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从孤立波到湍流:非线性波的动力学

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从孤立波到湍流:非线性波的动力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1-10
版次: 1
ISBN: 9787301194584
定价: 52.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7页
字数: 30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自然科学
  • 《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从孤立波到湍流:非线性波的动力学》是讨论非线性波的动力学的一本专著.全书约30万字,共分10章,
    第一章是引言,第二章讨论了线性波和非线性波的一些基本概念,第三章介绍了从流体和等离子体实际系统中导出的几个著名非线性波动方程,书中用于分析非线性波的动力学的主要模型就是在其中一些方程基础上建立的,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扼要地介绍了哈密顿系统和耗散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它们是本书用于分析非线性波的动力学的理论基础,第六章讨论了波一波相互作用系统,第七章及以后各章讨论了依赖于空间变量的非线性演化方程的动力学,在这几章中通过实例分析了定态波失稳并逐步发展为弱端和强端的途径,以及在不同状态下非线性波动系统的动力学现象和规律,
    本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 贺凯芬,研究员。196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1970-1979年在第二机械工业部西南物理研究所从事受控热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研究,1979年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从事非线性科学与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其间曾予1982-1984年和1987-1988年在联邦德国马克斯一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客座研究,2002年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客座研究。曾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攀登计划和975计划)基金以及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等支持的多个项目研究。199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7年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9年获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波动的基本概念
    §2.1线性波
    §2.2非线性波
    §2.3等离子体中的线性波

    第三章实际系统中的非线性波
    §3.1流体力学方程的内禀非线性
    §3.2描写浅水波的KdV方程和正规长波方程
    §3.3等离子体和中性流体中的几个非线性波方程

    第四章时序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简介(I)-哈密顿系统
    §4.1哈密顿系统理论
    §4.2不变环对扰动的响应

    第五章时序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简介(Ⅱ)--耗散系统
    §5.1耗散系统的相空间
    §5.2不动点的稳定性分析
    §5.3耦合非线性复振子系统
    §5.4通向混沌的途径
    §5.5非线性振子的相同步现象
    §5.6混沌吸引子和混沌鞍
    §5.7时空混沌和湍流

    第六章波一波相互作用
    §6.1保守的波一波相互作用
    §6.2耗散的波一波相互作用
    §6.3空间展宽的波一波相互作用系统中的能量级联

    第七章空间相干和非相干波动解
    §7.1保守系统
    §7.2耗散系统

    第八章定态波解的稳定性分析
    §8.1斑图选择
    §8.2定态波解的稳定性分析
    §8.3波动系统的矢量空间

    第九章弱湍动力学
    §9.1从定态波解的分岔序列
    §9.2拓扑环的奇点和波动中的阵发现象
    §9.3波动系统中的相同步

    第十章向强湍的激变和强湍动力学
    §10.1强湍流现象
    §10.2鞍型定态波解的稳定和不稳定轨道
    §10.3鞍点在向强湍激变中的作用
    §10.4激变前后的波动状态
    结束语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从孤立波到湍流:非线性波的动力学》是讨论非线性波的动力学的一本专著.全书约30万字,共分10章,
    第一章是引言,第二章讨论了线性波和非线性波的一些基本概念,第三章介绍了从流体和等离子体实际系统中导出的几个著名非线性波动方程,书中用于分析非线性波的动力学的主要模型就是在其中一些方程基础上建立的,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扼要地介绍了哈密顿系统和耗散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它们是本书用于分析非线性波的动力学的理论基础,第六章讨论了波一波相互作用系统,第七章及以后各章讨论了依赖于空间变量的非线性演化方程的动力学,在这几章中通过实例分析了定态波失稳并逐步发展为弱端和强端的途径,以及在不同状态下非线性波动系统的动力学现象和规律,
    本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
  • 作者简介:
    贺凯芬,研究员。196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1970-1979年在第二机械工业部西南物理研究所从事受控热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研究,1979年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从事非线性科学与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其间曾予1982-1984年和1987-1988年在联邦德国马克斯一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客座研究,2002年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客座研究。曾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攀登计划和975计划)基金以及教育部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等支持的多个项目研究。199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7年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9年获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目录: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波动的基本概念
    §2.1线性波
    §2.2非线性波
    §2.3等离子体中的线性波

    第三章实际系统中的非线性波
    §3.1流体力学方程的内禀非线性
    §3.2描写浅水波的KdV方程和正规长波方程
    §3.3等离子体和中性流体中的几个非线性波方程

    第四章时序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简介(I)-哈密顿系统
    §4.1哈密顿系统理论
    §4.2不变环对扰动的响应

    第五章时序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简介(Ⅱ)--耗散系统
    §5.1耗散系统的相空间
    §5.2不动点的稳定性分析
    §5.3耦合非线性复振子系统
    §5.4通向混沌的途径
    §5.5非线性振子的相同步现象
    §5.6混沌吸引子和混沌鞍
    §5.7时空混沌和湍流

    第六章波一波相互作用
    §6.1保守的波一波相互作用
    §6.2耗散的波一波相互作用
    §6.3空间展宽的波一波相互作用系统中的能量级联

    第七章空间相干和非相干波动解
    §7.1保守系统
    §7.2耗散系统

    第八章定态波解的稳定性分析
    §8.1斑图选择
    §8.2定态波解的稳定性分析
    §8.3波动系统的矢量空间

    第九章弱湍动力学
    §9.1从定态波解的分岔序列
    §9.2拓扑环的奇点和波动中的阵发现象
    §9.3波动系统中的相同步

    第十章向强湍的激变和强湍动力学
    §10.1强湍流现象
    §10.2鞍型定态波解的稳定和不稳定轨道
    §10.3鞍点在向强湍激变中的作用
    §10.4激变前后的波动状态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