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刑事诉讼制度变革研究(1895-1928)

中国近代刑事诉讼制度变革研究(1895-1928)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4-08
版次: 1
ISBN: 9787301076033
定价: 3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71页
字数: 26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法律
  • 西法东渐、列强环伺的中国近代时期,刑事诉讼制度在艰辛和曲折中获得了较大的突破与发展。在对中国传统刑事诉讼制度回溯与反思的基础上,作者总结了中国古代刑事诉讼制度的四个发展阶段及其特征,并对中国近代刑事诉讼制度变革的背景、路径及理念进行了探析。在此期间,无罪推定、程序法定等新型法律原则开始输入并在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中得到一定发展。同时,检察及律师制度亦开始引进,中国近代化审判制度的雏形开始显现,北洋时期大理院创制的判决和司法解释例,不仅成为实现外来法律资源本土化的最便捷途径,亦成为各级司法机关非常重要的裁判根据。与此同时,执行制度也开始趋向文明并与传统的行刑制度相区别。作者认为,总体上,这一时期的刑事诉讼制度的变革具有连续性、进步性、协调中西的融通性等特性,但刑事诉讼制度只有在与政治、经济制度及法律文化同步发展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更大发展与进步。 李春雷,男,汉族,1970年6月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1989年至1994年,于河北省农业银行工作;1994至1997年,于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1997年至2000年,于铁道部中铁公司工作;2000年至2003年于中国政法大学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学习期间,于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任兼职律师;2003年至今,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业务基础课教研部工作。2001年至2004年期间,参与国家“21世纪多科性大学法学应用教材”的编写工作,主编《刑法学》,担任《刑事诉讼法学》副主编,《中国法制史》副主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参与编写《中华法系精神》(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参加2002年《中国法学年鉴》中部分篇目的编写工作。另在国内法学刊物发表法学论文若干篇。 第一章传统刑事诉讼制度回溯与反思
    一中国传统刑事诉讼制度的沿薹
    二传统刑事诉讼制度的特征及其成因探析

    第二章近代刑事诉讼制度变革的背景与路径
    第一节变革的背景与动因
    一变革的背景
    二变革的动因
    第二节变革的路径
    一承继固有,继受外来
    二远法德国,近采日本

    第三章刑事诉讼理念的变革
    一从司法行政不可到“司法独立”
    二从法律的家族主义到法律的国家主义
    三从诉讼法依附实体法到实体、诉讼不容偏废
    四从蔑视践踏人权到注重保障人权

    第四章刑事诉讼法典的艰难制定与颁行
    一清末刑事诉讼法律草案的制定与搁置
    二北洋时期《刑事诉讼条例》的颁布与实施

    第五章新型刑事诉讼法律原则的引入与发展
    一无罪推定原则
    二原被告诉讼地位对等原则
    三公开原则
    四当事人本人参与诉讼原则
    五真实发现原则
    六国家干涉原则
    七程序法定原则

    第六章由检察机构的新设而引发的告诉制度的变革
    第一节中国传统的御史制度
    一御史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第七章律师制度的引进与被告人辩护权利的发展
    第八章刑事审判制度的变革
    第九章裁判与执行制度的变革
    结语
    参考书目
  • 内容简介:
    西法东渐、列强环伺的中国近代时期,刑事诉讼制度在艰辛和曲折中获得了较大的突破与发展。在对中国传统刑事诉讼制度回溯与反思的基础上,作者总结了中国古代刑事诉讼制度的四个发展阶段及其特征,并对中国近代刑事诉讼制度变革的背景、路径及理念进行了探析。在此期间,无罪推定、程序法定等新型法律原则开始输入并在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中得到一定发展。同时,检察及律师制度亦开始引进,中国近代化审判制度的雏形开始显现,北洋时期大理院创制的判决和司法解释例,不仅成为实现外来法律资源本土化的最便捷途径,亦成为各级司法机关非常重要的裁判根据。与此同时,执行制度也开始趋向文明并与传统的行刑制度相区别。作者认为,总体上,这一时期的刑事诉讼制度的变革具有连续性、进步性、协调中西的融通性等特性,但刑事诉讼制度只有在与政治、经济制度及法律文化同步发展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更大发展与进步。
  • 作者简介:
    李春雷,男,汉族,1970年6月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1989年至1994年,于河北省农业银行工作;1994至1997年,于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1997年至2000年,于铁道部中铁公司工作;2000年至2003年于中国政法大学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学习期间,于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任兼职律师;2003年至今,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业务基础课教研部工作。2001年至2004年期间,参与国家“21世纪多科性大学法学应用教材”的编写工作,主编《刑法学》,担任《刑事诉讼法学》副主编,《中国法制史》副主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参与编写《中华法系精神》(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参加2002年《中国法学年鉴》中部分篇目的编写工作。另在国内法学刊物发表法学论文若干篇。
  • 目录:
    第一章传统刑事诉讼制度回溯与反思
    一中国传统刑事诉讼制度的沿薹
    二传统刑事诉讼制度的特征及其成因探析

    第二章近代刑事诉讼制度变革的背景与路径
    第一节变革的背景与动因
    一变革的背景
    二变革的动因
    第二节变革的路径
    一承继固有,继受外来
    二远法德国,近采日本

    第三章刑事诉讼理念的变革
    一从司法行政不可到“司法独立”
    二从法律的家族主义到法律的国家主义
    三从诉讼法依附实体法到实体、诉讼不容偏废
    四从蔑视践踏人权到注重保障人权

    第四章刑事诉讼法典的艰难制定与颁行
    一清末刑事诉讼法律草案的制定与搁置
    二北洋时期《刑事诉讼条例》的颁布与实施

    第五章新型刑事诉讼法律原则的引入与发展
    一无罪推定原则
    二原被告诉讼地位对等原则
    三公开原则
    四当事人本人参与诉讼原则
    五真实发现原则
    六国家干涉原则
    七程序法定原则

    第六章由检察机构的新设而引发的告诉制度的变革
    第一节中国传统的御史制度
    一御史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第七章律师制度的引进与被告人辩护权利的发展
    第八章刑事审判制度的变革
    第九章裁判与执行制度的变革
    结语
    参考书目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系列丛书 / 更多
相关图书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