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叙事学研究

认知叙事学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2-04
版次: 1
ISBN: 9787516109243
定价: 2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75页
字数: 235千字
分类: 文学
37人买过
  •  《认知叙事学研究》讲述了认知叙事学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兴领域,它将(经典)叙事学的概念和方法与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的概念和方法相结合,旨在为叙事处理建构一个认知基础。《认知叙事学研究》(作者张万敏)以西方认知叙事学实证研究流派的主要代表鲍特鲁西和迪克森的心理叙事学为例,对在西方比较前沿、火热、而在我国却几乎是荒芜之地的认知叙事学进行了研究,意在管窥西方认知叙事学发展及研究之状况,《认知叙事学研究》为中国叙事学的建构提供理论资源和方法论资源。 扬州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
    引言
    第一节 什么是认知叙事学
    第二节 西方认知叙事学及心理叙事学的研究状况
    一 认知叙事学探源
    二 西方认知叙事学的研究现状及主要代表人物
    三 心理叙事学在西方的研究状况
    第三节 国内认知叙事学及心理叙事学的研究状况
    一 国内认知叙事学的研究状况
    二 国内认知叙事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三 国内心理叙事学的研究状况
    第四节 认知叙事学及心理叙事学的学科定位
    一 认知叙事学的学科定位
    二 心理叙事学的学科定位
    第五节 本书的目的及意义
    一 本书的目的
    二 本书的意义
    第一章 心理叙事学及其发展史
    第一节 何为“心理叙事学”
    第二节 心理叙事学的发展史
    一 心理叙事学的奠基
    二 心理叙事学的正式确立
    三 心理叙事学的补充和发展
    第三节 心理叙事学的跨学科研究之意义
    第二章 “文本特征”与“读者建构”
    第一节 “文本特征”与“读者建构”的概念演化
    一 “文本特征”与“读者建构”的历史发展
    二 “文本特征”及“读者建构”的品质属性
    三 “文本特征”和“读者建构”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与“文本特征”和“读者建构”相关的几个问题
    一“读者”的概念
    二 “文学处理”与“文学阐释”
    三 “文学性”
    第三节 对“文本特征”与“读者建构”的思考
    一 对“文本特征”和“读者建构”概念的思考
    二 对“读者”概念的思考
    第三章 读者与叙述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好像式”会话模式
    第一节 叙述者及其相关问题
    一 叙述者
    二 叙述者与其他“叙事层次”的关系
    三 与叙述者的心理表征相关的几个问题
    四 叙述者理论建构上的特色
    第二节 读者与叙述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好像式”会话模式
    一 读者与叙述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好像式会话模式的演进
    二 “好像式”会话模式的含义
    三 “好像式”会话模式中叙述者的品质
    四 “好像式”会话模式的特色及意义
    第三节 对读者与叙述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好像式”会话模式的思考
    一 对“叙事层次”的思考
    二 对“好像式”会话模式的思考
    三 对叙述者“认同”的思考
    第四章 心理叙事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第一节 文学实证研究
    一 何为“文学实证研究”
    二 认知叙事学的实证研究
    三 中国的文学实证研究
    第二节 两种实验技巧及其相关问题
    一 “测量”、“测量工具”及“测量分布”
    二 重读范式
    三 阅读中的各种变量
    四 因果解释
    五“共变”和“混淆”
    六 “文本操控”与“文本外操控”
    第三节 文本实验
    一 文本实验的首次尝试
    二 文本实验的主要环节及基本问题
    第四节 对心理叙事学实证研究的思考
    一 实证研究的基础及可行性
    二 实验文本的选择及操控
    三 “文本外操控”以及实验对象的选择
    四 对从其他领域所引进的研究方法的阐释
    五 实证研究中理论与实证的关系
    第五节 心理叙事学实证研究的意义
    结语
    一 本书的总结
    二 本书的创新性
    三 本书所存在的问题
    四 认知叙事学的未来
    参考文献
    附录鲍特鲁西和迪克森的主要英文科研成果
    附录1 玛丽莎·鲍特鲁西(Marisa Bortolussi)的主要英文科研成果
    附录2 彼得·迪克森(Peter Dixon)的主要英文科研成果
    后记
    本书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内容简介:
     《认知叙事学研究》讲述了认知叙事学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兴领域,它将(经典)叙事学的概念和方法与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的概念和方法相结合,旨在为叙事处理建构一个认知基础。《认知叙事学研究》(作者张万敏)以西方认知叙事学实证研究流派的主要代表鲍特鲁西和迪克森的心理叙事学为例,对在西方比较前沿、火热、而在我国却几乎是荒芜之地的认知叙事学进行了研究,意在管窥西方认知叙事学发展及研究之状况,《认知叙事学研究》为中国叙事学的建构提供理论资源和方法论资源。
  • 目录:
    扬州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
    引言
    第一节 什么是认知叙事学
    第二节 西方认知叙事学及心理叙事学的研究状况
    一 认知叙事学探源
    二 西方认知叙事学的研究现状及主要代表人物
    三 心理叙事学在西方的研究状况
    第三节 国内认知叙事学及心理叙事学的研究状况
    一 国内认知叙事学的研究状况
    二 国内认知叙事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三 国内心理叙事学的研究状况
    第四节 认知叙事学及心理叙事学的学科定位
    一 认知叙事学的学科定位
    二 心理叙事学的学科定位
    第五节 本书的目的及意义
    一 本书的目的
    二 本书的意义
    第一章 心理叙事学及其发展史
    第一节 何为“心理叙事学”
    第二节 心理叙事学的发展史
    一 心理叙事学的奠基
    二 心理叙事学的正式确立
    三 心理叙事学的补充和发展
    第三节 心理叙事学的跨学科研究之意义
    第二章 “文本特征”与“读者建构”
    第一节 “文本特征”与“读者建构”的概念演化
    一 “文本特征”与“读者建构”的历史发展
    二 “文本特征”及“读者建构”的品质属性
    三 “文本特征”和“读者建构”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与“文本特征”和“读者建构”相关的几个问题
    一“读者”的概念
    二 “文学处理”与“文学阐释”
    三 “文学性”
    第三节 对“文本特征”与“读者建构”的思考
    一 对“文本特征”和“读者建构”概念的思考
    二 对“读者”概念的思考
    第三章 读者与叙述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好像式”会话模式
    第一节 叙述者及其相关问题
    一 叙述者
    二 叙述者与其他“叙事层次”的关系
    三 与叙述者的心理表征相关的几个问题
    四 叙述者理论建构上的特色
    第二节 读者与叙述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好像式”会话模式
    一 读者与叙述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好像式会话模式的演进
    二 “好像式”会话模式的含义
    三 “好像式”会话模式中叙述者的品质
    四 “好像式”会话模式的特色及意义
    第三节 对读者与叙述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好像式”会话模式的思考
    一 对“叙事层次”的思考
    二 对“好像式”会话模式的思考
    三 对叙述者“认同”的思考
    第四章 心理叙事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第一节 文学实证研究
    一 何为“文学实证研究”
    二 认知叙事学的实证研究
    三 中国的文学实证研究
    第二节 两种实验技巧及其相关问题
    一 “测量”、“测量工具”及“测量分布”
    二 重读范式
    三 阅读中的各种变量
    四 因果解释
    五“共变”和“混淆”
    六 “文本操控”与“文本外操控”
    第三节 文本实验
    一 文本实验的首次尝试
    二 文本实验的主要环节及基本问题
    第四节 对心理叙事学实证研究的思考
    一 实证研究的基础及可行性
    二 实验文本的选择及操控
    三 “文本外操控”以及实验对象的选择
    四 对从其他领域所引进的研究方法的阐释
    五 实证研究中理论与实证的关系
    第五节 心理叙事学实证研究的意义
    结语
    一 本书的总结
    二 本书的创新性
    三 本书所存在的问题
    四 认知叙事学的未来
    参考文献
    附录鲍特鲁西和迪克森的主要英文科研成果
    附录1 玛丽莎·鲍特鲁西(Marisa Bortolussi)的主要英文科研成果
    附录2 彼得·迪克森(Peter Dixon)的主要英文科研成果
    后记
    本书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