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竞争力

文化产业竞争力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5-04
版次: 1
ISBN: 9787218049083
定价: 21.5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09页
字数: 250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文化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会比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增长得更快。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文化产品具有更高的收入需求弹性。这种情况已经为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实,同样也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家庭收入与消费的实证数据所证实。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的总体态势仍然是有效需求不足。但是许多人注意到,在我国制造业不少部门的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的同时,我国非物质产品的供给却难以满足广大居民家庭的需求。例如大学教育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有力地推动我国的经济增长,使我国的产业供给结构更好地适应变化的需求结构,从而可以提高我国的宏观经济效率。
      中国在过去20多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和市场潜力、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遗产和在人力资源方面丰富的资源禀赋,为中国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当然,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还要努力探索一条既符合世界潮流,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其中当然也包括文化产业竞争战略。中国是一个具人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要把中华民族的文化资源与各种优质资本、技术、专利、人才、品牌等加以优以整合,熔铸提升,形成强大的文化产业竞争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海社会科学院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研究,并在这方面不断推出有影响的理论与决策研究成果。由花建研究员负责、多学科的专家参与的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正是我院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之一。现在呈现给大家的,是课题的研究成果。该成果分七章深入系统地分析论述了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文化产业的核心能力、文化产业的要素优化、文化产业的国际格局、文化产业的区域整合、文化产业的实力提升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是我国研究文化产业竞争力与竞争策略的前沿文献之一。该成果是一部认真的学术研究著作,同时收集了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的大量生动案例,图文并茂,值得关心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其国际竞争力问题的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和其他有关人士一读。   金元浦,男,汉族,1951年1月生,浙江浦江人。1987年于陕西师大获文学硕士学位。1991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师从钱中文先生学习,199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99-2000赴韩国讲学。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博士点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80年代中期积极参与美学文艺学方法论讨论,为中国较早介绍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的主要学者之一,1987年翻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接受美学译著《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90年代初又翻译出版了接受美学的另一部代表作伊瑟尔的《阅读活动》,出版后被广泛征引,产生了较大影响。80年代以来发表大量论文,为《新华文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文学年鉴》等刊复印和转载。1997年出版国内第一部文学解释学著作《文学解释学》,受到国内专家较高评价。长期致力于文艺理论与文艺批评的基本理论研究,近年特别关注文艺学的“文化的转向”及“文化研究”、文化产业、大众文化理论,出版和主编了一系列著作。 序
    第一章文化产业竞争力意义论
    一、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缘起
    二、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三、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的重点
    第二章文化产业核心能力论
    一、总体创新能力
    二、市场扩张能力
    三、成本控制能力
    四、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章文化产业要素优化论
    一、管理要素和企业家精神
    二、资源要素与优化整合
    三、政策要素与创业环境
    四、关联要素和上下游联动
    第四章文化产业国际格局论
    一、文化产业全球分布的特点
    二、西方文化产业带的成因
    三、东亚文化产业圈的兴起
    四、中国的作用与东亚文化产业合作
    第五章文化产业区域整合论
    一、大城市群发展文化业的动力
    二、会展节庆与城市的流量经济
    三、中国文化产业的区域文化
    第六章文化产业实力提升论
    一、文化产业的主体提升
    二、文化产业的业态提升
    三、文化产业的品牌提升
    四、文化产业的人才提升
    五、文化产业的市场提升
    第七章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论
    一、发展战略的基本定位
    二、发展战略的三大前提
    三、发展战略的六个重点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文化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会比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增长得更快。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文化产品具有更高的收入需求弹性。这种情况已经为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实,同样也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家庭收入与消费的实证数据所证实。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的总体态势仍然是有效需求不足。但是许多人注意到,在我国制造业不少部门的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的同时,我国非物质产品的供给却难以满足广大居民家庭的需求。例如大学教育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有力地推动我国的经济增长,使我国的产业供给结构更好地适应变化的需求结构,从而可以提高我国的宏观经济效率。
      中国在过去20多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和市场潜力、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遗产和在人力资源方面丰富的资源禀赋,为中国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当然,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还要努力探索一条既符合世界潮流,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其中当然也包括文化产业竞争战略。中国是一个具人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要把中华民族的文化资源与各种优质资本、技术、专利、人才、品牌等加以优以整合,熔铸提升,形成强大的文化产业竞争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海社会科学院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研究,并在这方面不断推出有影响的理论与决策研究成果。由花建研究员负责、多学科的专家参与的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正是我院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之一。现在呈现给大家的,是课题的研究成果。该成果分七章深入系统地分析论述了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文化产业的核心能力、文化产业的要素优化、文化产业的国际格局、文化产业的区域整合、文化产业的实力提升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是我国研究文化产业竞争力与竞争策略的前沿文献之一。该成果是一部认真的学术研究著作,同时收集了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的大量生动案例,图文并茂,值得关心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其国际竞争力问题的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和其他有关人士一读。
  • 作者简介:
      金元浦,男,汉族,1951年1月生,浙江浦江人。1987年于陕西师大获文学硕士学位。1991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师从钱中文先生学习,199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99-2000赴韩国讲学。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博士点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80年代中期积极参与美学文艺学方法论讨论,为中国较早介绍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的主要学者之一,1987年翻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接受美学译著《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90年代初又翻译出版了接受美学的另一部代表作伊瑟尔的《阅读活动》,出版后被广泛征引,产生了较大影响。80年代以来发表大量论文,为《新华文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文学年鉴》等刊复印和转载。1997年出版国内第一部文学解释学著作《文学解释学》,受到国内专家较高评价。长期致力于文艺理论与文艺批评的基本理论研究,近年特别关注文艺学的“文化的转向”及“文化研究”、文化产业、大众文化理论,出版和主编了一系列著作。
  • 目录:

    第一章文化产业竞争力意义论
    一、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缘起
    二、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三、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的重点
    第二章文化产业核心能力论
    一、总体创新能力
    二、市场扩张能力
    三、成本控制能力
    四、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章文化产业要素优化论
    一、管理要素和企业家精神
    二、资源要素与优化整合
    三、政策要素与创业环境
    四、关联要素和上下游联动
    第四章文化产业国际格局论
    一、文化产业全球分布的特点
    二、西方文化产业带的成因
    三、东亚文化产业圈的兴起
    四、中国的作用与东亚文化产业合作
    第五章文化产业区域整合论
    一、大城市群发展文化业的动力
    二、会展节庆与城市的流量经济
    三、中国文化产业的区域文化
    第六章文化产业实力提升论
    一、文化产业的主体提升
    二、文化产业的业态提升
    三、文化产业的品牌提升
    四、文化产业的人才提升
    五、文化产业的市场提升
    第七章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论
    一、发展战略的基本定位
    二、发展战略的三大前提
    三、发展战略的六个重点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