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与“他乡”:广东归侨的多元社区文化适应

“故乡”与“他乡”:广东归侨的多元社区文化适应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日]
2010-11
版次: 1
ISBN: 9787509716496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20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94页
字数: 271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23人买过
  • 《"故乡"与"他乡"》内容简介华侨华人研究是一个世界范围的学术研究领域,而归侨及华侨农场研究是其不可或缺的一个门类。世界上有数千万华侨华人,分布在100多个不同国家。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及其他原因,有一部分人又返回祖国,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归侨。笔者研究的分析基础是归侨社区的多元结构和群体关系,而社会变迁及文化适应则为其论述的展开提供了令人折服的研究视角。她成功的基本条件是广泛的文献阅读、深入的田野调查和敏锐的学术思索,但最终动力则是对人类学社会结构理论与文化动态理论的深刻领悟和交叉应用。 奈仓京子,1977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沼津市。文化人类学专业,本科(1997~2001)和硕士(2001~2004)就读东京女子大学,2007年6月于中山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在厦门大学历史学系从事博士后工作,现为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一直以来以人类学民族志的视角,从行为者的角度研究边缘群体,探讨国民国家与个人、群体的关系,以及接触界线的文化混合性和认同意识。 本书使用的发音转写规则/Ⅰ
    导言多元社区与文化适应的理论视角/1
    第一节归国“华南移民”研究的选题意义/1
    第二节“华南移民”文化适应研究综述及理论视角/6
    一原侨居国“华南移民”文化适应的研究/8
    二“华南移民”与侨乡互动关系的研究/14
    三归侨与归侨社会(华侨农场)的研究/21
    第三节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与创新点/25
    一人类学涵化理论与文化适应/29
    二“多元社区”与归侨适应/35
    第四节田野调查/37
    第一章走进江门粤海湾华侨农场/45
    第一节问题意识的萌芽/46
    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南亚排华与国家归侨安置政策/49
    一华南移民出国至东南亚排华活动/49
    二国家归侨政策方针与华南地区华侨农场/53
    三新中国成立后广东侨务与华侨农场安置归侨的概况/55
    第三节粤海湾华侨农场的创建——政治经济结构/60
    一经济结构与居民经济生活/62
    二“单位”型社区/67
    第四节移民社区的特殊性/69

    第二章多元社区的构成/79
    第一节人口结构/80
    第二节归侨优惠政策及归侨与“本地人”的关系/84
    第三节归侨村概况/86
    一W村和N村的基本情况/86
    二归侨经历与归侨安置/89
    三基本生活环境/96

    第三章多元社区的群体关系/104
    第一节印尼归侨为主导群体的建构/104
    第二节印尼归侨的中介群体作用/106
    一印尼归侨家庭展览室/108
    二风情园/110
    三电视节目/113

    第四章多元社区整合与群体关系/115
    第一节新群体的形成——“临工”/116
    第二节引进新生产方式/120
    第三节归侨与临工/122

    第五章经济发展与归侨适应/126
    第一节印尼归侨经济生活的变迁/126
    第二节越南归侨的经济生活/136
    一LPD先生家庭个案/137
    二阿F家庭个案/141
    三H阿姨家庭个案/143
    第三节归侨群体间的不平衡/145
    一家庭经济水平差距/145
    二新价值观与婚姻关系/148

    第六章日常生活与归侨适应/153
    第一节生活习惯/153
    第二节语言互动/162
    第三节摩擦/165

    第七章传统文化与归侨适应/171
    第一节印尼归侨的思想意识/172
    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造/172
    二印尼时代的影响/178
    第二节越南归侨的思想意识/180
    第三节越南归侨的宗教习俗——“打斋”(dɑzɑi)/189

    第八章跨境归侨——归侨动态及其与中国系移民的互动关系/207
    第一节印尼归侨与中国系移民的互动关系/207
    一校友会及印尼地方聚会/209
    二联谊会/210
    三寻根活动/211
    第二节越南归侨的动态/213
    结论广东归侨文化适应的模式及其人类学理论开发/224
    一“多元社区”与归侨适应的内部机制/224
    二归侨的认同与文化传承/229
    三广东归侨的文化适应模式/233
    附录/238
    由“归侨之家”活动看“侨”网络的形成/238
    序言/239
    Ⅰ“归侨之家”的概况/242
    Ⅱ“归侨之家”的活动/249
    Ⅲ归侨独特的经历和记忆/254
    结语/262
    参考文献/264
    后记/288
  • 内容简介:
    《"故乡"与"他乡"》内容简介华侨华人研究是一个世界范围的学术研究领域,而归侨及华侨农场研究是其不可或缺的一个门类。世界上有数千万华侨华人,分布在100多个不同国家。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及其他原因,有一部分人又返回祖国,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归侨。笔者研究的分析基础是归侨社区的多元结构和群体关系,而社会变迁及文化适应则为其论述的展开提供了令人折服的研究视角。她成功的基本条件是广泛的文献阅读、深入的田野调查和敏锐的学术思索,但最终动力则是对人类学社会结构理论与文化动态理论的深刻领悟和交叉应用。
  • 作者简介:
    奈仓京子,1977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沼津市。文化人类学专业,本科(1997~2001)和硕士(2001~2004)就读东京女子大学,2007年6月于中山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在厦门大学历史学系从事博士后工作,现为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一直以来以人类学民族志的视角,从行为者的角度研究边缘群体,探讨国民国家与个人、群体的关系,以及接触界线的文化混合性和认同意识。
  • 目录:
    本书使用的发音转写规则/Ⅰ
    导言多元社区与文化适应的理论视角/1
    第一节归国“华南移民”研究的选题意义/1
    第二节“华南移民”文化适应研究综述及理论视角/6
    一原侨居国“华南移民”文化适应的研究/8
    二“华南移民”与侨乡互动关系的研究/14
    三归侨与归侨社会(华侨农场)的研究/21
    第三节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与创新点/25
    一人类学涵化理论与文化适应/29
    二“多元社区”与归侨适应/35
    第四节田野调查/37
    第一章走进江门粤海湾华侨农场/45
    第一节问题意识的萌芽/46
    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南亚排华与国家归侨安置政策/49
    一华南移民出国至东南亚排华活动/49
    二国家归侨政策方针与华南地区华侨农场/53
    三新中国成立后广东侨务与华侨农场安置归侨的概况/55
    第三节粤海湾华侨农场的创建——政治经济结构/60
    一经济结构与居民经济生活/62
    二“单位”型社区/67
    第四节移民社区的特殊性/69

    第二章多元社区的构成/79
    第一节人口结构/80
    第二节归侨优惠政策及归侨与“本地人”的关系/84
    第三节归侨村概况/86
    一W村和N村的基本情况/86
    二归侨经历与归侨安置/89
    三基本生活环境/96

    第三章多元社区的群体关系/104
    第一节印尼归侨为主导群体的建构/104
    第二节印尼归侨的中介群体作用/106
    一印尼归侨家庭展览室/108
    二风情园/110
    三电视节目/113

    第四章多元社区整合与群体关系/115
    第一节新群体的形成——“临工”/116
    第二节引进新生产方式/120
    第三节归侨与临工/122

    第五章经济发展与归侨适应/126
    第一节印尼归侨经济生活的变迁/126
    第二节越南归侨的经济生活/136
    一LPD先生家庭个案/137
    二阿F家庭个案/141
    三H阿姨家庭个案/143
    第三节归侨群体间的不平衡/145
    一家庭经济水平差距/145
    二新价值观与婚姻关系/148

    第六章日常生活与归侨适应/153
    第一节生活习惯/153
    第二节语言互动/162
    第三节摩擦/165

    第七章传统文化与归侨适应/171
    第一节印尼归侨的思想意识/172
    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造/172
    二印尼时代的影响/178
    第二节越南归侨的思想意识/180
    第三节越南归侨的宗教习俗——“打斋”(dɑzɑi)/189

    第八章跨境归侨——归侨动态及其与中国系移民的互动关系/207
    第一节印尼归侨与中国系移民的互动关系/207
    一校友会及印尼地方聚会/209
    二联谊会/210
    三寻根活动/211
    第二节越南归侨的动态/213
    结论广东归侨文化适应的模式及其人类学理论开发/224
    一“多元社区”与归侨适应的内部机制/224
    二归侨的认同与文化传承/229
    三广东归侨的文化适应模式/233
    附录/238
    由“归侨之家”活动看“侨”网络的形成/238
    序言/239
    Ⅰ“归侨之家”的概况/242
    Ⅱ“归侨之家”的活动/249
    Ⅲ归侨独特的经历和记忆/254
    结语/262
    参考文献/264
    后记/288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