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之政治文明建设

和谐社会之政治文明建设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04
版次: 1
ISBN: 9787307076549
定价: 2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26页
字数: 20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政治
1人买过
  • 《和谐社会之政治文明建设》正是选取了我国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政治文明建设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它立足于我国和谐社会建构的进程中,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阐释了政治文明建设的走向,分析了当前政治文明建设的国际环境和现实状况,指出了政治文明建设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从而揭示了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和谐政治演进中的政治文明建设的逻辑归属。以期为我国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谐社会之政治文明建设》可供各专业的学生、教师和党政干部阅读和参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中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小康社会的两大重要内容和两项重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张静,1978年4月生,湖北钟祥人。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政管学院讲师,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200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外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获法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获法学博士学位。
    在攻读博士学位和工作的近五年内,在《高等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思想教育研究》、《探索》等刊物上发表文章20余篇;参编(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德育功能论》、《大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比较研究》等。先后参与和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热点问题研究”、全国“十五”教育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德育功能发展研究”、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理论课课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可行性问题研究”、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06年课题“警察职业价值观研究”、广东省教育厅2009年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课题“当代大学生道德观调查研究”等多项课题。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阐释与考量:和谐社会与政治文明
    第一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阐释
    第二节政治文明的历史考量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文明的理论梳理

    第二章主导与保证:政治文明建设在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节政治文明建设在我国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地位
    第二节政治文明建设在我国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作用
    第三节和谐社会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解读

    第三章机遇与挑战:和谐社会对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
    第一节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政治文明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节全球化背景下的政治文明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第三节科技发展给政治文明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第四节多元文化环境中政治文明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第四章滞后与阻抗: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政治不文明
    第一节政治腐败现象的存在是政治不文明的首要因素
    第二节封建政治残余是政治不文明的遗毒
    第三节民主政治的理性选择

    第五章协同与共进:以和谐政治建设推进社会发展
    第一节和谐政治建设是和谐社会的保证
    第二节继承与借鉴人类政治文明建设的优秀成果
    第三节在制度创新中强化政治文明建设
    第四节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再后记
  • 内容简介:
    《和谐社会之政治文明建设》正是选取了我国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政治文明建设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它立足于我国和谐社会建构的进程中,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阐释了政治文明建设的走向,分析了当前政治文明建设的国际环境和现实状况,指出了政治文明建设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从而揭示了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和谐政治演进中的政治文明建设的逻辑归属。以期为我国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谐社会之政治文明建设》可供各专业的学生、教师和党政干部阅读和参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中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小康社会的两大重要内容和两项重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 作者简介:
    张静,1978年4月生,湖北钟祥人。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政管学院讲师,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200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外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获法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获法学博士学位。
    在攻读博士学位和工作的近五年内,在《高等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思想教育研究》、《探索》等刊物上发表文章20余篇;参编(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德育功能论》、《大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比较研究》等。先后参与和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热点问题研究”、全国“十五”教育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德育功能发展研究”、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理论课课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可行性问题研究”、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06年课题“警察职业价值观研究”、广东省教育厅2009年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课题“当代大学生道德观调查研究”等多项课题。
  • 目录: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阐释与考量:和谐社会与政治文明
    第一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阐释
    第二节政治文明的历史考量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文明的理论梳理

    第二章主导与保证:政治文明建设在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节政治文明建设在我国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地位
    第二节政治文明建设在我国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作用
    第三节和谐社会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解读

    第三章机遇与挑战:和谐社会对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
    第一节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政治文明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节全球化背景下的政治文明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第三节科技发展给政治文明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第四节多元文化环境中政治文明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第四章滞后与阻抗: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政治不文明
    第一节政治腐败现象的存在是政治不文明的首要因素
    第二节封建政治残余是政治不文明的遗毒
    第三节民主政治的理性选择

    第五章协同与共进:以和谐政治建设推进社会发展
    第一节和谐政治建设是和谐社会的保证
    第二节继承与借鉴人类政治文明建设的优秀成果
    第三节在制度创新中强化政治文明建设
    第四节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再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和谐社会之政治文明建设
和谐社会视角下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及引导策略研究
周岚峰 著
和谐社会之政治文明建设
和谐家庭建设研究:基于社会学的视角
于光君 著
和谐社会之政治文明建设
和谐之旅(固原)
《和谐之旅. 2010宁夏固原“和谐之旅”北京夏令营》编 委会 编著
和谐社会之政治文明建设
和谐管理——福州地铁2号线建设管理创新与实践
中交海峡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和谐社会之政治文明建设
和谐共管(自然保护区及其社区管理研究)
董茜 著
和谐社会之政治文明建设
和谐秀美乡村特色农房设计图集(DBJT12-131)
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编
和谐社会之政治文明建设
和谐型机车网络控制
张宏林
和谐社会之政治文明建设
和谐美散论
周纪文
和谐社会之政治文明建设
和谐之旅(和田)
《和谐之旅. 2010新疆和田“和谐之旅”北京夏令营》编 委会 编著
和谐社会之政治文明建设
和谐共生:工程项目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
樊良树
和谐社会之政治文明建设
和谐的比例
梦萌 著
和谐社会之政治文明建设
和谐共生(西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由之路)
程艳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