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德] (Georg Simmel) , , ,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2018-11
版次: 1
ISBN: 9787508095691
定价: 13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页数: 632页
字数: 0.52千字
原版书名: Philosophie des Geldes
分类: 哲学心理学
182人买过
  • 《货币哲学》出版于1900年,是西美尔为数不多的大部头著作之一,主要阐释自近代以来的货币经济现象以及与它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货币哲学》并非一部纯粹的经济学著作,分析货币的社会经济机制不是西美尔货币理论的重点,货币及其制度化的现代发展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尤其是对人的内在生 活、精神品格的影响,才是西美尔货币文化-现代性理论的要旨所在。
    【编辑推荐】
    1900年,《货币哲学》问世。
    2002年,华夏出版社出版国内第一本《货币哲学》汉译全译本。
    2007年,华夏出版社再版《货币哲学》。
    2018年,华夏出版社推出《货币哲学》第三版。本版从2014年启动,得到三位译者大力支持,尤其陈戎女教授重新审校全书,做了诸多修订,出版社也安排多人多次审阅编辑。在西美尔逝世一百周年之际,我们推出《货币哲学》,以为纪念!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被货币经济生活所形塑的世界。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货币所渗透。我们在手段之上建筑手段。《货币哲学》深刻地描摹了这种境况。
    在我们可预见的未来世纪里,《货币哲学》凭靠其对货币经济生活背后的人类生活本质的把握,它所讲的一切都将依然有效。
    【学者评论】
    《货币哲学》处理了货币之前和之后的经济面;作者讨论的是金钱,但通过金钱,他让我们看到的是人和生活。
    ——David Frisby
    西美尔致力发展的是货币作为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经验之中介的现象学……《货币哲学》是对现代性和现代意识根源的经典研究。
    ——Bryan Turner
    在《货币哲学》中,西美尔分析了货币从手段成为价值或目的的内在原因,认为这是渐趋发达的现代文明的痼疾,与经济上的劳动分工不无干系。
    ——陈戎女 西美尔(1858—1918),德国古典社会学思想家、哲学家,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成为与斯宾塞、孔德、马克思等人齐名的欧陆思想型学者,卢卡奇、布洛赫、舍勒、布伯等人都曾师承西美尔。其作品包括:《货币哲学》《论社会分工》《历史哲学问题》《道德哲学导论》《社会学》《生命观》等。

    中译本前言:金钱、别、生活感觉(刘小枫)
    译者导言(陈戎女)
    前言
    分析卷
      章  价值与赞币
        节
          §实在与价值是相互独立的范畴,通过之我们的观念内容变成了世界图景
          §客观价值的心理事实
          §实践中的客体作为主观价值之统一体的标准化或保证
          §经挤价值作为主观价值的客观化,对于直接享有[生活]的主体和对象之间的距离化有影响
          §[经济价值]与美学价值的类比
          §作为距离化(通过辛劳、放弃、牺牲)的经济活动,同时也克服距离
        第二节
          §交换是克服对象纯主观的价值意义的起因
          §在交换中,事物彼此相互表现其价值
          §通过把个对象与另一个对象交换,对象的价值被客观化
          §交换作为生活形式,作为经济价值的条件,作为主要的经济事实
          §实用理论与稀缺理论的还原
          §价值与价格:社会确定的价格是客观上调整的价格的初阶段
        第三节
          §经济价值在一种相对主义的世界图景中的排列
          §在认识论方面相对主义世界田景的草田示范
          §无止境地构建证据,和循环求证以确证彼此的合法
          §真理的客观和价值的客观作为主观因素之间的关系
          §货币作为交换关系自主的表现,它将被需要的对象化为经济对象,并且建立了对象的可替代
          §按货币的价值稳定、发展与客观,对货币质的分析
          §货币作为一般的存在形式的物质化,依据之事物从它们彼此的相互关系中找到了其意义
      第二章  货币的物质价值
        节
          §作为货币度量价值的功能,货币具有一种内在价值表面上是必不可少的
          §度量的问题
          §有教货币的量
          §货币有内在价值吗?
          §货币之纯粹符号特征的发展
        第二节
          §对货币质料之非货币使用的放弃
          §反对符号货币的第,个理由:货币与货物的关系――这将为过剩的赞币制造内在价值―一并不是可准确规定的;内在价值补救了这一缺憾
          §反对货币仪是符号的第二个理由:货币符号之无限的可增;相对主义对货币数量之界限的漠然处之,以及由此导致的错误
          §货币的供应
          §现实作为对纯概念相互的
        第三节
          §货币从物质到功能的历史发展
          §社会互动及其结晶为特殊结构;买者、者与社舍统一体――作为货币空往贸易的社会学前提――的一般关系
          §货币方针:经济社会的大与小、集中与分散之于货币的物质特的意义
          §社会互动与交换关系。货币的功能:使商业便利,作为价值尺度具有稳定,使价值流动和浓缩化
          §经济社会的大与小、分散与集中之于货币的物质特的意义
          §货币向其般职能特征的过渡
          §货币之物质意义的下降
          §货币之价值意义的上升
      第三章  目的序列中的货币
        节
          §作为主客体之间有意识互动的目的行动
          §目的论序列的不同长度
          §工具作为被强化的手段
          §货币:纯粹的工具
          §货币之利用可能的无限
          §财富的自然增值现象
          §等量的金钱数额,作为一笔大宗财富的一部分与作为一小笔财富的一部分之间的差别
          §货币能使其纯粹的手段特征成为那些不被社会圈子所容的人的领地
        第二节
          §手殷变为目的的心理发展过程
          §货币:手段变为目的的特别的例子
          §货币的目的特倚赖于时代的趋向
          §货币的目的论地位造成的心理后果
          §贪财和吝啬
          §
          §禁欲式的贫困
          §犬儒主义(zynismus)
          §乐极生厌的态度
        第三节
          §货币的量即为货币的质
          §风险概率的主观差异
          §由于量变的原因造成质的不同结果的一般现象
          §经济意识的阈
          §在经济刺激方面的差异感受
          §在货币领域中外部刺激与情绪反应的关系
          §[金钱]拥有者的人格统一的意义
          §形式与数量在物质和上的关系
          §事物的量与质在物质和上的关系.以及金钱对此的意义
    综合卷
      第四章  个体自由
        节
          §自由与义务并存
          §因义务而来的自由取决于义务是个人役务还是劳动产品而分级
          §货币义务是与优选的自由协谓一致的形式
          §产扳变更引入了价值优选化的问题
          §发展增加了人们可以依赖的人的数量,同时降低了对特定十人的人身依附
          §货币是人与人之间不涉个人的关系的载体,且是个体自由的载体
        第二节
          §占有是行动
          §财产拥有与存在
          §借助于占有金钱,这种相互倚赖被解除了
          §不自由是诸种心理序列
          §不自由应用到从经济利益而来的义务中
          §自由是在对事物的占有中清楚地形成自我
          §货币占有对自我的无条件及有条件的顺从
        第三节
          §个人与占有的分化
          §通过货币造成的空间距离化与技术的客观化
          §十人体从其个别的劳动成果分离出来.及其对劳动成果等价物造成的后果
          §个体从集体中独立
          §货币使新的聚合形式成为可能;为特定目的而组成的团体
          §货币经济与个人主义原则的一般关系
      第五章  个人价值之货币等价物
        节
          §偿命金
          §对人的估价从功利主义的向客观的、的估价过渡
          §罚金与发展阶段
          §人的分化之进展与货币的不偏不倚之进展,这是它们越来越不相称的原因
          §买婚姻
          §买婚姻与妇女价值
          §男女别的劳动分工,以及嫁妆
          §货币与现象的典型关系,其发展可类似于偿命金的发展
          §为钱结婚
          §贿赂
          §凸出的理念与货币
        第二节
          从内容确定的权利向支付货币需求的转化
          §强制要求
          §实物价值转化为货币价值
          §自由之负面意义和个体被
          §个人劳动成果与货币等价物之间的价值差异
        第三节
          §“劳动货币”及其基本
          §无偿的脑力劳动成果
          §劳动类型的差异作为量的差异
          §体力劳动作为计算劳动的单位
          §脑力劳动的价值简化为体力劳动价值
          §劳动实用的差异――反对“劳动货币”的观点;借此促进对货币意义的理解
      第六章  生活风格
        节
          §通过货币经济促成的理智功能对情感功能的优势
          §生活风格之无特和客观
          §理智与货币的双重角:关于二者超个体的内容
          §理智与货币的双重角:关于二者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功能
          §货币与法律、逻辑之理主义的关系
          §现代的算计特征
        第二节
          §的概念
          §物质的上升和个体的滞后
          §思想的物化
          §劳动分工是主观与客观彼此分歧的原因
          §主观偶尔的优势
          §货币与这些相对立运动的载体的关系
        第三节
          §自我与诸事物间距离的变化――生括风梏差异之表现
          §距离增大和距离缩小的现代趋势
          §货币在这一双向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信贷
          §技术的宰制
          §生活内容的节奏或对称,及其对立面
          §节奏与对称的前后继替和耐时并存
          §货币作为节奏与对称的类似物、作为其载体的发展
          §生活的速度与变化,以及货币贮存的速度与变化
          §金钱往来活动的集中
          §价值的流动
          §恒定和运动:理解世界的范畴,这两个范畴在存在的相对中的综合
          §货币是存在之相对的历史象征物
    重要术语与人名对译表
    再版补记

  • 内容简介:
    《货币哲学》出版于1900年,是西美尔为数不多的大部头著作之一,主要阐释自近代以来的货币经济现象以及与它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货币哲学》并非一部纯粹的经济学著作,分析货币的社会经济机制不是西美尔货币理论的重点,货币及其制度化的现代发展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尤其是对人的内在生 活、精神品格的影响,才是西美尔货币文化-现代性理论的要旨所在。
    【编辑推荐】
    1900年,《货币哲学》问世。
    2002年,华夏出版社出版国内第一本《货币哲学》汉译全译本。
    2007年,华夏出版社再版《货币哲学》。
    2018年,华夏出版社推出《货币哲学》第三版。本版从2014年启动,得到三位译者大力支持,尤其陈戎女教授重新审校全书,做了诸多修订,出版社也安排多人多次审阅编辑。在西美尔逝世一百周年之际,我们推出《货币哲学》,以为纪念!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被货币经济生活所形塑的世界。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货币所渗透。我们在手段之上建筑手段。《货币哲学》深刻地描摹了这种境况。
    在我们可预见的未来世纪里,《货币哲学》凭靠其对货币经济生活背后的人类生活本质的把握,它所讲的一切都将依然有效。
    【学者评论】
    《货币哲学》处理了货币之前和之后的经济面;作者讨论的是金钱,但通过金钱,他让我们看到的是人和生活。
    ——David Frisby
    西美尔致力发展的是货币作为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经验之中介的现象学……《货币哲学》是对现代性和现代意识根源的经典研究。
    ——Bryan Turner
    在《货币哲学》中,西美尔分析了货币从手段成为价值或目的的内在原因,认为这是渐趋发达的现代文明的痼疾,与经济上的劳动分工不无干系。
    ——陈戎女
  • 作者简介:
    西美尔(1858—1918),德国古典社会学思想家、哲学家,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成为与斯宾塞、孔德、马克思等人齐名的欧陆思想型学者,卢卡奇、布洛赫、舍勒、布伯等人都曾师承西美尔。其作品包括:《货币哲学》《论社会分工》《历史哲学问题》《道德哲学导论》《社会学》《生命观》等。
  • 目录:


    中译本前言:金钱、别、生活感觉(刘小枫)
    译者导言(陈戎女)
    前言
    分析卷
      章  价值与赞币
        节
          §实在与价值是相互独立的范畴,通过之我们的观念内容变成了世界图景
          §客观价值的心理事实
          §实践中的客体作为主观价值之统一体的标准化或保证
          §经挤价值作为主观价值的客观化,对于直接享有[生活]的主体和对象之间的距离化有影响
          §[经济价值]与美学价值的类比
          §作为距离化(通过辛劳、放弃、牺牲)的经济活动,同时也克服距离
        第二节
          §交换是克服对象纯主观的价值意义的起因
          §在交换中,事物彼此相互表现其价值
          §通过把个对象与另一个对象交换,对象的价值被客观化
          §交换作为生活形式,作为经济价值的条件,作为主要的经济事实
          §实用理论与稀缺理论的还原
          §价值与价格:社会确定的价格是客观上调整的价格的初阶段
        第三节
          §经济价值在一种相对主义的世界图景中的排列
          §在认识论方面相对主义世界田景的草田示范
          §无止境地构建证据,和循环求证以确证彼此的合法
          §真理的客观和价值的客观作为主观因素之间的关系
          §货币作为交换关系自主的表现,它将被需要的对象化为经济对象,并且建立了对象的可替代
          §按货币的价值稳定、发展与客观,对货币质的分析
          §货币作为一般的存在形式的物质化,依据之事物从它们彼此的相互关系中找到了其意义
      第二章  货币的物质价值
        节
          §作为货币度量价值的功能,货币具有一种内在价值表面上是必不可少的
          §度量的问题
          §有教货币的量
          §货币有内在价值吗?
          §货币之纯粹符号特征的发展
        第二节
          §对货币质料之非货币使用的放弃
          §反对符号货币的第,个理由:货币与货物的关系――这将为过剩的赞币制造内在价值―一并不是可准确规定的;内在价值补救了这一缺憾
          §反对货币仪是符号的第二个理由:货币符号之无限的可增;相对主义对货币数量之界限的漠然处之,以及由此导致的错误
          §货币的供应
          §现实作为对纯概念相互的
        第三节
          §货币从物质到功能的历史发展
          §社会互动及其结晶为特殊结构;买者、者与社舍统一体――作为货币空往贸易的社会学前提――的一般关系
          §货币方针:经济社会的大与小、集中与分散之于货币的物质特的意义
          §社会互动与交换关系。货币的功能:使商业便利,作为价值尺度具有稳定,使价值流动和浓缩化
          §经济社会的大与小、分散与集中之于货币的物质特的意义
          §货币向其般职能特征的过渡
          §货币之物质意义的下降
          §货币之价值意义的上升
      第三章  目的序列中的货币
        节
          §作为主客体之间有意识互动的目的行动
          §目的论序列的不同长度
          §工具作为被强化的手段
          §货币:纯粹的工具
          §货币之利用可能的无限
          §财富的自然增值现象
          §等量的金钱数额,作为一笔大宗财富的一部分与作为一小笔财富的一部分之间的差别
          §货币能使其纯粹的手段特征成为那些不被社会圈子所容的人的领地
        第二节
          §手殷变为目的的心理发展过程
          §货币:手段变为目的的特别的例子
          §货币的目的特倚赖于时代的趋向
          §货币的目的论地位造成的心理后果
          §贪财和吝啬
          §
          §禁欲式的贫困
          §犬儒主义(zynismus)
          §乐极生厌的态度
        第三节
          §货币的量即为货币的质
          §风险概率的主观差异
          §由于量变的原因造成质的不同结果的一般现象
          §经济意识的阈
          §在经济刺激方面的差异感受
          §在货币领域中外部刺激与情绪反应的关系
          §[金钱]拥有者的人格统一的意义
          §形式与数量在物质和上的关系
          §事物的量与质在物质和上的关系.以及金钱对此的意义
    综合卷
      第四章  个体自由
        节
          §自由与义务并存
          §因义务而来的自由取决于义务是个人役务还是劳动产品而分级
          §货币义务是与优选的自由协谓一致的形式
          §产扳变更引入了价值优选化的问题
          §发展增加了人们可以依赖的人的数量,同时降低了对特定十人的人身依附
          §货币是人与人之间不涉个人的关系的载体,且是个体自由的载体
        第二节
          §占有是行动
          §财产拥有与存在
          §借助于占有金钱,这种相互倚赖被解除了
          §不自由是诸种心理序列
          §不自由应用到从经济利益而来的义务中
          §自由是在对事物的占有中清楚地形成自我
          §货币占有对自我的无条件及有条件的顺从
        第三节
          §个人与占有的分化
          §通过货币造成的空间距离化与技术的客观化
          §十人体从其个别的劳动成果分离出来.及其对劳动成果等价物造成的后果
          §个体从集体中独立
          §货币使新的聚合形式成为可能;为特定目的而组成的团体
          §货币经济与个人主义原则的一般关系
      第五章  个人价值之货币等价物
        节
          §偿命金
          §对人的估价从功利主义的向客观的、的估价过渡
          §罚金与发展阶段
          §人的分化之进展与货币的不偏不倚之进展,这是它们越来越不相称的原因
          §买婚姻
          §买婚姻与妇女价值
          §男女别的劳动分工,以及嫁妆
          §货币与现象的典型关系,其发展可类似于偿命金的发展
          §为钱结婚
          §贿赂
          §凸出的理念与货币
        第二节
          从内容确定的权利向支付货币需求的转化
          §强制要求
          §实物价值转化为货币价值
          §自由之负面意义和个体被
          §个人劳动成果与货币等价物之间的价值差异
        第三节
          §“劳动货币”及其基本
          §无偿的脑力劳动成果
          §劳动类型的差异作为量的差异
          §体力劳动作为计算劳动的单位
          §脑力劳动的价值简化为体力劳动价值
          §劳动实用的差异――反对“劳动货币”的观点;借此促进对货币意义的理解
      第六章  生活风格
        节
          §通过货币经济促成的理智功能对情感功能的优势
          §生活风格之无特和客观
          §理智与货币的双重角:关于二者超个体的内容
          §理智与货币的双重角:关于二者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功能
          §货币与法律、逻辑之理主义的关系
          §现代的算计特征
        第二节
          §的概念
          §物质的上升和个体的滞后
          §思想的物化
          §劳动分工是主观与客观彼此分歧的原因
          §主观偶尔的优势
          §货币与这些相对立运动的载体的关系
        第三节
          §自我与诸事物间距离的变化――生括风梏差异之表现
          §距离增大和距离缩小的现代趋势
          §货币在这一双向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信贷
          §技术的宰制
          §生活内容的节奏或对称,及其对立面
          §节奏与对称的前后继替和耐时并存
          §货币作为节奏与对称的类似物、作为其载体的发展
          §生活的速度与变化,以及货币贮存的速度与变化
          §金钱往来活动的集中
          §价值的流动
          §恒定和运动:理解世界的范畴,这两个范畴在存在的相对中的综合
          §货币是存在之相对的历史象征物
    重要术语与人名对译表
    再版补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西方传统 经典与解释:苏格拉底的申辩(修订版)
[古希腊]柏拉图 著;刘小枫、甘阳 编;吴飞 译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国王的两个身体
恩内斯特·康托洛维茨 著;刘小枫 编;徐震宇 译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论断与概念
[德]卡尔·施米特 著;刘小枫 编;朱雁冰 译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爱的戏剧:莎士比亚与自然
刘小枫 编;马涛红 译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善恶的彼岸
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著;魏育青、黄一蕾、姚轶励 译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政治的神学:经典与解释·施米特文集
[德]卡尔·施米特 著;刘小枫 编;刘宗坤 吴增定 译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古典学丛编 柏拉图对话中的神:薇依论古希腊文学
刘小枫 编;吴雅凌 译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宪法学说 : 修订译本
[德]卡尔·施米特 著;刘锋 译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在西方的目光下
[英]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 著;刘小枫 编;李小均 译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希腊肃剧与政治哲学
[美]阿伦斯多夫 编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狄俄尼索斯颂歌:经典与解释. 尼采注疏集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著;刘小枫 编;孟明 译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合法性与正当性:经典与解释·施米特文集
[德]卡尔·施米特(Carl Schmitt) 著;刘小枫 编;冯克利、李秋零、朱雁冰 译
相关图书 / 更多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货币银行学教程(第三版)
张贵乐;艾洪德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货币金融学
张成思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货币、银行与国家:《美国大萧条》姊妹篇 向您讲述如何避免逃不开的经济周期 21世纪全球十年金融危机之作
理查德·M.埃贝林 著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货币和信用理论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货币金融学 第4版
蒋先玲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货币简史:从贝壳金银到数字货币
徐瑾 著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货币的本质
帕特里克·博尔顿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货币的反噬 财政金融
管涛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货币政策变动对高科技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
于玉环 著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货币新纪元 区块链重塑金融生态
[加拿大]唐·塔普斯科特;[加拿大]亚历克斯·塔普斯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货币金融学习题精练(第3版)
作者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货币金融学(21世纪应用型本科金融系列规划教材)
翟璐 主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不要挖鼻孔!!
[德]安妮特·朗根 著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内燃机技术 (原书第8版)
[德]理夏德·范·巴舒伊森(RichardvanBasshuysen)弗雷德·舍费尔(FredSchaefer) 著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古代遗产:欧洲的源起(贝克欧洲史
[德]哈特穆特·莱平著徐庆(HartmutLeppin) 译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冷战和福利国家:1945~1989年的欧洲(贝克欧洲史
[德]哈特穆特·克尔布勒著张萍(HartmutKaelble) 译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德意志人:一部诗人、作家、哲学家和思想家的自传
[德]约翰内斯·弗里德著刘晓编刘晓(JohannesFried) 译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国家竞争与理性:1648~1789年的欧洲(贝克欧洲史
[德]格里特·瓦尔特著徐庆编徐庆(GerritWalther) 译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革命与改革:1789~1850年的欧洲(贝克欧洲史
[德]安德里亚斯·法尔迈尔著李昱彤(AndreasFahrmeir) 译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边境体验和君主秩序:1200~1500年的欧洲(贝克欧洲史
[德]贝恩德·施耐德穆勒著刘博(BerndSchneidmüller) 译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帝国暴力和民族动员:1914~1945年的欧洲(贝克欧洲史
[德]鲁兹·拉斐尔(LutzRaphael)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宗教战争与欧洲的扩张:1500~1648年的欧洲(贝克欧洲史
[德]路易丝·朔恩-许特著郭翕慈编郭翕慈(LuiseSchorn-Schütte) 译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残篇:英文
[德]第尔斯(HermannDiels) 编著;[英]弗里曼(
货币哲学:修订第三版
肝脏弹性成像的临床应用与解读
[德]塞巴斯蒂安·穆勒张波杨筱 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