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后生

死,而后生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005-02
版次: 1
ISBN: 9787010046693
定价: 4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19页
字数: 378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哲学心理学
57人买过
  • 永生的渴望与终死的必然,激荡出人类命运的交响。本书通过对国内外死亡学研究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建构新型死亡形上理论——死亡现象学。为此,作者对死亡现象学的本体论、主要研究方法、基本体系的构成进行了深层次的哲学分析和探讨。主张人类正是意识到自己死亡的必然,为能够战胜和超越肉体之死,克服由此引发的虚无感和恐惧感,才建构起各种真、善、美、圣的生存信念,并将这些生存信念外化为不同形式的文化创造活动,使有限的生命彰显出无限的价值和意义。 靳凤林,河北新乐人。先后毕业于河北大学哲学系、清华大学哲学系,分别获哲学学士、博士学位,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长期从事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6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编、参编相关著作、教材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目前主要从事应用伦理学基础理论、西方政治伦理史、制度伦理与官员道德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序一生死有结无了时
    序二死也可能是最大的福
    导言面对死亡研究本身
    一、超险与经验:死亡学研究的两个层面
    二、历史与现状:检审中国死亡研究
    三、传统与突破:西方死亡研究的突出特征
    四、比较与启示:建构当代中国语境中的死亡学理论体系
    五、死亡形上研究的现象学尝试

    第一章生存本体论与死亡现象学
    第一节生存本体论
    一、康德的思想遗产与现代西方哲学、神学话语的生存论转向
    二、存在、此在与生存: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
    三、十字架与存在的勇气:莫尔特曼的神学生存观
    第二节死亡现象学
    一、死亡龛位中的虚无与生存意义之澄明
    二、个人之死、万物终结与上帝的舍金纳
    三、生死冲突:死亡现象学的核心内容
    第三节求解生存本体问题的现象
    一、事实、文本、意义:死亡现象学及其人文属性
    二、黑格尔与胡塞尔:两种现象学方法之比较
    三、施莱尔马赫与加达默尔:诠释学的两种态度
    四、现象学的诠释学:死亡现象学研究方法的多与一

    第二章人论——西方传统人论的死亡现象学反思
    第一节西方传统人论的理论谱系
    第二节西方传统人论思路的根本缺陷
    第三节死亡现象学视阈中的人

    第三章死亡意识——死亡现象的本体论阐发
    第一节死亡之于此在
    第二节死亡之于世界
    第三节死亡之于时空
    第四节死亡形上学

    第四章生存信念——死亡意识中的价值追求
    第一节在死亡意识中建构生存信念
    第二节生存信念的多维价值谱系
    第三节作为精神冲突的生存信念危机

    第五章文化创造——超越死亡的根本途径
    第一节死亡意识、生存信念之于文化创造
    第二节生死理念文化表述形式的多元透视
    第三节困境与出路:生死视阈中的现代性文化
    结语直面死亡——走向希望与尊严的人生
    一、人类本质特征的重新诠释
    二、人之生死两端的对峙与和解
    三、用信念与希望支撑起生命的重负
    四、赢获生命尊严的文化创造之路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永生的渴望与终死的必然,激荡出人类命运的交响。本书通过对国内外死亡学研究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建构新型死亡形上理论——死亡现象学。为此,作者对死亡现象学的本体论、主要研究方法、基本体系的构成进行了深层次的哲学分析和探讨。主张人类正是意识到自己死亡的必然,为能够战胜和超越肉体之死,克服由此引发的虚无感和恐惧感,才建构起各种真、善、美、圣的生存信念,并将这些生存信念外化为不同形式的文化创造活动,使有限的生命彰显出无限的价值和意义。
  • 作者简介:
    靳凤林,河北新乐人。先后毕业于河北大学哲学系、清华大学哲学系,分别获哲学学士、博士学位,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长期从事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6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编、参编相关著作、教材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目前主要从事应用伦理学基础理论、西方政治伦理史、制度伦理与官员道德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 目录:
    序一生死有结无了时
    序二死也可能是最大的福
    导言面对死亡研究本身
    一、超险与经验:死亡学研究的两个层面
    二、历史与现状:检审中国死亡研究
    三、传统与突破:西方死亡研究的突出特征
    四、比较与启示:建构当代中国语境中的死亡学理论体系
    五、死亡形上研究的现象学尝试

    第一章生存本体论与死亡现象学
    第一节生存本体论
    一、康德的思想遗产与现代西方哲学、神学话语的生存论转向
    二、存在、此在与生存: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
    三、十字架与存在的勇气:莫尔特曼的神学生存观
    第二节死亡现象学
    一、死亡龛位中的虚无与生存意义之澄明
    二、个人之死、万物终结与上帝的舍金纳
    三、生死冲突:死亡现象学的核心内容
    第三节求解生存本体问题的现象
    一、事实、文本、意义:死亡现象学及其人文属性
    二、黑格尔与胡塞尔:两种现象学方法之比较
    三、施莱尔马赫与加达默尔:诠释学的两种态度
    四、现象学的诠释学:死亡现象学研究方法的多与一

    第二章人论——西方传统人论的死亡现象学反思
    第一节西方传统人论的理论谱系
    第二节西方传统人论思路的根本缺陷
    第三节死亡现象学视阈中的人

    第三章死亡意识——死亡现象的本体论阐发
    第一节死亡之于此在
    第二节死亡之于世界
    第三节死亡之于时空
    第四节死亡形上学

    第四章生存信念——死亡意识中的价值追求
    第一节在死亡意识中建构生存信念
    第二节生存信念的多维价值谱系
    第三节作为精神冲突的生存信念危机

    第五章文化创造——超越死亡的根本途径
    第一节死亡意识、生存信念之于文化创造
    第二节生死理念文化表述形式的多元透视
    第三节困境与出路:生死视阈中的现代性文化
    结语直面死亡——走向希望与尊严的人生
    一、人类本质特征的重新诠释
    二、人之生死两端的对峙与和解
    三、用信念与希望支撑起生命的重负
    四、赢获生命尊严的文化创造之路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死,而后生
分配正义论
何建华 著
死,而后生
我们彼此负有什么义务
[美]托马斯·斯坎伦 著;陈代东、杨伟清、杨选 译
死,而后生
乡土伦理
王露露 著
死,而后生
伦理学理论与方法(修订本)
高兆明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死,而后生
两头不到岸: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杨国强
死,而后生
高罗佩 : 其人其书
【荷】 扬威廉·范德魏特灵
死,而后生
官家的心事 : 宋朝宫廷政治三百年
吴铮强
死,而后生
重读鲁迅:荣格的参照视角
卡罗琳·T. 布朗
死,而后生
范用:为书籍的一生
汪家明 编著
死,而后生
没有面目的人
理查德·桑内特 著;周悟拿 译
死,而后生
两美元过一天 : 美国的福利与贫穷
凯瑟琳·爱丁;卢克·谢弗
死,而后生
以文学为业:一部体制史(艺术与社会译丛)
杰拉尔德·格拉夫 著;蒋思婷 译;童可依
死,而后生
我是谁?段义孚自传
[美]段义孚 著;志丞 刘苏 译
死,而后生
原子与灰烬:核灾难的历史
[美]沙希利·浦洛基
死,而后生
父权制与资本积累:国际劳动分工中的女性(共域世界史)
[德]玛丽亚·米斯 著;李昕一 徐明强 译
死,而后生
(守望者)谁是罗兰·巴特
汪民安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