段的后金融危机时期中,还能否积极主动地为提升社会公众的福利水平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它们是否有足够的动力去主动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为了寻求答案,《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跨国公司社会责任与政府规制研究》展开了如下研究:《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跨国公司社会责任与政府规制研究》在现有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制度约束的角度对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建立了综合分析框架、博弈模型及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跨国公司社会责任与政府规制研究》认为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道国利益相关者对于社会责任的规制强度。因此要杜绝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差异性问题,东道国必须加大对跨国公司的约束强度。
  • 作者简介:
      张孝锋,1973年出生,籍贯湖南。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2006年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历任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正处级)等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企业社会责任。主讲课程为管理学前沿(博士生课程)、产业经济学(硕士生和本科生课程)、管理学原理(本科生课程)、市场营销(本科生课程)、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MBA和本科生课程)。近年来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本,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颢5项。
  • 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原因和意义
    1.2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现状
    1.2.1 外国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现状
    1.2.2 我国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现状
    1.3 本书研究的思路、结构和方法
    1.3.1 本书研究的思路
    1.3.2 本书的研究方法
    1.4 本书理论创新之处

    2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发展历程
    2.1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历史渊源
    2.1.1 古代伦理道德的孕育
    2.1.2 近代西方经济发展的推动
    2.1.3 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2.1.4 非政府组织的促进
    2.1.5 跨国公司生产体系的全球化
    2.2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产生
    2.2.1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提出
    2.2.2 企业社会责任之争——哈佛论战
    2.2.3 简要总结
    2.3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成熟阶段
    2.3.1 狭义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
    2.3.2 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定义
    2.3.3 企业社会回应
    2.3.4 企业社会问题
    2.4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多元化发展
    2.4.1 企业社会表现
    2.4.2 企业公民
    2.4.3 可持续发展
    2.4.4 国际相关机构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2.4.5 中国学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2.5 本章小结

    3 跨国公司及其社会责任理论的相关介绍
    3.1 全球经济中的跨国公司
    3.1.1 跨国公司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3.1.2 跨国公司的经济实力
    3.2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
    3.2.1 企业社会责任
    3.2.2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
    3.2.3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实施范围
    3.2.4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
    3.3 跨国公司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扩展
    3.3.1 推动作用
    3.3.2 跨文化经营
    3.4 本章小结

    4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动力系统分析
    4.1 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社会学分析
    4.1.1 经济学分析
    4.1.2 社会学分析
    4.2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內在动力
    4.2.1 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
    4.2.2 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2.3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3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外在动力
    4.3.1 国际组织的法律规制
    4.3.2 各国政府的引导与规制
    4.4 本章小结

    5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制度约束及博弈分析
    5.1 制度约東
    5.1.1 显性的制度约束
    5.1.2 隐性的制度约束
    5.2 制度约束的理论模型
    5.3 争国公司制度约束的博弈分析
    5.3.1 博弈论简介
    5.3.2 博弈的主体
    5.3.3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3.4 博弈的结论
    5.4 本章小结

    6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约束的国际之路
    6.1 背景
    6.1.1 经济背景
    6.1.2 文化背景
    6.1.3 法律背景
    6.2 各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约束
    6.2.1 德国
    6.2.2 英国
    6.2.3 瑞典
    6.2.4 欧盟
    6.2.5 东盟
    6.2.6 意大利
    6.3 本章小结

    7 对我国的启示及对策建议
    7.1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社会责任履行现状
    7.1.1 百事可乐公司沙漠种土豆
    7.1.2 微软大中华区构造IT生态系统
    7.2 我国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制现状
    7.2.1 规制者措施
    7.2.2 推进者措施
    7.2.3 监督者举措
    7.2.4 国家部委推进企业社会责任
    7.3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策略
    7.3.1 基本原则
    7.3.2 主要任务
    7.3.3 保障措施
    7.4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