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4-04
版次: 1
ISBN: 9787108020123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45页
字数: 330千字
分类: 历史
  • 简帛古书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近百年一,出土日增,尤以七十至九十年代的发现最引人注目、积渐成变,终于对中国学术史的研分的成巨大挑战,目前正在形成一门新的研学者生逢其世,躬临整理,潜心于这些失而复得的古书,是难得的幸事。
      
      
      本书是作者积二十余年之研究,要据一手材科和新身体会,对简帛古书的研究提供的鸟瞰式的全景描述。它同时也是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南专业业准务的一份授课计稿。全书分上下两篇各六讲,一共十二讲上篇是介绍篇帛古书对学术史研究的意主,全书的计论范围,背景知识和有亲概念,简帛的发现和开有制特点,简帛古书的整理主法,以及体例和分类。下篇是按六艺、史忆、诸子、诗赋、兵书和方术六类、分别介绍有关发现,辅导学生阅读原典。每讲分谭上讲授、参考书目和课后阅读的辅助材料三部分,极便读者参考和做进一步研究。 李零 1984年6月12日生于河北邢台市1977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金文资料的整理和研究。1979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师从张政粮先生。研究殷周铜器。参加陕西宝鸡县西商泉春秋秦墓的发掘。1982年毕业,获历史学硕士。1982-198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 前言

    上篇 概说

     第一讲 引言:寻找回来的世界

       ——简帛古书的发现与中国学术史的改写

      附录:现存先秦两 汉古书一览表

     第二讲 三种不同含义的“书”

      附录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分类

      附录二:中国古人文书的分类

     第三讲 简帛的埋藏与发现

      附录:简帛分域编

     第四讲 简帛的形制与使用

      附录:王国维《简牍检署考》

     第五讲 简币古书的整理与研究

      附录:长台在楚简《申徒狄》研究

     第六讲 简帛古书的体例与分类

      附录:余嘉锡《故书通例》

    下篇 导读

     第七讲 简帛古书导读一:六艺类

     第八讲 简帛古书导读二:史书类

     第九讲 简帛古书导读三:诸子类

     第十讲 简帛古书导读四:诗赋类

     第十一讲 简帛古书导读五:兵书类

     第十二讲 简帛古书导读六:方术类

     结语:古人学术遗产的重新理解

     后记

     索引
  • 内容简介:
    简帛古书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近百年一,出土日增,尤以七十至九十年代的发现最引人注目、积渐成变,终于对中国学术史的研分的成巨大挑战,目前正在形成一门新的研学者生逢其世,躬临整理,潜心于这些失而复得的古书,是难得的幸事。
      
      
      本书是作者积二十余年之研究,要据一手材科和新身体会,对简帛古书的研究提供的鸟瞰式的全景描述。它同时也是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南专业业准务的一份授课计稿。全书分上下两篇各六讲,一共十二讲上篇是介绍篇帛古书对学术史研究的意主,全书的计论范围,背景知识和有亲概念,简帛的发现和开有制特点,简帛古书的整理主法,以及体例和分类。下篇是按六艺、史忆、诸子、诗赋、兵书和方术六类、分别介绍有关发现,辅导学生阅读原典。每讲分谭上讲授、参考书目和课后阅读的辅助材料三部分,极便读者参考和做进一步研究。
  • 作者简介:
    李零 1984年6月12日生于河北邢台市1977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金文资料的整理和研究。1979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师从张政粮先生。研究殷周铜器。参加陕西宝鸡县西商泉春秋秦墓的发掘。1982年毕业,获历史学硕士。1982-198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
  • 目录:
    前言

    上篇 概说

     第一讲 引言:寻找回来的世界

       ——简帛古书的发现与中国学术史的改写

      附录:现存先秦两 汉古书一览表

     第二讲 三种不同含义的“书”

      附录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分类

      附录二:中国古人文书的分类

     第三讲 简帛的埋藏与发现

      附录:简帛分域编

     第四讲 简帛的形制与使用

      附录:王国维《简牍检署考》

     第五讲 简币古书的整理与研究

      附录:长台在楚简《申徒狄》研究

     第六讲 简帛古书的体例与分类

      附录:余嘉锡《故书通例》

    下篇 导读

     第七讲 简帛古书导读一:六艺类

     第八讲 简帛古书导读二:史书类

     第九讲 简帛古书导读三:诸子类

     第十讲 简帛古书导读四:诗赋类

     第十一讲 简帛古书导读五:兵书类

     第十二讲 简帛古书导读六:方术类

     结语:古人学术遗产的重新理解

     后记

     索引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书法大系:简帛书法大系:玉门关·地湾汉简书法(一)
张德芳 王立翔 主编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书法大系:简帛书法大系·武威汉简书法(三)
张德芳 王立翔 主编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第二十五辑)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 主办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书法大系:玉门关·地湾汉简书法(三)
张德芳 王立翔 主编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书法大系:简帛书法大系:玉门关·地湾汉简书法(合集)
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书法大系:简帛书法大系·武威汉简书法(一)
张德芳 王立翔 主编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书法大系:简帛书法大系·居延新简书法(四)
张德芳 王立翔 主编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书法大系:简帛书法大系·居延新简书法(一)
张德芳 王立翔 主编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研究二〇二二春夏卷
邬文玲 戴卫红 主编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第二十六辑)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办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研究二〇二二(秋冬卷)
邬文玲 戴卫红 主编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研究二〇二三·春夏卷
编者:邬文玲//戴卫红
系列丛书 / 更多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书法大系:简帛书法大系:玉门关·地湾汉简书法(一)
张德芳 王立翔 主编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书法大系:简帛书法大系·武威汉简书法(三)
张德芳 王立翔 主编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第二十五辑)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 主办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书法大系:玉门关·地湾汉简书法(三)
张德芳 王立翔 主编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书法大系:简帛书法大系:玉门关·地湾汉简书法(合集)
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书法大系:简帛书法大系·武威汉简书法(一)
张德芳 王立翔 主编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书法大系:简帛书法大系·居延新简书法(四)
张德芳 王立翔 主编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书法大系:简帛书法大系·居延新简书法(一)
张德芳 王立翔 主编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研究二〇二二春夏卷
邬文玲 戴卫红 主编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第二十六辑)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办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研究二〇二二(秋冬卷)
邬文玲 戴卫红 主编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研究二〇二三·春夏卷
编者:邬文玲//戴卫红
相关图书 / 更多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书法大系:简帛书法大系:玉门关·地湾汉简书法(一)
张德芳 王立翔 主编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书法大系:简帛书法大系·武威汉简书法(三)
张德芳 王立翔 主编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第二十五辑)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 主办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书法大系:玉门关·地湾汉简书法(三)
张德芳 王立翔 主编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书法大系:简帛书法大系:玉门关·地湾汉简书法(合集)
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书法大系:简帛书法大系·武威汉简书法(一)
张德芳 王立翔 主编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书法大系:简帛书法大系·居延新简书法(四)
张德芳 王立翔 主编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书法大系:简帛书法大系·居延新简书法(一)
张德芳 王立翔 主编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研究二〇二二春夏卷
邬文玲 戴卫红 主编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第二十六辑)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办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研究二〇二二(秋冬卷)
邬文玲 戴卫红 主编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研究二〇二三·春夏卷
编者:邬文玲//戴卫红