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龄化是问题”说不: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与对策

对“老龄化是问题”说不: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与对策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05
版次: 1
ISBN: 9787303109104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4页
字数: 35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6人买过
  •   《对“老龄化是问题”说不: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与对策》以社会学与心理学为最重要的学科基础,同时借鉴了经济学、传播学和教育学的一些概念和观点,对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理论进行了探讨;以实证方法为依托,使用问卷评估了常态下老年人的社会适应状况,通过访谈与实地观测考察了灾难性突发事件(以“5-12”汶川地震为例)下老年人的社会适应状况;根据理论探讨和调研结果,从宏观、中观、微观,以及个体外部、内部等视角提出了维持与增进老年人社会适应水平的对策。面对规模巨大、发展迅猛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少人开始惊呼“社会问题来了,社会负担重了!”其实,老年人口带来什么样的问题或带来多大的问题并不完全取决于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或绝对数量的大小,而还取决于老年人口是由什么样特征或特质的个体组成,即老年人口的质量。
      从社会适应视角探析老年人口问题可以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新的思路。在社会适应的语境下,老年人口问题不是老年人带来的问题.而是社会适应不良的老年人带来的问题。 陈勃,赣南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南昌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200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2008年被评为江西省高校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致力于老年社会学、成人发展与老年心理以及传播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二、核心概念与基本观点
    三、研究目标、框架和内容

    理论探讨篇
    第二章基于社会学的理论探讨
    一、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社会学阐释
    二、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社会学研究风格与路径
    三、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社会学理论阐释
    四、老年人社会适应运作的社会学分析
    五、现代与后现代:老年人社会适应的挑战与分析范式
    六、社会转型与我国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社会学分析

    第三章基于心理学的理论探讨
    一、心理学关于社会适应的观点
    二、认知及智力发展与老年人社会适应
    三、人格及其发展与老年人社会适应
    四、自我调控策略与老年人社会适应

    第四章基于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探讨
    一、基于经济学的理论探讨
    二、基于传播学的理论探讨
    三、基于教育学的理论探讨

    调研评估篇
    第五章调研方法评介与一般状况测评
    一、调研工具、对象与过程
    二、调研工具的效度与信度
    三、老年人社会适应的一般状况测评

    第六章城乡老年人社会适应状况的比较
    一、问题提出与数据分析概要
    二、城乡老年人社会生活总体感受的差异比较
    三、城乡老年人社会适应状况特点的比较
    四、老年人自述的适应现代社会所遇问题及对策建议的城乡比较

    第七章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社会适应各维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二、社会适应与一些社会心理因素的相关分析

    第八章灾难性突发事件下的老年八社会适应状况——以“5·12”地震灾区的调研为例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地震后老年人社会适应状况
    四、灾难背景下的老年人应对行为
    五、影响灾后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因素

    对策研究篇
    第九章指向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积极老龄化对策
    一、“积极老龄化”概念解读
    二、我国实施积极老龄化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现阶段有关老年人的政策评析
    四、指向社会适应的积极老龄化对策要求

    第十章指向老年八社会适应的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对策
    一、社会工作及其介入老年人社会适应问题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二、增进老年人基本生活适应的社会工作介入对策
    三、增进老年人人际关系适应的社会工作介入对策
    四、增进老年人精神文化适应的社会工作介入对策
    五、增进老年人个人发展适应的社会工作介入对策

    第十一章政府、社区和家庭等外在因素的助长对策
    一、理论与现实背景
    二、大环境——政府应采取的相关对策
    三、中环境——社区的对策
    四、小环境——家庭的对策

    第十二章老年人自我提升的对策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
    二、自我提升的具体对策
    附录1调查问卷
    附录2地震灾区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对“老龄化是问题”说不: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与对策》以社会学与心理学为最重要的学科基础,同时借鉴了经济学、传播学和教育学的一些概念和观点,对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理论进行了探讨;以实证方法为依托,使用问卷评估了常态下老年人的社会适应状况,通过访谈与实地观测考察了灾难性突发事件(以“5-12”汶川地震为例)下老年人的社会适应状况;根据理论探讨和调研结果,从宏观、中观、微观,以及个体外部、内部等视角提出了维持与增进老年人社会适应水平的对策。面对规模巨大、发展迅猛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少人开始惊呼“社会问题来了,社会负担重了!”其实,老年人口带来什么样的问题或带来多大的问题并不完全取决于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或绝对数量的大小,而还取决于老年人口是由什么样特征或特质的个体组成,即老年人口的质量。
      从社会适应视角探析老年人口问题可以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新的思路。在社会适应的语境下,老年人口问题不是老年人带来的问题.而是社会适应不良的老年人带来的问题。
  • 作者简介:
    陈勃,赣南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南昌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200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2008年被评为江西省高校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致力于老年社会学、成人发展与老年心理以及传播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目录: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二、核心概念与基本观点
    三、研究目标、框架和内容

    理论探讨篇
    第二章基于社会学的理论探讨
    一、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社会学阐释
    二、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社会学研究风格与路径
    三、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社会学理论阐释
    四、老年人社会适应运作的社会学分析
    五、现代与后现代:老年人社会适应的挑战与分析范式
    六、社会转型与我国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社会学分析

    第三章基于心理学的理论探讨
    一、心理学关于社会适应的观点
    二、认知及智力发展与老年人社会适应
    三、人格及其发展与老年人社会适应
    四、自我调控策略与老年人社会适应

    第四章基于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探讨
    一、基于经济学的理论探讨
    二、基于传播学的理论探讨
    三、基于教育学的理论探讨

    调研评估篇
    第五章调研方法评介与一般状况测评
    一、调研工具、对象与过程
    二、调研工具的效度与信度
    三、老年人社会适应的一般状况测评

    第六章城乡老年人社会适应状况的比较
    一、问题提出与数据分析概要
    二、城乡老年人社会生活总体感受的差异比较
    三、城乡老年人社会适应状况特点的比较
    四、老年人自述的适应现代社会所遇问题及对策建议的城乡比较

    第七章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社会适应各维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二、社会适应与一些社会心理因素的相关分析

    第八章灾难性突发事件下的老年八社会适应状况——以“5·12”地震灾区的调研为例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地震后老年人社会适应状况
    四、灾难背景下的老年人应对行为
    五、影响灾后老年人社会适应的因素

    对策研究篇
    第九章指向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积极老龄化对策
    一、“积极老龄化”概念解读
    二、我国实施积极老龄化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现阶段有关老年人的政策评析
    四、指向社会适应的积极老龄化对策要求

    第十章指向老年八社会适应的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对策
    一、社会工作及其介入老年人社会适应问题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二、增进老年人基本生活适应的社会工作介入对策
    三、增进老年人人际关系适应的社会工作介入对策
    四、增进老年人精神文化适应的社会工作介入对策
    五、增进老年人个人发展适应的社会工作介入对策

    第十一章政府、社区和家庭等外在因素的助长对策
    一、理论与现实背景
    二、大环境——政府应采取的相关对策
    三、中环境——社区的对策
    四、小环境——家庭的对策

    第十二章老年人自我提升的对策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
    二、自我提升的具体对策
    附录1调查问卷
    附录2地震灾区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对“老龄化是问题”说不: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与对策
潮剧源流新证
陈勃 著
对“老龄化是问题”说不: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与对策
老年人与传媒
陈勃 著
对“老龄化是问题”说不: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现状与对策
风景摄影漫话
陈勃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