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高岭自选集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高岭自选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4-11
版次: 1
ISBN: 9787537842372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艺术
14人买过
  •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高岭自选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之一,《高岭自选集》收集了作者历年来发表的艺术理论、批评和艺术家个案研究文章以及关于艺术生态领域里的艺术园区问题、艺术市场问题,艺术价值领域里的价值观问题,视觉研究中的图像、形象、抽象和意象问题,还有中国艺术的传统与再造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近年来在艺术界十分敏感和热门,作者都有较新的专文展开讨论,甚至于个别话题作者还是较少几个敏感和呼吁讨论的人,比如价值观问题,其实是中国当代艺术最为核心的基础性问题,它涉及正确理解和防止篡改当代艺术的观念底线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却很少有同行引起关注。   高岭,1964年出生,美术学博士、艺术批评家、策展人。
      1982—1989年,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研究生就读于北京大学美学专业,1989年毕业获硕士学位。
      200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美术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2005年获得美术学博士学位。
      1987年至今,翻译了许多西方艺术理论和批评的文献,先后在国内外许多艺术专业报刊上发表当代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当代艺术家的评论文章四百多篇。
      先后参与了国内许多重大当代艺术展览的策划。
      重要艺术批评文章被收录到《镔铁——1979—2005最有价值先锋艺术评论》(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一书中。
      著作有《商品与拜物——审美文化语境中商品拜物教批判》(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鉴证——高岭艺术批评文集》(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现任中国民族画院副院长、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兼职教授、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001 何为艺术
    003 艺术的两大支点:艺术家与世界
    012 艺术的边界:一个当代情境中的老问题
    018 二十年后的艺术:一个想象力和判断力的试验场
    021  新艺术的研究与反思
    023 走出平面的装置艺术
    ——20 世纪90 年代中国实验艺术(之一)
    028 行为艺术:艺术家的尴尬还是社会的尴尬
    ——20 世纪90 年代中国实验艺术(之二)
    033 中国女性艺术:在开放和自由中寻找自我
    038 动物凶猛——动物艺术的中国方式
    053 艺术纵横谈
    055 要创造思想——高岭访谈录
    069 对中国当代艺术新体貌的一种形象化描述
    073 艺术的境遇与问题
    075 本土情境与全球话语:一个中西方二元对立的预设?
    085 何去何从——对中国当代艺术历史与现状的思考
    097 艺术与社会
    099 当代艺术中的公共性不等于公共性的当代艺术
    102 当代艺术的社会学转向之我见
    113 艺术与市场
    115 感受金钱,面对生存
    119 市场情景中艺术作品的价值本质
    125 艺术的生存空间与群落生态
    127 同舟共济,还是刻舟求剑?——当前艺术园区局势之我见
    131 “北京东村”对于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的意义
    136 从新蓝顶看全国艺术区生态的发展模式
    145 艺术批评的本体
    147 从批评的死结中出走——关于作品意义的批评的批评
    160 格林伯格:他的艺术批评观及其对美国现代艺术的影响
    166 当艺术批评面对数字时代的到来
    171 艺术批评的生态
    173 关于批评市场化问题的一次通信
    177 市场情境中美术批评的一点设想
    180 市场、策展与批评,你究竟选择谁?
    187 艺术与批评的价值观
    189 今天我们为什么依然要喜爱当代艺术?
    ——也谈建构当代中国艺术的核心价值观问题
    195 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
    —— 一个既然提出就必须讨论清楚的问题
    210 立足当代、面向未来的艺术观的一种重要呈现方式
    ——从王林旭的超象绘画三谈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观
    215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与历史写作价值认识之我见
    223 视觉研究
    225 象与像:视觉艺术的两个维度
    234 黑白灰——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视觉美学特征
    247 “当代·红光亮”——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视觉特征
    259 中国艺术的传统与再造
    261 中式意识——审美营造的当代复兴
    275 环境与家园:中国艺术家的当代问题
    ——为第25 届亚洲国际美术展而写
    278 自然的第三种状态
    ——中国艺术家的创造及其对于当代世界的意义
    295 后记

  • 内容简介: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高岭自选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之一,《高岭自选集》收集了作者历年来发表的艺术理论、批评和艺术家个案研究文章以及关于艺术生态领域里的艺术园区问题、艺术市场问题,艺术价值领域里的价值观问题,视觉研究中的图像、形象、抽象和意象问题,还有中国艺术的传统与再造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近年来在艺术界十分敏感和热门,作者都有较新的专文展开讨论,甚至于个别话题作者还是较少几个敏感和呼吁讨论的人,比如价值观问题,其实是中国当代艺术最为核心的基础性问题,它涉及正确理解和防止篡改当代艺术的观念底线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却很少有同行引起关注。
  • 作者简介:
      高岭,1964年出生,美术学博士、艺术批评家、策展人。
      1982—1989年,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研究生就读于北京大学美学专业,1989年毕业获硕士学位。
      200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美术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2005年获得美术学博士学位。
      1987年至今,翻译了许多西方艺术理论和批评的文献,先后在国内外许多艺术专业报刊上发表当代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当代艺术家的评论文章四百多篇。
      先后参与了国内许多重大当代艺术展览的策划。
      重要艺术批评文章被收录到《镔铁——1979—2005最有价值先锋艺术评论》(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一书中。
      著作有《商品与拜物——审美文化语境中商品拜物教批判》(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鉴证——高岭艺术批评文集》(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现任中国民族画院副院长、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兼职教授、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 目录:
    001 何为艺术
    003 艺术的两大支点:艺术家与世界
    012 艺术的边界:一个当代情境中的老问题
    018 二十年后的艺术:一个想象力和判断力的试验场
    021  新艺术的研究与反思
    023 走出平面的装置艺术
    ——20 世纪90 年代中国实验艺术(之一)
    028 行为艺术:艺术家的尴尬还是社会的尴尬
    ——20 世纪90 年代中国实验艺术(之二)
    033 中国女性艺术:在开放和自由中寻找自我
    038 动物凶猛——动物艺术的中国方式
    053 艺术纵横谈
    055 要创造思想——高岭访谈录
    069 对中国当代艺术新体貌的一种形象化描述
    073 艺术的境遇与问题
    075 本土情境与全球话语:一个中西方二元对立的预设?
    085 何去何从——对中国当代艺术历史与现状的思考
    097 艺术与社会
    099 当代艺术中的公共性不等于公共性的当代艺术
    102 当代艺术的社会学转向之我见
    113 艺术与市场
    115 感受金钱,面对生存
    119 市场情景中艺术作品的价值本质
    125 艺术的生存空间与群落生态
    127 同舟共济,还是刻舟求剑?——当前艺术园区局势之我见
    131 “北京东村”对于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的意义
    136 从新蓝顶看全国艺术区生态的发展模式
    145 艺术批评的本体
    147 从批评的死结中出走——关于作品意义的批评的批评
    160 格林伯格:他的艺术批评观及其对美国现代艺术的影响
    166 当艺术批评面对数字时代的到来
    171 艺术批评的生态
    173 关于批评市场化问题的一次通信
    177 市场情境中美术批评的一点设想
    180 市场、策展与批评,你究竟选择谁?
    187 艺术与批评的价值观
    189 今天我们为什么依然要喜爱当代艺术?
    ——也谈建构当代中国艺术的核心价值观问题
    195 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
    —— 一个既然提出就必须讨论清楚的问题
    210 立足当代、面向未来的艺术观的一种重要呈现方式
    ——从王林旭的超象绘画三谈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观
    215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与历史写作价值认识之我见
    223 视觉研究
    225 象与像:视觉艺术的两个维度
    234 黑白灰——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视觉美学特征
    247 “当代·红光亮”——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视觉特征
    259 中国艺术的传统与再造
    261 中式意识——审美营造的当代复兴
    275 环境与家园:中国艺术家的当代问题
    ——为第25 届亚洲国际美术展而写
    278 自然的第三种状态
    ——中国艺术家的创造及其对于当代世界的意义
    295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