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

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4-08
版次: 1
ISBN: 9787806814574
定价: 23.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25页
字数: 244千字
分类: 经济
35人买过
  • 《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尝试创造性地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来对近代中外金融制度变迁的不同特征进行比较,认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变迁是可以交替地发生的。而在不同国家,这种交替的规律是不同的,研究这种交替的规律,成为《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的着眼点。 杜恂诚,男,1947年1月生,上海市人,1988年7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88年7月至2002年7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其间1991年3月至9月曾以访问学者身份访问了美国康乃尔大学。2002年8月起调任上海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任上海财经大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历史研究》等杂志上发表文章,计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有《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1937》、《中国传统伦理与近代资本主义——兼评韦伯》、《上海金融的制度、功能与变迁,1897-1997》等专著多部。近年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和当代金融史研究。 导论:金融变迁史的理论分析方法
    第一节制度与制度变迁
    一、制度
    二、制度变迁
    三、金融制度变迁
    第二节产权、交易费用与金融制度变迁
    一、产权与金融制度变迁
    二、交易费用与金融制度变迁
    第三节政府与金融制度变迁
    一、对政府作用的评价
    二、政府与制度变迁
    第四节本书研究方法
    一、研究范式创新
    二、实证研究

    第一章金融制度的诱致性变迁
    第一节诱致性制度变迁
    一、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路径信赖
    二、关于“搭便车”
    三、奥尔森等人的集体行动理论
    第二节中国近代金融制度的诱致性变迁
    一、大洋行时代
    二、外国银行取代大洋行
    三、钱庄融入开埠以后的金融制度
    四、华资银行兴起后的成鼎足之势
    五、中外银行和钱庄的互补态势
    六、同业组织
    七、其他金融市场制度
    第三节西方国家金融制度的诱致性变迁
    一、早期欧洲的银行券制度
    二、成为中央银行前的苏格兰银行
    三、英国金本位制的形成
    四、股份公司、股票和股票交易
    五、国际性金融制度安排
    六、早期美国金融制度
    第四节意识形态对诱致性变迁的影响
    一、中国的意识形态对诱致性变迁的影响
    二、西方意识形态对诱致性变迁的影响
    第二章金融制度的强制性变迁
    第三章金融制度变迁的需求与供给
    第四章以诱致性变迁为基础的强制性变迁
    第五章不以诱致性变迁为基础的强制性变迁
    第六章强制性变迁促进诱致性变迁:第二次交替
    第七章强制性变迁压抑第二次交替的发生
    第八章中国近代经济的政治性周期与逆向动作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尝试创造性地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来对近代中外金融制度变迁的不同特征进行比较,认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变迁是可以交替地发生的。而在不同国家,这种交替的规律是不同的,研究这种交替的规律,成为《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的着眼点。
  • 作者简介:
    杜恂诚,男,1947年1月生,上海市人,1988年7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88年7月至2002年7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其间1991年3月至9月曾以访问学者身份访问了美国康乃尔大学。2002年8月起调任上海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任上海财经大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历史研究》等杂志上发表文章,计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有《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1937》、《中国传统伦理与近代资本主义——兼评韦伯》、《上海金融的制度、功能与变迁,1897-1997》等专著多部。近年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和当代金融史研究。
  • 目录:
    导论:金融变迁史的理论分析方法
    第一节制度与制度变迁
    一、制度
    二、制度变迁
    三、金融制度变迁
    第二节产权、交易费用与金融制度变迁
    一、产权与金融制度变迁
    二、交易费用与金融制度变迁
    第三节政府与金融制度变迁
    一、对政府作用的评价
    二、政府与制度变迁
    第四节本书研究方法
    一、研究范式创新
    二、实证研究

    第一章金融制度的诱致性变迁
    第一节诱致性制度变迁
    一、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路径信赖
    二、关于“搭便车”
    三、奥尔森等人的集体行动理论
    第二节中国近代金融制度的诱致性变迁
    一、大洋行时代
    二、外国银行取代大洋行
    三、钱庄融入开埠以后的金融制度
    四、华资银行兴起后的成鼎足之势
    五、中外银行和钱庄的互补态势
    六、同业组织
    七、其他金融市场制度
    第三节西方国家金融制度的诱致性变迁
    一、早期欧洲的银行券制度
    二、成为中央银行前的苏格兰银行
    三、英国金本位制的形成
    四、股份公司、股票和股票交易
    五、国际性金融制度安排
    六、早期美国金融制度
    第四节意识形态对诱致性变迁的影响
    一、中国的意识形态对诱致性变迁的影响
    二、西方意识形态对诱致性变迁的影响
    第二章金融制度的强制性变迁
    第三章金融制度变迁的需求与供给
    第四章以诱致性变迁为基础的强制性变迁
    第五章不以诱致性变迁为基础的强制性变迁
    第六章强制性变迁促进诱致性变迁:第二次交替
    第七章强制性变迁压抑第二次交替的发生
    第八章中国近代经济的政治性周期与逆向动作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
金融学(第六版)
黄达 张杰
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
金融营销实务:十三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金融营销实务
吴莹、刘雄英 主编
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
金融衍生品:灵药还是毒药?
(马耳他)西蒙·格里马(Simon,Grima),(希)埃莱夫塞里奥斯·I.塔拉西诺斯(Eleftherios,I.Thalassinos)
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
金融危机500年:金色的镣铐(纵观救市措施如何再造金融体系、重塑世界格局)
彭兴庭
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
金融通识课(升级自己的思维,看清世界的底牌。原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写给大家的金融通识课)
陈志武 著,博集天卷 出品
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
金融科技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美)希拉里·J.艾伦 著,赵大伟 等译
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
金融科技发展成果报告(2021-2022)
李伟 姚前 主编
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
金融法治前沿(总第2辑)
刘贵祥
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
金融会计探索与实践 (上下册)
江苏省金融会计协会
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
金融资产保全处置实务精要
张元
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
金融风险管理
王天一
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
金融科技概论
徐索菲 刘志洋 解瑶姝 主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