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气勘探·第1卷:总论

中国油气勘探·第1卷:总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1999-09
版次: 1
ISBN: 9787502127169
定价: 65.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94页
字数: 4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工程技术
15人买过
  • 《中国油气勘探》共分四卷,第一卷总论主要论述了中国油气地质背景,油气勘探成就、勘探历程、经验及展望,并附大事纪要;其余三卷依次依次论述了西部油气区、东部油气区和近海油气区的地质特征、勘探历程,重点对油气勘探过程中比较典型的勘探实例进行了剖析。全书以总结中国油气勘探实践经验为主线,概括地回顾了我国半个世纪油气勘探所走过的曲折而又光辉的历程,剖析了各主要含油气盆地100余个油气勘探的实例,总结出有启发性的经验和认识,不仅具有重要文献价值,而且对今后油气勘探工作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油气勘探·第一卷:总论》内容翔实、史料性强,实例分析客观、透彻,可供从事油气勘探工作的决策、管理、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同时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用书。 第一卷总论
    第一章中国石油天然气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
    第一节中国基本地质条件的特殊性
    一、区域地质结构的特殊性
    二、板块构造演变的复杂性
    三、盆地类型和沉积建造的多样性
    四、中、新生代中国大陆构造活动的强烈性
    五、陆相盆地热结构的差异性
    第二节中国地质构造背景的特殊性对油气藏形成和勘探工作的影响
    一、大型盆地少、小型盆地多,对中国特大型油气田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板块构造强烈的活动性不利于古生界海相油田的保存
    三、盆地类型和沉积建造的多样性导致中国油气资源在时代上分布有明显差异
    四、烃源岩类型多样,但以中、新生界陆相烃源岩为主
    五、沉积盆地中常规与非常规储集层并存,既保证了油气储量、产量的增长
    又给油气田勘探和开发造成困难
    六、古板块构造演化的活动性影响古生代礁块油气田的发育
    七、形成了多种类型、丰富多彩的含油气圈闭和油气聚集带
    八、复杂的地貌景观造成了困难的勘探环境
    第三节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中国油气勘探的巨大成就及石油地质理论的新进展
    第一节油气勘探的巨大成就
    一、新中国建国以来油气产量的迅速增长
    二、油田规模及分布
    三、陆相大油田在地质时代上的分布
    四、近海大陆架油气勘探的重要成果
    五、面向国际合作开拓海外市场的新突破
    六、职工队伍建设和技术装备的发展
    第二节石油地质理论的新进展
    一、陆相生油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源控论”及“富生油凹陷”理论
    三、陆相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
    四、陆相湖盆沉积学及储集层研究的理论
    五、天然气地质理论的建立与发展
    六、含油气系统的研究与发展
    参考文献

    第三章中国油气勘探历程
    第一节初创年代(1950~1959年)
    一、第一次重大突破--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
    二、第一次成效不大的勘探会战--川中会战
    第二节勘探战略东移石油产量高速增长(1960~1985年)
    一、发现大庆特大油田、创建陆相成油理论
    二、攻克渤海湾及其外围复杂油气区、形成复式油气区(带)理论
    三、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特殊会战--江汉“三线”找油大会战
    四、老油区迟到的发现--陕甘宁盆地中生界石油勘探获重大突破
    第三节“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加速扩大后备储量(1985年以后)
    一、塔里木油气区
    二、吐哈油气区
    三、准噶尔油气区
    四、柴达木油气区
    五、河西走廊油气区
    六、西部新区侏罗系盆地
    第四节中部油气区天然气勘探获重大进展
    一、鄂尔多斯盆地发现我国陆上第一个大气田
    二、我国最大的天然气区--四川气区不断发展
    第五节广大南方地区油气勘探收效甚微
    第六节中国近海已成为重要油气勘探开发区
    一、早期自营勘探时期(1957~1978年)
    二、对外合作与自营勘探并举时期(1979~1997年)
    参考文献

    第四章油气勘探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第一节油气勘探技术发展历程
    一、50年代的勘探技术水平
    二、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的勘探技术
    三、80~90年代的勘探技术
    第二节地震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重要贡献
    一、光点技术勘探阶段
    二、模拟技术勘探阶段
    三、数字技术勘探阶段
    四、地震勘探技术发展趋势
    ……
    第五章油气勘探的经验和体会
    第六章中国油气勘探前景与展望
    附录中国油气勘探大事纪要(截至1997年)
  • 内容简介:
    《中国油气勘探》共分四卷,第一卷总论主要论述了中国油气地质背景,油气勘探成就、勘探历程、经验及展望,并附大事纪要;其余三卷依次依次论述了西部油气区、东部油气区和近海油气区的地质特征、勘探历程,重点对油气勘探过程中比较典型的勘探实例进行了剖析。全书以总结中国油气勘探实践经验为主线,概括地回顾了我国半个世纪油气勘探所走过的曲折而又光辉的历程,剖析了各主要含油气盆地100余个油气勘探的实例,总结出有启发性的经验和认识,不仅具有重要文献价值,而且对今后油气勘探工作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油气勘探·第一卷:总论》内容翔实、史料性强,实例分析客观、透彻,可供从事油气勘探工作的决策、管理、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同时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用书。
  • 目录:
    第一卷总论
    第一章中国石油天然气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
    第一节中国基本地质条件的特殊性
    一、区域地质结构的特殊性
    二、板块构造演变的复杂性
    三、盆地类型和沉积建造的多样性
    四、中、新生代中国大陆构造活动的强烈性
    五、陆相盆地热结构的差异性
    第二节中国地质构造背景的特殊性对油气藏形成和勘探工作的影响
    一、大型盆地少、小型盆地多,对中国特大型油气田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板块构造强烈的活动性不利于古生界海相油田的保存
    三、盆地类型和沉积建造的多样性导致中国油气资源在时代上分布有明显差异
    四、烃源岩类型多样,但以中、新生界陆相烃源岩为主
    五、沉积盆地中常规与非常规储集层并存,既保证了油气储量、产量的增长
    又给油气田勘探和开发造成困难
    六、古板块构造演化的活动性影响古生代礁块油气田的发育
    七、形成了多种类型、丰富多彩的含油气圈闭和油气聚集带
    八、复杂的地貌景观造成了困难的勘探环境
    第三节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中国油气勘探的巨大成就及石油地质理论的新进展
    第一节油气勘探的巨大成就
    一、新中国建国以来油气产量的迅速增长
    二、油田规模及分布
    三、陆相大油田在地质时代上的分布
    四、近海大陆架油气勘探的重要成果
    五、面向国际合作开拓海外市场的新突破
    六、职工队伍建设和技术装备的发展
    第二节石油地质理论的新进展
    一、陆相生油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源控论”及“富生油凹陷”理论
    三、陆相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
    四、陆相湖盆沉积学及储集层研究的理论
    五、天然气地质理论的建立与发展
    六、含油气系统的研究与发展
    参考文献

    第三章中国油气勘探历程
    第一节初创年代(1950~1959年)
    一、第一次重大突破--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
    二、第一次成效不大的勘探会战--川中会战
    第二节勘探战略东移石油产量高速增长(1960~1985年)
    一、发现大庆特大油田、创建陆相成油理论
    二、攻克渤海湾及其外围复杂油气区、形成复式油气区(带)理论
    三、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特殊会战--江汉“三线”找油大会战
    四、老油区迟到的发现--陕甘宁盆地中生界石油勘探获重大突破
    第三节“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加速扩大后备储量(1985年以后)
    一、塔里木油气区
    二、吐哈油气区
    三、准噶尔油气区
    四、柴达木油气区
    五、河西走廊油气区
    六、西部新区侏罗系盆地
    第四节中部油气区天然气勘探获重大进展
    一、鄂尔多斯盆地发现我国陆上第一个大气田
    二、我国最大的天然气区--四川气区不断发展
    第五节广大南方地区油气勘探收效甚微
    第六节中国近海已成为重要油气勘探开发区
    一、早期自营勘探时期(1957~1978年)
    二、对外合作与自营勘探并举时期(1979~1997年)
    参考文献

    第四章油气勘探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第一节油气勘探技术发展历程
    一、50年代的勘探技术水平
    二、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的勘探技术
    三、80~90年代的勘探技术
    第二节地震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重要贡献
    一、光点技术勘探阶段
    二、模拟技术勘探阶段
    三、数字技术勘探阶段
    四、地震勘探技术发展趋势
    ……
    第五章油气勘探的经验和体会
    第六章中国油气勘探前景与展望
    附录中国油气勘探大事纪要(截至1997年)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油气勘探·第1卷:总论
中国油气勘探·第2卷:西部油气区
邱中建、龚再升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