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概论(修订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4-08
版次: 1
ISBN: 9787552303216
定价: 6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84页
分类: 艺术
  • 该教程选用大量欧美音乐剧的常用曲目,并在乐曲后加入了歌词的中文翻译及对曲目剧情的介绍,并配以MIDI伴奏带,这无疑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在音乐剧这一学科蓬勃发展的今天,急需一套完成、并具体系化的教程,李涛的这套教程可能会弥补这一缺憾,成为一套优秀的教程流通于各大音乐院校。 绪言

    第一章歌剧艺术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音乐与戏剧的最高综合形式

    歌剧观念

    综合艺术

    音乐主导

    第二节歌剧与戏剧之比较

    时间艺术

    空间艺术

    文学血缘:题材/情节/角色/语言

    话剧配乐与歌剧音乐

    戏曲音乐与歌剧音乐

    第三节歌剧的戏剧性特征

    音乐的戏剧性:立意/冲突/心理

    戏剧张力与音乐张力:高潮/互补/形式美

    第二章音乐戏剧的发展轨迹

    第一节雏形和成型

    礼拜剧/田园剧/牧歌套曲/幕间剧/巴洛克时代/佛罗伦萨歌剧/威尼斯乐派/那不勒斯乐派

    第二节歌剧类型

    十七、十八世纪:意大利正歌剧/法国抒情悲剧/英国假面剧/意大利喜歌剧/法国喜歌剧/英国民谣歌剧/德奥歌唱剧

    十九世纪歌剧:大歌剧/喜歌剧/抒情歌剧/轻歌剧/乐剧/室内歌剧/诵唱剧/音乐剧

    第三章歌剧的结构形式

    第一节戏剧结构与音乐结构

    体裁

    情绪

    循环

    第二节歌剧的宏观结构原则

    分幕

    情节

    第三节发展程式的结构功能

    开场白

    呈示:起述/开场/场面/结束

    展开:性格/悬念/推进

    结局:悲剧/历史剧/喜剧/正剧

    尾声

    第四节素材交织秩序

    套曲结构:全剧套曲化结构/幕内套曲化结构

    循环交织结构:素材循环/调性循环/织体循环/拱型结构

    第五节连续剧与组合剧

    第四章歌剧演员的声部划分

    第一节歌剧与美声

    音色审美观念

    阉伶时代

    音色类别的形成

    第二节声部的划分

    女高音: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抒情斯宾托/花腔女高音

    女中音

    女低音

    男高音:抒情男高音/戏剧男高音/花腔男高音

    男中音:抒情男中音/戏剧男中音/炫技性男中音

    男低音:歌唱男低音/戏剧男低音/深沉男低音/丑角男低音

    第三节歌剧角色的音色配置

    按年龄结构设置声部

    按音色特性安排嗓音类别

    按声部结构平衡原则

    第五章歌剧的独唱样式

    第一节日常生活语言与歌剧音乐语言

    语言的叙述功能和抒情功能

    戏剧语言与歌剧语言:形式结构/语言时值/声部设定

    歌剧唱段样式的形成

    第二节传统歌剧的唱段类型

    宣叙调:早期宣叙形式/干念宣叙调/器乐宣叙调

    咏叹调:早期咏叹调/十八世纪咏叹调/十九世纪前期咏叹调/十九世纪后期咏叹调

    咏叙调

    插曲

    第六章歌剧中的多声部形式

    第一节多声织体

    发展沿革

    听觉信息接受机制:音响信号解读/音调与歌词

    第二节重唱组合形式

    重唱功能

    织体形式

    空间处理

    二重唱:音色分类/结构方式/多段综合

    三重唱:赋格式/交响式

    四重唱

    五重唱以上

    独唱与重唱

    复式重唱

    第三节合唱

    歌剧中合唱的作用:群体形象/风俗背景与特定气氛/叙述剧情/结构功能

    歌剧中的合唱形式:童声/齐唱/女声/男声/混声

    多种样式的交置:独唱与合唱/重唱与合唱/多重合唱

    第七章歌剧中的器乐

    第一节歌剧乐队的发展概况

    早期的歌剧乐队

    十八世纪的歌剧乐队

    十九世纪的歌剧乐队

    二十世纪的歌剧乐队的多元格局

    第二节歌剧乐队的作用

    唱腔烘托

    形态意象

    心理刻画

    环境描写

    动作陪衬

    细节点缀

    主导动机

    第三节音乐会性质的器乐曲

    序曲的沿革

    序曲的功能:预示剧种样式/先现音乐主题

    提示人物形象/暗示剧情精要

    序曲的结构:早期序曲的结构/奏鸣曲式/集锦曲/大型集成曲

    间奏曲

    第八章歌剧的两大音乐体制

    第一节分曲体制



    过场

    终场

    组合与布局:宣叙调一咏叹调场景/独立咏叹调/宣叙调与咏叹调交替/终曲

    第二节连缀体

    贯穿发展

    现代吟诵

    记谱方式

    第九章歌剧大师的创作

    第一节十八世纪的歌剧大师

    巴洛克盛期:亨德尔

    古典时期:格鲁克/莫扎特

    第二节十九世纪的歌剧大师

    德国早期:贝多芬/韦伯

    意大利浪漫主义时期:罗西尼/唐尼采蒂/贝利尼

    法国浪漫主义时期:梅耶贝尔/古诺/托马/比才德国、英国浪漫主义时期

    后期浪漫主义时期:威尔第/瓦格纳/柴科夫斯基

    第三节民族乐派歌剧大师

    俄罗斯:穆索尔斯基/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东欧:斯美塔那/德沃夏克/雅那切克

    第四节真实主义歌剧大师

    意大利:普契尼/马斯卡尼/列昂卡伐洛

    第十章二十世纪歌剧大师

    第一节印象主义歌剧大师

    德彪西/拉威尔

    第二节现代民族歌剧大师

    巴托克/格什温

    第三节表现主义歌剧大师

    勋伯格/贝尔格

    第四节新古典主义歌剧大师

    斯特拉文斯基/米约/奥涅格/普朗克/普罗科菲耶夫/欣德米特/肖斯塔科维奇/布里顿

    第五节先锋派歌剧大师

    诺诺/达拉皮科拉/贝里奥/亨策其他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内容简介:
    该教程选用大量欧美音乐剧的常用曲目,并在乐曲后加入了歌词的中文翻译及对曲目剧情的介绍,并配以MIDI伴奏带,这无疑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在音乐剧这一学科蓬勃发展的今天,急需一套完成、并具体系化的教程,李涛的这套教程可能会弥补这一缺憾,成为一套优秀的教程流通于各大音乐院校。
  • 目录:
    绪言

    第一章歌剧艺术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音乐与戏剧的最高综合形式

    歌剧观念

    综合艺术

    音乐主导

    第二节歌剧与戏剧之比较

    时间艺术

    空间艺术

    文学血缘:题材/情节/角色/语言

    话剧配乐与歌剧音乐

    戏曲音乐与歌剧音乐

    第三节歌剧的戏剧性特征

    音乐的戏剧性:立意/冲突/心理

    戏剧张力与音乐张力:高潮/互补/形式美

    第二章音乐戏剧的发展轨迹

    第一节雏形和成型

    礼拜剧/田园剧/牧歌套曲/幕间剧/巴洛克时代/佛罗伦萨歌剧/威尼斯乐派/那不勒斯乐派

    第二节歌剧类型

    十七、十八世纪:意大利正歌剧/法国抒情悲剧/英国假面剧/意大利喜歌剧/法国喜歌剧/英国民谣歌剧/德奥歌唱剧

    十九世纪歌剧:大歌剧/喜歌剧/抒情歌剧/轻歌剧/乐剧/室内歌剧/诵唱剧/音乐剧

    第三章歌剧的结构形式

    第一节戏剧结构与音乐结构

    体裁

    情绪

    循环

    第二节歌剧的宏观结构原则

    分幕

    情节

    第三节发展程式的结构功能

    开场白

    呈示:起述/开场/场面/结束

    展开:性格/悬念/推进

    结局:悲剧/历史剧/喜剧/正剧

    尾声

    第四节素材交织秩序

    套曲结构:全剧套曲化结构/幕内套曲化结构

    循环交织结构:素材循环/调性循环/织体循环/拱型结构

    第五节连续剧与组合剧

    第四章歌剧演员的声部划分

    第一节歌剧与美声

    音色审美观念

    阉伶时代

    音色类别的形成

    第二节声部的划分

    女高音: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抒情斯宾托/花腔女高音

    女中音

    女低音

    男高音:抒情男高音/戏剧男高音/花腔男高音

    男中音:抒情男中音/戏剧男中音/炫技性男中音

    男低音:歌唱男低音/戏剧男低音/深沉男低音/丑角男低音

    第三节歌剧角色的音色配置

    按年龄结构设置声部

    按音色特性安排嗓音类别

    按声部结构平衡原则

    第五章歌剧的独唱样式

    第一节日常生活语言与歌剧音乐语言

    语言的叙述功能和抒情功能

    戏剧语言与歌剧语言:形式结构/语言时值/声部设定

    歌剧唱段样式的形成

    第二节传统歌剧的唱段类型

    宣叙调:早期宣叙形式/干念宣叙调/器乐宣叙调

    咏叹调:早期咏叹调/十八世纪咏叹调/十九世纪前期咏叹调/十九世纪后期咏叹调

    咏叙调

    插曲

    第六章歌剧中的多声部形式

    第一节多声织体

    发展沿革

    听觉信息接受机制:音响信号解读/音调与歌词

    第二节重唱组合形式

    重唱功能

    织体形式

    空间处理

    二重唱:音色分类/结构方式/多段综合

    三重唱:赋格式/交响式

    四重唱

    五重唱以上

    独唱与重唱

    复式重唱

    第三节合唱

    歌剧中合唱的作用:群体形象/风俗背景与特定气氛/叙述剧情/结构功能

    歌剧中的合唱形式:童声/齐唱/女声/男声/混声

    多种样式的交置:独唱与合唱/重唱与合唱/多重合唱

    第七章歌剧中的器乐

    第一节歌剧乐队的发展概况

    早期的歌剧乐队

    十八世纪的歌剧乐队

    十九世纪的歌剧乐队

    二十世纪的歌剧乐队的多元格局

    第二节歌剧乐队的作用

    唱腔烘托

    形态意象

    心理刻画

    环境描写

    动作陪衬

    细节点缀

    主导动机

    第三节音乐会性质的器乐曲

    序曲的沿革

    序曲的功能:预示剧种样式/先现音乐主题

    提示人物形象/暗示剧情精要

    序曲的结构:早期序曲的结构/奏鸣曲式/集锦曲/大型集成曲

    间奏曲

    第八章歌剧的两大音乐体制

    第一节分曲体制



    过场

    终场

    组合与布局:宣叙调一咏叹调场景/独立咏叹调/宣叙调与咏叹调交替/终曲

    第二节连缀体

    贯穿发展

    现代吟诵

    记谱方式

    第九章歌剧大师的创作

    第一节十八世纪的歌剧大师

    巴洛克盛期:亨德尔

    古典时期:格鲁克/莫扎特

    第二节十九世纪的歌剧大师

    德国早期:贝多芬/韦伯

    意大利浪漫主义时期:罗西尼/唐尼采蒂/贝利尼

    法国浪漫主义时期:梅耶贝尔/古诺/托马/比才德国、英国浪漫主义时期

    后期浪漫主义时期:威尔第/瓦格纳/柴科夫斯基

    第三节民族乐派歌剧大师

    俄罗斯:穆索尔斯基/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东欧:斯美塔那/德沃夏克/雅那切克

    第四节真实主义歌剧大师

    意大利:普契尼/马斯卡尼/列昂卡伐洛

    第十章二十世纪歌剧大师

    第一节印象主义歌剧大师

    德彪西/拉威尔

    第二节现代民族歌剧大师

    巴托克/格什温

    第三节表现主义歌剧大师

    勋伯格/贝尔格

    第四节新古典主义歌剧大师

    斯特拉文斯基/米约/奥涅格/普朗克/普罗科菲耶夫/欣德米特/肖斯塔科维奇/布里顿

    第五节先锋派歌剧大师

    诺诺/达拉皮科拉/贝里奥/亨策其他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美学论纲
居其宏 著;洛秦 编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中主导动机的戏剧意义——从《魔弹射手》到《魂断威尼斯》
马峥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再别康桥》
陈蔚 编;白晓东 译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艺术及其舞台表演探究/新视野学术论著丛刊
王婕 著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表演艺术研究
喻思言 著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红河谷》
陈蔚 主编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中的音乐特色分析及审美教育
郑轶超、于希水、倪娅 编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贺绿汀》(剧本、曲谱)
林在勇 作词;陆驾云 编剧;张千一 作曲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 国之歌
张昕;朱慧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音乐与诗歌的对话
左芝兰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本土化演唱技术变革与发展的研究
宫妮 著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艺术表演理论与舞台呈现
王贞 著
系列丛书 / 更多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美学论纲
居其宏 著;洛秦 编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中主导动机的戏剧意义——从《魔弹射手》到《魂断威尼斯》
马峥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再别康桥》
陈蔚 编;白晓东 译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艺术及其舞台表演探究/新视野学术论著丛刊
王婕 著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表演艺术研究
喻思言 著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红河谷》
陈蔚 主编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中的音乐特色分析及审美教育
郑轶超、于希水、倪娅 编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贺绿汀》(剧本、曲谱)
林在勇 作词;陆驾云 编剧;张千一 作曲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 国之歌
张昕;朱慧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音乐与诗歌的对话
左芝兰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本土化演唱技术变革与发展的研究
宫妮 著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艺术表演理论与舞台呈现
王贞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美学论纲
居其宏 著;洛秦 编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中主导动机的戏剧意义——从《魔弹射手》到《魂断威尼斯》
马峥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再别康桥》
陈蔚 编;白晓东 译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艺术及其舞台表演探究/新视野学术论著丛刊
王婕 著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表演艺术研究
喻思言 著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红河谷》
陈蔚 主编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中的音乐特色分析及审美教育
郑轶超、于希水、倪娅 编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贺绿汀》(剧本、曲谱)
林在勇 作词;陆驾云 编剧;张千一 作曲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 国之歌
张昕;朱慧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音乐与诗歌的对话
左芝兰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本土化演唱技术变革与发展的研究
宫妮 著
歌剧概论(修订版)
歌剧艺术表演理论与舞台呈现
王贞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