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07
版次: 1
ISBN: 9787532581078
定价: 7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80页
字数: 389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31人买过
  •   孔孟之间,是早期儒学理论构建的黄金时代。当时仁学、人性论及天入之学相继兴起,在争鸣中走向合流,成为早期儒学发展的整体趋势。仁学舆心性论结合、心性与天道贯通、禅让学说的提出与转型,汇聚成儒学转进的三项理论巨变。孔门後学围绕人性善恩、仁义内外、禅让还是世袭,展开了三次大规模的学术争鸣,最终为仁学找到了价值来源与存在依据。 

      学术链环衔接紧密,理论线索复杂多变。思想创新精彩纷呈,体系构建渐趋精微,孔门内部分化严重,共同构成了早期儒学多元嬗变的基本特徵。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运用大量出土文献资料,对商周时期的汉语词法和句法作了系统描写,并对其发展变化作了深入研究。 

      刘光胜,1973年生,山东青州人。史学博土,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土生导师。主要从事出土文献与儒学史研究。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曾子》十篇研究综述
    一、《大戴礼记》“曾子十篇”与《曾子》十八篇
    二、《曾子》十篇真伪及成书问题
    三、《曾子》十篇的辑本与传流
    四、《曾子》十篇与曾子思想
    五、港台及海外《曾子》十篇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二重证据法与古史再现
    二、“顾颉刚难题”质疑下的“古书证真”
    三、对层累说的再认识
    四、历史文本的延续与变型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基本内容

    上编
    第一章 《曾子》十篇校释
    第一节 对历代《曾子》十篇注释情况的简要回顾
    第二节 上博简《内礼》校释与编连
    一、上博简《内礼》文字校释
    二、上博简《内礼》简序新编
    附:上博简《内礼》、《昔者君老》简序新编
    第三节 《曾子》十篇校释
    一、《曾子立孝》校释
    二、《曾子事父母》校释
    三、《曾子本孝》校释
    四、《曾子大孝》校释
    五、《曾子立事》校释
    六、《曾子制言上》校释
    七、《曾子制言中》校释
    八、《曾子制言下》校释
    第二章 《曾子》十篇成书的相关问题
    第一节 学界对《曾子》十篇成书问题研究的进展
    第二节 《曾子》十篇应分为甲、乙、丙三组
    一、《曾子》十篇内在的思想矛盾
    二、《曾子》十篇思想矛盾形成的原因
    第三节 从上博简《内礼》看《曾子》十篇文本的定型
    一、《曾子》十篇文字、语句、篇卷的改编
    二、《曾子》十篇在一定程度上仍保留着先秦古书原貌
    第四节 《曾子立事》篇名考
    一、立事者的地位及出土材料中“立事”的内涵
    二、《曾子立事》篇名新探
    三、《曾子立事》与《修身》可能有着共同的来源
    第三章 《曾子》十篇思想研究
    第一节 学界以往研究《曾子》十篇思想的理路
    第二节 《曾子》甲组的修身论
    一、以仁为尊
    二、内省修己
    第三节 《曾子》乙组的孝道观
    一、上博简《内礼》与《曾子》乙组
    二、郭店儒简与《曾子》乙组
    第四节 《曾子》丙组(《曾子天圆》)的天人观
    第四章 《曾子》十篇与早期儒学
    第一节 子思与曾子师承关系新证
    一、曾子与子思学术思想比较
    二、荀子批判思孟五行的内在根源
    三、曾子与子思师承关系再审视
    第二节 由《曾子》十篇看《大学》的成书与作者
    一、《大学》的作者及成书问题
    二、由《曾子》十篇看《大学》与曾子的关系
    三、《大学》成书时间蠢测
    四、朱熹等学者否定《曾子》十篇真实性的内在思想根源

    下编
    第一章 郭店儒简的研究困境及其学术思想的重新定位
    第一节 郭店儒简学派研究的困境
    第二节 由《曾子》十篇的思想歧异看郭店儒简与子思的关联
    第三节 郭店儒筒学术思想定位的重新审视
    第二章 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心性论比较
    第一节 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心性论内容异同
    一、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主要差异在人性论
    二、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理论连接在心论
    第二节 《性自命出》人性论的两重境界
    一、《性自命出》的内在矛盾
    二、何为人性善恶?
    三、《礼记乐记》、郭店简《语丛》对《性自命出》的参照
    四、《性自命出》与子思学派的关联
    第三节 《中庸》并非先天性善论
    第四节 “格物致知”新解
    第三章 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修身论比较
    第一节 孔子之后仁学继续发展
    一、对仁的理解宽窄不同
    二、仁与其他德目的联用
    三、孔盂之间的仁学连接
    第二节 义理论地位的上升
    一、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封义的相似理解
    二、郭店简与《曾子》十篇封义的不同阐发
    三、由仁礼到仁义:孔孟之间仁学范式的转追
    第三节 忠信含义的变迁
    第四节 对孝道的不同理论建构
    一、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孝道的相同之处
    二、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孝道的不同之处
    第五节 郭店简与《曾子》十篇教学内容比较
    第四章 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德治思想比较
    第一节 君臣之道
    一、郭店简与《曾子》十篇君臣理论的相同点
    二、郭店简与《曾子》十篇封君臣关系的不同理解
    三、孔孟之间君臣关系的演变
    第二节 教化与治国
    一、郭店简与《曾子》十篇封教化的不同理解
    二、郭店简封孔子教化论的汲取与创新
    第三节 尊贤与早期儒家社会理想的构建
    一、郭店简与《曾子》十篇封贤人的重视
    二、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尊贤理论的不同建构
    三、禅让政治理想的兴起与转型
    第五章 郭店简与《曾子》十篇天人观比较
    第一节 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天人观的相同之处
    一、上天创生万物,人的价值最为可贵
    二、天道为人间道德伦理的依据与来源
    三、圣人为天道与人道贯通的重要环节
    第二节 郭店简与《曾子》十篇天人观的不同之处
    一、天人关系分合不同
    二、万物生成的媒介不同
    三、阴阳色彩的过滤与道德色彩的彰显
    四、人道的挺立
    五、由天道翠向度下行向知天、效天的转追
    第三节 孔孟之间的天人理论衔接
    第六章 孔孟之间儒学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连续性
    第二节 创新性
    第三节 差异性
    一、“儒分为八”研究的困难
    二、对儒家共同特征的不同理解
    三、“儒分为八”的深层解读
    第四节 复杂性
    第五节 融合性
    结论
    附录一 《曾子》十篇与上博简、郭店简内容对照表
    附录二 先秦典籍征引《曾子》十篇表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孔孟之间,是早期儒学理论构建的黄金时代。当时仁学、人性论及天入之学相继兴起,在争鸣中走向合流,成为早期儒学发展的整体趋势。仁学舆心性论结合、心性与天道贯通、禅让学说的提出与转型,汇聚成儒学转进的三项理论巨变。孔门後学围绕人性善恩、仁义内外、禅让还是世袭,展开了三次大规模的学术争鸣,最终为仁学找到了价值来源与存在依据。 

      学术链环衔接紧密,理论线索复杂多变。思想创新精彩纷呈,体系构建渐趋精微,孔门内部分化严重,共同构成了早期儒学多元嬗变的基本特徵。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运用大量出土文献资料,对商周时期的汉语词法和句法作了系统描写,并对其发展变化作了深入研究。 

  • 作者简介:
      刘光胜,1973年生,山东青州人。史学博土,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土生导师。主要从事出土文献与儒学史研究。 

  •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曾子》十篇研究综述
    一、《大戴礼记》“曾子十篇”与《曾子》十八篇
    二、《曾子》十篇真伪及成书问题
    三、《曾子》十篇的辑本与传流
    四、《曾子》十篇与曾子思想
    五、港台及海外《曾子》十篇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二重证据法与古史再现
    二、“顾颉刚难题”质疑下的“古书证真”
    三、对层累说的再认识
    四、历史文本的延续与变型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基本内容

    上编
    第一章 《曾子》十篇校释
    第一节 对历代《曾子》十篇注释情况的简要回顾
    第二节 上博简《内礼》校释与编连
    一、上博简《内礼》文字校释
    二、上博简《内礼》简序新编
    附:上博简《内礼》、《昔者君老》简序新编
    第三节 《曾子》十篇校释
    一、《曾子立孝》校释
    二、《曾子事父母》校释
    三、《曾子本孝》校释
    四、《曾子大孝》校释
    五、《曾子立事》校释
    六、《曾子制言上》校释
    七、《曾子制言中》校释
    八、《曾子制言下》校释
    第二章 《曾子》十篇成书的相关问题
    第一节 学界对《曾子》十篇成书问题研究的进展
    第二节 《曾子》十篇应分为甲、乙、丙三组
    一、《曾子》十篇内在的思想矛盾
    二、《曾子》十篇思想矛盾形成的原因
    第三节 从上博简《内礼》看《曾子》十篇文本的定型
    一、《曾子》十篇文字、语句、篇卷的改编
    二、《曾子》十篇在一定程度上仍保留着先秦古书原貌
    第四节 《曾子立事》篇名考
    一、立事者的地位及出土材料中“立事”的内涵
    二、《曾子立事》篇名新探
    三、《曾子立事》与《修身》可能有着共同的来源
    第三章 《曾子》十篇思想研究
    第一节 学界以往研究《曾子》十篇思想的理路
    第二节 《曾子》甲组的修身论
    一、以仁为尊
    二、内省修己
    第三节 《曾子》乙组的孝道观
    一、上博简《内礼》与《曾子》乙组
    二、郭店儒简与《曾子》乙组
    第四节 《曾子》丙组(《曾子天圆》)的天人观
    第四章 《曾子》十篇与早期儒学
    第一节 子思与曾子师承关系新证
    一、曾子与子思学术思想比较
    二、荀子批判思孟五行的内在根源
    三、曾子与子思师承关系再审视
    第二节 由《曾子》十篇看《大学》的成书与作者
    一、《大学》的作者及成书问题
    二、由《曾子》十篇看《大学》与曾子的关系
    三、《大学》成书时间蠢测
    四、朱熹等学者否定《曾子》十篇真实性的内在思想根源

    下编
    第一章 郭店儒简的研究困境及其学术思想的重新定位
    第一节 郭店儒简学派研究的困境
    第二节 由《曾子》十篇的思想歧异看郭店儒简与子思的关联
    第三节 郭店儒筒学术思想定位的重新审视
    第二章 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心性论比较
    第一节 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心性论内容异同
    一、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主要差异在人性论
    二、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理论连接在心论
    第二节 《性自命出》人性论的两重境界
    一、《性自命出》的内在矛盾
    二、何为人性善恶?
    三、《礼记乐记》、郭店简《语丛》对《性自命出》的参照
    四、《性自命出》与子思学派的关联
    第三节 《中庸》并非先天性善论
    第四节 “格物致知”新解
    第三章 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修身论比较
    第一节 孔子之后仁学继续发展
    一、对仁的理解宽窄不同
    二、仁与其他德目的联用
    三、孔盂之间的仁学连接
    第二节 义理论地位的上升
    一、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封义的相似理解
    二、郭店简与《曾子》十篇封义的不同阐发
    三、由仁礼到仁义:孔孟之间仁学范式的转追
    第三节 忠信含义的变迁
    第四节 对孝道的不同理论建构
    一、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孝道的相同之处
    二、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孝道的不同之处
    第五节 郭店简与《曾子》十篇教学内容比较
    第四章 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德治思想比较
    第一节 君臣之道
    一、郭店简与《曾子》十篇君臣理论的相同点
    二、郭店简与《曾子》十篇封君臣关系的不同理解
    三、孔孟之间君臣关系的演变
    第二节 教化与治国
    一、郭店简与《曾子》十篇封教化的不同理解
    二、郭店简封孔子教化论的汲取与创新
    第三节 尊贤与早期儒家社会理想的构建
    一、郭店简与《曾子》十篇封贤人的重视
    二、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尊贤理论的不同建构
    三、禅让政治理想的兴起与转型
    第五章 郭店简与《曾子》十篇天人观比较
    第一节 郭店儒简与《曾子》十篇天人观的相同之处
    一、上天创生万物,人的价值最为可贵
    二、天道为人间道德伦理的依据与来源
    三、圣人为天道与人道贯通的重要环节
    第二节 郭店简与《曾子》十篇天人观的不同之处
    一、天人关系分合不同
    二、万物生成的媒介不同
    三、阴阳色彩的过滤与道德色彩的彰显
    四、人道的挺立
    五、由天道翠向度下行向知天、效天的转追
    第三节 孔孟之间的天人理论衔接
    第六章 孔孟之间儒学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连续性
    第二节 创新性
    第三节 差异性
    一、“儒分为八”研究的困难
    二、对儒家共同特征的不同理解
    三、“儒分为八”的深层解读
    第四节 复杂性
    第五节 融合性
    结论
    附录一 《曾子》十篇与上博简、郭店简内容对照表
    附录二 先秦典籍征引《曾子》十篇表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
《释名》新证
李冬鸽 著;李学勤 编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
《汗简》《古文四声韵》新证
王丹 著;李学勤 编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
秦三晋纪年兵器研究
苏辉 著;李学勤 编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
简帛文献考释论丛: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丛书
董珊 著;李学勤 编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
殷墟村南系列甲骨卜辞整理与研究
刘风华 著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
东周金文与楚简合证
石小力 作者;李学勤 丛书主编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丛书:上古汉语语法史
姚振武 著;李学勤 编
相关图书 / 更多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
出土文献视野下的二十四节气探源
夏虞南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第十五辑)
西南大学出土文献综合研究中心 著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
出土丧葬简牍考论
田河 著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教程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编撰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
出土文献《诗论》《五行》与先秦学术思想史的重构(上下册)
常森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第十六辑)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著;西南大学出土文献综合研究中心、西南大学出土文献综合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编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
出土文献与早期政治哲学(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欧阳祯人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
出土简牍与秦汉帝国
杨振红 著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
出土文献与巫术研究
[韩]趙容俊 著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
出土文献的同源词族研究
李冬鸽 著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
出土文献语言研究(第五辑)(语言服务书系·出土文献研究)
张玉金 刘晶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
出土文献语言研究(第四辑)(语言服务书系·出土文献研究)
张玉金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
清华简与中国早期文明研究/尼山儒学文库
刘光胜 著;杨朝明 编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
出土文献与《古文尚书》研究
刘光胜 著;马士远 编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
文化典籍(第一輯)
刘光胜 主编;张剑光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整理研究
刘光胜 著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
清华简《系年》与《竹书纪年》比较研究
刘光胜
出土文献与《曾子》十篇比较研究
中国末代帝王汉献帝
刘光胜;刘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