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均衡评价理论

可持续均衡评价理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2-10
版次: 1
ISBN: 9787514114591
定价: 4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95页
字数: 350千字
分类: 经济
2人买过
  •   基子作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成果,作者提出并阐述了面向特大型工程项目评价的可持续均衡评价理论。为了保证这种理论的逻辑合理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可持续均衡评价理论》的前六章致力于构建可持续均衡评价的理论体系,论证了可持续发展,项目评价和博弈论的结合性研究思路,提出了可持续均衡评价方法的实验研究方案。本专著的后两章探讨可持续均衡评价的实际应用价值,分别论述了房地产征用补偿的可持续均衡评价,以及特大型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均衡价值指数。   洪开荣,男,四川宜宾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南大学房地产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南大学区域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学科带头人,中南大学《经济博弈论》、《产业组织理论》、《房地产经济学》研究生课程主讲教师,2003年至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发表“房地产经济学与空间经济学”和“项目评价理论与博弈论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43篇,主要从事房地产经济理论、大型工程项目评价理论、博弈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第1章 可持续均衡评价引论

    1.1 可持续发展的博弈均衡解释

    1.1.1 持续发展的纳什均衡分析

    1.1.2 持续发展的期权博弈均衡

    1.1.3 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博弈均衡

    1.2 项目评价的博弈均衡思想

    1.2.1 关联主体博弈的项目策略价值

    1.2.2 基于期权博弈的项目评价思维

    1.2.3 基于行为博弈的项目评价思维

    1.3 可持续均衡评价的理论基点

    1.3.1 可持续均衡评价的理论意义

    1.3.2 可持续均衡评价的主要内容

    1.3.3 持续均衡评价的技术路线

    第2章 可持续均衡评价的相关文献述评

    2.1 期权博弈均衡评价文献述评

    2.1.1 时间维度的文献述评

    2.1.2 信息维度的文献述评

    2.1.3 项目维度的文献述评

    2.1.4 项目评价的期权博弈均衡模型

    2.2 动公平均衡评价文献述评

    2.2.1 动公平理论相关文献

    2.2.2 其他行为经济学模型评述

    2.2.3 项目评价的互动公平均衡模型

    2.3 风险规避均衡评价文献述评

    2.3.1 谈判博弈的风险规避均衡模型

    2.3.2 重复博弈的风险规避均衡模型

    2.3.3 项目评价的风险规避均衡模型

    第3章 可持续均衡评价的应用模式

    3.1 基于博弈均衡的项目评价理论

    3.1.1 基于期权博弈均衡的项目经济评价

    3.1.2 基于互动公平均衡的项目社会评价

    3.1.3 基于风险规避均衡的项目生态评价

    3.2 特大型工程项目的组合性均衡评价模式

    3.2.1 特大型工程项目评价的特殊性分析

    3.2.2 特大型工程项目的博弈均衡价值分析

    3.2.3 特大型工程项目价值的组合性均衡评价

    3.3 三峡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均衡评价

    3.3.1 项目关联主体的三类博弈均衡分析

    3.3.2 可持续均衡评价模型的算例分析

    3.3.3 可持续均衡评价的结论分析

    第4章 项目评价实验的相关理论

    4.1 经济学实验的一般要求

    4.1.1 经济学实验的基本条件

    4.1.2 经济学实验的关键步骤

    4.1.3 经济学实验的设计原则

    4.2 前景理论与参考依赖理论

    4.2.1 不确定性决策的前景理论

    4.2.2 参考依赖理论的主要内容

    4.2.3 参考依赖理论的发展脉络

    4.3 偏好视角的参考依赖模型

    4.3.1 基于意图和互动偏好的参考依赖模型

    4.3.2 基于结果和互动偏好的参考依赖模型

    4.3.3 基于利他主义偏好的参考依赖模型

    第5章 行为偏好视角的博弈实验

    5.1 社会偏好的博弈实验

    5.1.1 非公平规避偏好

    5.1.2 风险规避偏好

    5.1.3 利他主义偏好

    5.1.4 其他社会偏好

    5.2 群体偏好的博弈实验

    5.2.1 信任偏好

    5.2.2 合作偏好

    5.2.3 协调偏好

    5.2.4 贡献偏好

    5.3 互动与公平偏好的博弈实验

    5.3.1 互动偏好的博弈实验

    5.3.2 公平偏好的博弈实验

    第6章 可持续均衡评价实验的理论基点

    6.1 可持续均衡评价实验的关键步骤

    6.1.1 评价实验基础模型选择

    6.1.2 项目策略价值的实验赋值

    6.1.3 评价实验结果处理方式

    6.2 可持续均衡评价实验的个别性分析

    6.2.1 项目经济价值的实验检验

    6.2.2 项目社会价值的实验检验

    6.2.3 项目生态价值的实验检验

    6.3 可持续均衡评价实验的组合性分析

    6.3.1 基于标准式博弈实验的组合性检验

    6.3.2 基于礼物交换博弈实验的组合性检验

    6.3.3 基于鹰鸽博弈实验的组合性检验

    第7章 房地产征用补偿的可持续均衡评价

    7.1 房地产征用补偿可持续均衡评价的模型构建

    7.1.1 房地产征用补偿的期权博弈均衡评价

    7.1.2 房地产征用补偿的互动公平均衡评价

    7.1.3 房地产征用补偿的风险规避均衡评价

    7.1.4 考虑三种评价要素的组合性均衡评价模型构建

    7.2 房地产征用补偿可持续均衡评价模型的数值分析

    7.2.1 房地产征用补偿的基准值计量

    7.2.2 房地产征用补偿的基准值修正

    7.3.3 房地产征用补偿的组合性判别

    7.3 房地产征用补偿可持续均衡评价模型的实验方案设计

    7.3.1 实验说明

    7.3.2 实验过程

    7.3.3 实验评述

    第8章 特大型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均衡价值指数

    8.1 项目可持续均衡价值指数设计原理

    8.1.1 项目可持续均衡价值的指数化

    8.1.2 项目可持续均衡价值指数的特殊意义

    8.1.3 项目可持续均衡价值指数的应用方式

    8.2 特大型工程项目的分类均衡价值指数

    8.2.1 特大型工程项目均衡价值评价的特殊性分析

    8.2.2 特大型工程项目分类均衡价值指标选择的原则

    8.2.3 特大型工程项目分类均衡价值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8.2.4 特大型工程项目分类均衡价值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8.2.5 特大型工程项目分类均衡价值指数的计算方法

    8.3 特大型工程项目组合性均衡价值指数

    8.3.1 特大型工程项目组合性均衡价值指标体系

    8.3.2 特大型工程项目组合性均衡价值指数的计算方法

    8.3.3 特大型工程项目组合性均衡价值指数的分级

    8.4 三峡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均衡价值指数

    8.4.1 三峡工程项目的效率性价值指数

    8.4.2 三峡工程项目的公平性价值指数

    8.4.3 三峡工程的风险性价值指数

    8.4.4 三峡工程组合性可持续均衡价值指数

    8.4.5 三峡工程项目价值指数的内涵

    8.5 武广高铁项目的可持续均衡价值指数

    8.5.1 武广高铁项目的效率性价值指数

    8.5.2 武广高铁项目的公平性价值指数

    8.5.3 武广高铁项目的风险性价值指数

    8.5.4 武广高铁项目组合性价值指数

    8.5.5 武广高铁项目价值指数的内涵

    8.6南水北调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均衡价值指数

    8.6.1 南水北调工程项目的效率性价值指数

    8.6.2 南水北调工程项目的公平性价值指数

    8.6.3 南水北调工程项目的风险性价值指数

    8.6.4 南水北调工程的组合性可持续均衡价值指数

    8.6.5 南水北调工程项目价值指数的内涵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基子作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成果,作者提出并阐述了面向特大型工程项目评价的可持续均衡评价理论。为了保证这种理论的逻辑合理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可持续均衡评价理论》的前六章致力于构建可持续均衡评价的理论体系,论证了可持续发展,项目评价和博弈论的结合性研究思路,提出了可持续均衡评价方法的实验研究方案。本专著的后两章探讨可持续均衡评价的实际应用价值,分别论述了房地产征用补偿的可持续均衡评价,以及特大型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均衡价值指数。
  • 作者简介:
      洪开荣,男,四川宜宾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南大学房地产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南大学区域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学科带头人,中南大学《经济博弈论》、《产业组织理论》、《房地产经济学》研究生课程主讲教师,2003年至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发表“房地产经济学与空间经济学”和“项目评价理论与博弈论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43篇,主要从事房地产经济理论、大型工程项目评价理论、博弈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 目录:
    第1章 可持续均衡评价引论

    1.1 可持续发展的博弈均衡解释

    1.1.1 持续发展的纳什均衡分析

    1.1.2 持续发展的期权博弈均衡

    1.1.3 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博弈均衡

    1.2 项目评价的博弈均衡思想

    1.2.1 关联主体博弈的项目策略价值

    1.2.2 基于期权博弈的项目评价思维

    1.2.3 基于行为博弈的项目评价思维

    1.3 可持续均衡评价的理论基点

    1.3.1 可持续均衡评价的理论意义

    1.3.2 可持续均衡评价的主要内容

    1.3.3 持续均衡评价的技术路线

    第2章 可持续均衡评价的相关文献述评

    2.1 期权博弈均衡评价文献述评

    2.1.1 时间维度的文献述评

    2.1.2 信息维度的文献述评

    2.1.3 项目维度的文献述评

    2.1.4 项目评价的期权博弈均衡模型

    2.2 动公平均衡评价文献述评

    2.2.1 动公平理论相关文献

    2.2.2 其他行为经济学模型评述

    2.2.3 项目评价的互动公平均衡模型

    2.3 风险规避均衡评价文献述评

    2.3.1 谈判博弈的风险规避均衡模型

    2.3.2 重复博弈的风险规避均衡模型

    2.3.3 项目评价的风险规避均衡模型

    第3章 可持续均衡评价的应用模式

    3.1 基于博弈均衡的项目评价理论

    3.1.1 基于期权博弈均衡的项目经济评价

    3.1.2 基于互动公平均衡的项目社会评价

    3.1.3 基于风险规避均衡的项目生态评价

    3.2 特大型工程项目的组合性均衡评价模式

    3.2.1 特大型工程项目评价的特殊性分析

    3.2.2 特大型工程项目的博弈均衡价值分析

    3.2.3 特大型工程项目价值的组合性均衡评价

    3.3 三峡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均衡评价

    3.3.1 项目关联主体的三类博弈均衡分析

    3.3.2 可持续均衡评价模型的算例分析

    3.3.3 可持续均衡评价的结论分析

    第4章 项目评价实验的相关理论

    4.1 经济学实验的一般要求

    4.1.1 经济学实验的基本条件

    4.1.2 经济学实验的关键步骤

    4.1.3 经济学实验的设计原则

    4.2 前景理论与参考依赖理论

    4.2.1 不确定性决策的前景理论

    4.2.2 参考依赖理论的主要内容

    4.2.3 参考依赖理论的发展脉络

    4.3 偏好视角的参考依赖模型

    4.3.1 基于意图和互动偏好的参考依赖模型

    4.3.2 基于结果和互动偏好的参考依赖模型

    4.3.3 基于利他主义偏好的参考依赖模型

    第5章 行为偏好视角的博弈实验

    5.1 社会偏好的博弈实验

    5.1.1 非公平规避偏好

    5.1.2 风险规避偏好

    5.1.3 利他主义偏好

    5.1.4 其他社会偏好

    5.2 群体偏好的博弈实验

    5.2.1 信任偏好

    5.2.2 合作偏好

    5.2.3 协调偏好

    5.2.4 贡献偏好

    5.3 互动与公平偏好的博弈实验

    5.3.1 互动偏好的博弈实验

    5.3.2 公平偏好的博弈实验

    第6章 可持续均衡评价实验的理论基点

    6.1 可持续均衡评价实验的关键步骤

    6.1.1 评价实验基础模型选择

    6.1.2 项目策略价值的实验赋值

    6.1.3 评价实验结果处理方式

    6.2 可持续均衡评价实验的个别性分析

    6.2.1 项目经济价值的实验检验

    6.2.2 项目社会价值的实验检验

    6.2.3 项目生态价值的实验检验

    6.3 可持续均衡评价实验的组合性分析

    6.3.1 基于标准式博弈实验的组合性检验

    6.3.2 基于礼物交换博弈实验的组合性检验

    6.3.3 基于鹰鸽博弈实验的组合性检验

    第7章 房地产征用补偿的可持续均衡评价

    7.1 房地产征用补偿可持续均衡评价的模型构建

    7.1.1 房地产征用补偿的期权博弈均衡评价

    7.1.2 房地产征用补偿的互动公平均衡评价

    7.1.3 房地产征用补偿的风险规避均衡评价

    7.1.4 考虑三种评价要素的组合性均衡评价模型构建

    7.2 房地产征用补偿可持续均衡评价模型的数值分析

    7.2.1 房地产征用补偿的基准值计量

    7.2.2 房地产征用补偿的基准值修正

    7.3.3 房地产征用补偿的组合性判别

    7.3 房地产征用补偿可持续均衡评价模型的实验方案设计

    7.3.1 实验说明

    7.3.2 实验过程

    7.3.3 实验评述

    第8章 特大型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均衡价值指数

    8.1 项目可持续均衡价值指数设计原理

    8.1.1 项目可持续均衡价值的指数化

    8.1.2 项目可持续均衡价值指数的特殊意义

    8.1.3 项目可持续均衡价值指数的应用方式

    8.2 特大型工程项目的分类均衡价值指数

    8.2.1 特大型工程项目均衡价值评价的特殊性分析

    8.2.2 特大型工程项目分类均衡价值指标选择的原则

    8.2.3 特大型工程项目分类均衡价值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8.2.4 特大型工程项目分类均衡价值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8.2.5 特大型工程项目分类均衡价值指数的计算方法

    8.3 特大型工程项目组合性均衡价值指数

    8.3.1 特大型工程项目组合性均衡价值指标体系

    8.3.2 特大型工程项目组合性均衡价值指数的计算方法

    8.3.3 特大型工程项目组合性均衡价值指数的分级

    8.4 三峡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均衡价值指数

    8.4.1 三峡工程项目的效率性价值指数

    8.4.2 三峡工程项目的公平性价值指数

    8.4.3 三峡工程的风险性价值指数

    8.4.4 三峡工程组合性可持续均衡价值指数

    8.4.5 三峡工程项目价值指数的内涵

    8.5 武广高铁项目的可持续均衡价值指数

    8.5.1 武广高铁项目的效率性价值指数

    8.5.2 武广高铁项目的公平性价值指数

    8.5.3 武广高铁项目的风险性价值指数

    8.5.4 武广高铁项目组合性价值指数

    8.5.5 武广高铁项目价值指数的内涵

    8.6南水北调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均衡价值指数

    8.6.1 南水北调工程项目的效率性价值指数

    8.6.2 南水北调工程项目的公平性价值指数

    8.6.3 南水北调工程项目的风险性价值指数

    8.6.4 南水北调工程的组合性可持续均衡价值指数

    8.6.5 南水北调工程项目价值指数的内涵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可持续均衡评价理论
可持续发展蓝皮书:A股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价值评估报告(2023)
马蔚华;宋志平
可持续均衡评价理论
可持续设计:数字·多元·安全
胡晓
可持续均衡评价理论
可持续性通史:从思想到实践(绿色发展文丛)
(美)杰里米·L.卡拉东纳 著,张大川 译
可持续均衡评价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规划与设计
鲍家声
可持续均衡评价理论
可持续乡村振兴及其规划治理
申明锐
可持续均衡评价理论
可持续投资
拉里·斯威德罗 塞缪尔·亚当斯 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可持续均衡评价理论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的课程建设
苏鹏 主编
可持续均衡评价理论
可持续发展观下的雷州半岛乡村传统聚落人居环境
梁林 著
可持续均衡评价理论
可持续发展蓝皮书: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23)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院 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
可持续均衡评价理论
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获奖精品集(2020年)
解明镜
可持续均衡评价理论
可持续发展、ESG和企业社会责任:以水电企业为例
张晓晨
可持续均衡评价理论
可持续发展战略方法论
孙继荣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可持续均衡评价理论
汕头海湾隧道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关键技术
洪开荣
可持续均衡评价理论
瓦斯隧道修建关键技术
洪开荣 著
可持续均衡评价理论
软硬不均与极软地层盾构处理技术(英文版)
洪开荣 编
可持续均衡评价理论
敞开式TBM施工关键技术—吉林引松供水工程实践
洪开荣
可持续均衡评价理论
软硬不均与极软地层盾构处理技术
洪开荣 主编
可持续均衡评价理论
盾构与掘进关键技术
洪开荣
可持续均衡评价理论
城市地铁枢纽站线工程施工关键技术
洪开荣 著
可持续均衡评价理论
博弈论解说
洪开荣 著
可持续均衡评价理论
经济博弈论
洪开荣 著
可持续均衡评价理论
可持续发展与地下工程——第十二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
洪开荣 编;仇文革
可持续均衡评价理论
盾构施工技术
洪开荣、吴学松 著;陈馈 编
可持续均衡评价理论
期权博弈评价理论
洪开荣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