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书系: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2版)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书系: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2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3-01
版次: 2
ISBN: 9787112152780
定价: 63.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12页
字数: 658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工程技术
43人买过
  •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书系: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2版)》的内容主要适用于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多层和高层建筑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及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等。《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书系: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2版)》拟在理解规范规定及执行规范条文确有困难时,采用其他变通手段满足规范的要求等方面对结构设计人员有所帮助。将读者和网友提出问题逐一列出并进行对应回答,最后对这类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工程设计中的要点进行分析。 朱炳寅,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第四结构设计研究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香港工程师学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结构设计三十年,作为结构设计负责人完成的主要建筑工程有:北京名人广场写字楼、北京建宏大厦、福建广播电视中心、青藏铁路拉萨站站房、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昆山文化艺术中心、大同博物馆、北京谷泉会议中心等。… 1荷载
    1.1等效均布荷载
    1.1.1等效均布活荷载的概念
    1.1.2等效均布活荷载的取值原则,实际工程中等效均布活荷载的计算
    1.2汽车荷载
    1.2.1汽车等效均布活荷载与板跨度的关系
    1.2.2汽车荷载的动力系数
    1.2.3足够的覆土层厚度
    1.2.4消防车等效均布活荷载的简化计算
    1.2.5为什么《荷载规范》表5.1.1中对汽车荷载要限定板跨
    1.2.6复杂形状的楼板是否可以直接按《荷载规范》确定消防车的等效均布活荷载
    1.2.7消防车荷载取值的合理性问题
    1.2.8汽车轮压对地下室外墙的侧压力计算
    1.3楼面活荷载的折减
    1.3.1关于主、次梁的活荷载折减系数
    1.3.2活荷载折减系数与楼层数的关系
    1.3.3计算程序对活荷载的折减
    1.3.4梁的从属面积与竖向导荷
    1.3.5对荷载效应的等效与对活荷载的折减
    1.4其他
    1.4.1关于悬挂荷载
    1.4.2地下室顶面覆土属于恒荷载还是活荷载?
    1.4.3关于吊车荷载
    1.4.4关于风、雪荷载
    1.4.5关于荷载组合
    参考文献

    2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2.1结构抗震设防要求
    2.1.1关于抗震设防目标
    2.1.2关于性能设计问题
    2.1.3关于抗震设防分类
    2.1.4关于地震动参数的确定
    2.1.5关于本地区设防烈度和抗震设防标准
    2.1.6关于Ⅲ、Ⅳ类场地O.15g和O.30g地区建筑的抗震构造措施
    2.1.7关于抗震建筑的地基和基础设计
    2.1.8关于有效楼板宽度和典型楼板宽度
    2.1.9关于楼层位移比和扭(转)平(动)周期比
    2.1.10关于结构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
    2.1.11关于楼梯对结构设计计算的影响问题
    2.1.12关于在复杂结构中采用不同力学模型程序的分析比较问题
    2.1.13关于框架结构中钢筋的性能要求
    2.1.14关于钢板的Z向性能问题
    2.1.15关于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和论证
    2.1.16对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判别
    2.2结构分析
    2.2.1关于刚性楼板假定
    2.2.2关于空间分析模型
    2.2.3关于计算程序的合理选用
    2.2.4关于填充墙刚度对结构计算周期的影响
    2.2.5关于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中框架部分地震力调整系数
    2.2.6关于地震作用调整系数
    2.2.7关于计算振型数
    2.2.8关于梁端弯矩调幅系数
    2.2.9关于梁跨中弯矩放大系数
    2.2.10关于梁刚度增大系数
    2.2.11关于梁扭矩折减系数
    2.2.12关于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2.2.13结构的包络设计方法
    2.3场地、地基基础
    2.3.1地震的传播与地震作用的特点
    2.3.2关于场地和场地土
    2.3.3关于建筑场地的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划分
    2.3.4关于地震区的坡地建筑问题
    2.3.5关于场地类别的确定
    2.3.6关于桩基础(或地基处理)对建筑场地类别的影响
    2.3.7高层建筑深基坑对场地地震加速度的影响问题
    2.3.8关于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2.3.9关于基础底面零应力区的问题
    2.3.10关于地基液化的处理问题
    2.4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2.4.1关于偶然偏心
    2.4.2什么情况下需要考虑双向地震?
    2.4.3关于三向地震作用
    2.4.4关于超长结构的多点激励问题
    2.4.5关于弹性时程分析
    2.4.6关于结构共振问题
    2.4.7关于结构剪重比问题
    2.4.8关于“中震”、“大震”设计问题
    2.4.9关于地震作用方向问题
    2.4.10关于地震倾覆力矩比的取值问题
    2.4.11关于薄弱层的效应增大问题
    2.4.12关于大跨度长悬臂问题
    2.5防止结构连续倒塌设计
    2.5.1什么是结构的防连续倒塌设计
    2.5.2关于结构的整体牢固性
    2.5.3国外防止结构连续倒塌设计的要求
    2.5.4防止结构连续倒塌设计实例
    2.5.5我国防止结构连续倒塌设计的要求
    参考文献

    3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3.1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3.1.1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及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
    3.1.2房屋抗震等级的确定
    3.1.3防震缝宽度的确定原则
    3.1.4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高度的确定
    3.1.5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确定
    3.1.6抗侧力结构布置的基本要求
    3.1.7后浇带的设置
    3.1.8关于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经济指标问题
    3.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3.2.1关于单跨框架问题
    3.2.2框架结构房屋的最大适宜高度
    3.2.3关于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
    3.2.4影响强柱弱梁的主要因素
    3.2.5框架柱纵向钢筋的计算与配置
    3.2.6框架柱的体积配箍率计算
    3.2.7框架柱的轴压比
    3.2.8框架梁悬挑端的抗震构造要求
    3.2.9在抗震房屋中的次梁设计
    3.2.10提高梁柱节点区抗剪承载力的有效途径
    3.2.11基础埋深较大时的地下柱处理
    3.2.12框架结构的填充墙
    3.3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
    3.3.1对剪力墙的认识
    3.3.2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
    3.3.3对剪力墙的开洞处理
    3.3.4楼面梁与墙平面外的连接处理
    3.3.5对剪力墙连梁的处理
    3.3.6对双连梁的认识
    3.3.7剪力墙结构中设置转角窗的处理
    3.3.8少量框架柱的剪力墙结构
    3.4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设计
    3.4.1剪力墙周边的边框设置
    3.4.2端柱的设计计算
    3.4.3框架与剪力墙的基础设计
    3.5框架-核心筒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
    3.5.1框架-核心筒结构与板柱-剪力墙结构的异同
    3.5.2框架-核心筒结构与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区别
    3.5.3核心筒连梁的暗撑设置
    3.6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3.6.1对转换层结构的认识与把握
    3.6.2加强层的设置
    3.6.3对错层的处理
    3.6.4对大底盘多塔楼结构的判别
    3.7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
    3.7.1楼屋、盖结构的整体牢固性要求
    3.7.2楼板的配筋
    3.7.3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
    3.7.4结构构件裂缝宽度的计算与控制
    3.7.5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3.7.6混凝土保护层
    3.7.7悬臂梁的纵向钢筋设置
    3.7.8简支梁端的负钢筋设置
    3.7.9梁集中荷载处附加钢筋的设置
    3.7.10梁宽大于柱宽的宽扁梁钢筋在边柱的锚固
    参考文献

    4砌体结构设计
    4.1砌体结构的非抗震设计
    4.1.1关于砌体强度设计值的调整
    4.1.2带壁柱墙的计算截面翼缘宽度b1的取值
    4.1.3受压构件的计算高度H0
    4.1.4墙、柱高厚比验算
    4.1.5关于墙梁
    4.1.6关于挑梁
    4.1.7关于构造柱的抗剪
    4.1.8同一结构单元中上、下楼层采用不同砌体材料
    4.2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
    4.2.1砌体结构的材料强度、层高及总高度
    4.2.2关于地震区墙梁设计
    4.2.3关于底框结构
    4.2.4构造柱的抗剪作用
    4.3砌体房屋的裂缝防治措施
    4.3.1砌体房屋的主要裂缝类型
    4.3.2砌体房屋的裂缝控制标准
    4.3.3防止或减轻墙体裂缝的主要措施
    参考文献

    5钢结构设计
    5.1楼盖结构设计
    5.1.1楼盖结构的选择
    5.1.2楼层水平支撑的设置
    5.1.3隅撑的设置
    5.1.4钢结构的用钢量估算
    5.2主体结构设计
    5.2.1支撑的设置
    5.2.2框架一核心筒结构中的加强层
    5.2.3钢结构的节点域
    5.2.4钢结构的阻尼比
    5.3钢结构的连接设计
    5.3.1钢梁与钢柱的连接
    5.3.2骨形连接
    5.3.3对刚接柱脚的把握
    参考文献

    6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
    6.1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特点
    6.1.1混合结构的基本类型
    6.1.2混合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
    6.1.3混合结构与钢结构
    6.2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整体设计
    6.2.1混合结构体系的设计
    6.2.2组合构件的选用
    6.2.3混合结构中的框架梁选用
    6.3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节点设计
    6.3.1钢管混凝土柱框架节点
    6.3.2型钢混凝土柱框架节点
    6.3.3型钢混凝土柱与钢柱及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
    6.3.4钢梁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连接
    参考文献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7.1建筑工程的地基勘察要求
    7.1.1如何确定场地勘察要求
    7.1.2对勘察报告的核查
    7.2天然地基
    7.2.1地基的主要受力层
    7.2.2关于地基承载力的修正
    7.2.3关于地基的长期压密作用
    7.2.4关于软弱下卧层
    7.2.5关于地基沉降
    7.2.6基础的调平设计
    7.3地基处理
    7.3.1CFG桩的地基承载力
    7.3.2CFG桩地基处理中桩顶与基础之间褥垫层的作用
    7.4独立基础及条形基础
    7.4.1关于基础的抗剪验算问题
    7.4.2关于素混凝土基础的高度问题
    7.4.3独立柱基加防水板基础
    7.4.4基础拉梁的设计原则
    7.4.5关于独立基础台阶的宽高比问题
    7.4.6关于独立基础的最小配筋率问题
    7.5箱形及筏形基础
    7.5.1梁板式筏基与平板式筏基的异同
    7.5.2“柱墩”与变厚度筏板的区别
    7.5.3独基加防水板基础与变厚度筏板基础的区别
    7.5.4地下结构的裂缝验算与控制
    7.5.5箱形基础基底反力的分布规律
    7.5.6关于地下工程的混凝土抗渗等级问题
    7.5.7关于地下室的抗浮验算
    7.5.8减少主、裙楼差异沉降的技术措施
    7.6桩基础及墩基础
    7.6.1嵌岩灌注桩的桩身尺寸效应问题
    7.6.2墩的概念及设计
    7.6.3桩基础拉梁的设计原则
    7.6.4桩基础的调平设计原则
    7.6.5关于减沉复合桩基
    7.6.6钻孔灌注桩的后注浆技术
    7.6.7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
    7.6.8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作为抗拔桩使用时应采取的措施
    7.7挡土墙
    7.7.1挡土墙的土压力及变形特征
    7.7.2地下室挡土墙土压力的确定
    7.7.3有限土压力的简化计算
    参考文献

    附录A中国地震局文件(中震防发[2009]49号)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原则的通知
    附录B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国办发[2009]3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附录C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件(建质[2009]77号)关于切实做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有关问题的通知
    附录D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07号)山东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
    附录E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抗震设防的复函(建标标函[2009]50号)
    附录F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质[2010]109号)
  • 内容简介: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书系: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2版)》的内容主要适用于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多层和高层建筑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及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等。《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书系: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2版)》拟在理解规范规定及执行规范条文确有困难时,采用其他变通手段满足规范的要求等方面对结构设计人员有所帮助。将读者和网友提出问题逐一列出并进行对应回答,最后对这类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工程设计中的要点进行分析。
  • 作者简介:
    朱炳寅,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第四结构设计研究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香港工程师学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结构设计三十年,作为结构设计负责人完成的主要建筑工程有:北京名人广场写字楼、北京建宏大厦、福建广播电视中心、青藏铁路拉萨站站房、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昆山文化艺术中心、大同博物馆、北京谷泉会议中心等。…
  • 目录:
    1荷载
    1.1等效均布荷载
    1.1.1等效均布活荷载的概念
    1.1.2等效均布活荷载的取值原则,实际工程中等效均布活荷载的计算
    1.2汽车荷载
    1.2.1汽车等效均布活荷载与板跨度的关系
    1.2.2汽车荷载的动力系数
    1.2.3足够的覆土层厚度
    1.2.4消防车等效均布活荷载的简化计算
    1.2.5为什么《荷载规范》表5.1.1中对汽车荷载要限定板跨
    1.2.6复杂形状的楼板是否可以直接按《荷载规范》确定消防车的等效均布活荷载
    1.2.7消防车荷载取值的合理性问题
    1.2.8汽车轮压对地下室外墙的侧压力计算
    1.3楼面活荷载的折减
    1.3.1关于主、次梁的活荷载折减系数
    1.3.2活荷载折减系数与楼层数的关系
    1.3.3计算程序对活荷载的折减
    1.3.4梁的从属面积与竖向导荷
    1.3.5对荷载效应的等效与对活荷载的折减
    1.4其他
    1.4.1关于悬挂荷载
    1.4.2地下室顶面覆土属于恒荷载还是活荷载?
    1.4.3关于吊车荷载
    1.4.4关于风、雪荷载
    1.4.5关于荷载组合
    参考文献

    2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2.1结构抗震设防要求
    2.1.1关于抗震设防目标
    2.1.2关于性能设计问题
    2.1.3关于抗震设防分类
    2.1.4关于地震动参数的确定
    2.1.5关于本地区设防烈度和抗震设防标准
    2.1.6关于Ⅲ、Ⅳ类场地O.15g和O.30g地区建筑的抗震构造措施
    2.1.7关于抗震建筑的地基和基础设计
    2.1.8关于有效楼板宽度和典型楼板宽度
    2.1.9关于楼层位移比和扭(转)平(动)周期比
    2.1.10关于结构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
    2.1.11关于楼梯对结构设计计算的影响问题
    2.1.12关于在复杂结构中采用不同力学模型程序的分析比较问题
    2.1.13关于框架结构中钢筋的性能要求
    2.1.14关于钢板的Z向性能问题
    2.1.15关于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和论证
    2.1.16对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判别
    2.2结构分析
    2.2.1关于刚性楼板假定
    2.2.2关于空间分析模型
    2.2.3关于计算程序的合理选用
    2.2.4关于填充墙刚度对结构计算周期的影响
    2.2.5关于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中框架部分地震力调整系数
    2.2.6关于地震作用调整系数
    2.2.7关于计算振型数
    2.2.8关于梁端弯矩调幅系数
    2.2.9关于梁跨中弯矩放大系数
    2.2.10关于梁刚度增大系数
    2.2.11关于梁扭矩折减系数
    2.2.12关于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2.2.13结构的包络设计方法
    2.3场地、地基基础
    2.3.1地震的传播与地震作用的特点
    2.3.2关于场地和场地土
    2.3.3关于建筑场地的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划分
    2.3.4关于地震区的坡地建筑问题
    2.3.5关于场地类别的确定
    2.3.6关于桩基础(或地基处理)对建筑场地类别的影响
    2.3.7高层建筑深基坑对场地地震加速度的影响问题
    2.3.8关于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2.3.9关于基础底面零应力区的问题
    2.3.10关于地基液化的处理问题
    2.4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2.4.1关于偶然偏心
    2.4.2什么情况下需要考虑双向地震?
    2.4.3关于三向地震作用
    2.4.4关于超长结构的多点激励问题
    2.4.5关于弹性时程分析
    2.4.6关于结构共振问题
    2.4.7关于结构剪重比问题
    2.4.8关于“中震”、“大震”设计问题
    2.4.9关于地震作用方向问题
    2.4.10关于地震倾覆力矩比的取值问题
    2.4.11关于薄弱层的效应增大问题
    2.4.12关于大跨度长悬臂问题
    2.5防止结构连续倒塌设计
    2.5.1什么是结构的防连续倒塌设计
    2.5.2关于结构的整体牢固性
    2.5.3国外防止结构连续倒塌设计的要求
    2.5.4防止结构连续倒塌设计实例
    2.5.5我国防止结构连续倒塌设计的要求
    参考文献

    3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3.1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3.1.1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及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
    3.1.2房屋抗震等级的确定
    3.1.3防震缝宽度的确定原则
    3.1.4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高度的确定
    3.1.5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确定
    3.1.6抗侧力结构布置的基本要求
    3.1.7后浇带的设置
    3.1.8关于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经济指标问题
    3.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3.2.1关于单跨框架问题
    3.2.2框架结构房屋的最大适宜高度
    3.2.3关于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
    3.2.4影响强柱弱梁的主要因素
    3.2.5框架柱纵向钢筋的计算与配置
    3.2.6框架柱的体积配箍率计算
    3.2.7框架柱的轴压比
    3.2.8框架梁悬挑端的抗震构造要求
    3.2.9在抗震房屋中的次梁设计
    3.2.10提高梁柱节点区抗剪承载力的有效途径
    3.2.11基础埋深较大时的地下柱处理
    3.2.12框架结构的填充墙
    3.3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
    3.3.1对剪力墙的认识
    3.3.2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
    3.3.3对剪力墙的开洞处理
    3.3.4楼面梁与墙平面外的连接处理
    3.3.5对剪力墙连梁的处理
    3.3.6对双连梁的认识
    3.3.7剪力墙结构中设置转角窗的处理
    3.3.8少量框架柱的剪力墙结构
    3.4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设计
    3.4.1剪力墙周边的边框设置
    3.4.2端柱的设计计算
    3.4.3框架与剪力墙的基础设计
    3.5框架-核心筒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
    3.5.1框架-核心筒结构与板柱-剪力墙结构的异同
    3.5.2框架-核心筒结构与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区别
    3.5.3核心筒连梁的暗撑设置
    3.6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3.6.1对转换层结构的认识与把握
    3.6.2加强层的设置
    3.6.3对错层的处理
    3.6.4对大底盘多塔楼结构的判别
    3.7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
    3.7.1楼屋、盖结构的整体牢固性要求
    3.7.2楼板的配筋
    3.7.3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
    3.7.4结构构件裂缝宽度的计算与控制
    3.7.5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3.7.6混凝土保护层
    3.7.7悬臂梁的纵向钢筋设置
    3.7.8简支梁端的负钢筋设置
    3.7.9梁集中荷载处附加钢筋的设置
    3.7.10梁宽大于柱宽的宽扁梁钢筋在边柱的锚固
    参考文献

    4砌体结构设计
    4.1砌体结构的非抗震设计
    4.1.1关于砌体强度设计值的调整
    4.1.2带壁柱墙的计算截面翼缘宽度b1的取值
    4.1.3受压构件的计算高度H0
    4.1.4墙、柱高厚比验算
    4.1.5关于墙梁
    4.1.6关于挑梁
    4.1.7关于构造柱的抗剪
    4.1.8同一结构单元中上、下楼层采用不同砌体材料
    4.2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
    4.2.1砌体结构的材料强度、层高及总高度
    4.2.2关于地震区墙梁设计
    4.2.3关于底框结构
    4.2.4构造柱的抗剪作用
    4.3砌体房屋的裂缝防治措施
    4.3.1砌体房屋的主要裂缝类型
    4.3.2砌体房屋的裂缝控制标准
    4.3.3防止或减轻墙体裂缝的主要措施
    参考文献

    5钢结构设计
    5.1楼盖结构设计
    5.1.1楼盖结构的选择
    5.1.2楼层水平支撑的设置
    5.1.3隅撑的设置
    5.1.4钢结构的用钢量估算
    5.2主体结构设计
    5.2.1支撑的设置
    5.2.2框架一核心筒结构中的加强层
    5.2.3钢结构的节点域
    5.2.4钢结构的阻尼比
    5.3钢结构的连接设计
    5.3.1钢梁与钢柱的连接
    5.3.2骨形连接
    5.3.3对刚接柱脚的把握
    参考文献

    6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
    6.1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特点
    6.1.1混合结构的基本类型
    6.1.2混合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
    6.1.3混合结构与钢结构
    6.2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整体设计
    6.2.1混合结构体系的设计
    6.2.2组合构件的选用
    6.2.3混合结构中的框架梁选用
    6.3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节点设计
    6.3.1钢管混凝土柱框架节点
    6.3.2型钢混凝土柱框架节点
    6.3.3型钢混凝土柱与钢柱及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
    6.3.4钢梁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连接
    参考文献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7.1建筑工程的地基勘察要求
    7.1.1如何确定场地勘察要求
    7.1.2对勘察报告的核查
    7.2天然地基
    7.2.1地基的主要受力层
    7.2.2关于地基承载力的修正
    7.2.3关于地基的长期压密作用
    7.2.4关于软弱下卧层
    7.2.5关于地基沉降
    7.2.6基础的调平设计
    7.3地基处理
    7.3.1CFG桩的地基承载力
    7.3.2CFG桩地基处理中桩顶与基础之间褥垫层的作用
    7.4独立基础及条形基础
    7.4.1关于基础的抗剪验算问题
    7.4.2关于素混凝土基础的高度问题
    7.4.3独立柱基加防水板基础
    7.4.4基础拉梁的设计原则
    7.4.5关于独立基础台阶的宽高比问题
    7.4.6关于独立基础的最小配筋率问题
    7.5箱形及筏形基础
    7.5.1梁板式筏基与平板式筏基的异同
    7.5.2“柱墩”与变厚度筏板的区别
    7.5.3独基加防水板基础与变厚度筏板基础的区别
    7.5.4地下结构的裂缝验算与控制
    7.5.5箱形基础基底反力的分布规律
    7.5.6关于地下工程的混凝土抗渗等级问题
    7.5.7关于地下室的抗浮验算
    7.5.8减少主、裙楼差异沉降的技术措施
    7.6桩基础及墩基础
    7.6.1嵌岩灌注桩的桩身尺寸效应问题
    7.6.2墩的概念及设计
    7.6.3桩基础拉梁的设计原则
    7.6.4桩基础的调平设计原则
    7.6.5关于减沉复合桩基
    7.6.6钻孔灌注桩的后注浆技术
    7.6.7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
    7.6.8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作为抗拔桩使用时应采取的措施
    7.7挡土墙
    7.7.1挡土墙的土压力及变形特征
    7.7.2地下室挡土墙土压力的确定
    7.7.3有限土压力的简化计算
    参考文献

    附录A中国地震局文件(中震防发[2009]49号)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原则的通知
    附录B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国办发[2009]3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附录C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件(建质[2009]77号)关于切实做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有关问题的通知
    附录D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07号)山东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
    附录E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抗震设防的复函(建标标函[2009]50号)
    附录F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质[2010]109号)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书系: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2版)
建筑中的神奇生物
梁励韵 著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书系: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2版)
建筑企业破产重整法律实务
李乐敏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书系: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2版)
建筑结构综合计算手册
刘亮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书系: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2版)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专项突破(2024年二建专项突破)
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专项突破委员会 著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书系: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2版)
建筑企业财税处理与合同涉税管理(全新升级版)
林久时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书系: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2版)
建筑设备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裁判规则与合规要点
陈加曹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书系: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2版)
建筑工程制图(第7版)
吴杰、顾生其、操金鑫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书系: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2版)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第3版)高职高专土建专业"互联网+"创新规划教材
范红岩,宋岩丽 主编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书系: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2版)
建筑速写
杜鹏、刘庆慧、王炼、周蔚、邹涛涛、刘斯颖、袁玉康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书系: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2版)
建筑人的职业规划——教你跳出好前程
张红芳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书系: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2版)
建筑工程制图习题集(第7版)
吴杰、顾生其、王剑平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书系: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2版)
建筑专业技术措施2023年版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