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状低云的天气学研究:暴雨落区预报

波状低云的天气学研究:暴雨落区预报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气象出版社
1998-08
版次: 1
ISBN: 9787502925055
定价: 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58页
字数: 112千字
分类: 自然科学
2人买过
  • 天气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暴雨与强风暴天气是由积雨云团制造的。本书将此概念发展为:积雨云团只是暴雨和强风暴的直接制造者,而积雨云团的最早“胚胎”则是由波状低云“制造”的。在此新概念基础上,建立了暴雨落区从几小时到60天的短、中、长期预报新技术。全书由七个相互衔接的概念构成,每一个概念提出和回答一个问题。这些问题对从事天气预报业务与研究的工作者,可能是有兴趣的。 蔡尔诚,原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气象研究室主任,高级气象工程师。1935年出生,1950年(15岁)参加解放军,先后任班长、排长、参谋,1958年集体转业开发北大荒。    1958年7月末的一场洪水,使他决心献身气象事业,他自学完成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气象专业四年制课程,随后 一、概念一:现代天气分析环节上的“缺口”—边界层分析

    二、概念二:边界层上下大气运动的“示踪物”—波状低云

      2.1 波状低云:影响边界层大气中(小)尺度不匀

      2.2 波状低云:稳定层下的水汽聚结过程

      2.3 波状低云:大气能量贮聚阶段的代表性云

      2.4 波状低云:不同时,空尺度大气运动的“结合部”

    三、概念三:波状低云是暴雨及强风暴的“孕育区”

      3.1 暴雨及强风暴在无雨的波状低云区内发生发展

      3.2 前方没有波状低云的“造(降)雨云”,其雨区不会明显扩大

      3.3 雨区的扩展范围大体限制在前方的波状低云区内

      3.4 700hPa偏南(东)气流在“波状低云——造雨云”系统内辐合:暴雨将形成

      3.5 从波状低云形成到强对流发展的演变过程

      3.6 从波状低云形成到大范围暴雨发展的演变过程

      3.7 与数值模式计算的比较

    四、概念四:波状低云与降(造)雨云的互补功能

      4.1 暴雨云系模型

      4.2 Bergeron-Hobbs垂直互补模型

      4.3 两级互补

      4.4 互补云系的物理图像

      4.5 用云的“互补性”做短期暴雨预报

    五、概念五:波状低云诱发地面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功能

      5.1 地面流场落后于云场现象

      5.2 一种可能的解释:潜热释放

      5.3 边界层大气三维中尺度分析方法

      5.4 波状低云形成时边界层大气中的五类物理过程

      5.5 波状低云诱发中(小)尺度上升运动系统的概念模型

      5.6 地面中(小)尺度系统向中、高空发展的环境条件模型

      5.7 多次潜热释放的“接力”过程

      5.8 预报分析流程

      5.9 对表3-5的一种解释

    六、概念六:波状低云的暴雨(强风暴)“预备场”功能

      6.1 关于“预备场”功能

      6.2 作为“预备场”的波状低云区的若干天气学属性

      6.3 中期暴雨预报工作流程

    七、概念七:相似降水过程的相似“准备场”

      7.1 天气预报的时、空匹配

      7.2 暴雨长期变化规律的一个统计数学模型

      7.3 大(暴)雨落区集中性的天气学解释

      7.4 长期暴雨预报工作流程与预报效果

    结束语:波状低云对大尺度天气系统的反馈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天气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暴雨与强风暴天气是由积雨云团制造的。本书将此概念发展为:积雨云团只是暴雨和强风暴的直接制造者,而积雨云团的最早“胚胎”则是由波状低云“制造”的。在此新概念基础上,建立了暴雨落区从几小时到60天的短、中、长期预报新技术。全书由七个相互衔接的概念构成,每一个概念提出和回答一个问题。这些问题对从事天气预报业务与研究的工作者,可能是有兴趣的。
  • 作者简介:
    蔡尔诚,原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气象研究室主任,高级气象工程师。1935年出生,1950年(15岁)参加解放军,先后任班长、排长、参谋,1958年集体转业开发北大荒。    1958年7月末的一场洪水,使他决心献身气象事业,他自学完成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气象专业四年制课程,随后
  • 目录:
    一、概念一:现代天气分析环节上的“缺口”—边界层分析

    二、概念二:边界层上下大气运动的“示踪物”—波状低云

      2.1 波状低云:影响边界层大气中(小)尺度不匀

      2.2 波状低云:稳定层下的水汽聚结过程

      2.3 波状低云:大气能量贮聚阶段的代表性云

      2.4 波状低云:不同时,空尺度大气运动的“结合部”

    三、概念三:波状低云是暴雨及强风暴的“孕育区”

      3.1 暴雨及强风暴在无雨的波状低云区内发生发展

      3.2 前方没有波状低云的“造(降)雨云”,其雨区不会明显扩大

      3.3 雨区的扩展范围大体限制在前方的波状低云区内

      3.4 700hPa偏南(东)气流在“波状低云——造雨云”系统内辐合:暴雨将形成

      3.5 从波状低云形成到强对流发展的演变过程

      3.6 从波状低云形成到大范围暴雨发展的演变过程

      3.7 与数值模式计算的比较

    四、概念四:波状低云与降(造)雨云的互补功能

      4.1 暴雨云系模型

      4.2 Bergeron-Hobbs垂直互补模型

      4.3 两级互补

      4.4 互补云系的物理图像

      4.5 用云的“互补性”做短期暴雨预报

    五、概念五:波状低云诱发地面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功能

      5.1 地面流场落后于云场现象

      5.2 一种可能的解释:潜热释放

      5.3 边界层大气三维中尺度分析方法

      5.4 波状低云形成时边界层大气中的五类物理过程

      5.5 波状低云诱发中(小)尺度上升运动系统的概念模型

      5.6 地面中(小)尺度系统向中、高空发展的环境条件模型

      5.7 多次潜热释放的“接力”过程

      5.8 预报分析流程

      5.9 对表3-5的一种解释

    六、概念六:波状低云的暴雨(强风暴)“预备场”功能

      6.1 关于“预备场”功能

      6.2 作为“预备场”的波状低云区的若干天气学属性

      6.3 中期暴雨预报工作流程

    七、概念七:相似降水过程的相似“准备场”

      7.1 天气预报的时、空匹配

      7.2 暴雨长期变化规律的一个统计数学模型

      7.3 大(暴)雨落区集中性的天气学解释

      7.4 长期暴雨预报工作流程与预报效果

    结束语:波状低云对大尺度天气系统的反馈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波状低云的天气学研究:暴雨落区预报
重读鲁迅:荣格的参照视角
卡罗琳·T. 布朗
波状低云的天气学研究:暴雨落区预报
两美元过一天 : 美国的福利与贫穷
凯瑟琳·爱丁;卢克·谢弗
波状低云的天气学研究:暴雨落区预报
中国龙的发明: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
施爱东 后浪
波状低云的天气学研究:暴雨落区预报
重构契丹早期史 新锐学者关于契丹早期历史全新力作 苗润博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北大中国史研究丛书
苗润博 著
波状低云的天气学研究:暴雨落区预报
我能帮上什么忙?(万镜·现象)
戴维·戈德布卢姆;皮尔·布莱登
波状低云的天气学研究:暴雨落区预报
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图鉴 :真菌(地球分解者)
[美]布里特·艾伦·邦亚德 著;陈伟 译;中国国家地理·图书 出品
波状低云的天气学研究:暴雨落区预报
克洛德·夏布罗尔 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开创者夏布罗尔导演评传
若埃尔·马尼(Jo.l Magny) 著;谢强 译
波状低云的天气学研究:暴雨落区预报
拓地降敌:北宋中叶内臣名将李宪研究
何冠环
波状低云的天气学研究:暴雨落区预报
班史:一个大学班级的日常生活(2018—2022)
黄修志 石榴花 著
波状低云的天气学研究:暴雨落区预报
另一场新文化运动:五四前后“梁启超系”再造新文明的努力
周月峰 著
波状低云的天气学研究:暴雨落区预报
辛弃疾新传
辛更儒 后浪
波状低云的天气学研究:暴雨落区预报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
[荷兰]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波状低云的天气学研究:暴雨落区预报
冬季大气层温度变化对夏季旱涝形成的影响与预测
蔡尔诚 著
波状低云的天气学研究:暴雨落区预报
中国夏季降水预测
蔡尔诚 著;杨德威、刘丽华 绘
波状低云的天气学研究:暴雨落区预报
中国1470-1996年夏季旱涝前兆研究
蔡尔诚 著;杨德威、靳亚忠 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