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获取的程序:一种理性分析

法律获取的程序:一种理性分析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德] (Arthur Kaufman) ,
2015-01
版次: 1
ISBN: 9787562057659
定价: 2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16页
字数: 12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原版书名: Das Verfahren der Rechtsgewinnung
分类: 法律
76人买过
  •   《法律获取的程序:一种理性分析》是考夫曼教授晚年的代表作,原版正文只有短短99页,译成中文也不过8.5万余字,但它却是考夫曼教授关于法学方法论(法律获取理论)终其一生之思考的提炼和结晶。全书从批判传统涵摄模式入手,在阐释规范领域的认识论和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对法律获取的四种主要程序或者说方法(演绎、归纳、设证、类比)及其关系进行铺陈,并论及了法律获取过程中法官的认知与决断、理性与意志之间的关系。《法律获取的程序:一种理性分析》言简意赅,深入浅出,一气呵成,核心主张在于以类比或者说个案比较为中心的等置模式(Gleichsetzungsmodell)来取代以演绎或三段论为代表的涵摄模式。这无疑与考夫曼的整个法哲学思想是相通的。在考夫曼的理论中,类比(Analogie)占据着十分显眼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他并不仅仅在推理手段的意义上来理解类比,即“作为方法的类比”,而且在一种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一托马斯主义”的哲学传统中去的本体论的意义上来理解类比,即“作为存在的类比”。例如,在其早期的代表作《类推与“事物本质”——兼论类型理论》中,考夫曼就将德国的“事物本质”思维与类比相结合,提出类比是规范与事实的相互调适,而法就是一种实然与应然相对应的关系性范畴,所以法在本质上就是类比武的。这一观点贯穿了考夫曼的整个理论体系(法律推理与法本体论),并一脉相承地在其晚年的法哲学集大成之作《法律哲学》那里再次得到体现。而《法律获取的程序》一书也时时会回溯到这种本体论的理解上去,以作为方法论主张的哲学根基。另一方面,《法律获取的程序:一种理性分析》毕竟是以作为方法的类比为核心的,所以尽管与本体论的思考并非相隔,但还是有所不同。它更关注于类比或者说等置的非逻辑推论性质及其对于法官法律获取活动的影响,也更加关注个案比较的技术性因素(如比较中项的选择)。从这个角度而言,《法律获取的程序:一种理性分析》恐怕是考夫曼教授所撰的唯一一本单独以方法论为主题的专著。在目前国内法学方法论研究很热的情况下,《法律获取的程序:一种理性分析》可作为方法论研究者和爱好者必要的参考文献,同时对于关心法律适用和法律推理的实务工作者也有一定的助益。   阿图尔·考夫曼(1923~2001),德国当代著名法哲学家与刑法学家,前慕尼黑大学法学教授。师从著名法哲学家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法学方法论领域诠释学进路的代表。著有《类推与“事物本质”》、《法哲学》、《当代法哲学与法律理论导论》(主编)等。
      
      雷磊,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研究所副教授,译有《为法学而斗争法的定义》、《法理性商谈——法哲学研究》、《法:作为理性的制度化》、《指令与规范》。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涵摄模式批判
    Ⅰ讨论现状
    Ⅱ类比与设证
    Ⅲ法律获取程序中的理性要素与
    非理性要素
    Ⅳ方法论综合主义
    Ⅴ例证
    Ⅵ术语界定:法律适用、法律发现、
    法律获取
    Ⅶ小结

    第2章认识论的基本问题
    Ⅰ规范命题的真值(正确性)问题
    Ⅱ认识的对象
    Ⅲ理性价值认识的三大基本原则:真理理论
    Ⅳ个案比较与可普遍化原则

    第3章法律科学理论的实践审思
    Ⅰ司法判决:对制定法的精确复制?
    Ⅱ联邦最高法院与涵摄的信条
    Ⅲ法律实践的方法论难题
    Ⅳ法律科学:只是一种技艺吗?

    第4章法律逻辑基础
    Ⅰ引言
    Ⅱ逻辑简论

    第5章续篇:演绎、归纳、设证、类比
    Ⅰ四种方法程序的图式化展示
    Ⅱ对两种图式的阐释
    Ⅲ诠释学循环(螺旋形上升)
    ……
    第6章基于等置理论之法学方法论的原理
    第7章续篇:解释、法官的法律发现、立法
    第8章对法律获取之要素的评价、方法选择、法律商谈的优先性规则以及罗尔斯的差别原则
    索引
  • 内容简介:
      《法律获取的程序:一种理性分析》是考夫曼教授晚年的代表作,原版正文只有短短99页,译成中文也不过8.5万余字,但它却是考夫曼教授关于法学方法论(法律获取理论)终其一生之思考的提炼和结晶。全书从批判传统涵摄模式入手,在阐释规范领域的认识论和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对法律获取的四种主要程序或者说方法(演绎、归纳、设证、类比)及其关系进行铺陈,并论及了法律获取过程中法官的认知与决断、理性与意志之间的关系。《法律获取的程序:一种理性分析》言简意赅,深入浅出,一气呵成,核心主张在于以类比或者说个案比较为中心的等置模式(Gleichsetzungsmodell)来取代以演绎或三段论为代表的涵摄模式。这无疑与考夫曼的整个法哲学思想是相通的。在考夫曼的理论中,类比(Analogie)占据着十分显眼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他并不仅仅在推理手段的意义上来理解类比,即“作为方法的类比”,而且在一种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一托马斯主义”的哲学传统中去的本体论的意义上来理解类比,即“作为存在的类比”。例如,在其早期的代表作《类推与“事物本质”——兼论类型理论》中,考夫曼就将德国的“事物本质”思维与类比相结合,提出类比是规范与事实的相互调适,而法就是一种实然与应然相对应的关系性范畴,所以法在本质上就是类比武的。这一观点贯穿了考夫曼的整个理论体系(法律推理与法本体论),并一脉相承地在其晚年的法哲学集大成之作《法律哲学》那里再次得到体现。而《法律获取的程序》一书也时时会回溯到这种本体论的理解上去,以作为方法论主张的哲学根基。另一方面,《法律获取的程序:一种理性分析》毕竟是以作为方法的类比为核心的,所以尽管与本体论的思考并非相隔,但还是有所不同。它更关注于类比或者说等置的非逻辑推论性质及其对于法官法律获取活动的影响,也更加关注个案比较的技术性因素(如比较中项的选择)。从这个角度而言,《法律获取的程序:一种理性分析》恐怕是考夫曼教授所撰的唯一一本单独以方法论为主题的专著。在目前国内法学方法论研究很热的情况下,《法律获取的程序:一种理性分析》可作为方法论研究者和爱好者必要的参考文献,同时对于关心法律适用和法律推理的实务工作者也有一定的助益。
  • 作者简介:
      阿图尔·考夫曼(1923~2001),德国当代著名法哲学家与刑法学家,前慕尼黑大学法学教授。师从著名法哲学家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法学方法论领域诠释学进路的代表。著有《类推与“事物本质”》、《法哲学》、《当代法哲学与法律理论导论》(主编)等。
      
      雷磊,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研究所副教授,译有《为法学而斗争法的定义》、《法理性商谈——法哲学研究》、《法:作为理性的制度化》、《指令与规范》。
  •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涵摄模式批判
    Ⅰ讨论现状
    Ⅱ类比与设证
    Ⅲ法律获取程序中的理性要素与
    非理性要素
    Ⅳ方法论综合主义
    Ⅴ例证
    Ⅵ术语界定:法律适用、法律发现、
    法律获取
    Ⅶ小结

    第2章认识论的基本问题
    Ⅰ规范命题的真值(正确性)问题
    Ⅱ认识的对象
    Ⅲ理性价值认识的三大基本原则:真理理论
    Ⅳ个案比较与可普遍化原则

    第3章法律科学理论的实践审思
    Ⅰ司法判决:对制定法的精确复制?
    Ⅱ联邦最高法院与涵摄的信条
    Ⅲ法律实践的方法论难题
    Ⅳ法律科学:只是一种技艺吗?

    第4章法律逻辑基础
    Ⅰ引言
    Ⅱ逻辑简论

    第5章续篇:演绎、归纳、设证、类比
    Ⅰ四种方法程序的图式化展示
    Ⅱ对两种图式的阐释
    Ⅲ诠释学循环(螺旋形上升)
    ……
    第6章基于等置理论之法学方法论的原理
    第7章续篇:解释、法官的法律发现、立法
    第8章对法律获取之要素的评价、方法选择、法律商谈的优先性规则以及罗尔斯的差别原则
    索引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法律获取的程序:一种理性分析
法律金融科技破解个贷难题
高金智库《法律金融科技对个人信用风险化解的应用研究》联合课题组
法律获取的程序:一种理性分析
法律人ChatGPT应用指南
陈焕,叶俊希,李伯阳,唐简捷,林广军
法律获取的程序:一种理性分析
法律的悲悯
洪流
法律获取的程序:一种理性分析
法律的性质与渊源(汉译名著本21)
约翰·奇普曼·格雷
法律获取的程序:一种理性分析
法律与政策工具箱:不良资产处置(规定·案例·文书)
苏建永
法律获取的程序:一种理性分析
法律硕士联考刑法分则深度解读(非法学、法学)
文运法硕
法律获取的程序:一种理性分析
法律人的思维方式(第三版)
陈瑞华
法律获取的程序:一种理性分析
法律硕士真题实战(非法学)
时代云图考试研究中心
法律获取的程序:一种理性分析
法律的经验研究方法
陈柏峰
法律获取的程序:一种理性分析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编写组 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历年分科习题 司法考试
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编写组
法律获取的程序:一种理性分析
法律修辞学对罗马法律科学的影响
杨莹
法律获取的程序:一种理性分析
法律的沟通之维
(比)马克·范·胡克 著,孙国东 译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