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新视域

文献新视域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2-08
版次: 1
ISBN: 9787522705965
定价: 11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69页
字数: 379.0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文学
  •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从事古典文献学的治学,都重视“术”的层面,版本、目录、校勘,这是古人的学术正统。文献是所有学科研究的基础,更深层次的研究还在于文献的思想租方法论层面,即
      “道”的层面,二者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面对传统文献,一方面要厘清学术传统的演变脉络,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应有之义;另一方面则需以现代学科视野,来研读经典。谈学应有“浮生愿向书丛老,不惜将身化蠹鱼”之境界。“世间唯有读书难”,虽是“屋下架屋,床上施床”,亦可见学术传承之脉络。《文献新视域》以授课讲稿为主体,穿插“书隙过影”的思想随笔,以期展现文献研究的新视域。   杨亮,河南卫辉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宋元明清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出版《宋末元初四明文±及其诗文研究》《王恽全集汇校》等著作。 第一章 文学典籍的建构与传播
    第一节 文学经典的建构
    一 媒介建构经典
    二 选本对文学经典的塑造
    三 经典的重构与文学史的重写
    四 自媒体时代的经典
    第二节 文学典籍的传播
    一 学术研究的三个层面
    二 文献的源与流
    三 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四 典籍的符号化与原型化
    五 作为话语符号的典籍
    六 典籍的构成要素

    第二章 学术研究的思想与视野
    第一节 中国古代学术的特点
    一 文人之学
    二 学者之学
    三 通人之学
    第二节 中国古代知识谱系的确立
    一 中国古代知识系统的特点――伦理性
    二 中国古代知识系统的特点――实用性
    第三节 学术研究的态度与路径
    一 质疑精神与问题意识
    二 学术研究的稳健之道
    三 学术与人生
    第四节 学术视野的偏差
    一 知识结构决定对问题的认识
    二 从诗词大会看古今国学的差异
    三 古今文人群体的差异
    书隙过影之一:读书要读进去,亦须读出来

    第三章 问题意识与意识形态
    第一节 问题意识与文本分析
    一 写文章要有问题意识
    二 文本思想与意识形态
    三 文本分析的话语语境
    第二节 作为方法的意识形态
    一 意识形态与文学研究
    二 经学话语与修前朝史
    三 元朝修史的合法性

    第四章 文学、文本与话语
    第一节 主体、文本与话语形态
    一 文体形式制约下的“话语”形态
    二 主体与著作:创作主体的选择倾向
    三 政治性“话语”背后的迎合
    四 “文以载道”的意涵及其超越性
    第二节 文学文本的价值构建
    一 文学文本的审美价值体系
    二“话语的规律性”与文本的逻辑
    三 文学文本自身机制的建构
    四 “身份认同”与人物研究
    书隙过影之二:胸中要有阅历,要有波澜
    ……
    第五章 文献整理新视野:理论与方法(一)
    第六章 文献整理新视野:理论与方法(二)
    第七章 文献研究新视野:理论与方法(三)
    第八章 古典文献中的思想史与学术史
    第九章 古典文献中的政治史与文化史
    第十章 学术研究中的人物
    第十一章 立足文献,阐释历史
    第十二章 古典文献与经学视野
    后记
  • 内容简介: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从事古典文献学的治学,都重视“术”的层面,版本、目录、校勘,这是古人的学术正统。文献是所有学科研究的基础,更深层次的研究还在于文献的思想租方法论层面,即
      “道”的层面,二者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面对传统文献,一方面要厘清学术传统的演变脉络,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应有之义;另一方面则需以现代学科视野,来研读经典。谈学应有“浮生愿向书丛老,不惜将身化蠹鱼”之境界。“世间唯有读书难”,虽是“屋下架屋,床上施床”,亦可见学术传承之脉络。《文献新视域》以授课讲稿为主体,穿插“书隙过影”的思想随笔,以期展现文献研究的新视域。
  • 作者简介:
      杨亮,河南卫辉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宋元明清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出版《宋末元初四明文±及其诗文研究》《王恽全集汇校》等著作。
  • 目录:
    第一章 文学典籍的建构与传播
    第一节 文学经典的建构
    一 媒介建构经典
    二 选本对文学经典的塑造
    三 经典的重构与文学史的重写
    四 自媒体时代的经典
    第二节 文学典籍的传播
    一 学术研究的三个层面
    二 文献的源与流
    三 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四 典籍的符号化与原型化
    五 作为话语符号的典籍
    六 典籍的构成要素

    第二章 学术研究的思想与视野
    第一节 中国古代学术的特点
    一 文人之学
    二 学者之学
    三 通人之学
    第二节 中国古代知识谱系的确立
    一 中国古代知识系统的特点――伦理性
    二 中国古代知识系统的特点――实用性
    第三节 学术研究的态度与路径
    一 质疑精神与问题意识
    二 学术研究的稳健之道
    三 学术与人生
    第四节 学术视野的偏差
    一 知识结构决定对问题的认识
    二 从诗词大会看古今国学的差异
    三 古今文人群体的差异
    书隙过影之一:读书要读进去,亦须读出来

    第三章 问题意识与意识形态
    第一节 问题意识与文本分析
    一 写文章要有问题意识
    二 文本思想与意识形态
    三 文本分析的话语语境
    第二节 作为方法的意识形态
    一 意识形态与文学研究
    二 经学话语与修前朝史
    三 元朝修史的合法性

    第四章 文学、文本与话语
    第一节 主体、文本与话语形态
    一 文体形式制约下的“话语”形态
    二 主体与著作:创作主体的选择倾向
    三 政治性“话语”背后的迎合
    四 “文以载道”的意涵及其超越性
    第二节 文学文本的价值构建
    一 文学文本的审美价值体系
    二“话语的规律性”与文本的逻辑
    三 文学文本自身机制的建构
    四 “身份认同”与人物研究
    书隙过影之二:胸中要有阅历,要有波澜
    ……
    第五章 文献整理新视野:理论与方法(一)
    第六章 文献整理新视野:理论与方法(二)
    第七章 文献研究新视野:理论与方法(三)
    第八章 古典文献中的思想史与学术史
    第九章 古典文献中的政治史与文化史
    第十章 学术研究中的人物
    第十一章 立足文献,阐释历史
    第十二章 古典文献与经学视野
    后记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文献新视域
文献检索与分析
李楠陈荣曾媛
文献新视域
文献之统:吕祖谦
徐儒宗
文献新视域
文献计量学手册
[瑞士]拉斐尔·巴尔(RafaelBall)
文献新视域
文献通考珍本汇刊
李勇先;张保见
文献新视域
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
张建华
文献新视域
文献通考版本辑存
向辉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
文献新视域
文献与考据讲义
吴夏
文献新视域
文献计量学临床应用案例分析
董卫国;许昱
文献新视域
文献语言学
华学诚 编者
文献新视域
文献语言学 第十九辑
华学诚 编
文献新视域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黄军左;丁书江
文献新视域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实训
作者
系列丛书 / 更多
文献新视域
文献检索与分析
李楠陈荣曾媛
文献新视域
文献之统:吕祖谦
徐儒宗
文献新视域
文献计量学手册
[瑞士]拉斐尔·巴尔(RafaelBall)
文献新视域
文献通考珍本汇刊
李勇先;张保见
文献新视域
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
张建华
文献新视域
文献通考版本辑存
向辉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
文献新视域
文献与考据讲义
吴夏
文献新视域
文献计量学临床应用案例分析
董卫国;许昱
文献新视域
文献语言学
华学诚 编者
文献新视域
文献语言学 第十九辑
华学诚 编
文献新视域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黄军左;丁书江
文献新视域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实训
作者
相关图书 / 更多
文献新视域
文献检索与分析
李楠陈荣曾媛
文献新视域
文献之统:吕祖谦
徐儒宗
文献新视域
文献计量学手册
[瑞士]拉斐尔·巴尔(RafaelBall)
文献新视域
文献通考珍本汇刊
李勇先;张保见
文献新视域
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
张建华
文献新视域
文献通考版本辑存
向辉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
文献新视域
文献与考据讲义
吴夏
文献新视域
文献计量学临床应用案例分析
董卫国;许昱
文献新视域
文献语言学
华学诚 编者
文献新视域
文献语言学 第十九辑
华学诚 编
文献新视域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黄军左;丁书江
文献新视域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实训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