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科学

等离子体科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美]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2012-06
版次: 1
ISBN: 9787030342461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其他
页数: 232页
分类: 自然科学
11人买过
  • 《等离子体科学》对等离子体科学涵盖的四个方面--低温等离子体应用、磁约束聚变研究、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和天体等离子体物理--的及其发展现状分别作了简明翔实的总结,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预言。全书共分6章加7个附录。第一章是对上述四个方面的综述,第2-6章分领域进行详细梳理并给出结论。7个附录是对各委员会工作流程和各领域主笔予以介绍。 第1章概述
    1.1学科领域的界定
    1.2等离子体科学与工程的重要性
    1.3等离子体科学与工程的选择重点
    1.3.1生物技术及健康护理
    1.3.2用等离子体尾场加速粒子
    1.3.3磁瓶中的聚变燃烧等离子体
    1.3.4磁重联与自组织
    1.3.5爆丸内的聚变点火
    1.3.6等离子体物理与黑洞
    1.4最新科学进展的关键主题
    1.4.1等离子体科学的预测能力
    1.4.2新的等离子体运行模式
    1.5等离子体研究的共同知识主线
    1.6主要结论和建议

    第2章低温等离子体科学与工程
    2.1引言及统一的科学原理
    2.1.1等离子体的加热、稳定性和控制
    2.1.2效率和选择性
    2.1.3随机的、混沌的和集体行为
    2.1.4等离子体与表面相互作用
    2.1.5尘埃和其他非理想介质中的等离子体
    2.1.6诊断和预测模型
    2.2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2.2.1甚小面积和甚大面积等离子体在低气压和高气压条件下的产生、稳定性及其控制
    2.2.2等离子体与复杂表面的相互作用
    2.2.3复杂等离子体和液态等离子体中的湍性的、随机的和混沌的行为
    2.2.4等离子体行为的可靠的、定量的预言
    2.2.5弥散性高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的突现
    2.3未来的机遇
    2.3.1等离子体与有机材料和活体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
    2.3.2混沌与随机过程中等离子体行为的描述方法
    2.3.3大面积、均匀、高气压等离子体的稳定性判据
    2.3.4高温稠密等离子体与表面的相互作用
    2.3.5灵活的非介入诊断技术
    2.3.6基础数据
    2.4国际前景
    2.5学术前景
    2.6产业前景
    2.7本领域的管理
    2.8主要结论和建议

    第3章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物理学
    3.1引言
    3.1.1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物理学的主要内容
    3.1.2使能技术与高能量密度科学
    3.2本项研究的重要性
    3.2.1经济与能源安全
    3.2.2国家安全
    3.2.3知识的重要性
    3.2.4教育和培训的作用
    3.3最新进展和未来的机遇
    3.3.1惯性约束聚变
    3.3.2核武器库存管理
    3.3.3温稠密物质和热稠密物质的性质
    3.3.4基于等离子体的电子加速器
    3.3.5天体物理现象的实验室模拟
    3.3.6高能量密度基础研究
    3.4应对挑战
    3.5主要结论和建议

    第4章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科学
    4.1引言
    4.1.1磁约束聚变研究的新时代
    4.1.2磁约束聚变概述
    4.1.3ITER及其他位形概念的改进
    4.2本项研究的重要性
    4.3最新进展和未来的机遇
    4.3.1宏观稳定性与动力学
    4.3.2微观不稳定性、湍流与输运
    4.3.3边缘区等离子体的性质与控制
    4.3.4聚变等离子体的波-粒相互作用
    4.4主要结论和建议

    第5章空间和天体等离子体
    5.1引言
    5.2最新进展和未来的机遇
    5.2.1宇宙中磁化等离子体结构的起源与演化机制
    5.2.2粒子在宇宙中加速
    5.2.3等离子体与非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
    5.3主要结论和建议

    第6章基础等离子体科学
    6.1引言
    6.2最新进展和未来的机遇
    6.2.1非中性等离子体和单成分等离子体
    6.2.2超冷电中性等离子体
    6.2.3尘埃等离子体
    6.2.4激光等离子体和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
    6.2.5微等离子体
    6.2.6湍流和湍性输运
    6.2.7发电机作用、磁重联和磁自组织
    6.2.8等离子体波、结构和流动
    6.3基础等离子体研究的改进方法
    6.4主要结论和建议
    6.4.1大学级别的研究
    6.4.2中等规模的装置
    附录A委员会的责任
    附录B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附录C国家点火装置
    附录D联邦政府对等离子体科学与工程研究的支持
    D.1能源部
    D.1.1能源部聚变能科学办公室
    D.1.2能源部/OFES对惯性聚变能和高能量密度物理的支持
    D.1.3能源部国家核安全管理局(NNSA)
    D.1.4能源部/高能物理办公室主管的先进加速器研究发展计划
    D.2海军研究办公室
    D.3国家科学基金会
    D.3.1工程
    D.3.2天文学
    D.3.3物理学
    D.3.4国家科学基金会(能源部)关于基础等离子体科学与工程的合作
    D.4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附录E国家研究委员会关于等离子体科学的历届报告概述
    附录F委员会会议议程
    F.1第一次会议
    F.2第二次会议
    F.3第三次会议
    F.4第四次会议
    附录G委员会成员和工作人员简介
    G.1委员会成员
    G.2委员会工作人品
  • 内容简介:
    《等离子体科学》对等离子体科学涵盖的四个方面--低温等离子体应用、磁约束聚变研究、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和天体等离子体物理--的及其发展现状分别作了简明翔实的总结,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预言。全书共分6章加7个附录。第一章是对上述四个方面的综述,第2-6章分领域进行详细梳理并给出结论。7个附录是对各委员会工作流程和各领域主笔予以介绍。
  • 目录:
    第1章概述
    1.1学科领域的界定
    1.2等离子体科学与工程的重要性
    1.3等离子体科学与工程的选择重点
    1.3.1生物技术及健康护理
    1.3.2用等离子体尾场加速粒子
    1.3.3磁瓶中的聚变燃烧等离子体
    1.3.4磁重联与自组织
    1.3.5爆丸内的聚变点火
    1.3.6等离子体物理与黑洞
    1.4最新科学进展的关键主题
    1.4.1等离子体科学的预测能力
    1.4.2新的等离子体运行模式
    1.5等离子体研究的共同知识主线
    1.6主要结论和建议

    第2章低温等离子体科学与工程
    2.1引言及统一的科学原理
    2.1.1等离子体的加热、稳定性和控制
    2.1.2效率和选择性
    2.1.3随机的、混沌的和集体行为
    2.1.4等离子体与表面相互作用
    2.1.5尘埃和其他非理想介质中的等离子体
    2.1.6诊断和预测模型
    2.2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2.2.1甚小面积和甚大面积等离子体在低气压和高气压条件下的产生、稳定性及其控制
    2.2.2等离子体与复杂表面的相互作用
    2.2.3复杂等离子体和液态等离子体中的湍性的、随机的和混沌的行为
    2.2.4等离子体行为的可靠的、定量的预言
    2.2.5弥散性高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的突现
    2.3未来的机遇
    2.3.1等离子体与有机材料和活体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
    2.3.2混沌与随机过程中等离子体行为的描述方法
    2.3.3大面积、均匀、高气压等离子体的稳定性判据
    2.3.4高温稠密等离子体与表面的相互作用
    2.3.5灵活的非介入诊断技术
    2.3.6基础数据
    2.4国际前景
    2.5学术前景
    2.6产业前景
    2.7本领域的管理
    2.8主要结论和建议

    第3章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物理学
    3.1引言
    3.1.1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物理学的主要内容
    3.1.2使能技术与高能量密度科学
    3.2本项研究的重要性
    3.2.1经济与能源安全
    3.2.2国家安全
    3.2.3知识的重要性
    3.2.4教育和培训的作用
    3.3最新进展和未来的机遇
    3.3.1惯性约束聚变
    3.3.2核武器库存管理
    3.3.3温稠密物质和热稠密物质的性质
    3.3.4基于等离子体的电子加速器
    3.3.5天体物理现象的实验室模拟
    3.3.6高能量密度基础研究
    3.4应对挑战
    3.5主要结论和建议

    第4章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科学
    4.1引言
    4.1.1磁约束聚变研究的新时代
    4.1.2磁约束聚变概述
    4.1.3ITER及其他位形概念的改进
    4.2本项研究的重要性
    4.3最新进展和未来的机遇
    4.3.1宏观稳定性与动力学
    4.3.2微观不稳定性、湍流与输运
    4.3.3边缘区等离子体的性质与控制
    4.3.4聚变等离子体的波-粒相互作用
    4.4主要结论和建议

    第5章空间和天体等离子体
    5.1引言
    5.2最新进展和未来的机遇
    5.2.1宇宙中磁化等离子体结构的起源与演化机制
    5.2.2粒子在宇宙中加速
    5.2.3等离子体与非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
    5.3主要结论和建议

    第6章基础等离子体科学
    6.1引言
    6.2最新进展和未来的机遇
    6.2.1非中性等离子体和单成分等离子体
    6.2.2超冷电中性等离子体
    6.2.3尘埃等离子体
    6.2.4激光等离子体和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
    6.2.5微等离子体
    6.2.6湍流和湍性输运
    6.2.7发电机作用、磁重联和磁自组织
    6.2.8等离子体波、结构和流动
    6.3基础等离子体研究的改进方法
    6.4主要结论和建议
    6.4.1大学级别的研究
    6.4.2中等规模的装置
    附录A委员会的责任
    附录B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附录C国家点火装置
    附录D联邦政府对等离子体科学与工程研究的支持
    D.1能源部
    D.1.1能源部聚变能科学办公室
    D.1.2能源部/OFES对惯性聚变能和高能量密度物理的支持
    D.1.3能源部国家核安全管理局(NNSA)
    D.1.4能源部/高能物理办公室主管的先进加速器研究发展计划
    D.2海军研究办公室
    D.3国家科学基金会
    D.3.1工程
    D.3.2天文学
    D.3.3物理学
    D.3.4国家科学基金会(能源部)关于基础等离子体科学与工程的合作
    D.4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附录E国家研究委员会关于等离子体科学的历届报告概述
    附录F委员会会议议程
    F.1第一次会议
    F.2第二次会议
    F.3第三次会议
    F.4第四次会议
    附录G委员会成员和工作人员简介
    G.1委员会成员
    G.2委员会工作人品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等离子体科学
等离子体和等离子体动力学导论——及等离子体物理在空间推进、磁聚变和空间物理中的应用
汤海滨;Thomas M York
等离子体科学
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及设备
赵晋荣
等离子体科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导论(原书第三版)
李永东 译;[美]Francis F. Chenaft
等离子体科学
等离子束表面强化技术
崔洪芝 著
等离子体科学
等离子体物理及其空间应用导论:第1卷,基本原理和初步过程(英文)
[美]路易斯.孔德
等离子体科学
等离子体蚀刻及其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应用(第2版)
张海洋
等离子体科学
等离子体法制备碳点材料及其对铀的检测与吸附研究
王哲
等离子体科学
等离子体天线
[美]西奥多·安德森 著
等离子体科学
等离子体物理导论
刘万东
等离子体科学
等离子体高能合成射流
夏智勋
等离子体科学
等离子体技术基础
[马来西亚]乔·山·王(Chiow San Wong) 著
等离子体科学
等离子喷涂技术手册
[美]Frank Shiner(弗兰克·夏纳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等离子体科学
归属感:如何通过社群获得商业竞争优势
[美]大卫·斯平克斯(David Spinks) 著;颉腾文化 出品
等离子体科学
经济学通义
[美]阿门·A.阿尔钦 (美)威廉·R.艾伦 著;[美]杰里·L.乔丹 编
等离子体科学
数字化领导力 数字化转型锦囊,领导力精进指南 一本书掌握数字化转型领导力之道
[美]艾萨克·萨科里克 著;王磊 译;颉腾文化 出品;邓斌
等离子体科学
法哲学基本原理
[美]马克·C.墨菲
等离子体科学
雪花的故事(用照片展示雪花的秘密,为你揭开冬日奇景的奥秘)
[美]马克·卡西诺[美]乔恩·尼尔森
等离子体科学
进阶书系-国际史的技艺
[美] 马克·特拉亨伯格
等离子体科学
杜甫传
[美]弗洛伦斯.艾思柯
等离子体科学
神奇的数字零:从数字0开始的极简数学史和人类发展史
[美]查尔斯·塞弗(Charles Seife)著 杨杨立汝 译
等离子体科学
环境的科学 (平装版)
[美]威廉·坎宁安 后浪
等离子体科学
美利坚在燃烧: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警察暴力与黑人反抗
[美]伊丽莎白·欣顿 著 胡位钧 译
等离子体科学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三部曲)
[美]列文森 作者;[中]季剑青 译者
等离子体科学
逃家小兔成长绘本系列
[美]玛格丽特.怀兹.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