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日] ,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2010-09
版次: 1
ISBN: 9787101074314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24页
字数: 21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宗教
49人买过
  •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共分序论和本论两个篇章,主要对佛教逻辑学作了探讨和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逻辑学之种种相与基础论之种种相、nyaya一词的原初意义、因与比量、不承许别立圣教量之立场与佛教之批判精神、印度哲学之目的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译者序言
    著者序言
    缩略语表
    序论逻辑学基础论与佛教逻辑学
    一逻辑学之种种相与基础论之种种相
    基于量论之因明——古因明之三量说与新因明之二量说——佛教逻辑学并非单纯轨范科学
    二logic:与logos
    (弥曼沙:探讨),(论诤),(比知),(正理),(因明)等等之意蕴——关于展示印度思维根源之天则的利陀——(利陀)与祭祀——逻辑思想与祭祀——作为唯一知识源泉的法之现证者——宗所具圣教量之意蕴——正理学派之正理学与“我”之哲学
    三nyaya一词的原初意义
    正理学派之界定——(哲学)——与吠陀学相区别之正理学——正理学作为所说最高正理之意蕴——五支论式与四量——宗与圣教量
    四因与比量
    喻之特征——合与譬喻量——第一义与语言表现——弥曼沙学派之语言观——正理学派之语言观——(依声而对对象之正确认识,以其乃为习惯之物故)之意蕴
    五作为vada-marga的逻辑学
    《瑜伽师地论》之七种因明——(论)——(尚论),(诤论),(毁谤论),(顺正论),(教导论)之意蕴——《瑜伽师地论》之因明即是菩萨之所应学
    六关于无著、世亲的因三相说
    以量说为基础之因明的确立——《集量论》中所展示的逻辑学之结构——依据量说之逻辑思想的结构化与其对印度一般逻辑学之影响
    七不承许别立圣教量之立场与佛教之批判精神否认另立圣教量之逻辑根据——圣教量即是比量性——陈那关于语言与分别之主张
    八印度哲学之目的
    正理论与依真知而解脱——svatab(自立之量性)与(他立之量性)——佛教量说之立场即是(他立之量性)——陈那关于量之阐释的改变——三支作法之意蕴——依据具有因三相的三支作法之确立

    本论
    第一章确实性之真诠——(量论)
    一量论之根本目的正智与量——《集量论》第一偈——法称之成量
    二确立量论的契机与陈那的历史背景
    月称对量论者之批评——量论者之意蕴——陈那量说之立场——月称与陈那关于量之阐释的差异
    三关于印度量之数量
    正理学派四量说即是世间极成——正理学派之四量说——三种比量——圣教、比喻二量之另立——龙树《广破经论》之量说——陈那以前之
    三量说
    四随顺正理者之意蕴
    陈那之二量说——随顺正理之同道者清辨——不顾论宗之意蕴——《因明大疏》中倡导三量说与二量说并无不同之立场并非正确——二量说之真意——《集量论》的《观离(遮诠)品》中对圣教、譬喻二量之批评——确立二量(现量、比量)之理由——pramana的语义解释应是(能量即所量),在陈那并非是(正知之工具)

    第二章感性认识之确实性——(现量)
    一现量规定及其解释关于(离分别)与(无分别)——(现量)之语源——(使现前)与(现现别转)——月称对“现现别转”之批评——对依据《俱舍论》引用(别转)所赋予意蕴之正当性的论证——“现现别转”的语义分解是基于陈那之学术立场
    二与根对应之意蕴
    印度诸哲学流派对于根之阐释——说一切有部关于量之规定——陈那对根之理解——《观所缘缘论》对根之规定——作为为展示“现量离分别”而采取与根对应之语义分解为恰当之陈那
    三语义分解的说明
    所说法称属于经量部——自相之意蕴——舍尔巴茨基之阐释——达斯古巴塔之阐释——所说自相即是超越了五种分别之存在——关于名言(概念)、种类(范畴)等之阐释——自相并非事物之自相

    ……
    第三章推理认识之确实性——(比量)
    结语
    附论一关于《集量论》文本的诸问题
    附论二佛教逻辑学典籍以及研究文献
    再版语
    译者语
  • 内容简介: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共分序论和本论两个篇章,主要对佛教逻辑学作了探讨和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逻辑学之种种相与基础论之种种相、nyaya一词的原初意义、因与比量、不承许别立圣教量之立场与佛教之批判精神、印度哲学之目的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目录:
    译者序言
    著者序言
    缩略语表
    序论逻辑学基础论与佛教逻辑学
    一逻辑学之种种相与基础论之种种相
    基于量论之因明——古因明之三量说与新因明之二量说——佛教逻辑学并非单纯轨范科学
    二logic:与logos
    (弥曼沙:探讨),(论诤),(比知),(正理),(因明)等等之意蕴——关于展示印度思维根源之天则的利陀——(利陀)与祭祀——逻辑思想与祭祀——作为唯一知识源泉的法之现证者——宗所具圣教量之意蕴——正理学派之正理学与“我”之哲学
    三nyaya一词的原初意义
    正理学派之界定——(哲学)——与吠陀学相区别之正理学——正理学作为所说最高正理之意蕴——五支论式与四量——宗与圣教量
    四因与比量
    喻之特征——合与譬喻量——第一义与语言表现——弥曼沙学派之语言观——正理学派之语言观——(依声而对对象之正确认识,以其乃为习惯之物故)之意蕴
    五作为vada-marga的逻辑学
    《瑜伽师地论》之七种因明——(论)——(尚论),(诤论),(毁谤论),(顺正论),(教导论)之意蕴——《瑜伽师地论》之因明即是菩萨之所应学
    六关于无著、世亲的因三相说
    以量说为基础之因明的确立——《集量论》中所展示的逻辑学之结构——依据量说之逻辑思想的结构化与其对印度一般逻辑学之影响
    七不承许别立圣教量之立场与佛教之批判精神否认另立圣教量之逻辑根据——圣教量即是比量性——陈那关于语言与分别之主张
    八印度哲学之目的
    正理论与依真知而解脱——svatab(自立之量性)与(他立之量性)——佛教量说之立场即是(他立之量性)——陈那关于量之阐释的改变——三支作法之意蕴——依据具有因三相的三支作法之确立

    本论
    第一章确实性之真诠——(量论)
    一量论之根本目的正智与量——《集量论》第一偈——法称之成量
    二确立量论的契机与陈那的历史背景
    月称对量论者之批评——量论者之意蕴——陈那量说之立场——月称与陈那关于量之阐释的差异
    三关于印度量之数量
    正理学派四量说即是世间极成——正理学派之四量说——三种比量——圣教、比喻二量之另立——龙树《广破经论》之量说——陈那以前之
    三量说
    四随顺正理者之意蕴
    陈那之二量说——随顺正理之同道者清辨——不顾论宗之意蕴——《因明大疏》中倡导三量说与二量说并无不同之立场并非正确——二量说之真意——《集量论》的《观离(遮诠)品》中对圣教、譬喻二量之批评——确立二量(现量、比量)之理由——pramana的语义解释应是(能量即所量),在陈那并非是(正知之工具)

    第二章感性认识之确实性——(现量)
    一现量规定及其解释关于(离分别)与(无分别)——(现量)之语源——(使现前)与(现现别转)——月称对“现现别转”之批评——对依据《俱舍论》引用(别转)所赋予意蕴之正当性的论证——“现现别转”的语义分解是基于陈那之学术立场
    二与根对应之意蕴
    印度诸哲学流派对于根之阐释——说一切有部关于量之规定——陈那对根之理解——《观所缘缘论》对根之规定——作为为展示“现量离分别”而采取与根对应之语义分解为恰当之陈那
    三语义分解的说明
    所说法称属于经量部——自相之意蕴——舍尔巴茨基之阐释——达斯古巴塔之阐释——所说自相即是超越了五种分别之存在——关于名言(概念)、种类(范畴)等之阐释——自相并非事物之自相

    ……
    第三章推理认识之确实性——(比量)
    结语
    附论一关于《集量论》文本的诸问题
    附论二佛教逻辑学典籍以及研究文献
    再版语
    译者语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藏传因明
王森、释妙灵 著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藏传因明学
杨化群、释妙灵 译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汉传佛教因明研究
郑伟宏 著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因明大疏蠡测
陈大齐 著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古因明要解-陈那以前中观派与瑜伽派之因明:真如 因明学丛书
释水月、许地山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佛教义学研究(第3辑)
周贵华 编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佛教格义研究
唐嘉 著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佛教与民俗(第3辑)/佛教中国化研究系列/普贤文库
段玉明 编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佛教史六讲(“教育援青”人文学科基础建设系列)
王邦维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佛教文化十八讲
孙英刚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佛教义学(基于佛教本位的学问)
周贵华 著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佛教文化研究(第七辑)
洪修平 著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佛教与宋代笔记小说
李华云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佛教圣地文化巡礼(精)
宸韧祦 编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佛教影响下的敦煌文学(敦煌研究院学术文库)
王志鹏 著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佛教经典释义(共2册)
翟艳春、张庆华 译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佛教文化与人文关怀
吴小丽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这份心情总有一天会遗忘【定制回忆典藏卡*2】本屋大赏得主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作者住野夜新书
[日]住野夜 著;酷威文化 出品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虚幻女友 午夜文库
[日]酒本步 著;星野空 译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图解健康系列3册套装(今晚好眠+诸病退散+半糖生活)易读懂的实用健康科普
[日]栗原毅 后浪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5只好老鼠造房子(日本绘本奖作品,儿童社会性发展绘本)
[日]田代千里 著;常立 译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半糖生活:我想和你谈谈内脏脂肪
[日]栗原毅 后浪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我的美好婚事.时光的记忆:1-3(赠书签3张)收录原著作者特别创作的3个短篇小说
[日]月冈月穗 著;陈梦晓 译;[日]颚木亚玖弥;[日]高坂丽灯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诸病退散:保护健康的免疫力
[日]石原新菜 后浪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小白去露营
[日]小石有华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早春的中国(软精装版)
[日]久保田博二 后浪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豆腐店
[日]饭野真纪 著;100层童书馆 出品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龟兹早期寺院中的说一切有部遗迹探真
[日]谷口阳子 著;王倩 译;[意]魏正中;[日]桧山智美 (德)基弗尔-普尔兹
佛教逻辑学之研究
我的青春恋爱喜剧果然有问题 番外1-雪乃篇
[日]渡航 著;青青 译;[日]Ponkan⑧ 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