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史·第三卷(1900-1911)

中国影像史·第三卷(1900-1911)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2015-01
版次: 1
ISBN: 9787517901501
定价: 9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32页
字数: 28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丛书: 中国影像史
分类: 艺术
27人买过
  •   历代文明是影像产生的源点,而通过影像我们又能反观文明延续的脉络和传承的路径。在中国史学界,一直有“左图右史”的传统,而在西方史学界也早就有“以图证史”的方法。《中国影像史·第三卷(1900-1911)》正是秉持了这样的原则,因而该丛书对影像史的研究,不是对影像内容的单纯研究,而是把影像放在历史的语境下进行解剖,包括影像产生的背景、现场和传播形式,从影像的三种形态和影像意义的三个场域,即技术性形态、构成性形态和社会性形态,图像制作的场域、图像自身的场域和图像传播的场域,进行分析和整理。“中国影像史”丛书以时间为序分成八个历史阶段,分别书写不同阶段影像发展的状况。依次为:古代卷,研究摄影史前时代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光学和化学方面的探索;1839-1900年,研究摄影术诞生并传入中国后,外国在华摄影师及中国本土摄影师在中国的拍摄活动及所摄影像;1900-1911年,研究庚子事变至清王朝灭亡前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11-1919年,研究中华民国成立至新文化运动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19-1927年,研究新文化运动之后至北伐战争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27-1937年,研究北伐胜利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37-1945年,研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至抗日战争结束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45-1949年,研究抗日战争结束后的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第九、十卷,从编年史的角度,分别梳理了1839-1911年、1912-1949年间中国影像的主要事件、影像作者、影像作品、影像出版等。此外,为统一体例,各卷以相同或近似的结构和次序,按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文化背景、影像的总体风貌、影像的技术特征、影像的构成性特点、影像的传播场域、影像作者、影像选萃,以及同一时期电影的发展概要,展现出各个时期的影像史。丛书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献价值,入选“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 韩丛耀:南京大学历史系/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家,图像传播学者。曾获得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奖,两次获得中国个人艺术成就最高奖——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评论奖),三次获得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奖。

    赵迎新: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摄影专业,同年分配到新华社摄影部工作。《北京申奥成功》获2001中国体育摄影展特等奖;2002年获中国新闻摄影最高奖“金眼奖”第一名;2004年被评为当代十大杰出体育摄影家。现任中国摄影出版社社长。 序
    主编的话
    导论
    第一章1900-1911年的社会图景
    第一节新政和预备立宪
    第二节经济自由与习俗变迁
    第三节社会阶层流动
    第四节大众传播下的社会关系重构

    第二章1900-1911年的影像文化总貌
    第一节纪录性影像大流行
    第二节痕迹性影像的证据意义
    第三节相似性影像的外部观看
    第四节象征性影像的有所指陈

    第三章1900-1911年的影像产制环境
    第一节便捷拍摄与纪录摄影
    第二节因人而异的影像记录
    第二三节照相馆摄影的新探索
    第四节贴册报刊的影像再生产

    第四章1900-1911年的影像构成性特色
    第一节开阔的视野与精巧的细部
    第二节个人与集体意识的全面觉醒
    第三节永不磨灭的民俗风景
    第四节不可回避的时事新闻

    第五章1900-1911年影像的大众传播
    第一节从私人留存到公开发售
    第二节从官方评选到社会舆论
    第三节从传递信息到传播观点
    第四节从国内传播到国际形象

    第六章1900-1911年中国电影概述
    第一节本时期电影的文化特征
    第二节本时期电影的生产特点
    第三节本时期电影的风格式样
    第四节本时期电影的展示场域

    第七章1900-1911年影像的主要作者
    第八章1900-1911年影像选萃
    第九章结束语
    第一节生产、构成、传播的连锁变化
    第二节自然、学艺、道德、历史的综合观照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历代文明是影像产生的源点,而通过影像我们又能反观文明延续的脉络和传承的路径。在中国史学界,一直有“左图右史”的传统,而在西方史学界也早就有“以图证史”的方法。《中国影像史·第三卷(1900-1911)》正是秉持了这样的原则,因而该丛书对影像史的研究,不是对影像内容的单纯研究,而是把影像放在历史的语境下进行解剖,包括影像产生的背景、现场和传播形式,从影像的三种形态和影像意义的三个场域,即技术性形态、构成性形态和社会性形态,图像制作的场域、图像自身的场域和图像传播的场域,进行分析和整理。“中国影像史”丛书以时间为序分成八个历史阶段,分别书写不同阶段影像发展的状况。依次为:古代卷,研究摄影史前时代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光学和化学方面的探索;1839-1900年,研究摄影术诞生并传入中国后,外国在华摄影师及中国本土摄影师在中国的拍摄活动及所摄影像;1900-1911年,研究庚子事变至清王朝灭亡前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11-1919年,研究中华民国成立至新文化运动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19-1927年,研究新文化运动之后至北伐战争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27-1937年,研究北伐胜利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37-1945年,研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至抗日战争结束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45-1949年,研究抗日战争结束后的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第九、十卷,从编年史的角度,分别梳理了1839-1911年、1912-1949年间中国影像的主要事件、影像作者、影像作品、影像出版等。此外,为统一体例,各卷以相同或近似的结构和次序,按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文化背景、影像的总体风貌、影像的技术特征、影像的构成性特点、影像的传播场域、影像作者、影像选萃,以及同一时期电影的发展概要,展现出各个时期的影像史。丛书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献价值,入选“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
  • 作者简介:
    韩丛耀:南京大学历史系/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家,图像传播学者。曾获得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奖,两次获得中国个人艺术成就最高奖——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评论奖),三次获得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奖。

    赵迎新: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摄影专业,同年分配到新华社摄影部工作。《北京申奥成功》获2001中国体育摄影展特等奖;2002年获中国新闻摄影最高奖“金眼奖”第一名;2004年被评为当代十大杰出体育摄影家。现任中国摄影出版社社长。
  • 目录:

    主编的话
    导论
    第一章1900-1911年的社会图景
    第一节新政和预备立宪
    第二节经济自由与习俗变迁
    第三节社会阶层流动
    第四节大众传播下的社会关系重构

    第二章1900-1911年的影像文化总貌
    第一节纪录性影像大流行
    第二节痕迹性影像的证据意义
    第三节相似性影像的外部观看
    第四节象征性影像的有所指陈

    第三章1900-1911年的影像产制环境
    第一节便捷拍摄与纪录摄影
    第二节因人而异的影像记录
    第二三节照相馆摄影的新探索
    第四节贴册报刊的影像再生产

    第四章1900-1911年的影像构成性特色
    第一节开阔的视野与精巧的细部
    第二节个人与集体意识的全面觉醒
    第三节永不磨灭的民俗风景
    第四节不可回避的时事新闻

    第五章1900-1911年影像的大众传播
    第一节从私人留存到公开发售
    第二节从官方评选到社会舆论
    第三节从传递信息到传播观点
    第四节从国内传播到国际形象

    第六章1900-1911年中国电影概述
    第一节本时期电影的文化特征
    第二节本时期电影的生产特点
    第三节本时期电影的风格式样
    第四节本时期电影的展示场域

    第七章1900-1911年影像的主要作者
    第八章1900-1911年影像选萃
    第九章结束语
    第一节生产、构成、传播的连锁变化
    第二节自然、学艺、道德、历史的综合观照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中国影像史·第三卷(1900-1911)
中国影像史·第二卷(1839-1900)
陈申、谢建国 著;韩丛耀、赵迎新 编
中国影像史·第三卷(1900-1911)
中国影像史·第一卷(古代)
沙振舜、韩丛耀 著;赵迎新 编
中国影像史·第三卷(1900-1911)
中国影像史·第五卷(1919-1927)
范文霈、周振华、郑丽君 著;韩丛耀、赵迎新 编
中国影像史·第三卷(1900-1911)
中国影像史·第七卷(1937-1945)
吴强、刘亚 著;韩丛耀、赵迎新 编
中国影像史·第三卷(1900-1911)
中国影像史·第四卷(1911-1919)
徐希景 著;韩丛耀、赵迎新 编
中国影像史·第三卷(1900-1911)
中国影像史·第八卷(1945-1949)
范文霈、杨健 著;韩丛耀、赵迎新 编
中国影像史·第三卷(1900-1911)
中国影像史·第九卷(1839-1911影像大事记)
季芬、熊韬 著;韩丛耀、赵迎新 编
中国影像史·第三卷(1900-1911)
中国影像史·第十卷(1912-1949影像大事记)
陈权、张龙 著;韩丛耀、赵迎新 编
中国影像史·第三卷(1900-1911)
中国影像史·第六卷(1927-1937)
周振华、罗智子 著;韩丛耀、赵迎新 编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国影像史·第三卷(1900-1911)
中国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欧阳志云 主编 ; 臧振华, 徐卫华, 沈梅华著
中国影像史·第三卷(1900-1911)
中国电力行业投资发展报告(2023年)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影像史·第三卷(1900-1911)
中国古代园林史纲要
汪菊渊 著
中国影像史·第三卷(1900-1911)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玺印卷(全二册)
中国国家博物馆 编
中国影像史·第三卷(1900-1911)
中国法院2024年度案例·侵权赔偿纠纷
国家法官学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编
中国影像史·第三卷(1900-1911)
中国法院2024年度案例·道路交通纠纷
国家法官学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编
中国影像史·第三卷(1900-1911)
中国唯一的使鹿部落:敖鲁古雅 鄂温克族民族文化介绍读本
孔繁志 主编
中国影像史·第三卷(1900-1911)
中国建设用地指标配置的逻辑及其对城市发展成本影响的研究
余吉祥
中国影像史·第三卷(1900-1911)
中国文学通识(献给大众读者的中国文学普及著作,附带:全彩名画+名家藏书票)
郑振铎 等
中国影像史·第三卷(1900-1911)
中国幻想文学大奖书系第二辑(全4册)
王一梅 等著
中国影像史·第三卷(1900-1911)
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第6辑)
荆学民
中国影像史·第三卷(1900-1911)
中国传统文化与儒道佛(徐小跃作品)
徐小跃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