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美] ,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2010-07
版次: 2
ISBN: 9787508620886
定价: 4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51页
字数: 36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1168人买过
  •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珍藏版)》内容简介:沃伦·巴菲特,美国最成功的集团企业的塑造者,一举一动都影响全球市场走势的投资大师,宣称在死后50年仍能管理和产生影响的人。作为世界顶尖的投资人,巴菲特的投资智慧和人生历程历来受到众多投资者关注。在这部“投资者不可不读的投资经典”中,作者以巴菲特独有的投资风格和管理方式为焦点,对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投资策略、人生哲学和管理智慧等进行深入透彻的描述和分析,并运用大量翔实的材料重现了巴菲特如何由一个奥马哈报童成长为一个投资大亨,如何在他所崇拜的导师格雷厄姆的影响下,寻找一只只被低估的股票,从而积累财富,如何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塑造成美国最大的集团企业的奥秘……

      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巴菲特,但是对于所有想从巴菲特的传奇人生和投资生涯中得到些许启示,提升自己的投资甚至人生层次的读者来说,《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珍藏版)》绝对是你的首选。   罗杰·洛温斯坦,《华尔街日报》资深财经记者,负责股票专栏《华尔街听闻》和《固有价值》。罗杰在《华尔街日报》做财经记者期间,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掌舵人沃伦·巴菲特进行多年的跟踪研究。本书既有投资者对这一行业的通晓,又具备一个记者的客观视角,堪称巴菲特传记中不可不读的经典著作。

      蒋旭峰,青年翻译家、资深财经记者,主要翻译作品有:《追逐日光》、《免费:商业的未来》(合译)、《赤裸的公司:透明化时代将如何推进企业变革》、《德鲁克日志》(合译)、《勇敢抉择——卡莉·菲奥莉娜自传》、《疯狂的时代呼唤疯狂的组织》、《最危险的总编辑》(合译)、《战略风险管理》、《罗斯福传:坐在轮椅上的转动世界的巨人》(合译)等。 中文版导读/刘建位

    致谢

    导言

    第1章 奥马哈的天才少年

    “巴菲特,你想赚那么多钱干什么?”

    “我倒不是想要很多钱,”巴菲特答道,“我只是觉得赚钱的同时还能看着财富慢慢增多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第2章 未来的股票经纪人

    巴菲特从未在股市上有过任何惊人的大手笔.但是大家都觉得他是内行。他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吸引力.因为他早年就不断储备知识.而且他能够用一种理性的方式把知识转化成创造财富的能力。

    第3章 格雷厄姆打开的大门

    格雷厄姆不仅是巴菲特的导师,还是巴菲特的领路人,他把巴菲特引入了一座令人向往而又望而却步的城堡——股市。

    第4章 异军突起的投资奇才

    在奥马哈城.巴菲特是投资奇才的消息不胫而走。熟人都会到他常去的罗斯牛排屋,装做是偶遇.向他打探有没有什么内部消息。

    第5章 多元投资方式

    当巴菲特看到一种股票时,他开始不再把股票看做静止的资产负债表.而是一个具有独特动力和潜能的鲜活企业。

    第6章 激流勇退

    实际上,巴菲特的投资生涯只有一个支点,那就是他的直觉是正确的,而“市场先生”的直觉是错误的。在股市一路高歌猛进的时代,目睹很多投机商赚得盆满钵满对于巴菲特不啻一种折磨。

    第7章 接手伯克希尔·哈撒韦

    资本是流动的。轮船也许会腐烂,但是利润却不必和船长的灯一起沉入大海。

    第8章 回归股市

    巴菲特在1969年告别了股市,但是现在当市场处于低潮时,他又系好了钉鞋,拿起了球棒。对于他而言,不存在“买进还是不买进”之类模棱两可的疑虑。

    第9章 共生的合伙人

    芒格是巴菲特的莫逆之交。巴菲特只会让芒格走进自己的心房。两人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就像一段美满的婚姻一样,两人彼此都不可或缺。

    第10章 投资新视角

    巴菲特给格雷厄姆家族带来了一种新的视角,这种看问题的视角是以股东利益为导向的,而与此同时,其他媒体公司都在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帝国的地盘扩张得越来越大。

    第11章 报业大亨

    多年以后,《布法罗信使快报》的那些老雇员们还对该报的关张欷歔不已。就连他们的孩子都对巴菲特的《布法罗新闻报》心怀敌意,可是他们同《布法罗新闻报》员工的孩子们一样,还得每天花钱买报。

    第12章 股东利益至上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的换手率却很低,巴菲特在信中也提到了这一点.这也正是他所希望的“咖啡屋”模式:“我们希望股东对我们的服务和菜单感到满意,以后每年都成为回头客。”

    第13章 地毯夫人

    B夫人正是巴菲特理想中的商人.她好像是从他的年度报告中走出来的一样,似乎是巴菲特创造了她,并让她来帮助实现他理想中的价值。

    第14章 收购交易

    巴菲特时刻提防操纵股市者,防范他们在董事会会议室里掀起风浪,对因为收购风潮带来的股价猛涨也是时刻警惕。巴菲特再一次从心底感觉到和之前的投机时期一样,华尔街做得有些过头了。但是巴菲特这次不想洗手不干.他很想做成几笔大交易。

    第15章 公与私的两面

    尽管巴菲特已经成了公众人物,但是他的私人生活还是一如既往地平凡宁静。和现在的首席执行官们不同,他不会事先预约时间,而是喜欢率性地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

    第16章 大崩盘

    伯克希尔·哈撒韦经过巴菲特22年的辛勤经营,现有资产近50亿美元。公司什么都没变:《布法罗新闻报》的销量未减,《世界百科全书》还是安静地摆在学生们的书架上。不过,在那一周里,公司的市值蒸发了25%,一代人辛苦经营的成果有1/4消失了。

    第17章 有效市场之争

    那些现代金融理论的卫道士们把巴菲特当成是异端,而巴菲特却认为,那些卫道士们正煞费苦心地用各种华丽的辞藻来证明地球是方的。

    第18章 投资可口可乐

    身家超过38亿美元的巴菲特似乎就是为这项投资而生的,他很快就成了“可口可乐主义“的代言人。他牢记着这样一组数字:每销售一瓶8盎司的可乐就有1美分的利润,每天卖7亿瓶,每年可以卖出2500亿瓶。

    第19章 控制财富

    在巴菲特看来,大批财富,包括他自己的财富,代表的是一堆“承兑支票”,最终是要造福社会的。同样,巴菲特也看不上那些把财产留给子孙后代的大富翁。

    第20章 恐钱症

    为了不向命运屈服,他不得不继续寻找新的投资机会。这种投资的动力是危险的。它被形象地称为“恐钱症”——投资者“害怕手里拥有现金”。巴菲特承认确实有这种感觉,手里有一大堆现金让人“感到坐立不安”。

    第21章 职业信条

    按照巴菲特的说法,这些富得流油的投资银行家是用牺牲股东的利益来换取一大堆免费“食品券”。这种做法与巴菲特的人生哲学完全相悖。

    第22章 所罗门闹剧

    巴菲特进入所罗门时是大张旗鼓的,离开时却是静悄悄的。送别的只有比尔·麦金托什的一张小纸条。

    第23章 巴菲特的投资真谛

    他从未改变自己的投资模式,不论是60年代股市一派欣欣向荣的时候,还是在80年代杠杆投资盛行的时代,抑或是90年代金融衍生工具泛滥的时代。巴菲特所寻找的一直是他的老师所称的“内在价值”不会消减的投资真谛。
  • 内容简介: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珍藏版)》内容简介:沃伦·巴菲特,美国最成功的集团企业的塑造者,一举一动都影响全球市场走势的投资大师,宣称在死后50年仍能管理和产生影响的人。作为世界顶尖的投资人,巴菲特的投资智慧和人生历程历来受到众多投资者关注。在这部“投资者不可不读的投资经典”中,作者以巴菲特独有的投资风格和管理方式为焦点,对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投资策略、人生哲学和管理智慧等进行深入透彻的描述和分析,并运用大量翔实的材料重现了巴菲特如何由一个奥马哈报童成长为一个投资大亨,如何在他所崇拜的导师格雷厄姆的影响下,寻找一只只被低估的股票,从而积累财富,如何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塑造成美国最大的集团企业的奥秘……

      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巴菲特,但是对于所有想从巴菲特的传奇人生和投资生涯中得到些许启示,提升自己的投资甚至人生层次的读者来说,《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珍藏版)》绝对是你的首选。
  • 作者简介:
      罗杰·洛温斯坦,《华尔街日报》资深财经记者,负责股票专栏《华尔街听闻》和《固有价值》。罗杰在《华尔街日报》做财经记者期间,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掌舵人沃伦·巴菲特进行多年的跟踪研究。本书既有投资者对这一行业的通晓,又具备一个记者的客观视角,堪称巴菲特传记中不可不读的经典著作。

      蒋旭峰,青年翻译家、资深财经记者,主要翻译作品有:《追逐日光》、《免费:商业的未来》(合译)、《赤裸的公司:透明化时代将如何推进企业变革》、《德鲁克日志》(合译)、《勇敢抉择——卡莉·菲奥莉娜自传》、《疯狂的时代呼唤疯狂的组织》、《最危险的总编辑》(合译)、《战略风险管理》、《罗斯福传:坐在轮椅上的转动世界的巨人》(合译)等。
  • 目录:
    中文版导读/刘建位

    致谢

    导言

    第1章 奥马哈的天才少年

    “巴菲特,你想赚那么多钱干什么?”

    “我倒不是想要很多钱,”巴菲特答道,“我只是觉得赚钱的同时还能看着财富慢慢增多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第2章 未来的股票经纪人

    巴菲特从未在股市上有过任何惊人的大手笔.但是大家都觉得他是内行。他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吸引力.因为他早年就不断储备知识.而且他能够用一种理性的方式把知识转化成创造财富的能力。

    第3章 格雷厄姆打开的大门

    格雷厄姆不仅是巴菲特的导师,还是巴菲特的领路人,他把巴菲特引入了一座令人向往而又望而却步的城堡——股市。

    第4章 异军突起的投资奇才

    在奥马哈城.巴菲特是投资奇才的消息不胫而走。熟人都会到他常去的罗斯牛排屋,装做是偶遇.向他打探有没有什么内部消息。

    第5章 多元投资方式

    当巴菲特看到一种股票时,他开始不再把股票看做静止的资产负债表.而是一个具有独特动力和潜能的鲜活企业。

    第6章 激流勇退

    实际上,巴菲特的投资生涯只有一个支点,那就是他的直觉是正确的,而“市场先生”的直觉是错误的。在股市一路高歌猛进的时代,目睹很多投机商赚得盆满钵满对于巴菲特不啻一种折磨。

    第7章 接手伯克希尔·哈撒韦

    资本是流动的。轮船也许会腐烂,但是利润却不必和船长的灯一起沉入大海。

    第8章 回归股市

    巴菲特在1969年告别了股市,但是现在当市场处于低潮时,他又系好了钉鞋,拿起了球棒。对于他而言,不存在“买进还是不买进”之类模棱两可的疑虑。

    第9章 共生的合伙人

    芒格是巴菲特的莫逆之交。巴菲特只会让芒格走进自己的心房。两人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就像一段美满的婚姻一样,两人彼此都不可或缺。

    第10章 投资新视角

    巴菲特给格雷厄姆家族带来了一种新的视角,这种看问题的视角是以股东利益为导向的,而与此同时,其他媒体公司都在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帝国的地盘扩张得越来越大。

    第11章 报业大亨

    多年以后,《布法罗信使快报》的那些老雇员们还对该报的关张欷歔不已。就连他们的孩子都对巴菲特的《布法罗新闻报》心怀敌意,可是他们同《布法罗新闻报》员工的孩子们一样,还得每天花钱买报。

    第12章 股东利益至上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的换手率却很低,巴菲特在信中也提到了这一点.这也正是他所希望的“咖啡屋”模式:“我们希望股东对我们的服务和菜单感到满意,以后每年都成为回头客。”

    第13章 地毯夫人

    B夫人正是巴菲特理想中的商人.她好像是从他的年度报告中走出来的一样,似乎是巴菲特创造了她,并让她来帮助实现他理想中的价值。

    第14章 收购交易

    巴菲特时刻提防操纵股市者,防范他们在董事会会议室里掀起风浪,对因为收购风潮带来的股价猛涨也是时刻警惕。巴菲特再一次从心底感觉到和之前的投机时期一样,华尔街做得有些过头了。但是巴菲特这次不想洗手不干.他很想做成几笔大交易。

    第15章 公与私的两面

    尽管巴菲特已经成了公众人物,但是他的私人生活还是一如既往地平凡宁静。和现在的首席执行官们不同,他不会事先预约时间,而是喜欢率性地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

    第16章 大崩盘

    伯克希尔·哈撒韦经过巴菲特22年的辛勤经营,现有资产近50亿美元。公司什么都没变:《布法罗新闻报》的销量未减,《世界百科全书》还是安静地摆在学生们的书架上。不过,在那一周里,公司的市值蒸发了25%,一代人辛苦经营的成果有1/4消失了。

    第17章 有效市场之争

    那些现代金融理论的卫道士们把巴菲特当成是异端,而巴菲特却认为,那些卫道士们正煞费苦心地用各种华丽的辞藻来证明地球是方的。

    第18章 投资可口可乐

    身家超过38亿美元的巴菲特似乎就是为这项投资而生的,他很快就成了“可口可乐主义“的代言人。他牢记着这样一组数字:每销售一瓶8盎司的可乐就有1美分的利润,每天卖7亿瓶,每年可以卖出2500亿瓶。

    第19章 控制财富

    在巴菲特看来,大批财富,包括他自己的财富,代表的是一堆“承兑支票”,最终是要造福社会的。同样,巴菲特也看不上那些把财产留给子孙后代的大富翁。

    第20章 恐钱症

    为了不向命运屈服,他不得不继续寻找新的投资机会。这种投资的动力是危险的。它被形象地称为“恐钱症”——投资者“害怕手里拥有现金”。巴菲特承认确实有这种感觉,手里有一大堆现金让人“感到坐立不安”。

    第21章 职业信条

    按照巴菲特的说法,这些富得流油的投资银行家是用牺牲股东的利益来换取一大堆免费“食品券”。这种做法与巴菲特的人生哲学完全相悖。

    第22章 所罗门闹剧

    巴菲特进入所罗门时是大张旗鼓的,离开时却是静悄悄的。送别的只有比尔·麦金托什的一张小纸条。

    第23章 巴菲特的投资真谛

    他从未改变自己的投资模式,不论是60年代股市一派欣欣向荣的时候,还是在80年代杠杆投资盛行的时代,抑或是90年代金融衍生工具泛滥的时代。巴菲特所寻找的一直是他的老师所称的“内在价值”不会消减的投资真谛。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巴菲特给孩子的财商课
幸星动画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巴菲特最推崇的8大企业家特质
Jr. 著;湛庐文化 出品;[美]威廉·桑代克(William N. Thorndike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巴菲特 : 一生的财富之道
张亮 著;天河世纪图书 出品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巴菲特投资精要
罗尔夫·莫里安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巴菲特给儿女的一生忠告(全5册)
彩虹糖童书馆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巴菲特价值投资:成为股票赢家实操指南
唐颦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巴菲特致管理者的信:价值投资和公司治理经典教程(如实呈现从未发表的巴菲特致运通公司原始信件)
[美]杰夫·格拉姆(Jeff Gramm) 著;路本福 译;陈祺祺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巴菲特给儿女的一生忠告励志成长家庭教育书籍
幼狮童书 著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崛起:从1亿到10亿美金的历程 [英]格伦·阿诺德
(英)格伦·阿诺德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巴菲特教你选择成长股
[美]蒂默西·韦克(Timothy Vick)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巴菲特给投资者的建议:如何识别和坚定持有高品质企业(《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姊妹篇,分析企业本质,识别并坚定持有高品质企业!)
[美]劳伦斯·A. 坎宁安 著;马林梅 译;中青文 出品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巴菲特投资之道
[美]查理 ·芒格 著;[美]沃伦·巴菲特;[美]劳伦斯·A. 坎宁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归属感:如何通过社群获得商业竞争优势
[美]大卫·斯平克斯(David Spinks) 著;颉腾文化 出品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城市的夜晚》2024百班千人暑期书目小学生1年级名师推荐全新正版现货速发
[美]朱莉·唐宁 著;冷玉斌 冷念则 译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雪花的故事(用照片展示雪花的秘密,为你揭开冬日奇景的奥秘)
[美]马克·卡西诺[美]乔恩·尼尔森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进阶书系-国际史的技艺
[美] 马克·特拉亨伯格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杜甫传
[美]弗洛伦斯.艾思柯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神奇的数字零:从数字0开始的极简数学史和人类发展史
[美]查尔斯·塞弗(Charles Seife)著 杨杨立汝 译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环境的科学 (平装版)
[美]威廉·坎宁安 后浪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美利坚在燃烧: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警察暴力与黑人反抗
[美]伊丽莎白·欣顿 著 胡位钧 译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数学侦探 游乐园里的古怪笑脸
[美]丹尼尔·肯尼 艾米丽·博艾尔 著 刘玙婧、王婧 译;小博集出品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三部曲)
[美]列文森 作者;[中]季剑青 译者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逃家小兔成长绘本系列
[美]玛格丽特.怀兹.布朗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
[美]洛温斯坦 著;蒋旭峰、王丽萍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