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6-10
版次: 2
ISBN: 9787308026017
定价: 3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其他
页数: 26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文学
31人买过
  •   从唐曲子到宋词,是千年词史上的辉煌时期。词在唐宋时代,《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是一种诉诸视听的音乐文艺。此的兴起和繁荣,都与歌妓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词与歌妓的关系,为词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就此可以深入考察有关词的社会文化背景,并检讨以往词学研究中若干深层问题。《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的作者依据文献史料,全面考察词人与歌妓交往的方式、内容、性质和作用,揭示了这一现象文化意义和文学价值。 绪论
    第一章唐宋歌妓制度面面观
    第一节歌妓制度溯源
    一先秦女乐
    二汉代倡乐
    三魏晋南北朝的乐户
    第二节唐代歌妓制度扫描
    一教坊与教坊制度
    二官妓
    三家妓
    四私妓
    第三节宋代歌妓制度扫描
    一官妓
    二家妓
    三私妓
    第四节唐宋歌妓的群体特征
    一歌妓的称呼
    二歌妓的年龄特征
    三歌妓的色艺
    四歌妓的歌唱艺术
    五歌妓地位的二重性
    第五节唐宋歌妓事略
    一唐代歌妓事略
    二宋代歌妓事略

    第二章唐宋词人与歌妓的交往
    第一节词人与歌妓交往的方式
    一小楼深巷狂游遍
    二公子归来燕燕忙
    三却来官府听笙歌
    四且携歌舞到园亭
    第二节词人与歌妓交往的内容
    一忍听樽前飞燕歌
    二走向绮筵呈曲妙
    第三节词人与歌妓交往的性质
    一几家欢快几家哀
    二以男女之情兼诗友之谊
    第四节词人与歌妓交往的作用
    一持酒听歌心已醉
    二新词佳丽见情通
    三小词流入管弦声

    第三章词人与歌妓交往心态的个案分析:以柳永为例
    第一节与歌妓交往的复杂心态
    一社会层面
    二心理层面
    第二节满足词人情感和精神的追求
    一满足情感需要
    二弥补缺憾
    第三节激发词人创作的动力
    一创作冲动
    二创作心理场

    第四章词为歌妓应歌而作
    第一节应歌之词的创作背景:歌妓乞词
    一“乞词现象”描述
    二“乞词”作用透视
    第二节应歌之词的内容特征:歌妓情结
    一“词序”的启发
    二赠妓词
    三咏妓词
    四思妓词
    五悼妓词
    第三节应歌之词的独特标记:歌妓代称
    一以古代或前朝女子作歌妓的代称
    二以某些地域的女子总称作歌妓的代称
    三以赞美女性的丽辞作歌妓的代称

    第五章唐宋词中的歌妓形象
    第一节敦煌词中的歌妓形象
    一歌唱者形象
    二幽怨者形象
    三纵情者形象
    第二节花间词中的歌妓形象
    一美丽的歌唱者形象
    二多情者形象
    三伤心失意者形象
    四渴望自由者形象
    第三节宋词中的歌妓形象
    一温柔多情型
    二寻觅知音型
    三诉说怨情型
    四直率大方型
    五感叹世事型
    第四节歌妓形象的描写方法

    第六章歌妓与词的实用功能
    第一节词人生活情趣的多样化
    一郊游与赏花
    二听歌与观舞
    三饮酒和品茶
    第二节词在士大夫生活中的实用功能
    一侑觞劝酒
    二劝茶延客
    三娱宾遣兴
    四礼仪交际
    第三节歌妓使词的实用功能得以完美实现
    一歌妓与词的侑觞劝酒功能
    二歌妓与词的劝茶延客功能
    三歌妓与词的娱宾遣兴功能
    四歌妓与词的礼仪交际功能

    第七章歌妓在词乐结合中的中介作用
    第一节词与音乐的结合需要歌妓作中介
    第二节歌妓具有充当中介的条件
    第三节歌妓在词乐结合中的作用

    第八章歌妓与词的传播
    第一节词的两种主要传播范式
    一以抄本和刻本为媒介的静态传播范式
    二以歌妓为中介的动态传播范式
    第二节词籍对词的传播具有双重作用
    第三节歌妓在词的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第四节词的传播效果的综合分析
    一同步性
    二持久性
    三感染性

    第九章词的主体两重性与词风特征
    第一节词的创作主体
    一词的第一创作主体--词人
    二词的第二创作主体--歌妓
    三两个创作主体的活动
    第二节词的创作主体向歌妓转移
    一代歌妓言
    二词的创作主体向歌妓转移
    第三节主体转移后的词风特征

    第十章歌妓自身的创作活动
    第一节真情假意皆成章
    一对爱情的幻想
    二对命运的感叹
    三言不由衷诉假情
    第二节抒情实用双动机
    一以词相答表离愁
    二以词侑觞献殷勤

    第十一章歌妓对唐宋词的负面影响
    第一节词人创作态度的随意性
    第二节词作内容的色情倾向
    第三节审美心理中的病态趣味

    第十二章对传统词论中“歌妓误区”的反思
    第一节“尊体意识”中的误区
    第二节“以词论人”的评判误区
    第三节“豪放”与“婉约”的评价误区
    第四节反思评价误区

    引用书目
    再版后记
  • 内容简介:
      从唐曲子到宋词,是千年词史上的辉煌时期。词在唐宋时代,《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是一种诉诸视听的音乐文艺。此的兴起和繁荣,都与歌妓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词与歌妓的关系,为词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就此可以深入考察有关词的社会文化背景,并检讨以往词学研究中若干深层问题。《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的作者依据文献史料,全面考察词人与歌妓交往的方式、内容、性质和作用,揭示了这一现象文化意义和文学价值。
  • 目录:
    绪论
    第一章唐宋歌妓制度面面观
    第一节歌妓制度溯源
    一先秦女乐
    二汉代倡乐
    三魏晋南北朝的乐户
    第二节唐代歌妓制度扫描
    一教坊与教坊制度
    二官妓
    三家妓
    四私妓
    第三节宋代歌妓制度扫描
    一官妓
    二家妓
    三私妓
    第四节唐宋歌妓的群体特征
    一歌妓的称呼
    二歌妓的年龄特征
    三歌妓的色艺
    四歌妓的歌唱艺术
    五歌妓地位的二重性
    第五节唐宋歌妓事略
    一唐代歌妓事略
    二宋代歌妓事略

    第二章唐宋词人与歌妓的交往
    第一节词人与歌妓交往的方式
    一小楼深巷狂游遍
    二公子归来燕燕忙
    三却来官府听笙歌
    四且携歌舞到园亭
    第二节词人与歌妓交往的内容
    一忍听樽前飞燕歌
    二走向绮筵呈曲妙
    第三节词人与歌妓交往的性质
    一几家欢快几家哀
    二以男女之情兼诗友之谊
    第四节词人与歌妓交往的作用
    一持酒听歌心已醉
    二新词佳丽见情通
    三小词流入管弦声

    第三章词人与歌妓交往心态的个案分析:以柳永为例
    第一节与歌妓交往的复杂心态
    一社会层面
    二心理层面
    第二节满足词人情感和精神的追求
    一满足情感需要
    二弥补缺憾
    第三节激发词人创作的动力
    一创作冲动
    二创作心理场

    第四章词为歌妓应歌而作
    第一节应歌之词的创作背景:歌妓乞词
    一“乞词现象”描述
    二“乞词”作用透视
    第二节应歌之词的内容特征:歌妓情结
    一“词序”的启发
    二赠妓词
    三咏妓词
    四思妓词
    五悼妓词
    第三节应歌之词的独特标记:歌妓代称
    一以古代或前朝女子作歌妓的代称
    二以某些地域的女子总称作歌妓的代称
    三以赞美女性的丽辞作歌妓的代称

    第五章唐宋词中的歌妓形象
    第一节敦煌词中的歌妓形象
    一歌唱者形象
    二幽怨者形象
    三纵情者形象
    第二节花间词中的歌妓形象
    一美丽的歌唱者形象
    二多情者形象
    三伤心失意者形象
    四渴望自由者形象
    第三节宋词中的歌妓形象
    一温柔多情型
    二寻觅知音型
    三诉说怨情型
    四直率大方型
    五感叹世事型
    第四节歌妓形象的描写方法

    第六章歌妓与词的实用功能
    第一节词人生活情趣的多样化
    一郊游与赏花
    二听歌与观舞
    三饮酒和品茶
    第二节词在士大夫生活中的实用功能
    一侑觞劝酒
    二劝茶延客
    三娱宾遣兴
    四礼仪交际
    第三节歌妓使词的实用功能得以完美实现
    一歌妓与词的侑觞劝酒功能
    二歌妓与词的劝茶延客功能
    三歌妓与词的娱宾遣兴功能
    四歌妓与词的礼仪交际功能

    第七章歌妓在词乐结合中的中介作用
    第一节词与音乐的结合需要歌妓作中介
    第二节歌妓具有充当中介的条件
    第三节歌妓在词乐结合中的作用

    第八章歌妓与词的传播
    第一节词的两种主要传播范式
    一以抄本和刻本为媒介的静态传播范式
    二以歌妓为中介的动态传播范式
    第二节词籍对词的传播具有双重作用
    第三节歌妓在词的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第四节词的传播效果的综合分析
    一同步性
    二持久性
    三感染性

    第九章词的主体两重性与词风特征
    第一节词的创作主体
    一词的第一创作主体--词人
    二词的第二创作主体--歌妓
    三两个创作主体的活动
    第二节词的创作主体向歌妓转移
    一代歌妓言
    二词的创作主体向歌妓转移
    第三节主体转移后的词风特征

    第十章歌妓自身的创作活动
    第一节真情假意皆成章
    一对爱情的幻想
    二对命运的感叹
    三言不由衷诉假情
    第二节抒情实用双动机
    一以词相答表离愁
    二以词侑觞献殷勤

    第十一章歌妓对唐宋词的负面影响
    第一节词人创作态度的随意性
    第二节词作内容的色情倾向
    第三节审美心理中的病态趣味

    第十二章对传统词论中“歌妓误区”的反思
    第一节“尊体意识”中的误区
    第二节“以词论人”的评判误区
    第三节“豪放”与“婉约”的评价误区
    第四节反思评价误区

    引用书目
    再版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
唐诗研究
沈松勤、胡可先、陶然 著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
唐五代诗考论
彭万隆 著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
中国诗歌通论
张涤云 著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
杜甫诗醇
卢国琛 著;卢国琛 注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
清代赋学研究
孙福轩 著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
唐前辞赋类型化特征与辞赋分体研究
王德华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
唐宋古建筑辞解——以宋《营造法式》为线索
王贵祥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
唐宋时期湘赣禅宗网络研究(上下)
万里 著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
唐宋历史评论(第十一辑)
包伟民;刘后滨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
唐宋画学精义摭考
唐波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
唐宋传奇选
张友鹤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
唐宋八大家文选(人文传统经典)
邓子勉 选注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
唐宋派文学思想研究
刘尊举 著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
唐宋诗文里的福州
蔡安定 卢美松 编著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
唐宋八大家文集
子默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
唐宋诗人咏江苏诗选
徐放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
唐宋于阗史探研
荣新江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
唐宋诗歌续论
莫砺锋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
吴熊和学术年谱
李剑亮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
民国教授与民国词坛/钱江学术文丛
李剑亮 著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
钱江学术文丛:民国词的多元解读
李剑亮 著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
夏承焘年谱
李剑亮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
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宋词精选
李剑亮 译注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
老子(注音版)(小学阶段)
李剑亮 注释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
论语(注音版)(小学阶段)
李剑亮 注释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
三字经 千字文 百家姓(注音版)(小学阶段)
李剑亮 注释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
古文观止新编(高中阶段)
李剑亮、张剑泉、陈兰村 著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修订本)
宋词诠释学论稿
李剑亮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