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06
版次: 1
ISBN: 9787514168471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27页
字数: 25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经济
  •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是农业生态环境能够健康、稳定的运行,从农地产权角度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护,以及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为出发点对农地产权制度进行改革,是在根源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实层面,对于充分利用产权制度安排来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高农业生态环境的综合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达到最终实现农村土地经济、农业生态环境与社会功能协调发展的目标。理论层面,在制度经济学和产权经济学的基础上,运用当代经济学研究方法和范式,研究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拓展产权安排与资源配置间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张振环,1986年6月生,汉族,山东省费县人,中共党员。2014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生态经济、宏观经济与政策等。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4项。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案设计
    本章小结

    第一章  农地产权制度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产权理论
    第二节  农地产权理论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四节  产权与环境资源配置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典型农地产权制度的功能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一节  典型农地产权制度
    第二节  典型农地产权制度下农产行为理论
    第三节  农地产权制度的激励功能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四节  农地产权制度的资源配置功能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五节  农地产权制度的约束功能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六节  农地产权制度的保障功能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定性分析
    第一节  产权视角下1949年以来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
    第二节  农地产权主体界定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农地使用权弱排他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四节  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五节  农地细碎化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定量分析
    第一节  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生态环境影响的定量分析一一以耕地为例
    第二节  农地经营权流转对农业生态环境影响的结构模型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国家(地区)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经验借鉴
    第一节  不同国家(地区)土地流转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二节  基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土地发展权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节  各国(地区)土地空间权的建立及对我国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农业生态环境评价体系
    第一节  农地产权制度的农业生态环境评价体系
    第二节  农业生态环境评价体系设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建议
    第一节  坚持农地集体所有制,发挥其优势
    第二节  设立农地产权制度改革量化标准
    第三节  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严控农用地转非总量
    第四节  确立农地使用权物权属性,激发农户生态环境保护行为
    第五节  明确设立土地发展权,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及农业生态环境
    第六节  重视土地空间权的建设,解决农地使用权弱排他性问题
    第七节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解决我国农地细碎化问题
    第八节  稳定产权职能,激发农户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是农业生态环境能够健康、稳定的运行,从农地产权角度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护,以及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为出发点对农地产权制度进行改革,是在根源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实层面,对于充分利用产权制度安排来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高农业生态环境的综合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达到最终实现农村土地经济、农业生态环境与社会功能协调发展的目标。理论层面,在制度经济学和产权经济学的基础上,运用当代经济学研究方法和范式,研究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拓展产权安排与资源配置间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作者简介:
    张振环,1986年6月生,汉族,山东省费县人,中共党员。2014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生态经济、宏观经济与政策等。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4项。
  •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案设计
    本章小结

    第一章  农地产权制度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产权理论
    第二节  农地产权理论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四节  产权与环境资源配置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典型农地产权制度的功能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一节  典型农地产权制度
    第二节  典型农地产权制度下农产行为理论
    第三节  农地产权制度的激励功能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四节  农地产权制度的资源配置功能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五节  农地产权制度的约束功能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六节  农地产权制度的保障功能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定性分析
    第一节  产权视角下1949年以来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
    第二节  农地产权主体界定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农地使用权弱排他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四节  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五节  农地细碎化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定量分析
    第一节  农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生态环境影响的定量分析一一以耕地为例
    第二节  农地经营权流转对农业生态环境影响的结构模型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国家(地区)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经验借鉴
    第一节  不同国家(地区)土地流转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二节  基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土地发展权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节  各国(地区)土地空间权的建立及对我国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农业生态环境评价体系
    第一节  农地产权制度的农业生态环境评价体系
    第二节  农业生态环境评价体系设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建议
    第一节  坚持农地集体所有制,发挥其优势
    第二节  设立农地产权制度改革量化标准
    第三节  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严控农用地转非总量
    第四节  确立农地使用权物权属性,激发农户生态环境保护行为
    第五节  明确设立土地发展权,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及农业生态环境
    第六节  重视土地空间权的建设,解决农地使用权弱排他性问题
    第七节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解决我国农地细碎化问题
    第八节  稳定产权职能,激发农户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