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政策初步

刑事政策初步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公安大学
2004-08
版次: 1
ISBN: 9787810878401
定价: 2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36页
字数: 352千字
分类: 法律
15人买过
  • 利用读在职博士的机会,做一个专题研究,是我的一个心愿。这一心愿现在基本实现了。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就是我在自己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它的初稿完成于2002年上半年,其时得到我的博士导师何秉松教授的大力指导。在是年5月举行的博士论文答辩上,以曹子丹教授为主席的答辩委员会曾给予该文较高评价,认为是一篇“具有开拓性的”、“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
      
      
      通过答辩后,曾有一些师友建议我尽快将论文出版。而我自己其时却“雄心勃勃”,欲将书稿扩写成《刑事政策的基本体系与框架》之后再予以出版,以作为自己在本领域的“封山”之作。谁知一晃两年多过去,这一心愿竟未能实现。这几年里,我因“好人有好报”(友人语),比较频繁地得到出国进修的机会,甚至还能游学于牛津、耶鲁等世界名校,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不过,这也影响了原定的一些学术计划,本书的扩展未能如愿就是其中之一。现在因为某种功利目的(说来话长,干脆不说),不得不将本书以此种面目面世,应验了当时博士论文后记中的一句话:“人生事大多身不由己。”
      
      
      “性格决定命运”,不同的性格不仅导致不同的人生,也导致不同的学术风格(至少在相当程度上)。我自1993年进入社科院法学所,经无数徘徊、彷徨,逐渐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大约一年前,我将自己的学术使命定位于以下三个:一是写刑事法方面的专著和论文,二是从事英美刑事法著作的翻译,三是写学术随笔。前者带有原创性,它表明自己是一个学术领域的生产者;中者带有推介性,它表明自己是一个学术领域的推销者;后者带有普及性,它表明自己是一个公共领域的热心公民,或者说是一个“公共知识分子”。对于这样三个使命,我深知要完成好其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耗费一辈子的精力。曾有友人善意地建议我缩短战线,我自己也有意识地做了某些调整(比如对一些重复性的采访,由于自己已开出过“药方”,就不再受访),但对于前述的三个方向,我却还是要坚持。为此,我也决定作出一些必要的牺牲:一是打消自己的官瘾,二是少赶会,三是象鲁迅先生所说的,将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到工作上来。至于学界同仁,我只请求你们一件事: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每一个具有不同风格的学者。
      
      
      本书的写作得到以下人士的指导和帮助:中国政法大学的何秉松教授、曹子丹教授、薛瑞麟教授、曲新久教授、马登民教授,北京大学的储怀植教授、陈兴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高铭暄教授、卢建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欧阳涛研究员、陈宝树研究员、陈泽宪研究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李文燕教授,国家检察官学院的江礼华教授。此外,还有不少学界前辈和友人对我的该项研究表示过关注和鼓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的陈学礼副总编直接促成本书的出版。谨在此一并致谢。 刘仁文,男,1967年10月生,湖南隆回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学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后,美国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诺丁汉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1993年进入中国社科院法学所,1995年在河北省香河县人民法院 导论 

    上篇  基础篇  

      第一章  刑事政策的概念与范围

        第一节 什么是政策

        第二节 什么是刑事政策

        第三节 刑事政策的范围

      第二章  刑事政策的结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刑事立法政策

        第三节 刑事司法政策

        第四节 刑事执行政策

        第五节 刑事社会政策

      第三章  社会转型与刑事政策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刑事政策的一般考察

        第二节 社会转型与刑事政策的模式

        第三节 社会转型与刑事政策的价值

        第四节 社会转型与刑事政策的功能

        第五节 社会转型与刑事政策中的权力运作

    中篇  过程篇   

      第四章  刑事政策的制定

        第一节 刑事政策制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影响刑事政策制定的因素

        第三节 刑事政策制定的程序

        第四节 i我国刑事政策制定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第五章  刑事政策的执行

        第一节 刑事政策执行的一般理论及其意义

        第二节 刑事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刑事政策执行的过程

        第四节 影响刑事政策执行的因素

        第五节 我国刑事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第六章  刑事政策的评估

        第一节 刑事政策评估的含义与意义

        第二节 刑事政策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第三节 影响刑事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J加强和改进中国的刑事政策评估

    下篇  各论篇   

      第七章  劳动教养制度及其改革

        第一节 劳动教养制度的历史发展与变化过程

        第二节 『劳动教养制度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

        第三节 劳动教养的出路与改革方案

      第八章  死刑的全球视野及中国视角

        第一节 死刑的全球视野

        第二节 死刑的中国视角

      第九章  “严打”的回顾与反思

        第一节 三次“严打”的简要回顾

        第二节 “严打”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第三节 对“严打”的理性分析

    代结语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利用读在职博士的机会,做一个专题研究,是我的一个心愿。这一心愿现在基本实现了。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就是我在自己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它的初稿完成于2002年上半年,其时得到我的博士导师何秉松教授的大力指导。在是年5月举行的博士论文答辩上,以曹子丹教授为主席的答辩委员会曾给予该文较高评价,认为是一篇“具有开拓性的”、“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
      
      
      通过答辩后,曾有一些师友建议我尽快将论文出版。而我自己其时却“雄心勃勃”,欲将书稿扩写成《刑事政策的基本体系与框架》之后再予以出版,以作为自己在本领域的“封山”之作。谁知一晃两年多过去,这一心愿竟未能实现。这几年里,我因“好人有好报”(友人语),比较频繁地得到出国进修的机会,甚至还能游学于牛津、耶鲁等世界名校,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不过,这也影响了原定的一些学术计划,本书的扩展未能如愿就是其中之一。现在因为某种功利目的(说来话长,干脆不说),不得不将本书以此种面目面世,应验了当时博士论文后记中的一句话:“人生事大多身不由己。”
      
      
      “性格决定命运”,不同的性格不仅导致不同的人生,也导致不同的学术风格(至少在相当程度上)。我自1993年进入社科院法学所,经无数徘徊、彷徨,逐渐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大约一年前,我将自己的学术使命定位于以下三个:一是写刑事法方面的专著和论文,二是从事英美刑事法著作的翻译,三是写学术随笔。前者带有原创性,它表明自己是一个学术领域的生产者;中者带有推介性,它表明自己是一个学术领域的推销者;后者带有普及性,它表明自己是一个公共领域的热心公民,或者说是一个“公共知识分子”。对于这样三个使命,我深知要完成好其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耗费一辈子的精力。曾有友人善意地建议我缩短战线,我自己也有意识地做了某些调整(比如对一些重复性的采访,由于自己已开出过“药方”,就不再受访),但对于前述的三个方向,我却还是要坚持。为此,我也决定作出一些必要的牺牲:一是打消自己的官瘾,二是少赶会,三是象鲁迅先生所说的,将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到工作上来。至于学界同仁,我只请求你们一件事: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每一个具有不同风格的学者。
      
      
      本书的写作得到以下人士的指导和帮助:中国政法大学的何秉松教授、曹子丹教授、薛瑞麟教授、曲新久教授、马登民教授,北京大学的储怀植教授、陈兴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高铭暄教授、卢建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欧阳涛研究员、陈宝树研究员、陈泽宪研究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李文燕教授,国家检察官学院的江礼华教授。此外,还有不少学界前辈和友人对我的该项研究表示过关注和鼓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的陈学礼副总编直接促成本书的出版。谨在此一并致谢。
  • 作者简介:
    刘仁文,男,1967年10月生,湖南隆回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学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后,美国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诺丁汉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1993年进入中国社科院法学所,1995年在河北省香河县人民法院
  • 目录:
    导论 

    上篇  基础篇  

      第一章  刑事政策的概念与范围

        第一节 什么是政策

        第二节 什么是刑事政策

        第三节 刑事政策的范围

      第二章  刑事政策的结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刑事立法政策

        第三节 刑事司法政策

        第四节 刑事执行政策

        第五节 刑事社会政策

      第三章  社会转型与刑事政策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刑事政策的一般考察

        第二节 社会转型与刑事政策的模式

        第三节 社会转型与刑事政策的价值

        第四节 社会转型与刑事政策的功能

        第五节 社会转型与刑事政策中的权力运作

    中篇  过程篇   

      第四章  刑事政策的制定

        第一节 刑事政策制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影响刑事政策制定的因素

        第三节 刑事政策制定的程序

        第四节 i我国刑事政策制定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第五章  刑事政策的执行

        第一节 刑事政策执行的一般理论及其意义

        第二节 刑事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刑事政策执行的过程

        第四节 影响刑事政策执行的因素

        第五节 我国刑事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第六章  刑事政策的评估

        第一节 刑事政策评估的含义与意义

        第二节 刑事政策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第三节 影响刑事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J加强和改进中国的刑事政策评估

    下篇  各论篇   

      第七章  劳动教养制度及其改革

        第一节 劳动教养制度的历史发展与变化过程

        第二节 『劳动教养制度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

        第三节 劳动教养的出路与改革方案

      第八章  死刑的全球视野及中国视角

        第一节 死刑的全球视野

        第二节 死刑的中国视角

      第九章  “严打”的回顾与反思

        第一节 三次“严打”的简要回顾

        第二节 “严打”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第三节 对“严打”的理性分析

    代结语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刑事政策初步
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
刘仁文 著
刑事政策初步
死刑的温度(增订版)
刘仁文 著
刑事政策初步
立体刑法学
刘仁文 著
刑事政策初步
网络时代的刑法面孔
刘仁文 著
刑事政策初步
反腐败的刑事法治保障
刘仁文 著
刑事政策初步
死刑改革与国家治理
刘仁文 著
刑事政策初步
法律的灯绳
刘仁文 著
刑事政策初步
法律行者:刘仁文法学随笔之3
刘仁文 著
刑事政策初步
刑法的结构与视野
刘仁文 著
刑事政策初步
博士文丛:刑事一体化下的经济分析
刘仁文 著
刑事政策初步
具体权利:刘仁文法学随笔续编
刘仁文 著
刑事政策初步
想到就说:刘仁文法学随笔选萃
刘仁文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