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经入史——从《春秋》到《史记》

出经入史——从《春秋》到《史记》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8-09
版次: 1
ISBN: 9787568040013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铜版纸
页数: 328页
字数: 19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21人买过
  • 本书是一部探索《史记》与《春秋》之间学术关联、考察从《春秋》到《史记》著述思想传承与嬗变的研究专著。书中将《春秋》与《史记》两部经典置于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宏观学术背景下,力图还原《史记》效法《春秋》而撰作的复杂过程。 

    《春秋》与《史记》,相隔五百年的两部旷世之作,分别开创了中国史学“编年体”与“纪传体”两大体例。首先,本书从文献性质出发,讨论《史记》撰作立意与《春秋》的紧密关联。通过对先秦两汉太史职官的考证、对“《春秋》”概念的辨析、以及对《汉书•艺文志》的梳理,阐明《史记》是孕育于《春秋》学又独立于《春秋》学的一部特殊著作。其次,本书从结构体例入手,明确《春秋》学对《史记》取材方式及体例形成的深刻影响。后,本书从文学层面论证《史记》叙事文学所取得的成就是《春秋》学发展的自然结果。书中尝试以历史故事题材汉画像石作为文学研究的新媒介,利用绘画揭示叙事文学的艺术性,从而更贴切地论证从《春秋》学著作到《史记》叙事文学的发展状况,描述《史记》借鉴《春秋》学著作叙事方法的具体过程。 王紫微,1984年生于北京。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古代文化研究学者、文史作家。致力于知行合一,在实地及实物考察的基础上,以文学、美术等多元形式对中国历史进行系统解读,赋予今人对古代文明的想象和新知。出版著作:《中国古代怀古诗词三百首》《与古偕行》《汉字里的中国》《经纬天人: 精解》等。 第一章 从《春秋》到《史记》的文献学解读 

    第一节 “太史”身份与《史记》撰作 005 

    一、先秦西汉礼书对“太史”职掌的记载 006 

    二、《春秋》内外传对“太史”职掌的描述 009 

    三、西汉“太史令”职掌与《史记》撰作 015 

    第二节 《史记》对孔子《春秋》文献性质的传承 019 

    一、先秦西汉关于“孔子作《春秋》”的论载 020 

    二、《史记》对“孔子作《春秋》”事件的描述 028 

    三、《春秋》经学与《史记》“成一家之言”的义涵 033 

    第三节 “春秋”文献“子书化”与《史记》的学术定位 037 

    一、汉人对《史记》文献性质的认知 038 

    二、“春秋”文献的“子书化 ” 042 

    三、《春秋》学影响下的《史记》“一家言” 048 

    第二章 《春秋》学影响下《史记》的组材与体例 

    第一节 《史记》诸侯世家年表中的第一人称叙事 056 

    一、春秋诸侯年表世家中的第一人称叙事 057 

    二、战国诸侯年表世家中的第一人称叙事 065 

    第二节 《史记》取材《春秋》学文献的特点 069 

    一、《史记》“《左传》学”管窥 070 

    二、《史记》述《公羊传》义 078 

    三、《史记》采《国语》文 084 

    第三节 《春秋》学视野与《史记》体例 的形成 087 

    一、《吕氏春秋》:《史记》体例的形式依据 088 

    二、《春秋繁露》:《史记》体例的思想支撑 094 

    第三章 《春秋》学与《史记》天人思想 

    第一节 天文占验的意义 105 

    一、《春秋》经传中的天象记录 106 

    二、《史记》对前代天文理论的总结 110 

    三、《史记》对传统星占学的质疑 128 

    第二节 传统巫卜中的天人关系 133 

    一、《左传》《国语》中的巫术与卜筮 134 

    二、《史记》中的鬼神与方术 138 

    三、《史记》中的鬼神与卜筮 145 

    第三节 天人之学与礼制建构 150 

    一、《春秋》学与西汉礼制建构 152 

    二、《史记》与《春秋》礼学 159 

    三、《史记》对祭祀制度的梳理 162 

    四、《史记》对宗法制度的重建 169 

    五、《史记》对士人礼义的规范 175 

    第四节 天人之学对君权的制约 182 

    一、天象记录主观性的加强 183 

    二、公羊学天人观对政治的干预 187 

    三、《史记》天人理想的现实诉求 191 

    第四章 《春秋》学与《史记》通变思想 

    第一节 协古今之变 201 

    一、《礼书》《乐书》中的“古今之变” 201 

    二、太史公对礼乐之变的批判 207 

    三、《史记》对《春秋》文化悲观主义的继承 210 

    第二节 通终始之变 216 

    一、《平准书》中的“终始之变” 216 

    二、公羊学终始观与《史记》通变思想的形成 222 

    第三节 观幽明之变 227 

    一、《史记•外戚世家》中的“幽明之变” 227 

    二、先秦《春秋》学中的阴阳观念 231 

    三、西汉《春秋》学中的阴阳理论 236 

    第五章 从《春秋》到《史记》的叙事文学发展 

    第一节 画像石中的《春秋》故事 246 

    一、《春秋》学文献与画像石的对应关系 247 

    二、《春秋》学著作的叙事特点 261 

    第二节 《史记》叙事文学对《春秋》学著作的超越 267 

    一、同题故事中画像石取材《史记》举例 268 

    二、画像石取材对《史记》文学的体现 275 

    第三节 从画像石新题材看《史记》的文学传播 280 

    一、《史记》带来的画像石新题材 281 

    二、从《史记》故事画像石看《史记》文学 299 

    三、画像石与《史记》文学传播 301 

    参考文献 307 

    后记 312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探索《史记》与《春秋》之间学术关联、考察从《春秋》到《史记》著述思想传承与嬗变的研究专著。书中将《春秋》与《史记》两部经典置于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宏观学术背景下,力图还原《史记》效法《春秋》而撰作的复杂过程。 

    《春秋》与《史记》,相隔五百年的两部旷世之作,分别开创了中国史学“编年体”与“纪传体”两大体例。首先,本书从文献性质出发,讨论《史记》撰作立意与《春秋》的紧密关联。通过对先秦两汉太史职官的考证、对“《春秋》”概念的辨析、以及对《汉书•艺文志》的梳理,阐明《史记》是孕育于《春秋》学又独立于《春秋》学的一部特殊著作。其次,本书从结构体例入手,明确《春秋》学对《史记》取材方式及体例形成的深刻影响。后,本书从文学层面论证《史记》叙事文学所取得的成就是《春秋》学发展的自然结果。书中尝试以历史故事题材汉画像石作为文学研究的新媒介,利用绘画揭示叙事文学的艺术性,从而更贴切地论证从《春秋》学著作到《史记》叙事文学的发展状况,描述《史记》借鉴《春秋》学著作叙事方法的具体过程。
  • 作者简介:
    王紫微,1984年生于北京。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古代文化研究学者、文史作家。致力于知行合一,在实地及实物考察的基础上,以文学、美术等多元形式对中国历史进行系统解读,赋予今人对古代文明的想象和新知。出版著作:《中国古代怀古诗词三百首》《与古偕行》《汉字里的中国》《经纬天人: 精解》等。
  • 目录:
    第一章 从《春秋》到《史记》的文献学解读 

    第一节 “太史”身份与《史记》撰作 005 

    一、先秦西汉礼书对“太史”职掌的记载 006 

    二、《春秋》内外传对“太史”职掌的描述 009 

    三、西汉“太史令”职掌与《史记》撰作 015 

    第二节 《史记》对孔子《春秋》文献性质的传承 019 

    一、先秦西汉关于“孔子作《春秋》”的论载 020 

    二、《史记》对“孔子作《春秋》”事件的描述 028 

    三、《春秋》经学与《史记》“成一家之言”的义涵 033 

    第三节 “春秋”文献“子书化”与《史记》的学术定位 037 

    一、汉人对《史记》文献性质的认知 038 

    二、“春秋”文献的“子书化 ” 042 

    三、《春秋》学影响下的《史记》“一家言” 048 

    第二章 《春秋》学影响下《史记》的组材与体例 

    第一节 《史记》诸侯世家年表中的第一人称叙事 056 

    一、春秋诸侯年表世家中的第一人称叙事 057 

    二、战国诸侯年表世家中的第一人称叙事 065 

    第二节 《史记》取材《春秋》学文献的特点 069 

    一、《史记》“《左传》学”管窥 070 

    二、《史记》述《公羊传》义 078 

    三、《史记》采《国语》文 084 

    第三节 《春秋》学视野与《史记》体例 的形成 087 

    一、《吕氏春秋》:《史记》体例的形式依据 088 

    二、《春秋繁露》:《史记》体例的思想支撑 094 

    第三章 《春秋》学与《史记》天人思想 

    第一节 天文占验的意义 105 

    一、《春秋》经传中的天象记录 106 

    二、《史记》对前代天文理论的总结 110 

    三、《史记》对传统星占学的质疑 128 

    第二节 传统巫卜中的天人关系 133 

    一、《左传》《国语》中的巫术与卜筮 134 

    二、《史记》中的鬼神与方术 138 

    三、《史记》中的鬼神与卜筮 145 

    第三节 天人之学与礼制建构 150 

    一、《春秋》学与西汉礼制建构 152 

    二、《史记》与《春秋》礼学 159 

    三、《史记》对祭祀制度的梳理 162 

    四、《史记》对宗法制度的重建 169 

    五、《史记》对士人礼义的规范 175 

    第四节 天人之学对君权的制约 182 

    一、天象记录主观性的加强 183 

    二、公羊学天人观对政治的干预 187 

    三、《史记》天人理想的现实诉求 191 

    第四章 《春秋》学与《史记》通变思想 

    第一节 协古今之变 201 

    一、《礼书》《乐书》中的“古今之变” 201 

    二、太史公对礼乐之变的批判 207 

    三、《史记》对《春秋》文化悲观主义的继承 210 

    第二节 通终始之变 216 

    一、《平准书》中的“终始之变” 216 

    二、公羊学终始观与《史记》通变思想的形成 222 

    第三节 观幽明之变 227 

    一、《史记•外戚世家》中的“幽明之变” 227 

    二、先秦《春秋》学中的阴阳观念 231 

    三、西汉《春秋》学中的阴阳理论 236 

    第五章 从《春秋》到《史记》的叙事文学发展 

    第一节 画像石中的《春秋》故事 246 

    一、《春秋》学文献与画像石的对应关系 247 

    二、《春秋》学著作的叙事特点 261 

    第二节 《史记》叙事文学对《春秋》学著作的超越 267 

    一、同题故事中画像石取材《史记》举例 268 

    二、画像石取材对《史记》文学的体现 275 

    第三节 从画像石新题材看《史记》的文学传播 280 

    一、《史记》带来的画像石新题材 281 

    二、从《史记》故事画像石看《史记》文学 299 

    三、画像石与《史记》文学传播 301 

    参考文献 307 

    后记 312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出经入史——从《春秋》到《史记》
重读鲁迅:荣格的参照视角
卡罗琳·T. 布朗
出经入史——从《春秋》到《史记》
两美元过一天 : 美国的福利与贫穷
凯瑟琳·爱丁;卢克·谢弗
出经入史——从《春秋》到《史记》
中国龙的发明: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
施爱东 后浪
出经入史——从《春秋》到《史记》
重构契丹早期史 新锐学者关于契丹早期历史全新力作 苗润博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北大中国史研究丛书
苗润博 著
出经入史——从《春秋》到《史记》
我能帮上什么忙?(万镜·现象)
戴维·戈德布卢姆;皮尔·布莱登
出经入史——从《春秋》到《史记》
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图鉴 :真菌(地球分解者)
[美]布里特·艾伦·邦亚德 著;陈伟 译;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出品
出经入史——从《春秋》到《史记》
克洛德·夏布罗尔 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开创者夏布罗尔导演评传
若埃尔·马尼(Jo.l Magny) 著;谢强 译
出经入史——从《春秋》到《史记》
拓地降敌:北宋中叶内臣名将李宪研究
何冠环
出经入史——从《春秋》到《史记》
班史:一个大学班级的日常生活(2018—2022)
黄修志 石榴花 著
出经入史——从《春秋》到《史记》
另一场新文化运动:五四前后“梁启超系”再造新文明的努力
周月峰 著
出经入史——从《春秋》到《史记》
辛弃疾新传
辛更儒 后浪
出经入史——从《春秋》到《史记》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
[荷兰]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出经入史——从《春秋》到《史记》
色彩构成
王紫微 彭生琼
出经入史——从《春秋》到《史记》
经纬天人:《史记》精解
王紫微
出经入史——从《春秋》到《史记》
汉字里的中国
王紫微、王木民 著
出经入史——从《春秋》到《史记》
与古偕行
王紫微 著
出经入史——从《春秋》到《史记》
中华好诗词主题阅读:古代怀古诗词三百首
王紫微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