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卷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总论卷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7-03
版次: 1
ISBN: 9787211078325
定价: 6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其他
页数: 216页
字数: 200千字
分类: 历史
13人买过
  • 本书为《中国史学思想会通》一书的总纲,在总结各卷成果基础上,论说中国史学思想发展大趋势,对于涉及史学理论的重大问题,如什么是历史、历史事实如何求真、历史可不可以认识、历史学有怎样的功能、如何发挥史学的功能等,本卷以民族史学的认识,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书中还系统地介绍了全套书研究和写作的特色与原则。 吴怀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5年、2011年被聘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985创新工程”特聘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史学史研究,主要代表著作有《中国史学思想史》、《宋代史学思想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易学与史学》、《郑樵评传》等,主编十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六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论》等。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多为各种报刊所转载。 导言
      节  引言
        一、弘扬传统史学的追求
        二、对西方学人扭曲中国传统史学的直接回应
        三、关于中国民族史学的进一步讨论
      第二节  史学的近代化
        一、史学近代化
        二、史学近代化之途径
        三、史学近代化之启示
      第三节  史学的民族性
    章  世界范围的史学诸家争鸣
      节  争鸣概说
      第二节  中国史家求索举例(一)
      第三节  中国史家求索举例(二)
    第二章  几个重大史学理论问题的初步思考
      节  从《易》之三义论历史是什么
        一、问题的提起
        二、从《易》之三义论历史是什么
      第二节  从通变思想,谈历史学是盛衰之学
        一、历史变化的两种形态
        二、历史盛衰变动观
        三、盛衰变动的内在原因的思考
        四、承敝易变的历史变革观
        五、借鉴历史的通变思想
      第三节  从两种科学,谈历史学的属性
        一、经验科学与实验科学
        二、历史学是科学
      第四节  史学二重性与史书的编修
        一、史学二重性
        二、史学二重性的多维思考
      第五节  历史学功能:以史为鉴与经世致用
        一、历史借鉴观
        二、史学经世致用思想
    第三章  中国史学思想变迁与走向
      节  古代史学思想的变迁与走向
      第二节  学术转型与近代史学思想
        一、中学、西学与近代中国史家的认识
        二、“五四”后的中国近代史学思潮
      第三节  关于史学思想的研究
    第四章  史家修史的主体意识与治史论
      节  史家修史的主体意识
        一、史家修史的追求
        二、良史忧世的情怀
      第二节  史家的治史论
        一、史事、史文与史义的整体要求
        二、兼综融会以成一家之言
    第五章  四部文化形态与博学传统
      节  四部文化与史的因缘
        一、四部文化中的“史
        二、文献的多重意蕴
      第二节  博学传统与史学思想
        一、民族史学的博学传统
        二、博学传统与近现代史学
    第六章  民族史学思想的时代价值
      一、通变思想
      二、以民为本的思想
      三、人才强国的理念
    第七章  全球化趋势与民族史学
      一、全球化趋势与历史走向
      二、全球化趋势与历史发展的差异
      三、全球化趋势与研究的新视域
    第八章  结语
    本卷主要参考书目
  •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史学思想会通》一书的总纲,在总结各卷成果基础上,论说中国史学思想发展大趋势,对于涉及史学理论的重大问题,如什么是历史、历史事实如何求真、历史可不可以认识、历史学有怎样的功能、如何发挥史学的功能等,本卷以民族史学的认识,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书中还系统地介绍了全套书研究和写作的特色与原则。
  • 作者简介:
    吴怀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5年、2011年被聘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985创新工程”特聘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史学史研究,主要代表著作有《中国史学思想史》、《宋代史学思想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易学与史学》、《郑樵评传》等,主编十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六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论》等。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多为各种报刊所转载。
  • 目录:
    导言
      节  引言
        一、弘扬传统史学的追求
        二、对西方学人扭曲中国传统史学的直接回应
        三、关于中国民族史学的进一步讨论
      第二节  史学的近代化
        一、史学近代化
        二、史学近代化之途径
        三、史学近代化之启示
      第三节  史学的民族性
    章  世界范围的史学诸家争鸣
      节  争鸣概说
      第二节  中国史家求索举例(一)
      第三节  中国史家求索举例(二)
    第二章  几个重大史学理论问题的初步思考
      节  从《易》之三义论历史是什么
        一、问题的提起
        二、从《易》之三义论历史是什么
      第二节  从通变思想,谈历史学是盛衰之学
        一、历史变化的两种形态
        二、历史盛衰变动观
        三、盛衰变动的内在原因的思考
        四、承敝易变的历史变革观
        五、借鉴历史的通变思想
      第三节  从两种科学,谈历史学的属性
        一、经验科学与实验科学
        二、历史学是科学
      第四节  史学二重性与史书的编修
        一、史学二重性
        二、史学二重性的多维思考
      第五节  历史学功能:以史为鉴与经世致用
        一、历史借鉴观
        二、史学经世致用思想
    第三章  中国史学思想变迁与走向
      节  古代史学思想的变迁与走向
      第二节  学术转型与近代史学思想
        一、中学、西学与近代中国史家的认识
        二、“五四”后的中国近代史学思潮
      第三节  关于史学思想的研究
    第四章  史家修史的主体意识与治史论
      节  史家修史的主体意识
        一、史家修史的追求
        二、良史忧世的情怀
      第二节  史家的治史论
        一、史事、史文与史义的整体要求
        二、兼综融会以成一家之言
    第五章  四部文化形态与博学传统
      节  四部文化与史的因缘
        一、四部文化中的“史
        二、文献的多重意蕴
      第二节  博学传统与史学思想
        一、民族史学的博学传统
        二、博学传统与近现代史学
    第六章  民族史学思想的时代价值
      一、通变思想
      二、以民为本的思想
      三、人才强国的理念
    第七章  全球化趋势与民族史学
      一、全球化趋势与历史走向
      二、全球化趋势与历史发展的差异
      三、全球化趋势与研究的新视域
    第八章  结语
    本卷主要参考书目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总论卷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总论
陆家亮 著;马新华
总论卷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总论、北京、天津、河北/幼儿趣味中国地理绘本(精选版)
郑度、主編黄宇、[意]伊丽莎·史陶慈 著
总论卷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总论-工业设计资料集1
刘观庆 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总论卷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中国史学思想史—人民文库(第二辑)(历史)
吴怀祺 著
总论卷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先秦史学思想卷
吴怀祺 林晓平
总论卷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宋辽金史学思想卷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吴怀祺
总论卷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历史思维论卷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吴怀祺
总论卷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升华: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吴怀祺、王记录 著;郑师渠 编
总论卷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中国史学思想通论:总论卷·历史思维论卷
吴怀祺 著
总论卷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中国史学思想通论:经史关系论卷
吴怀祺 著
总论卷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郑樵研究
吴怀祺 著
总论卷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中国史学史(第四卷)
吴怀祺 著
总论卷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
吴怀祺 著
总论卷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易学与史学
吴怀祺 著
总论卷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宋辽金卷
吴怀祺 著;吴怀祺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