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病学

人畜共患病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14-11
版次: 1
ISBN: 9787030417664
定价: 49.8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6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22人买过
  •   《人兽共患病学》首次以全新框架和理论系统地论述了人兽共患病的基本理论、包含的相关疾病、新现理论和发展趋势。《人兽共患病学》共分三篇,包括人兽共患病概述、新现人兽共患病与新现机制、人兽共患病各论共十四章。以人兽共患病基本理论为重点,较为详细介绍了人兽共患病基本概念、分类、危害、媒介动物、脊椎动物作为保藏宿主的重要性,人兽共患病识别与鉴定原理,预防和控制原理,家畜禽人兽共患病,宠物人兽共患病,野生动物与动物园观赏动物人兽共患病,食物链引发的人兽共患病;新现人兽共患病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对人兽共患病防控中“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理念也做了较为完整的阐述;对人兽共患病在疾病种类上进行了最为全面的介绍,但在各病内容上以最简练的方式加以介绍,力求节约篇幅,也为广大师生讲授和自学留有空间,同时也为避免与其他相关课程在内容上发生冲突而强调不同特点。对目前国内没有的人兽共患病也做了阐述,主要是我们国家生物边境概念减弱、国际交流和旅游愈加频繁,与这些罕见人兽共患病接触机会大大增加。   前言
    第一篇人兽共患病概述
    第一章人兽共患病及其危害2
    第一节人兽共患病概念及其进化2
    第二节人兽共患病危害2
    一、人兽共患病多为人与动物的烈性传染病或
    流行病,对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3
    二、多数人兽共患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难以
    控制或消灭4
    三、传统传染病再度肆虐4
    四、新出现的传染病已对人类构成新的威胁4
    五、生物恐怖对人类的威胁依然存在5
    六、人类防控人兽共患病成为巨大经济负担5
    第三节人兽共患病的特点5
    第四节人兽共患病分类6
    一、按病原体种类进行分类6
    二、按病原体保藏宿主的性质分类6
    三、按病原体生活史分类6
    第五节传染病模式和传播动力学7
    一、概述7
    二、基本概念8
    第六节人兽共患病流行病学9
    一、人兽共患病相关风险9
    二、人兽共患病病原的相关因素9
    三、感染与侵入10
    四、感染与宿主防御11
    五、人兽共患病流行过程12
    第七节媒介源嗜血性节肢动物15
    一、节肢动物传播人兽共患病特征15
    二、微生物源性传染病的嗜血媒介调查15
    第八节脊椎动物作为人兽共患病病原宿主和保藏
    宿主18
    一、哺乳动物(哺乳纲)18
    二、鸟类22
    三、爬行类22
    四、两栖类22
    五、鱼类22
    第二章人兽共患病识别与鉴定原理23
    第一节人兽共患病病原的识别23
    一、指示病例及相关因素分析23
    二、调查24
    三、流行与暴发25
    四、暴发调查26
    五、病例报告26
    第二节人兽共患病识别(界定)的实验室作用28
    一、实验室设立的主要目的28
    二、实验室中的风险29
    三、实验室采样及处理原则和注意事项29
    四、实验室检验30
    第三节被忽视的地方性人兽共患病33
    一、疏忽的原因和性质33
    二、被忽视的地方性人兽共患病危害33
    三、被忽视性人兽共患病控制展望34
    第四节新现人兽共患病和被忽视地方流行性
    人兽共患病调查——全球层次的共同
    挑战和共同解决方案34
    一、人兽共患病和疾病报告36
    二、前沿方式37
    第三章人兽共患病预防和控制原理38
    第一节人兽共患病预防、控制和清除的基本
    原理38
    一、人兽共患病预防的原理38
    二、人兽共患病控制原理38
    三、人兽共患病清除原理38
    第二节保藏宿主的无效化作用39
    一、感染个体的清除39
    二、环境处理39
    三、巴氏灭菌法和其他食物中去除病原的
    方式40
    四、消毒41
    第三节减少接触的可能性41
    一、隔离作用41
    二、检疫41
    三、无规定疫病区41
    四、群体控制计划42
    五、约束法规42
    六、缩小群体42
    第四节增强宿主的抵抗力42
    一、化学药物预防提高宿主抵抗力43
    二、免疫作用提高宿主抵抗力43
    三、器械使用44
    四、注意事项44
    第五节预防措施实例——现场解剖和饲养
    棚舍44
    一、现场解剖44
    二、饲养棚(房)45
    第六节消费者保护战略46
    一、动物鉴定46
    二、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46
    第七节交流47
    一、卫生专家之间的交流47
    二、与公众交流47
    第八节普及教育48
    第九节人兽共患病经济学评估48
    一、疾病控制经济学简介49
    二、人生命价值52
    三、兽医经济学53
    第十节人兽共患病控制与预防的一般性考虑54
    一、看不见的利益效果55
    二、发展中国家必须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发
    展吗55
    三、风险分析55
    四、关键控制点的危害分析(HACCP)56
    五、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58
    六、动物农场的永久性/暂时性标识58
    七、未来新技术需求59
    八、人兽共患病控制的综合考虑59
    第十一节人兽共患病预测60
    一、流行性人兽共患病的来源和动力学60
    二、病原的发现61
    三、新微生物流行可能性的预测62
    四、调查和预防的全球战略63
    第十二节水源性人兽共患病和一般控制原理63
    一、畜牧业和潜在的环境影响63
    二、水源安全的风险评估与对策64
    三、与水源有关的人兽共患病或水源性人兽共
    患病64
    四、水源性人兽共患病“综合控制措施”66
    五、风险管理68
    第四章家畜禽的人畜共患病70
    第一节家畜的人畜共患感染性疾病70
    一、家畜常见人畜共患细菌病及病原70
    二、家畜常见人畜共患病毒病及病原71
    三、家畜常见人畜共患寄生虫感染及病原71
    四、家畜常见人畜共患皮肤真菌感染及病原72
    第二节家禽的人兽共患病72
    一、家禽中的常见人兽共患细菌病及病原72
    二、家禽中的常见人兽共患病毒病及病原72
    三、家禽中的常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73
    四、家禽中的常见人畜共患真菌病73
    五、禽流感高危人群防护原则73
    第三节经济动物与人兽共患病74
    一、经济动物分类74
    二、兽类经济动物人兽共患病及病原74
    三、禽类经济动物人兽共患病及病原74
    四、流行特点75
    第四节牧场中的危险人群75
    一、妇女75
    二、儿童75
    三、老年人75
    四、家畜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动力学75
    第五节水源和环境中的人兽共患病病原77
    一、水源中人兽共患病病原77
    二、环境中的人兽共患病病原78
    人兽共患病学iv第五章宠物(伴侣动物)人兽共患病概述80
    第一节宠物(伴侣动物)在当今社会中的重
    要性80
    一、宠物动物给予人们精神依托80
    二、宠物是人们生活的帮手80
    三、动物数量增加与患病风险81
    四、流动人口和老年人数量增加与患病风险82
    五、宠物与免疫功能低下个体的相互关系82
    六、职业风险的认识82
    七、动物抓咬伤与疾病传播82
    八、宠物潜在的疾病传播途径83
    九、宠物医院、诊所的作用84
    十、宠物的预警作用85
    第二节宠物犬源性人兽共患病85
    第三节宠物猫源性人兽共患病85
    第四节观赏鸟源性人兽共患病86
    第五节其他宠物源性人兽共患病86
    一、啮齿类来源的人兽共患病86
    二、两栖爬行动物来源的人兽共患病87
    三、蝙蝠来源的人兽共患病87
    四、非人灵长类来源的人兽共患病87
    五、鱼来源的人兽共患病87
    第六节宠物重要人兽共患病流行现状88
    一、重要宠物人兽共患细菌病88
    二、宠物常见重要人兽共患病毒病92
    三、宠物常见重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93
    四、宠物常见重要人兽共患真菌病94
    第六章野生动物与动物园观赏动物人兽共患病95
    第一节野生动物生态病原学95
    一、人类活动和野生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生态
    病原学关系包含因素95
    二、陆生环境野生动物96
    三、野生动物病原传染给人的可能途径96
    第二节人类活动与野生动物的广泛接触96
    一、人与野生动物交界面96
    二、需要发展的措施99
    第三节人兽共患病与旅行100
    一、旅游与人兽共患病可能的接触机会100
    二、旅行与人兽共患病和其他传染病102
    第四节野味食用安全104
    一、一般指导104
    二、可能会遇到的情况105
    第五节海洋及淡水生物引起的人兽共患病107
    一、海洋环境107
    二、淡水环境109
    三、水生生物引起的人兽共患病110
    第六节亨德拉病毒保藏宿主和外溢宿主传染及
    发病是病原新现的关键因素113
    一、亨尼帕病毒野生动物保藏宿主致病
    机制113
    二、亨尼帕病毒外溢宿主中的病原学113
    三、亨尼帕病毒传染散布的致病机制115
    四、亨尼帕病毒分子致病机制115
    五、亨尼帕病毒新现风险因素与保藏宿主处理
    战略115
    第七节野生动物疾病作为生物恐怖的潜在
    手段116
    一、过去的细菌战和生物恐怖116
    二、现代生物战和生物恐怖116
    三、可能被利用的病原118
    四、动物疾病和生物恐怖120
    五、野生动物因素120
    第八节啮齿动物、蛇和昆虫侵袭的一般防护121
    一、昆虫、蜘蛛和蜱的侵袭防护121
    二、啮齿动物、野生动物或流浪动物的侵袭
    防护121
    三、蛇侵袭的防护121
    第九节蝙蝠中人兽共患病宿主生态学121
    一、驱动蝙蝠传染动力学的宿主生态方式121
    二、多种类、多病原疾病传播动力学122
    三、病原毒性驱动源的宿主生态方式122
    四、病原生态学作为蝙蝠疾病传播动力学驱
    动源122
    五、整合数据和比较蝙蝠中传染流行病学的
    方法122
    六、传染病原和其蝙蝠宿主的生态学123
    七、人类行为对蝙蝠的影响123
    第七章食物链引发的人兽共患病概述125
    第一节食品供应全球化和疾病的传播125
    一、疾病和食物链125
    二、食物链中人兽共患病实例126
    第二节食品供应中病原的流行病学127
    一、肠道感染的类型和趋势127
    二、食源性细菌病129
    三、食源性寄生虫病129
    四、食源性病毒感染129
    第三节肉及肉品作为人兽共患病病原来源130
    一、细菌性人兽共患病病原130
    二、病毒性人兽共患病病原130
    三、寄生虫性人兽共患病病原131
    第四节肥料作为人兽共患病来源131
    一、肥料来源的人兽共患病和传染模式131
    二、接触肥料引起的重要人兽共患病131
    三、肥料作为耐药微生物和耐药基因的
    来源132
    四、来自于肥料的其他重要人兽共患病132
    五、处理肥料,减少风险132
    第五节动物饲料作为人兽共患病病原来源132
    一、饲料作为潜在疾病的传播者133
    二、饲料中的人兽共患病病原133
    三、饲料成分污染的风险133
    四、饲料对人产生的健康风险133
    五、饲料中抗生素的使用134
    第六节乳和鲜乳的消费作为人兽共患病病原
    来源134
    一、鲜乳的食用价值134
    二、鲜乳和乳产品食源性病原流行情况134
    第七节环境和食物链中抗生素残留和家畜中
    抗生素基因136
    第八节畜牧业减少人类肠道人兽共患病病原的
    实践操作137
    一、降低动物饲料和饮水中病原数量137
    二、抗微生物饲料添加剂137
    三、益生菌137
    四、益生元137
    五、免疫作用138
    六、噬菌体138
    七、废物处理138
    第九节有机农业对人兽共患病的影响138
    一、有机食品安全138
    二、有机植物产品风险138
    三、有机动物产品风险139
    第十节禽流感对食物链的威胁与影响139
    一、禽流感致病性139
    二、新现禽流感病毒140
    v人兽共患病学vi第二篇新现人兽共患病与新现机制
    第八章新现人兽共患病142
    第一节新现人兽共患病的概念与分类142
    一、新现人兽共患病142
    二、再现人兽共患病144
    三、甲类、乙类法定传染病中的人兽共患病及
    影响因素144
    四、传染病新现中的各种因素144
    第二节人兽共患病病原新现的理论基础145
    一、新现人兽共患病和人类群体发展史,过去
    什么时间有新病原出现146
    二、人类病原的动物来源146
    三、哪几种病原最近新现146
    四、新现疾病调查中总结的经验教训149
    五、病原在哪儿新现,为什么会是这些病原
    新现149
    六、新现人兽共患病预测和调查152
    第三节野生动物传播给人的人兽共患病毒病新
    现过程153
    一、概述153
    二、人兽共患病新现和物种侵袭的比较生
    态学155
    三、新现人兽共患病发生过程的影响因素155
    四、人兽共患病新现作为侵袭生物学范例157
    五、不同传播途径人兽共患病毒病的致
    病性157
    第四节病毒新现的进化遗传学158
    一、概述158
    二、哪种病毒更易新现158
    三、哪种类型病毒更易跨越种间传播159
    四、需要在新宿主内适应后才能引起新
    现吗160
    五、重组是病毒新现的前提条件吗160
    六、RNA病毒进化与新现161
    第五节病原宿主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疾病
    新现162
    一、疾病新现的驱动源162
    二、病原宿主环境的相互作用162
    三、疾病新现的基本框架162
    四、在新宿主中的新现162
    五、同一宿主中具有新特性病原的新现163
    六、在新地理区域疾病暴发的新现164
    七、社会科学对新现人兽共患病的影响164
    八、气候变暖与节肢媒介的促进作用165
    第六节新现病毒病调查165
    一、调查的目的165
    二、调查方法学和调查方法166
    第九章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169
    第一节概述169
    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战略框架中
  • 内容简介:
      《人兽共患病学》首次以全新框架和理论系统地论述了人兽共患病的基本理论、包含的相关疾病、新现理论和发展趋势。《人兽共患病学》共分三篇,包括人兽共患病概述、新现人兽共患病与新现机制、人兽共患病各论共十四章。以人兽共患病基本理论为重点,较为详细介绍了人兽共患病基本概念、分类、危害、媒介动物、脊椎动物作为保藏宿主的重要性,人兽共患病识别与鉴定原理,预防和控制原理,家畜禽人兽共患病,宠物人兽共患病,野生动物与动物园观赏动物人兽共患病,食物链引发的人兽共患病;新现人兽共患病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对人兽共患病防控中“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理念也做了较为完整的阐述;对人兽共患病在疾病种类上进行了最为全面的介绍,但在各病内容上以最简练的方式加以介绍,力求节约篇幅,也为广大师生讲授和自学留有空间,同时也为避免与其他相关课程在内容上发生冲突而强调不同特点。对目前国内没有的人兽共患病也做了阐述,主要是我们国家生物边境概念减弱、国际交流和旅游愈加频繁,与这些罕见人兽共患病接触机会大大增加。
  • 作者简介:
     
  • 目录:
    前言
    第一篇人兽共患病概述
    第一章人兽共患病及其危害2
    第一节人兽共患病概念及其进化2
    第二节人兽共患病危害2
    一、人兽共患病多为人与动物的烈性传染病或
    流行病,对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3
    二、多数人兽共患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难以
    控制或消灭4
    三、传统传染病再度肆虐4
    四、新出现的传染病已对人类构成新的威胁4
    五、生物恐怖对人类的威胁依然存在5
    六、人类防控人兽共患病成为巨大经济负担5
    第三节人兽共患病的特点5
    第四节人兽共患病分类6
    一、按病原体种类进行分类6
    二、按病原体保藏宿主的性质分类6
    三、按病原体生活史分类6
    第五节传染病模式和传播动力学7
    一、概述7
    二、基本概念8
    第六节人兽共患病流行病学9
    一、人兽共患病相关风险9
    二、人兽共患病病原的相关因素9
    三、感染与侵入10
    四、感染与宿主防御11
    五、人兽共患病流行过程12
    第七节媒介源嗜血性节肢动物15
    一、节肢动物传播人兽共患病特征15
    二、微生物源性传染病的嗜血媒介调查15
    第八节脊椎动物作为人兽共患病病原宿主和保藏
    宿主18
    一、哺乳动物(哺乳纲)18
    二、鸟类22
    三、爬行类22
    四、两栖类22
    五、鱼类22
    第二章人兽共患病识别与鉴定原理23
    第一节人兽共患病病原的识别23
    一、指示病例及相关因素分析23
    二、调查24
    三、流行与暴发25
    四、暴发调查26
    五、病例报告26
    第二节人兽共患病识别(界定)的实验室作用28
    一、实验室设立的主要目的28
    二、实验室中的风险29
    三、实验室采样及处理原则和注意事项29
    四、实验室检验30
    第三节被忽视的地方性人兽共患病33
    一、疏忽的原因和性质33
    二、被忽视的地方性人兽共患病危害33
    三、被忽视性人兽共患病控制展望34
    第四节新现人兽共患病和被忽视地方流行性
    人兽共患病调查——全球层次的共同
    挑战和共同解决方案34
    一、人兽共患病和疾病报告36
    二、前沿方式37
    第三章人兽共患病预防和控制原理38
    第一节人兽共患病预防、控制和清除的基本
    原理38
    一、人兽共患病预防的原理38
    二、人兽共患病控制原理38
    三、人兽共患病清除原理38
    第二节保藏宿主的无效化作用39
    一、感染个体的清除39
    二、环境处理39
    三、巴氏灭菌法和其他食物中去除病原的
    方式40
    四、消毒41
    第三节减少接触的可能性41
    一、隔离作用41
    二、检疫41
    三、无规定疫病区41
    四、群体控制计划42
    五、约束法规42
    六、缩小群体42
    第四节增强宿主的抵抗力42
    一、化学药物预防提高宿主抵抗力43
    二、免疫作用提高宿主抵抗力43
    三、器械使用44
    四、注意事项44
    第五节预防措施实例——现场解剖和饲养
    棚舍44
    一、现场解剖44
    二、饲养棚(房)45
    第六节消费者保护战略46
    一、动物鉴定46
    二、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46
    第七节交流47
    一、卫生专家之间的交流47
    二、与公众交流47
    第八节普及教育48
    第九节人兽共患病经济学评估48
    一、疾病控制经济学简介49
    二、人生命价值52
    三、兽医经济学53
    第十节人兽共患病控制与预防的一般性考虑54
    一、看不见的利益效果55
    二、发展中国家必须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发
    展吗55
    三、风险分析55
    四、关键控制点的危害分析(HACCP)56
    五、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58
    六、动物农场的永久性/暂时性标识58
    七、未来新技术需求59
    八、人兽共患病控制的综合考虑59
    第十一节人兽共患病预测60
    一、流行性人兽共患病的来源和动力学60
    二、病原的发现61
    三、新微生物流行可能性的预测62
    四、调查和预防的全球战略63
    第十二节水源性人兽共患病和一般控制原理63
    一、畜牧业和潜在的环境影响63
    二、水源安全的风险评估与对策64
    三、与水源有关的人兽共患病或水源性人兽共
    患病64
    四、水源性人兽共患病“综合控制措施”66
    五、风险管理68
    第四章家畜禽的人畜共患病70
    第一节家畜的人畜共患感染性疾病70
    一、家畜常见人畜共患细菌病及病原70
    二、家畜常见人畜共患病毒病及病原71
    三、家畜常见人畜共患寄生虫感染及病原71
    四、家畜常见人畜共患皮肤真菌感染及病原72
    第二节家禽的人兽共患病72
    一、家禽中的常见人兽共患细菌病及病原72
    二、家禽中的常见人兽共患病毒病及病原72
    三、家禽中的常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73
    四、家禽中的常见人畜共患真菌病73
    五、禽流感高危人群防护原则73
    第三节经济动物与人兽共患病74
    一、经济动物分类74
    二、兽类经济动物人兽共患病及病原74
    三、禽类经济动物人兽共患病及病原74
    四、流行特点75
    第四节牧场中的危险人群75
    一、妇女75
    二、儿童75
    三、老年人75
    四、家畜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动力学75
    第五节水源和环境中的人兽共患病病原77
    一、水源中人兽共患病病原77
    二、环境中的人兽共患病病原78
    人兽共患病学iv第五章宠物(伴侣动物)人兽共患病概述80
    第一节宠物(伴侣动物)在当今社会中的重
    要性80
    一、宠物动物给予人们精神依托80
    二、宠物是人们生活的帮手80
    三、动物数量增加与患病风险81
    四、流动人口和老年人数量增加与患病风险82
    五、宠物与免疫功能低下个体的相互关系82
    六、职业风险的认识82
    七、动物抓咬伤与疾病传播82
    八、宠物潜在的疾病传播途径83
    九、宠物医院、诊所的作用84
    十、宠物的预警作用85
    第二节宠物犬源性人兽共患病85
    第三节宠物猫源性人兽共患病85
    第四节观赏鸟源性人兽共患病86
    第五节其他宠物源性人兽共患病86
    一、啮齿类来源的人兽共患病86
    二、两栖爬行动物来源的人兽共患病87
    三、蝙蝠来源的人兽共患病87
    四、非人灵长类来源的人兽共患病87
    五、鱼来源的人兽共患病87
    第六节宠物重要人兽共患病流行现状88
    一、重要宠物人兽共患细菌病88
    二、宠物常见重要人兽共患病毒病92
    三、宠物常见重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93
    四、宠物常见重要人兽共患真菌病94
    第六章野生动物与动物园观赏动物人兽共患病95
    第一节野生动物生态病原学95
    一、人类活动和野生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生态
    病原学关系包含因素95
    二、陆生环境野生动物96
    三、野生动物病原传染给人的可能途径96
    第二节人类活动与野生动物的广泛接触96
    一、人与野生动物交界面96
    二、需要发展的措施99
    第三节人兽共患病与旅行100
    一、旅游与人兽共患病可能的接触机会100
    二、旅行与人兽共患病和其他传染病102
    第四节野味食用安全104
    一、一般指导104
    二、可能会遇到的情况105
    第五节海洋及淡水生物引起的人兽共患病107
    一、海洋环境107
    二、淡水环境109
    三、水生生物引起的人兽共患病110
    第六节亨德拉病毒保藏宿主和外溢宿主传染及
    发病是病原新现的关键因素113
    一、亨尼帕病毒野生动物保藏宿主致病
    机制113
    二、亨尼帕病毒外溢宿主中的病原学113
    三、亨尼帕病毒传染散布的致病机制115
    四、亨尼帕病毒分子致病机制115
    五、亨尼帕病毒新现风险因素与保藏宿主处理
    战略115
    第七节野生动物疾病作为生物恐怖的潜在
    手段116
    一、过去的细菌战和生物恐怖116
    二、现代生物战和生物恐怖116
    三、可能被利用的病原118
    四、动物疾病和生物恐怖120
    五、野生动物因素120
    第八节啮齿动物、蛇和昆虫侵袭的一般防护121
    一、昆虫、蜘蛛和蜱的侵袭防护121
    二、啮齿动物、野生动物或流浪动物的侵袭
    防护121
    三、蛇侵袭的防护121
    第九节蝙蝠中人兽共患病宿主生态学121
    一、驱动蝙蝠传染动力学的宿主生态方式121
    二、多种类、多病原疾病传播动力学122
    三、病原毒性驱动源的宿主生态方式122
    四、病原生态学作为蝙蝠疾病传播动力学驱
    动源122
    五、整合数据和比较蝙蝠中传染流行病学的
    方法122
    六、传染病原和其蝙蝠宿主的生态学123
    七、人类行为对蝙蝠的影响123
    第七章食物链引发的人兽共患病概述125
    第一节食品供应全球化和疾病的传播125
    一、疾病和食物链125
    二、食物链中人兽共患病实例126
    第二节食品供应中病原的流行病学127
    一、肠道感染的类型和趋势127
    二、食源性细菌病129
    三、食源性寄生虫病129
    四、食源性病毒感染129
    第三节肉及肉品作为人兽共患病病原来源130
    一、细菌性人兽共患病病原130
    二、病毒性人兽共患病病原130
    三、寄生虫性人兽共患病病原131
    第四节肥料作为人兽共患病来源131
    一、肥料来源的人兽共患病和传染模式131
    二、接触肥料引起的重要人兽共患病131
    三、肥料作为耐药微生物和耐药基因的
    来源132
    四、来自于肥料的其他重要人兽共患病132
    五、处理肥料,减少风险132
    第五节动物饲料作为人兽共患病病原来源132
    一、饲料作为潜在疾病的传播者133
    二、饲料中的人兽共患病病原133
    三、饲料成分污染的风险133
    四、饲料对人产生的健康风险133
    五、饲料中抗生素的使用134
    第六节乳和鲜乳的消费作为人兽共患病病原
    来源134
    一、鲜乳的食用价值134
    二、鲜乳和乳产品食源性病原流行情况134
    第七节环境和食物链中抗生素残留和家畜中
    抗生素基因136
    第八节畜牧业减少人类肠道人兽共患病病原的
    实践操作137
    一、降低动物饲料和饮水中病原数量137
    二、抗微生物饲料添加剂137
    三、益生菌137
    四、益生元137
    五、免疫作用138
    六、噬菌体138
    七、废物处理138
    第九节有机农业对人兽共患病的影响138
    一、有机食品安全138
    二、有机植物产品风险138
    三、有机动物产品风险139
    第十节禽流感对食物链的威胁与影响139
    一、禽流感致病性139
    二、新现禽流感病毒140
    v人兽共患病学vi第二篇新现人兽共患病与新现机制
    第八章新现人兽共患病142
    第一节新现人兽共患病的概念与分类142
    一、新现人兽共患病142
    二、再现人兽共患病144
    三、甲类、乙类法定传染病中的人兽共患病及
    影响因素144
    四、传染病新现中的各种因素144
    第二节人兽共患病病原新现的理论基础145
    一、新现人兽共患病和人类群体发展史,过去
    什么时间有新病原出现146
    二、人类病原的动物来源146
    三、哪几种病原最近新现146
    四、新现疾病调查中总结的经验教训149
    五、病原在哪儿新现,为什么会是这些病原
    新现149
    六、新现人兽共患病预测和调查152
    第三节野生动物传播给人的人兽共患病毒病新
    现过程153
    一、概述153
    二、人兽共患病新现和物种侵袭的比较生
    态学155
    三、新现人兽共患病发生过程的影响因素155
    四、人兽共患病新现作为侵袭生物学范例157
    五、不同传播途径人兽共患病毒病的致
    病性157
    第四节病毒新现的进化遗传学158
    一、概述158
    二、哪种病毒更易新现158
    三、哪种类型病毒更易跨越种间传播159
    四、需要在新宿主内适应后才能引起新
    现吗160
    五、重组是病毒新现的前提条件吗160
    六、RNA病毒进化与新现161
    第五节病原宿主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疾病
    新现162
    一、疾病新现的驱动源162
    二、病原宿主环境的相互作用162
    三、疾病新现的基本框架162
    四、在新宿主中的新现162
    五、同一宿主中具有新特性病原的新现163
    六、在新地理区域疾病暴发的新现164
    七、社会科学对新现人兽共患病的影响164
    八、气候变暖与节肢媒介的促进作用165
    第六节新现病毒病调查165
    一、调查的目的165
    二、调查方法学和调查方法166
    第九章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169
    第一节概述169
    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战略框架中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人畜共患病学
人畜(兽)共患性疾病
林瑞炮、林冰影 著
人畜共患病学
人畜共患传染病释义
农业部兽医局、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
人畜共患病学
人畜共患病与畜禽养殖场鼠害防控
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组 编
人畜共患病学
人畜共患病诊断手册
吴斌、刘淑艳 编
人畜共患病学
人畜(禽)共患疾病的防治/公共卫生与医疗保障系列丛书/
曹玲生 编
人畜共患病学
人畜共患病/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
崔言顺、焦新安 编
人畜共患病学
人畜共患病防控系列丛书--你问我答话狂犬病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
人畜共患病学
人畜共患病(第2版)/全国高等院校兽医专业教材创新系列
崔言顺、焦新安 编
人畜共患病学
人畜共患病诊断与治疗
李向阳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人畜共患病学
兽医公共卫生学
柳增善、刘明远、任洪林 编
人畜共患病学
食品病原微生物学
柳增善、任洪林、孙鸿斌 编
人畜共患病学
食品病原微生物学
柳增善、任洪林、崔树森 编
人畜共患病学
动物检疫检验学
柳增善、任洪林、张守印 编
人畜共患病学
兽医公共卫生学
柳增善 编
人畜共患病学
食品病原微生物学——高等学校专业教材
柳增善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