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的中国图景

刑事诉讼的中国图景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02
版次: 1
ISBN: 9787108033727
定价: 33.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2页
字数: 254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法律
29人买过
  • 作者立足本土,正视现实。打破中国刑事诉讼法学传统的研究范式,借鉴和汲取先进的研究方法,运用新的研究范式,对中国的刑事诉讼立法与司法问题进行研究。在书中,作者将中国的刑事诉讼置于改革开放三十年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回溯其改革道路的历程,实证研究,分析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与司法的经验及不足,从中发掘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价值,并提出了具有实用意义的建离。《刑事诉讼的中国图景》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材料,研究过程及研究结论,不仅为刑事诉讼理论研究,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展示了颇具价值的思路,也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方略。 左卫民,1964年12月出生,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法学会副会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司法制度、刑事诉讼、民事诉讼与纠纷解决。曾作为首席专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出版了《价值与结构:刑事程序的双重分析》、《在权利话语与权力技术之间:中国司法的新思考》、《刑事诉讼运行机制实证研究》等著作;在《法学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其中有四十余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 序
    上篇
    第一章规避与替代:搜查运行机制的实证考察
    一文书内外:过程与结果的反差
    二应然与实然:对原因的追寻
    三问题解决的可能进路

    第二章侦查中的取保候审:基于实证的功能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与分析范式之设定
    二话语功能:从适用理由角度的分析
    三实践功能:从取保终结处理结果的角度的分析
    四功能背离的双重解释
    五改革进路

    第三章中国简易刑事程序改革:一个初步的考察与反思
    一如何兴起:我国简易刑事程序的一个简短回顾
    二效果如何:简易刑事程序适用的初步实证分析
    三问题解析:从权利与权力角度展开的讨论
    四进路:从单一型效率结构迈向平衡型效率结构

    第四章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程序:实证研究与理论阐释
    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方法
    二案件试点:运行中的证人出庭程序
    三问题与进路

    第五章中国刑事案卷制度研究:实证与比较法上的考察与前瞻
    一刑事案卷:实践面目与制度特征
    二中国刑事案卷制度的独特性:与两大法系的比较
    三中国独特性:多角度的解释与分析
    四可能的制度性转变:中国刑事案卷制度的未来

    下篇
    第六章刑事诉讼的经济分析
    一引言
    二权力的经济与权利的经济:诉讼经济的两种框架
    三刑事诉讼经济性的制度分析
    四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经济问题

    第七章职权主义:一种谱系性的“知识考古”
    一中国语境中的“职权主义”
    二域外语系中的“职权主义”
    三初步结论与反思

    第八章中国道路与全球价值:刑事诉讼制度三十年
    一制度变迁谱系
    二制度变迁的动因与基本特征
    三既往的经验与教训之反思
    四未来如何:中国道路与全球价值

    第九章实然与应然:中国刑事诉讼模式的本土构建
    一实际是什么:对当下中国刑事诉讼模式的检讨
    二应当是什么:未来中国刑事诉讼模式的应然类型.

    第十章范式转型与中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基于实证研究的讨论
    一既有研究范式的反思与实证方法的提出
    二实证研究范式下的中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三一些初步的结论与思考
    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作者立足本土,正视现实。打破中国刑事诉讼法学传统的研究范式,借鉴和汲取先进的研究方法,运用新的研究范式,对中国的刑事诉讼立法与司法问题进行研究。在书中,作者将中国的刑事诉讼置于改革开放三十年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回溯其改革道路的历程,实证研究,分析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与司法的经验及不足,从中发掘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价值,并提出了具有实用意义的建离。《刑事诉讼的中国图景》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材料,研究过程及研究结论,不仅为刑事诉讼理论研究,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展示了颇具价值的思路,也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方略。
  • 作者简介:
    左卫民,1964年12月出生,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法学会副会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司法制度、刑事诉讼、民事诉讼与纠纷解决。曾作为首席专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出版了《价值与结构:刑事程序的双重分析》、《在权利话语与权力技术之间:中国司法的新思考》、《刑事诉讼运行机制实证研究》等著作;在《法学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其中有四十余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
  • 目录:

    上篇
    第一章规避与替代:搜查运行机制的实证考察
    一文书内外:过程与结果的反差
    二应然与实然:对原因的追寻
    三问题解决的可能进路

    第二章侦查中的取保候审:基于实证的功能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与分析范式之设定
    二话语功能:从适用理由角度的分析
    三实践功能:从取保终结处理结果的角度的分析
    四功能背离的双重解释
    五改革进路

    第三章中国简易刑事程序改革:一个初步的考察与反思
    一如何兴起:我国简易刑事程序的一个简短回顾
    二效果如何:简易刑事程序适用的初步实证分析
    三问题解析:从权利与权力角度展开的讨论
    四进路:从单一型效率结构迈向平衡型效率结构

    第四章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程序:实证研究与理论阐释
    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方法
    二案件试点:运行中的证人出庭程序
    三问题与进路

    第五章中国刑事案卷制度研究:实证与比较法上的考察与前瞻
    一刑事案卷:实践面目与制度特征
    二中国刑事案卷制度的独特性:与两大法系的比较
    三中国独特性:多角度的解释与分析
    四可能的制度性转变:中国刑事案卷制度的未来

    下篇
    第六章刑事诉讼的经济分析
    一引言
    二权力的经济与权利的经济:诉讼经济的两种框架
    三刑事诉讼经济性的制度分析
    四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经济问题

    第七章职权主义:一种谱系性的“知识考古”
    一中国语境中的“职权主义”
    二域外语系中的“职权主义”
    三初步结论与反思

    第八章中国道路与全球价值:刑事诉讼制度三十年
    一制度变迁谱系
    二制度变迁的动因与基本特征
    三既往的经验与教训之反思
    四未来如何:中国道路与全球价值

    第九章实然与应然:中国刑事诉讼模式的本土构建
    一实际是什么:对当下中国刑事诉讼模式的检讨
    二应当是什么:未来中国刑事诉讼模式的应然类型.

    第十章范式转型与中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基于实证研究的讨论
    一既有研究范式的反思与实证方法的提出
    二实证研究范式下的中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三一些初步的结论与思考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刑事诉讼的中国图景
刑事实务与大数据分析指引
盈科律师事务所编 张文明著
刑事诉讼的中国图景
刑事诉讼出罪论
拜荣静著
刑事诉讼的中国图景
刑事审判参考·总第137辑(2023.1)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二,三,四,五庭 著
刑事诉讼的中国图景
刑事涉财执行实务精要
梁雅丽,傅庆涛,刘嘉梁
刑事诉讼的中国图景
刑事法律文件解读2022.7总第205辑
人民法院出版社
刑事诉讼的中国图景
刑事法评论:正当防卫 江溯
江溯 主编
刑事诉讼的中国图景
刑事法判解·第23卷
陈兴良 著
刑事诉讼的中国图景
刑事法学研究(2023年第1辑)
吴宏耀
刑事诉讼的中国图景
刑事诉讼移管研究 法学理论 郇顶著 新华正版
郇顶著
刑事诉讼的中国图景
刑事审判参考·总第138辑(2023.2)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二、三、四、五庭
刑事诉讼的中国图景
刑事办案实用手册(修订第八版)
人民法院出版社
刑事诉讼的中国图景
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工作指南
上海市浦东新区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