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传媒视界丛书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部校共建论文选集(201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传媒视界丛书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部校共建论文选集(201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主编
2017-10
版次: 1
ISBN: 9787567627086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39页
分类: 社会文化
2人买过
  •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部校共建论文选集:2014―2016》分为讲话学习体会、新闻价值取向探究、媒体融合探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研究、经典案例解析等五部分,收录了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19名教师、16名学生共41篇论文。宏微相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教学探索相统一,既有对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的学习体会,又有新传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具体方法研究;既有网络时代新闻工作者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新探索,又有“互联网+”背景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探究;既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研究,又有传媒产业融合的动因、路径与效应探索;既有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又有具体栏目、作品的传播分析。本书既传达了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解与认知,又体现了学院师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与认识。 杨柏岭,1968年出生,安徽定远人。博士,二级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戏剧与影视学学位点负责人,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专职研究员,曾任文学院副院长、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会理事、中国词学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词学研究、中国美学、中国文艺与文化。 001 跟学习改文风/汪家驷010 抓好四个结合 贯彻讲话精神/胡靖012 牢记党的新闻使命 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学习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马梅016 网络时代新闻工作者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新探索/沈正赋 袁浩然025 电视媒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特别节目为例/沈正赋 高倩035 新闻媒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新探/沈正赋 汪纯043 践行群众路线的党报实践――以2013―2014年《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为研究样本/沈正赋057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唐雪莲 肖叶飞067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路径探析/李楠072 内外兼修 以德治业――关于如何推进行业道德自律及社会监督的思考/陈新平081 概念、要素与履践:对我国新媒体社会责任研究的回顾与断想/张军辉088 自媒体传播的道德失范及对策探究/张杰095 “互联网+”背景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探究/张杰104 新媒体的良知――对“娱乐化”浪潮中网络媒体的伦理审视/王夕予110 典型报道:主流媒体的法宝――以《光明日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为例/王雯雯119 从央视新闻类节目改版看电视新闻价值新取向/马丽好128 媒体的无形引导与受众偏向的调节――以近几年城管和扶老人事件的报道为例/代晓利134 当代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与国家认同研究/张荻141 提升法治叙事能力 拓展媒体生存空间――话语权语境下中国法制类节目的升级与转型/陈接峰 胡虹148 重塑知识生产者形象――公民新闻时代专业记者的再定位/张泉泉160 论新闻采访的“意义”探究及其实现途径/翟光勇165 媒介批评的话语分析方法――文化唯物主义视角/丁云亮176 媒体融合永远在路上/汪家驷178 从传媒语境看报业集团融合发展/桂万保185 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肖叶飞196 传媒产业融合的动因、路径与效应/肖叶飞 刘祥平205 媒介融合与规制融合/肖叶飞刘祥平215 三网融合时代有线电视网络的竞争格局与运营战略/肖叶飞 汪晓华224 新媒体背景下城市台的转型之路/马梅230 学堂 巷陌 媒体――论部校共建视野下新闻摄影人才培养的现实路径/赵昊235 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基于安徽高校的调查/袁立庠刘杨246 传播学视域下微博对大学生影响力的生成路径研究/王晓玲 征宇256 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分析/秦枫266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的脉络与趋势/张军辉 刘洋276 孔子的文化传播实践及现代意义――兼论“媒介,人的延伸”/杨柏岭297 突围与重塑:数字媒介环境与传统文化传播/秦枫 徐军君306 民族化视域中的中国戏曲动画/孙亮313 青春励志电视剧的一次飞跃――《歌海情天》的艺术表现及对国产青春励志剧的启示/尚文 马梅321 “中国形象”视域下公益慈善传播现状与发展――以央视《共同关注》栏目为例/冯李华 马梅331 春节广告中的中国元素/陶睿336 电视媒体对民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以央视《记住乡愁》为例/赵倩雯
  • 内容简介: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部校共建论文选集:2014―2016》分为讲话学习体会、新闻价值取向探究、媒体融合探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研究、经典案例解析等五部分,收录了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19名教师、16名学生共41篇论文。宏微相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教学探索相统一,既有对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的学习体会,又有新传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具体方法研究;既有网络时代新闻工作者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新探索,又有“互联网+”背景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探究;既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研究,又有传媒产业融合的动因、路径与效应探索;既有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又有具体栏目、作品的传播分析。本书既传达了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解与认知,又体现了学院师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与认识。
  • 作者简介:
    杨柏岭,1968年出生,安徽定远人。博士,二级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戏剧与影视学学位点负责人,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专职研究员,曾任文学院副院长、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会理事、中国词学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词学研究、中国美学、中国文艺与文化。
  • 目录:
    001 跟学习改文风/汪家驷010 抓好四个结合 贯彻讲话精神/胡靖012 牢记党的新闻使命 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学习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马梅016 网络时代新闻工作者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新探索/沈正赋 袁浩然025 电视媒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特别节目为例/沈正赋 高倩035 新闻媒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新探/沈正赋 汪纯043 践行群众路线的党报实践――以2013―2014年《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为研究样本/沈正赋057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唐雪莲 肖叶飞067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路径探析/李楠072 内外兼修 以德治业――关于如何推进行业道德自律及社会监督的思考/陈新平081 概念、要素与履践:对我国新媒体社会责任研究的回顾与断想/张军辉088 自媒体传播的道德失范及对策探究/张杰095 “互联网+”背景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探究/张杰104 新媒体的良知――对“娱乐化”浪潮中网络媒体的伦理审视/王夕予110 典型报道:主流媒体的法宝――以《光明日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为例/王雯雯119 从央视新闻类节目改版看电视新闻价值新取向/马丽好128 媒体的无形引导与受众偏向的调节――以近几年城管和扶老人事件的报道为例/代晓利134 当代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与国家认同研究/张荻141 提升法治叙事能力 拓展媒体生存空间――话语权语境下中国法制类节目的升级与转型/陈接峰 胡虹148 重塑知识生产者形象――公民新闻时代专业记者的再定位/张泉泉160 论新闻采访的“意义”探究及其实现途径/翟光勇165 媒介批评的话语分析方法――文化唯物主义视角/丁云亮176 媒体融合永远在路上/汪家驷178 从传媒语境看报业集团融合发展/桂万保185 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肖叶飞196 传媒产业融合的动因、路径与效应/肖叶飞 刘祥平205 媒介融合与规制融合/肖叶飞刘祥平215 三网融合时代有线电视网络的竞争格局与运营战略/肖叶飞 汪晓华224 新媒体背景下城市台的转型之路/马梅230 学堂 巷陌 媒体――论部校共建视野下新闻摄影人才培养的现实路径/赵昊235 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基于安徽高校的调查/袁立庠刘杨246 传播学视域下微博对大学生影响力的生成路径研究/王晓玲 征宇256 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分析/秦枫266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的脉络与趋势/张军辉 刘洋276 孔子的文化传播实践及现代意义――兼论“媒介,人的延伸”/杨柏岭297 突围与重塑:数字媒介环境与传统文化传播/秦枫 徐军君306 民族化视域中的中国戏曲动画/孙亮313 青春励志电视剧的一次飞跃――《歌海情天》的艺术表现及对国产青春励志剧的启示/尚文 马梅321 “中国形象”视域下公益慈善传播现状与发展――以央视《共同关注》栏目为例/冯李华 马梅331 春节广告中的中国元素/陶睿336 电视媒体对民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以央视《记住乡愁》为例/赵倩雯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