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中国经验

民主的中国经验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3-11
版次: 1
ISBN: 9787516136171
定价: 4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13页
字数: 31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政治
59人买过
  •   中国崛起世界瞩目。中国崛起是当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崛起意味着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和速度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中国崛起探索和创造出中国现代化特色模式,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崛起形成了在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系统的经验,其中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经验。中国经验蕴含着中国快速发展的奥秘,中国经验对于处于现代化进程的各个国家具有借鉴意义。总结中国经验,对于中国进一步发展是重要的理论支持,帮助更加自觉合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总结中国经验,可以对外说明中国,为中国发展营造舆论氛围,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参考借鉴。
      《民主的中国经验》旨在研究和总结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的历程和在现代中国政治制度建构中形成的经验,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系统说明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民主的中国经验》将系统研究和总结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生、发展的历史环境、自然条件和社会基础;概括和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以及特征;描述和总结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四大基本经验;提炼和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框架;分析和探讨未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趋向和路径。概括起来说,《民主中国经验》一书旨在总结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推进中国政治学说和中国民主理论的建构和发展,同时也对外介绍、说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
      《民主的中国经验》的读者对象,主体为党政干部、大中学校教师、社科学者、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以及部分高校学生等。对外以关心和研究中国的知识分子为主。   房宁,1957年6月出生,北京市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2006年加入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2007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政治学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2013年起担任监察部特约监察员。
      长期从事政治学研究工作,多次参加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要调研和理论文章写作工作。2005年参加起草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10年9月,为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讲解《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2013年4月,为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政治局第5次集体学习讲解《我国历史上的反腐倡廉》。
      近年来主要著述有:《民主政治十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重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自由威权多元——东亚政治发展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出版;《民主的中国经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 绪论从中国经验出发
    第一章历史的起点与探索
    一民主的历史起点问题
    一世界史视角:英美法近现代政治的起点
    二历史的输入:中国近现代政治的起点
    二探索救亡图存之路
    一洋务运动:政治精英的自强运动
    二戊戌变法:文化精英的变法改革
    三义和团运动:“草根”救亡运动
    四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新道路
    三民主政治与社会结构改造
    一辛亥革命是有限的宪政体制革命
    二改造传统社会结构是民主建设的基础

    第二章基本国情与民主政治
    一政治制度的物质基础
    一基本国情对政治制度的制约
    二雅典:小国寡民的民主制度
    三法国:六角形国土上的二元政体
    二基本国情线:“瑷珲-腾冲线”
    一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二人口分布反映的自然条件
    三资源分布失衡
    四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三中国国情对政治制度的约束与要求
    一两河文明孕育古代政治制度
    二统一与发展:国情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要求

    第三章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主理论与实践
    一建党前后的民主理论
    二中央苏区的民主实践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制定第一部《宪法》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建立
    三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建立
    四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
    一拨乱反正,规划政治体制改革蓝图
    二80年代初的四大改革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形成
    一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提出与论述
    二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发展协商民主
    四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
    五发展基层群众自治

    第四章保障权利与集中权力的统一
    一民主政治发展的策略选择
    一实践之惑:“民主”还是“集中”
    二反思“文化大革命”:“民主”与“法制”的平衡
    三“西单墙”:体制外因素兴起
    四“戈尔巴乔夫热”:苏联改革的影响
    五“十三大”:“党政分开”和“社会协商对话制度”
    二认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规律性
    一“八九风波”的冲击
    二风波后反思:将“四项基本原则”植入“改革开放”
    三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三“保障权利”与“集中权力”的逻辑与功能
    一党与人民两面一体:“三统一”的政治语义
    二保障权利:调动社会积极性
    三集中权力:实现战略性发展

    第五章重点发展协商民主
    一中国协商民主的由来与发展
    一“三三制”与“旧政协”
    二新政协开启协商民主实践
    三“反右”、“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曲折
    四新时期协商民主的新发展与制度化
    二中国协商民主的价值、形态与特色
    一协商民主的当代价值
    二协商民主的主要形态
    三协商民主的主要特色
    三中国协商民主的文化基础
    一统一战线是协商民主的直接来源
    二协商民主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三协商民主融入市场经济元素
    四国际视野中的协商民主
    一协商民主在西方
    二中西协商民主的异同

    第六章循序渐进发展人民权利
    一渐进权利观的理论合理性
    一权利是历史的而非天赋的
    二权利来自社会而非个人
    三权利是现实的而非理想的
    二渐进权利观的实践合理性
    一权利的非线性发展
    二欧美国家政治发展史的经验
    三后发国家盲目民主化的教训
    三坚持走渐进式权利发展之路
    一把握权利意识的两面性
    二坚持科学的权利发展观
    三逐步实现和扩大人民权利

    第七章问题推动与试点推进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方法论问题
    一“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
    二政治问题的特殊性
    三“顶层设计”的前提与条件
    二问题推动的路径选择
    一现象大于本质:从治标入手
    二积小胜为大胜:降低改革成本
    三试点推进的程序原则
    一认识论:寻求主客观统一
    二试错法:分散改革风险
    三公推直选:改革试点案例分析

    第八章民主经验的国际比较
    一西方现代民主政治的分析与比较
    一近现代西方民主的四个时间概念
    二竞争性选举是现代西方民主的重要形式
    三竞争性选举的三种局限性
    四西方竞争性选举对中国的启示
    二亚洲政治发展参照
    一亚洲国家政治发展的规律性现象
    二东亚模式的体制功能
    三苏联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
    一苏联的民主政治理论与实践
    二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
    三苏联改革的失误与教训

    第九章中国民主建设的策略与展望
    一推动中国民主建设的制度供给因素
    一权力制约的需要
    二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
    三反腐倡廉的需要
    二推进民主建设的三项基本策略
    一分层次扩大有序政治参与
    二扩展协商民主范围,提高协商民主质量
    三建立权力制衡体系,发展民主监督
    三中国民主发展展望
    一中国政治体制的结构性稳定问题
    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风险问题
    三中国选举民主的未来

    结语提炼中国的民主话语
    一民主三要素论
    二历史定义论
    三民主主题论
    四民主阶段论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中国崛起世界瞩目。中国崛起是当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崛起意味着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和速度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中国崛起探索和创造出中国现代化特色模式,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崛起形成了在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系统的经验,其中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经验。中国经验蕴含着中国快速发展的奥秘,中国经验对于处于现代化进程的各个国家具有借鉴意义。总结中国经验,对于中国进一步发展是重要的理论支持,帮助更加自觉合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总结中国经验,可以对外说明中国,为中国发展营造舆论氛围,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参考借鉴。
      《民主的中国经验》旨在研究和总结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的历程和在现代中国政治制度建构中形成的经验,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系统说明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民主的中国经验》将系统研究和总结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生、发展的历史环境、自然条件和社会基础;概括和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以及特征;描述和总结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四大基本经验;提炼和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框架;分析和探讨未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趋向和路径。概括起来说,《民主中国经验》一书旨在总结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推进中国政治学说和中国民主理论的建构和发展,同时也对外介绍、说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
      《民主的中国经验》的读者对象,主体为党政干部、大中学校教师、社科学者、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以及部分高校学生等。对外以关心和研究中国的知识分子为主。
  • 作者简介:
      房宁,1957年6月出生,北京市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2006年加入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2007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政治学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2013年起担任监察部特约监察员。
      长期从事政治学研究工作,多次参加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要调研和理论文章写作工作。2005年参加起草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10年9月,为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讲解《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2013年4月,为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政治局第5次集体学习讲解《我国历史上的反腐倡廉》。
      近年来主要著述有:《民主政治十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重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自由威权多元——东亚政治发展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出版;《民主的中国经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
  • 目录:
    绪论从中国经验出发
    第一章历史的起点与探索
    一民主的历史起点问题
    一世界史视角:英美法近现代政治的起点
    二历史的输入:中国近现代政治的起点
    二探索救亡图存之路
    一洋务运动:政治精英的自强运动
    二戊戌变法:文化精英的变法改革
    三义和团运动:“草根”救亡运动
    四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新道路
    三民主政治与社会结构改造
    一辛亥革命是有限的宪政体制革命
    二改造传统社会结构是民主建设的基础

    第二章基本国情与民主政治
    一政治制度的物质基础
    一基本国情对政治制度的制约
    二雅典:小国寡民的民主制度
    三法国:六角形国土上的二元政体
    二基本国情线:“瑷珲-腾冲线”
    一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二人口分布反映的自然条件
    三资源分布失衡
    四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三中国国情对政治制度的约束与要求
    一两河文明孕育古代政治制度
    二统一与发展:国情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要求

    第三章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主理论与实践
    一建党前后的民主理论
    二中央苏区的民主实践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制定第一部《宪法》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建立
    三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建立
    四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
    一拨乱反正,规划政治体制改革蓝图
    二80年代初的四大改革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形成
    一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提出与论述
    二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发展协商民主
    四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
    五发展基层群众自治

    第四章保障权利与集中权力的统一
    一民主政治发展的策略选择
    一实践之惑:“民主”还是“集中”
    二反思“文化大革命”:“民主”与“法制”的平衡
    三“西单墙”:体制外因素兴起
    四“戈尔巴乔夫热”:苏联改革的影响
    五“十三大”:“党政分开”和“社会协商对话制度”
    二认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规律性
    一“八九风波”的冲击
    二风波后反思:将“四项基本原则”植入“改革开放”
    三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三“保障权利”与“集中权力”的逻辑与功能
    一党与人民两面一体:“三统一”的政治语义
    二保障权利:调动社会积极性
    三集中权力:实现战略性发展

    第五章重点发展协商民主
    一中国协商民主的由来与发展
    一“三三制”与“旧政协”
    二新政协开启协商民主实践
    三“反右”、“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曲折
    四新时期协商民主的新发展与制度化
    二中国协商民主的价值、形态与特色
    一协商民主的当代价值
    二协商民主的主要形态
    三协商民主的主要特色
    三中国协商民主的文化基础
    一统一战线是协商民主的直接来源
    二协商民主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三协商民主融入市场经济元素
    四国际视野中的协商民主
    一协商民主在西方
    二中西协商民主的异同

    第六章循序渐进发展人民权利
    一渐进权利观的理论合理性
    一权利是历史的而非天赋的
    二权利来自社会而非个人
    三权利是现实的而非理想的
    二渐进权利观的实践合理性
    一权利的非线性发展
    二欧美国家政治发展史的经验
    三后发国家盲目民主化的教训
    三坚持走渐进式权利发展之路
    一把握权利意识的两面性
    二坚持科学的权利发展观
    三逐步实现和扩大人民权利

    第七章问题推动与试点推进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方法论问题
    一“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
    二政治问题的特殊性
    三“顶层设计”的前提与条件
    二问题推动的路径选择
    一现象大于本质:从治标入手
    二积小胜为大胜:降低改革成本
    三试点推进的程序原则
    一认识论:寻求主客观统一
    二试错法:分散改革风险
    三公推直选:改革试点案例分析

    第八章民主经验的国际比较
    一西方现代民主政治的分析与比较
    一近现代西方民主的四个时间概念
    二竞争性选举是现代西方民主的重要形式
    三竞争性选举的三种局限性
    四西方竞争性选举对中国的启示
    二亚洲政治发展参照
    一亚洲国家政治发展的规律性现象
    二东亚模式的体制功能
    三苏联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
    一苏联的民主政治理论与实践
    二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
    三苏联改革的失误与教训

    第九章中国民主建设的策略与展望
    一推动中国民主建设的制度供给因素
    一权力制约的需要
    二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
    三反腐倡廉的需要
    二推进民主建设的三项基本策略
    一分层次扩大有序政治参与
    二扩展协商民主范围,提高协商民主质量
    三建立权力制衡体系,发展民主监督
    三中国民主发展展望
    一中国政治体制的结构性稳定问题
    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风险问题
    三中国选举民主的未来

    结语提炼中国的民主话语
    一民主三要素论
    二历史定义论
    三民主主题论
    四民主阶段论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民主的中国经验
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研究
李颖、杨凯、陈郝杰 著
民主的中国经验
民主雅典的法治实践
[英]爱德华·M.哈里斯(Edward M. Harris)著 陈锐 尹亚军 钟文财 译
民主的中国经验
民主观与发展路——世界大变局与中国政治学
赵卫涛 著;张树华
民主的中国经验
民主与政党组织
[俄]莫伊塞·奥斯特罗果尔斯基
民主的中国经验
民主之殇——德国宪法史反思录
黎敏
民主的中国经验
民主德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精)/通古察今系列丛书
孙立新 著
民主的中国经验
民主与政党组织
[俄]莫伊塞·奥斯特罗果尔斯基
民主的中国经验
民主监督思与行 : 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2022年履职实录
朱永新 著
民主的中国经验
民主与法治时代——我在《民主与法制》当总编
刘桂明
民主的中国经验
民主与法治
亚当·普沃斯基(Adam Przeworski)
民主的中国经验
民主雅典的精英与大众
约西亚·奥博(Josiah Ober) 著;何典 译;汉唐阳光 出品
民主的中国经验
民主的危机
[美]亚当·普沃斯基 著;周建勇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