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发展:亚洲工业化时代的民主政治研究

民主与发展:亚洲工业化时代的民主政治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5-09
版次: 1
ISBN: 9787509778883
定价: 9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84页
字数: 403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政治
16人买过
  •   本书主要对菲律宾、印度、越南、伊朗、台湾地区的政治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并得出了富有启发意义的理论发现。书中在对与我国历史起点与发展环境相似的亚洲国家的政治发展实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形成了对亚洲多国政治发展普遍规律的认识,做出了对亚洲工业化及政治发展进程的“快亚洲”与“慢亚洲”的归纳,并对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   房宁,男,1957年6月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院政治学系主任,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政教系,留校任教。1990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4年破格晋升教授。2001年9月由首都师范大学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研究专长为政治学理论、民主政治问题。 绪论:工业化时代的政治发展

      一 缘起:崛起政治学

      二 方法:差异与重复

      三 理论:策略与结构

    菲律宾:传统桎梏下的政治变迁

     第一章 当代菲律宾政治的历史背景

      一 民族振兴意识兴起和弱化

      二 菲律宾的经济政治文化特质

     第二章 在美国阴影下独立建国

      一 照搬美式宪政体制

      二 美国对菲律宾的政治控制

     第三章 “菲式”威权体制的成败

      一 强人马科斯崛起

      二 建立威权体制

      三 威权体制下的治国之策

      四 “新社会”理想折翼

     第四章 马科斯威权体制的终结

      一 马科斯总统面临政治危机

      二 反对派酝酿第一次“人民力量运动”

      三 “人民力量运动”街头起事

      四 政变军人暗中出手

      五 威权体制终结的政治原因

     第五章 “美式宪政框架”下的多党制

      一 1986年宪法:奠定多党制和两线制基础

      二 军事政变:政治家族间的对话形式

      三 第二次人民力量运动:新旧家族间的一次博弈

      四 1986年宪法:不可触动的政治安排

     第六章 多党制下的“两极社会”

      一 经济社会的“块状发展”

      二 失败的土地改革

      三 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与影响

     第七章 菲律宾政治的“变”与“不变”

      一 政治家族“玩转”民主政治

      二 金钱政治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三 庞大而具依附性的公民社会

      四 菲律宾悖论:亚洲政治发展的特殊现象

    印度:复杂社会结构下的政治发展

     第一章 印度独立后的政治发展进程

      一 印度的“第三条道路”

      二 权利开放与权力集中

      三 新兴政治集团发起挑战

      四 经济自由化改革

     第二章 影响印度政治经济发展的社会结构

      一 固化身份的种姓结构

      二 固化思想的宗教结构

      三 城市与农村反向结构

     第三章 权力结构:从一党独大到三股势力

      一 国大党与尼赫鲁家族政治

      二 印人党为首的全国民主联盟

      三 联合阵线

     第四章 印度政治经济发展进程的反思与前瞻

      一 社会结构对工业化进程的制约

      二 城市现代印度与乡村传统印度

      三 90年代以来民主政治的“拖累效应”

    越南:“民主”与“集中”的权衡

     第一章 越南政治体制历史沿革

      一 历史轨迹:从封建时期到殖民时代

      二 红色政权史:从民族解放到国家统一

     第二章 越南的政治系统

      一 越南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方式

      二 国家主席的地位与职权

      三 越南政府构成与职权

      四 国会:权力逐步扩充的立法机构

      五 祖国阵线:越南特色的国家权力机构

     第三章 越南的政治革新

      一 行政改革

      二 国会改革

      三 司法改革

      四 执政党自我革新

      五 祖国阵线的改革

     第四章 越南政治权力结构及其演变

      一 越共政治局及“系统”

      二 多头政治架构

      三 政治民主化进程分析

    伊朗:“教义”与“民意”间的伊斯兰政体

     第一章 从“白色革命”到伊斯兰革命

      一 伊朗的什叶派传统

      二 巴列维王朝与“白色革命”

      三 霍梅尼与伊斯兰革命

     第二章 伊朗伊斯兰政治制度的确立和演变

      一 伊斯兰共和国的建立与巩固

      二 最高领袖制度

      三 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与宪法监护委员会

     第三章 伊朗的选举与派系政治

      一 保守派、务实派与改革派

      二 新保守派、革命卫队与反政府势力

     第四章 独特的伊斯兰政体

      一 生于“教义”与“民意”的两极政体

      二 伊斯兰政体的社会文化原因

      三 统筹兼顾:伊斯兰政体的价值

    台湾:本土化推动政治转型

     第一章 当代台湾政治转型的起始条件

      一 台湾政治转型的社会背景

      二 国民党统治及其挑战

      三 主流意识形态的式微

     第二章 本土化动力与威权政体的演化

      一 本土化政策与威权政体的渐变

      二 政治继承中的精英分裂

     第三章 本土化、“修宪”与政治转型进程

      一 “本土化”内涵的历时性变迁

      二 “修宪”推进渐进转型

      三 台湾选举制度与政党政治

     第四章 台湾政治转型的结构分析

      一 本土化与“民主化”互为因果

      二 纵向三重结构互动:“宪政”体制、权力结构与利益群体

      三 横向三方博弈:国民党、民进党与地方派系

      四 台湾政治转型中的社会分化

      五 台湾政治转型的反思

    亚洲:政治发展比较研究的理论性发现

     第一章 政治体系结构问题

      一 传统宪政体制政治观的局限性

      二 政治体系结构:宪政体制、权力结构、利益结构

      三 政治体系内部结构关系

     第二章 政治发展动力问题

      一 新兴社会集团政治参与是政治发展基本动力

      二 亚洲政治发展中的两种类型

      三 亚洲政治发展中的特例

     第三章 政治发展策略问题

      一 后发展策略:权利与权力的“对冲”

      二 “对冲”机制分析

     第四章 社会结构阻滞效应问题

      一 机会平等与非整体性社会进程

      二 传统社会结构阻滞效应分析

     第五章 政治制度核心价值问题

      一 伊斯兰政体中的二重性问题

      二 统筹兼顾是政治实践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对菲律宾、印度、越南、伊朗、台湾地区的政治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并得出了富有启发意义的理论发现。书中在对与我国历史起点与发展环境相似的亚洲国家的政治发展实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形成了对亚洲多国政治发展普遍规律的认识,做出了对亚洲工业化及政治发展进程的“快亚洲”与“慢亚洲”的归纳,并对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
  • 作者简介:
      房宁,男,1957年6月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院政治学系主任,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政教系,留校任教。1990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4年破格晋升教授。2001年9月由首都师范大学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研究专长为政治学理论、民主政治问题。
  • 目录:
    绪论:工业化时代的政治发展

      一 缘起:崛起政治学

      二 方法:差异与重复

      三 理论:策略与结构

    菲律宾:传统桎梏下的政治变迁

     第一章 当代菲律宾政治的历史背景

      一 民族振兴意识兴起和弱化

      二 菲律宾的经济政治文化特质

     第二章 在美国阴影下独立建国

      一 照搬美式宪政体制

      二 美国对菲律宾的政治控制

     第三章 “菲式”威权体制的成败

      一 强人马科斯崛起

      二 建立威权体制

      三 威权体制下的治国之策

      四 “新社会”理想折翼

     第四章 马科斯威权体制的终结

      一 马科斯总统面临政治危机

      二 反对派酝酿第一次“人民力量运动”

      三 “人民力量运动”街头起事

      四 政变军人暗中出手

      五 威权体制终结的政治原因

     第五章 “美式宪政框架”下的多党制

      一 1986年宪法:奠定多党制和两线制基础

      二 军事政变:政治家族间的对话形式

      三 第二次人民力量运动:新旧家族间的一次博弈

      四 1986年宪法:不可触动的政治安排

     第六章 多党制下的“两极社会”

      一 经济社会的“块状发展”

      二 失败的土地改革

      三 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与影响

     第七章 菲律宾政治的“变”与“不变”

      一 政治家族“玩转”民主政治

      二 金钱政治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三 庞大而具依附性的公民社会

      四 菲律宾悖论:亚洲政治发展的特殊现象

    印度:复杂社会结构下的政治发展

     第一章 印度独立后的政治发展进程

      一 印度的“第三条道路”

      二 权利开放与权力集中

      三 新兴政治集团发起挑战

      四 经济自由化改革

     第二章 影响印度政治经济发展的社会结构

      一 固化身份的种姓结构

      二 固化思想的宗教结构

      三 城市与农村反向结构

     第三章 权力结构:从一党独大到三股势力

      一 国大党与尼赫鲁家族政治

      二 印人党为首的全国民主联盟

      三 联合阵线

     第四章 印度政治经济发展进程的反思与前瞻

      一 社会结构对工业化进程的制约

      二 城市现代印度与乡村传统印度

      三 90年代以来民主政治的“拖累效应”

    越南:“民主”与“集中”的权衡

     第一章 越南政治体制历史沿革

      一 历史轨迹:从封建时期到殖民时代

      二 红色政权史:从民族解放到国家统一

     第二章 越南的政治系统

      一 越南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方式

      二 国家主席的地位与职权

      三 越南政府构成与职权

      四 国会:权力逐步扩充的立法机构

      五 祖国阵线:越南特色的国家权力机构

     第三章 越南的政治革新

      一 行政改革

      二 国会改革

      三 司法改革

      四 执政党自我革新

      五 祖国阵线的改革

     第四章 越南政治权力结构及其演变

      一 越共政治局及“系统”

      二 多头政治架构

      三 政治民主化进程分析

    伊朗:“教义”与“民意”间的伊斯兰政体

     第一章 从“白色革命”到伊斯兰革命

      一 伊朗的什叶派传统

      二 巴列维王朝与“白色革命”

      三 霍梅尼与伊斯兰革命

     第二章 伊朗伊斯兰政治制度的确立和演变

      一 伊斯兰共和国的建立与巩固

      二 最高领袖制度

      三 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与宪法监护委员会

     第三章 伊朗的选举与派系政治

      一 保守派、务实派与改革派

      二 新保守派、革命卫队与反政府势力

     第四章 独特的伊斯兰政体

      一 生于“教义”与“民意”的两极政体

      二 伊斯兰政体的社会文化原因

      三 统筹兼顾:伊斯兰政体的价值

    台湾:本土化推动政治转型

     第一章 当代台湾政治转型的起始条件

      一 台湾政治转型的社会背景

      二 国民党统治及其挑战

      三 主流意识形态的式微

     第二章 本土化动力与威权政体的演化

      一 本土化政策与威权政体的渐变

      二 政治继承中的精英分裂

     第三章 本土化、“修宪”与政治转型进程

      一 “本土化”内涵的历时性变迁

      二 “修宪”推进渐进转型

      三 台湾选举制度与政党政治

     第四章 台湾政治转型的结构分析

      一 本土化与“民主化”互为因果

      二 纵向三重结构互动:“宪政”体制、权力结构与利益群体

      三 横向三方博弈:国民党、民进党与地方派系

      四 台湾政治转型中的社会分化

      五 台湾政治转型的反思

    亚洲:政治发展比较研究的理论性发现

     第一章 政治体系结构问题

      一 传统宪政体制政治观的局限性

      二 政治体系结构:宪政体制、权力结构、利益结构

      三 政治体系内部结构关系

     第二章 政治发展动力问题

      一 新兴社会集团政治参与是政治发展基本动力

      二 亚洲政治发展中的两种类型

      三 亚洲政治发展中的特例

     第三章 政治发展策略问题

      一 后发展策略:权利与权力的“对冲”

      二 “对冲”机制分析

     第四章 社会结构阻滞效应问题

      一 机会平等与非整体性社会进程

      二 传统社会结构阻滞效应分析

     第五章 政治制度核心价值问题

      一 伊斯兰政体中的二重性问题

      二 统筹兼顾是政治实践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民主与发展:亚洲工业化时代的民主政治研究
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研究
李颖、杨凯、陈郝杰 著
民主与发展:亚洲工业化时代的民主政治研究
民主雅典的法治实践
[英]爱德华·M.哈里斯(Edward M. Harris)著 陈锐 尹亚军 钟文财 译
民主与发展:亚洲工业化时代的民主政治研究
民主观与发展路——世界大变局与中国政治学
赵卫涛 著;张树华
民主与发展:亚洲工业化时代的民主政治研究
民主与政党组织
[俄]莫伊塞·奥斯特罗果尔斯基
民主与发展:亚洲工业化时代的民主政治研究
民主之殇——德国宪法史反思录
黎敏
民主与发展:亚洲工业化时代的民主政治研究
民主德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精)/通古察今系列丛书
孙立新 著
民主与发展:亚洲工业化时代的民主政治研究
民主与政党组织
[俄]莫伊塞·奥斯特罗果尔斯基
民主与发展:亚洲工业化时代的民主政治研究
民主监督思与行 : 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2022年履职实录
朱永新 著
民主与发展:亚洲工业化时代的民主政治研究
民主与法治时代——我在《民主与法制》当总编
刘桂明
民主与发展:亚洲工业化时代的民主政治研究
民主与法治
亚当·普沃斯基(Adam Przeworski)
民主与发展:亚洲工业化时代的民主政治研究
民主雅典的精英与大众
约西亚·奥博(Josiah Ober) 著;何典 译;汉唐阳光 出品
民主与发展:亚洲工业化时代的民主政治研究
民主的危机
[美]亚当·普沃斯基 著;周建勇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